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娱乐教父 >

第280章

重生之娱乐教父-第280章

小说: 重生之娱乐教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方日报》给了陈朗千字300元港币的稿费,是现在香港最高的价格,同时《东方日报》还作为陈朗宣传和辩护的口舌,两者是合则两利,这样的合作值得长久的保持下去。

陈朗在挂完电话之后就不再理会这些事情,继续专心的准备自己的最新唱片。

而此时的报界关于陈朗是否江郎才尽以及《明朝那些事儿》是好是坏的争论依然在继续。

多数的报纸媒体认为陈朗已经江郎才尽,《明朝那些事儿》也是一本亵渎了历史,完全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圈钱之作。

只有《东方日报》和后来加入的《明报》以及无线旗下的几个小报、周刊支持陈朗,认为这是陈朗为了让大家能够喜欢上历史,更多的了解自己国家历史而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历史被陈朗写的的确很好看。

这种争论也同样延续到了广大市民之间,看过和没看过这部小说的人得出的结果显然不同,还有一群围观不嫌事大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凑热闹,争论的也挺激烈的。

“朗朗看来真的是江郎才尽了,写不出新类型的小说了。”

“你怎么知道朗朗写不出来,历史也是朗朗以前没写过的题材,不是吗,只不过不是读者心中的新类型而已。”

“要是能写出新类型,朗朗他干嘛不写?”

“只要没写过的都是新题材,读者和作者当然不一样了。”

“哼,那他写的《明朝》也不好看。”

“你怎么知道不好看?”

“历史能好看吗?动动脑子好不好?”

“你看都没看过就敢说不好看,就是因为你这种人太多,才让报纸这么黑朗朗和《明朝那些事儿》的。”

……

这样的争论在街头巷尾随处可闻,但是在陈朗的小说迷间却没有任何争议。

在刚开始知道《明朝》是历史小说之后,的确有很多人有了放弃的想法,但是在看了几章之后觉得挺有趣就坚持看了下去,到了后来越陷越深,根本停不下来。

但是看到媒体报纸以及许多没看过《明朝》的人在那儿诋毁陈朗和《明朝》,小说迷和陈朗的粉丝们都十分生气,但是现在还没有互联网,书迷和粉丝们想要对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实在是没有办法,也只能口口相传,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就在这种争论依然持续不休的时候,东方集团委托亚视以及无线共同制作的关于《明朝》的调查节目也在晚上的黄金档之前播出了。

香港很多的家庭在无线的电视剧集播出之前就坐在了电视机前,而收看亚视的家庭同样如此,于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关于《明朝》的调查节目。

“最近由于陈朗的最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之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特地为此做了个调查,看看在大家的心目中,到底是怎么评价这部小说的。”电视中的主持人说道。

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这里都是一阵诧异,显然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有电视台专门做了调查,看来这件事情还闹得挺大的。

不过大家显然也都听说过这个讨论,不少的人甚至自己也加入了讨论因此也来了兴致,想要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至于陈朗的粉丝和众多的小说迷也集中注意力等待着调查结果。

很快,慢步前进的镜头找到了一个中学生,主持人上前问道,“这位同学,请问你看过陈朗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吗?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中学生抬头看到了镜头似乎有些紧张,缓了缓,说道,“我看过朗朗的《明朝那些事儿》,本来我以为历史小说会非常无聊,严肃,本想放弃的,但是想到朗朗的前五部小说写得那么好,第六本应该也不会太差,于是就买了《东方日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历史也可以写的这么有趣,我真的是太佩服朗朗了,不愧是我的偶像。”

第四四七章明史热

感谢王翼龙大大的打赏!!!

……………………………………………………………………………

电视机前的许多人在看到镜头里的中学生大赞陈朗的《明朝》,并声称陈朗是自己偶像的时候神色各异。

许多陈朗的小说迷和铁杆粉丝纷纷大声高呼,“我就说《明朝那些事儿》很好看,很有趣,连我这个平时最讨厌历史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这本小说怎么可能会差,朗朗的小说永远都是那么经典。”

其实这些看过《明朝》的粉丝是最着急的一群人,因为各大媒体的负面/报道,让《明朝》这本如此出色有趣的历史小说被很多人所放弃,而放弃的人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因为受到了媒体报纸的报道所影响。

可惜的是在这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无法有力快速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告诉那些受到媒体影响的人真相,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于陈朗和《明朝》的负面/消息蔓延香江。

现在好了,无线和亚视两家电视台做了这个调查,应该能够让很多受到蒙蔽的人知道《明朝》是一本难得的历史类经典之作,终于是为小说,也为陈朗平反了。

而很多没有看过《明朝》的人,此时心里也不免有了疑惑,难道这本历史小说真的很好看?自己真的错过了一本好书?

这些人很多都因为《明朝》是一本历史小说才放弃的,在他们的眼中,严肃而枯燥的历史只会让自己打瞌睡,毫无趣味可言。

同时他们也从不少的媒体报纸那里得到了许多《明朝》的负面/信息,因此这些人更加坚信了历史无趣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明朝》这本小说,甚至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下了决定。

只不过现在电视机前的这个中学生的话让这些人产生了一些怀疑。

电视里的调查依然在进行,结束了第一个中学生的调查之后,很快记者找到了一个穿着十分正式的中年男人。

“您好先生,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调查,麻烦您配合一下好吗?”

“没问题,想要调查什么你就问吧。”中年人微笑着说道,显得很镇静,并没有因为面对着镜头而紧张,加上一身正装,很容易的就让人联想到这应该是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

“我们做的调查就是想问您有没有看过陈朗的最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小说我还真看过,现在一直在追。”中年人恍然的点了点头。

“那您对于这本小说有什么评价,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其实我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别看我这身行头不错,但其实我并没有多少文化,不过平时为了装面子就在自己的办公室和书房收藏了很多的书,其中就有不少历史类的书籍。

有的时候我也真的很想充实充实自己,看看历史类的书籍,但说实话,这些历史类的书对于我这样的人实在是太无趣了,看了一会儿就头昏脑涨,完全看不下去。

后来我的助理告诉我说朗朗写了一本历史类的小说,非常有趣,任何人都能够看得下去,极力的推荐给我,于是我也就买了《东方日报》看了起来,还别说,不愧是畅销小说作家,水平就是不一样。

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写的很有趣,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无聊,很多的段子都十分幽默风趣,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还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真的很不错。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明朝那些儿》让我能够看得进去历史,并且从洪武大帝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本小说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历史读物,对历史感兴趣却又看不进去历史书籍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

中年男人说完竖起了自己的两个大拇指,显然对于这本书非常推崇。

“好的,感谢先生您的配合。”

中年男人的采访结束之后,引起了电视机前观众巨大的反响。

看了《明朝》的小说迷们欢欣鼓舞,拍手叫好,而放弃了《明朝》的人则开始有些后悔了,说不定这本小说真的是一本经典之作。

朗朗的前五本小说就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自己因为是历史小说就放弃了,似乎有些低估了朗朗的能力,他还是那个惊艳天下的小才子,或许自己真的错了。

电视机前的观众心思各异的时候,采访依然在继续,这次记者找到的是一个带着十几岁孩子的中年妇女。

“这位女士你好,可以打扰你一下,做一个调查吗?”

中年女士看了看镜头,又看了看记者本想躲开的,但是身边的儿子却兴致勃勃的说道,“当然可以,是不是,妈妈?”

中年妇女看到儿子的兴致很高,不忍拒绝,只好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我们做的调查就是想请问您有没有看过陈朗的最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当然看过了,我每天都买《东方日报》看的,真的很好看,很有意思,朗朗不愧是偶像,连历史都写的这么精彩。”

中年妇女本来有些板着的脸听到记者的问话,突然露出了微笑。

“这本《明朝那些事儿》真的很不错,平时我儿子最讨厌的就是学习,尤其是历史这类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平时根本不看,每次都考试不及格,但是在陈朗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小说出来之后,我的儿子却看得津津有味。

对于历史突然有了很大的兴趣,平时还缠着问我和孩子他爸历史问题,很多我和孩子他爸也不知道,但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们只好买了不少历史类书籍,而在回答儿子问题,一起查找答案的同时,我和孩子他爸也产生了兴趣,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十分喜欢《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

现在我们家对历史尤其是明史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不过其他的明朝历史书籍太过刻板,不像《明朝那些事儿》有趣的同时却又让人能够很轻易的就记住。

真希望能够多一些《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好书,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也希望我们的小才子以后能够多写一些这样的书,那样的话,我想全香港的妈妈都会感谢你的。”

这段采访之后,很多的同学和家长都点了点头,当然这些同学和家长都是看过《明朝》的家庭。

读了《明朝》很轻易的就会对明史产生兴趣,无论是为了了解后来的历史事件而猜测小说接下来的情节,亦或是真的产生了通读明史的兴致,都让这些家庭或多或少的了解了明朝这段历史。

而很多没有读过《明朝》的小说迷现在是真的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刻就拿起《明朝》阅读,“爸,我们家订了《东方日报》了吗?”

“没有订。”

“明天就订,好不好?”

“好吧。”

这样的对话在很多的家庭响起,不仅仅是孩子们想看《明朝》,现在就连家长都有了订阅《东方日报》的心思。

因为《明朝》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只要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父母显然是不会在乎多订阅一份报纸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随后的电视采访调查依然在进行,被采访的人也有没看过《明朝》的,有的是因为本身就不看《东方日报》,有的则是因为受到媒体影响而放弃了《明朝》。

不过被采访的人中很多看过《明朝》的人都一致的交口称赞,认为《明朝》是一本经典之作,不容错过。

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数家报纸的主编脸色很难看,显然这些人都没想到《东方日报》会来这么一手,更没有想到一本历史小说居然会引起读者这么大共鸣。

这些人显然都失算了,现在都不用想就知道,明天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订阅《东方日报》,大家联手绞杀《东方日报》的计划肯定也泡汤了,同时自己的报社也惹上了一身骚。

而此时同样坐在电视机前的马成坤以及王主编还有陈朗一家则是喜笑颜开,陈朗一家人是因为陈朗的作品获得了大家的肯定而高兴,马成坤和王主编显然是为了明天可能还会再增长的销量而开怀。

不久之后,这段采访结束了,接下来播出了无线和亚视的电视剧集,但是电视机前的不少家庭早已将注意力转移了,开始讨论关于《明朝》的事情。

第二天,东方集团接到了无数的订单,电话铃声响个不停。

“《东方日报》吗,赶紧给我送300份报纸过来。”

“李经理吗,我小王啊,我还要再加订200份你们的报纸,最好快点送过来,拜托拜托。”

……

第二天各大报亭前再次排起了长龙,本就卖的火爆的《东方日报》再次脱销。

香港的大街小巷再次响起了关于《明朝》的交谈,只不过这次基本全是正面的称赞。

香港所有的学校以及图书馆,掀起了一阵借书狂潮,借出的基本都是明史书籍。

历史课上,老师第一次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在认真的听讲,就连平时最顽皮的学生居然也学会了做笔记。

《东方日报》、《明报》、《南国电影》纷纷报道了香港突然间掀起的明史热,没有参与诋毁《明朝》的报纸也找了专家开了个专栏,不仅仅是讨论《明朝》这本书,更讨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