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娱乐教父 >

第277章

重生之娱乐教父-第277章

小说: 重生之娱乐教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l海山唱片公司,由原海山唱片公司以及滚石杂志的众位音乐精英组成。

凭借着原海山的渠道和人脉加上滚石唱片的精英幕后,为旗下歌手推出的几张唱片均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的ll海山滚石唱片已经成为了台湾的三大唱片公司之一。

同时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在东南亚的新马泰以及印度尼西亚都设立了分公司,在承销台湾本部唱片的同时也开始签约歌手,开拓本土歌手市场,扩大公司在东南亚各国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不过这将直接与国际巨头唱片公司展开竞争,压力不小。

目前的海山滚石唱片公司聚集了不少陈朗耳熟能详的著名音乐人和歌手。

台湾公司的总经理郑镇坤堪称台湾乐坛的巨擘,人脉关系深厚,具有强大的个人影响力。

音乐制作人方面,则是有罗大佑和李宗盛两位未来的乐坛教父,两位段总也是资深音乐人。

旗下歌手则包括女歌手潘越云、齐豫、张艾嘉、林慧萍以及男歌手罗大佑、周华健、童安格,虽然人数是少了一点,但是含金量十足。

而将在今年八月份成立的香港分公司,更是已经有了陈朗、许冠杰以及甄妮三位香港乐坛的天王天后。

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已经是一家跨国唱片公司,人才集聚,渠道完善,至少在台湾和东南亚已经有了与国际巨头唱片公司一决雌雄的资本。

等到香港分公司成立,将会更加的如虎添翼,因为香港娱乐对于亚洲的辐射越来越明显,香港分公司的成立并且获得成功的话将是对海山滚石唱片的一大助力。

等到香港分公司也成立之后,预计海山滚石唱片每年能够获得8000万港币的毛收入。

以上是陈朗的四家公司的现状,再来说说陈朗目前取得的成绩。

首先是陈朗的第一个身份,小说作家。

自从一本《诛仙》横空出世震惊香港以来,陈朗已经面世了五部小说,分别是《诛仙》《飘渺之旅》《寻秦记》《佛本是道》以及快要完本的《鬼吹灯》。

陈朗的五本小说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新奇、精彩、畅销、模仿。

新奇是因为这五部小说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分别开创了五个新类型和流派,仙侠、修真、穿越、洪荒以及盗墓。

这在以武侠为主导,辅以倪匡科幻小说的八十年代香港,每一部小说都是新奇无比,爆表的想象力让无数小说迷们大喊惊艳。

同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各种法宝仙术、奇珍异宝的无穷想象力以及众多独具特色的小说人物,都让读者们大呼过瘾,看着陈朗的小说,简直是如饮琼浆,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在新奇和精彩的引领之下,小说自然无比的畅销,不仅仅是在香港,在整个亚洲都卖得十分火爆,每一册超过三百万的销量足以让陈朗成为亚洲最畅销小说作家。

在新奇、精彩以及畅销的刺激下,在跟风司空见惯的香港,很快就诞生了一大批专门模仿陈朗小说的人。

此时的香港文坛文人风气浓厚,大家都拥有不俗的文笔,加上新类型初创,还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因此一时间也创作出了不少的佳作,同时也将陈朗的新类型小说炒热,让陈朗在小说界简直成为了一个神话。

再说漫画方面,虽然陈朗不是一个漫画家,但是陈朗指导创作的《诛仙》漫画却引起了香港漫画界的悄然变革,一部《诛仙》让陈朗这个局外人在香港漫画界也有了不小的地位。

最后自然是陈朗最光鲜靓丽的身份,新晋歌坛巨星。

陈朗自从亚洲业余歌唱比赛出道以来,已经发行了四张唱片,分别是《朗朗乾坤》《朗朗上口》《朗才女貌》以及《月朗星稀》。

四张唱片为陈朗带来了香港地区140多万张,28白金的销量,而在整个亚洲则是1100多年万张唱片的惊人销量,陈朗也成为了最年轻获得千万销量的歌手。

同时陈朗在唱片销量领域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记录。

目前,香港单张唱片总销量排行榜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均来自陈朗。

唱片的首日、单日销量纪录同样由陈朗保持。

同样的还有唱片首周和单周销量记录也划在陈朗名下。

陈朗在香港歌坛绝对是一个记录创造者。

四张唱片中的每首歌曲都是佳作,甚至是传世经典,为此,陈朗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可谓“朗朗出品,必属精品!”

四张唱片也为陈朗带来了4首十大中文金曲,1首十大劲歌金曲以及15首商台中文金曲。

同时陈朗还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的最佳新人,以及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已经成为了香港歌坛巨星。

陈朗重生的近四年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新开始的1984年更是陈朗事业极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陈朗终于成为了歌坛巨星,但同时也即将迎来前世的歌坛神话谭咏麟的强势冲击。

在这一年,ll电影公司开业作品获得1715万票房,陈朗的电影事业正式起步,而将在明年出售的邵氏院线争夺战今年已经正式打响,这次争夺对于ll电影公司来说事关生死。

1984年,对于陈朗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第四四三章愚人节?

幸福开心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二月六日,大年初五,陈朗一家人再次告别了短暂的休息时光,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此时尚处寒假期间,但是陈朗早已毕业,申请的大学开学也还要等到九月份,所以陈朗开始专心准备自己的第五张唱片,也是留在华星的最后一张唱片。

相比于开始忙碌的陈朗,寒假绝对是学生们的天堂。

在这漫长却又短暂的假期里,再也不用每天早早起床,昏昏沉沉中吃完了早饭,迷迷糊糊的赶往校园。

没有了严厉的班主任,也没有了数不清的作业,睡觉睡到自然醒,永远都是学生的一大美梦,而此时的所有学生正处于美梦之中。

但是今天的学生们与往常有些不同。

某小区。

李宇同学今天没有再睡到11点然后起床直接吃午饭,而是在七点钟就早早起床,匆匆穿好衣服,简单洗漱之后拿起餐桌上的两个叉烧就往外跑。

李宇的父母显然没想到假期里总是睡懒觉的儿子今天会起的这么早,直到儿子跑到了门口才回过身神来问道,“现在不是放假吗,怎么这么急?既然起来了,就好好吃顿早饭再出去。”

“妈,我有事,等我回来再吃。”李宇的动作却是没有一丝停顿,说完之后已经关上大门跑了出去。

完全搞不清状况的李宇父母只能听到儿子下楼的声音而面面相觑。

……

某街道上。

“阿明没想到你这个大懒虫也起的这么早,我还以为自己出来的已经够早的了。”王磊同学今天也早早起身,急匆匆的离开了家。

“我平时是懒了点,但今天可是个大日子,自然要起得早。”李永明闻言说道。

“是啊,早就期待着今天的到来,五天的等待真的就像是煎熬一样,现在总算是熬过来了,不过看来与我们一样起早的还有不少人,我们得加快速度了。”王磊看到身边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跑了过去,立刻也跑了起来。

“等等我,等等我。”李永明看到大家跑了起来,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快步奔跑。

……

某公寓。

“老公,今天不是不用上班吗,怎么起的这么早?”妻子迷糊中看到起身的丈夫疑惑的问道。

“今天的确不用上班,但今天是个大日子,我得出去一趟,不然心里痒的难受。”丈夫笑着下了床,用冷水洗洗脸,清醒了不少,然后就穿起了衣服。

“今天是什么日子?什么东西那么重要?”妻子闻言却是越来越迷惑。

但是丈夫已经穿好了衣服,出了家门,没有人再回答妻子的问题。

……

某报亭。

老板六点钟就来到了自己的报亭,早饭都还在自己的手中没有打开,此时的天还没有透亮。

虽然起得早有些疲劳,但是老板却是满面笑容的开了门,随后刚将早餐放下,就有送报的人将今天的报纸送了过来。

老板喜笑颜开的接过了报纸,然后将各大报纸摆放整齐,尤其是将《东方日报》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对于报亭老板来说,今天可是个好日子,绝对能够赚上一笔。

做好了这一切之后,老板自己拿起了一份《东方日报》翻开,随后打开了饭盒,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着报纸,同时也在等待着顾客的到来。

……

上述情景在大年初五的香港比比皆是,很多人似乎都充满了期待和急切。

五天前,年三十,陈朗的《鬼吹灯2》正式完结,盗墓流的开山之作在引起了无数关注和赞誉之后也不得不迎来了自己的大结局,为此无数小说迷感到遗憾和失落。

陈朗的每一本小说都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并深深的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所有的小说迷都将自己代入了主角之中,随着主角经历各种神奇的历险和奇遇,一起患难,一起成长。

对于小说迷来说,每一本小说的结束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现在,陈朗的小说似乎已经成为了众多小说迷生活中的必备品,短短五天的空窗期就让无数小说迷们寝食难安,郁郁寡欢。

好在今天的大年初五,陈朗的第六部小说正式发布。

于是,无数的小说迷们在今天都早早的就起床,赶往距离自己家最近的售卖地点准备购买一份《东方日报》。

想要一睹为快,想要再次进入陈朗为大家编织的奇异世界。

时间还不到七点半,小说粉丝大军就已经出现在了香港各大报刊售卖点前,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长龙横亘在街道旁。

“等了五天,终于等到朗朗的最新小说了,真是期待啊。”

“是啊,这五天是我这一生中最漫长的五天了,现在总算是熬过去了。”

“不知道朗朗的第六部小说写的是什么类型,还会是新类型吗?”

“朗朗的前五本小说开创了五个新类型和流派,仙侠、修真、穿越、洪荒流以及盗墓流,加上已有的武侠、科幻、惊悚、推理小说,难道还有别的类型小说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不过在陈朗的前五部小说出来之前,大家也都不知道居然还有这五种类型的小说,要说有没有,这还得问朗朗自己,其他人恐怕根本就不知道。”

“说的也是,除了朗朗恐怕谁也写不出新类型的小说了,现在的人只知道跟风陈朗的小说,赚钱也容易,哪还肯花心思构思新类型的小说,再说他们也没有那样的才情。”

“朗朗的确是小说界的楷模和偶像,能够给我们带来五种新类型和流派的小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以后就算是没有新类型的小说了,我也会一直支持他的。”

“那是必须的。”

“报亭开始卖报了,开始了。”

众人闻言停止了关于陈朗和其小说的讨论,纷纷抬起头观望前方开始营业的报亭。

“老板,给我一份《东方日报》。”排在第一位的同学激动的说道。

“老板,我也要一份《东方日报》。”第二位同学同样急不可耐。

“老板,我要五十份《东方日报》。”第三位的话一出口就迎来了大家的怒目相视。

因为每次陈朗新书发布,《东方日报》都会卖的脱销,很多人等到了最后却是空手而归,因此特别反对别人一次性买多份报纸。

更有甚者做起了黄牛党,一人买了数十上百份《东方日报》,然后高价卖出,有的读者虽然不甘心多花钱,但是想要一睹陈朗小说的人不再少数,很多人都咬牙买了下来,稍一迟疑可能就错过了机会。

很多人都有过如此的经历,所以对于一下买那么多份《东方日报》的人,大家都知道是可恶的黄牛党,因此都十分厌恶。

“对不起了,因为报纸数量有限,一个人只能买一份报纸,不能够代买,真的十分抱歉。”报亭老板摇头拒绝道。

“我又不是不给你钱,干嘛不让我多买报纸?”第三位排队者显然有些恼怒,还真没见过不让买多份报纸的,这要是其他人还不乐疯了。

“你也看到了,后面还有那么多人都在急等着这一份《东方日报》,同为朗朗的小说迷,我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我希望你也能够理解作为小说迷对于陈朗最新小说的期待。”老板一脸认真严肃的说道。

“真是个老顽固,那我只买一份总行了吧。”第三位排队者闻言,再看身边所有人都对自己怒目而视,只能妥协。

“当然没问题,给您报纸。”老板恢复了满脸的微笑。

而后面听到或者看到老板如此作为的人,纷纷叫好。

“老板好样的。”

“老板看来也是朗朗的小说迷,同道中人啊。”

“老板威武,以后就只在你家买报纸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