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农门悍妇 >

第235章

农门悍妇-第235章

小说: 农门悍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轻松一些,所以不仅接了单卖的活,连早晚送报的活也接了下来。”

赵子凡介绍道。

“然后单卖的,他是个在京城做杂工的孤儿,人很聪明,认字都是靠着自己在各个店里做工的时候学来的。也是想要同时接下送报的活,我想着,就让这两小子试试,反正他们都是从下在京城长大的,对京城也十分熟悉了。”

婉娘不置可否。

现在她是没有意见给赵子凡提了,对赵子凡说的事,她只是听听而已。

不一会儿,便有人拿了一张报纸过来。

是谭老已经印好一张,让人拿过来给赵子凡他们过目。

赵子凡直接让那个伙计先拿给婉娘看。

婉娘也不推迟,接过便看了起来。

拿刀报纸的那一刻,婉娘还是有些激动的。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想到真的把报纸做出来了。

习惯性的先看右边。

上面是官府的动态,这头几期的动态是讲标点符号的运用的,第一期是把所有的标点都写出来,并标明称谓,然后介绍了逗号,句号的用途。

下面便是太医院董太医讲的两种简单的药草的形态和用处。

然后左边的中间一块是罗素素和纪菲语的简笔画教程,一共教了两个东西,蜗牛和猫咪的画法。一种用了四个部分来表示,然后配上简单的小字。周围适时地画了花。然后在一旁又写上画这个画所用的笔的做法。

上面是学子诗词,一共两首,评语是国子监的祭酒蒲明辉给的。

最下面则是一则小寓言故事,结尾给了点睛的两句。在整个左边和右边空出了一个长框,竖着写了京都晨报,然后写了年月日,还有黄历上面的宜什么,忌什么。

然后翻转看后面。

整整一半的版面是笑傲江湖明天上午的戏,杨玉临果然是饱读诗书的人,他的描写可要比婉娘写的具体地多了,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地感觉。

另外一版最上面写的是报馆的招工,要招的人的条件和人数,有意向的在十一月初十之前到京都报馆报名,也就是说,这条消息要上报十多天。

接下来便是百味快餐开业的消息,把具体地址,以及经营的种类都写上了,占了好大一块。

然后就是房屋出租,出售。

还有婉娘的成衣店和绣庄的友情撑场子,表示十月三十那天会打折,会出新品。

总的来说,第一期很多都是自家人的。

婉娘看过之后,递给赵子凡。

其实报馆的人差不多都看过了。

“嫂子,怎么样,还可以吧?”

赵子凡只瞄了几眼,便嘻嘻问道。

“比我想象地好,不过,我觉得还可以更好。”

婉娘道。

“哦?嫂子说说怎么个更好法。”

赵子凡又开始套话了。

“越做越好呗!”

婉娘笑道。

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做到如此,已经算是不错了。

赵子凡瘪瘪嘴。

“为了庆祝咱们京都报馆的第一期报纸做出,今天我做东,咱们去吉祥楼吃一顿!”

见婉娘不理,赵子凡起身,豪气道。

大家都表示赞同,只是谭老他们负责印的人去不了了。

也只有一会儿让吉祥楼的人送一桌过来了。

说定后,去印刷室跟谭老说了一声之后,一行人便乘上各自的马车去了吉祥楼。

到了吉祥楼,坐下点好菜之后,赵子凡便笑道:“嫂子,你那醉仙楼要开业了,这吉祥楼肯定是没有现在这生意的。”

“咦,秦夫人也要开酒楼吗?”

童主事好奇道。

范东林快嘴,把婉娘在清州的醉仙楼说了一遍。

清州的醉仙楼有婉娘的成分京城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只是童主事出自百姓之家,倒是没有听过这事。

听了之后,童主事不免对婉娘更加佩服了。。

490 送报小哥

吃过晚饭后,几人又在酒楼一起说了一阵话之后就回去了。

大家都有些兴奋,毕竟办报的除了杨玉临和童主事之外,其他的都很少这样亲历亲为地做这样算得上大事一件事了。

这件事还是官方认可的,也许还会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可。

若是多年过后,这个报纸还在继续,那他们就能够称得上是创始人了。

这,想想就能让人兴奋。

婉娘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她回府之后跟老太君讲了一下今天的情况之后便回房歇着了。

老太君有点好奇,这传说中的报纸终于是要看到了吗?

今天很早就出门的,在外面待了整整一天,所以婉娘回房后便没做其他的事情了,直接洗漱之后便上床了。

“夫人,你回来啦!”

俊生从小叶儿的小跨院过来,正好看见刚躺下的婉娘。

“嗯,有点累,想睡了,枫儿和叶儿都睡了吗?”

婉娘盖上被子,闭上眼睛,道。

“睡了,你累了就睡吧!我不吵你!”

俊生走到床边,给婉娘把被子扎紧,温柔道。

婉娘含糊地嗯了一声。

俊生心疼地摸摸婉娘的额头,然后起身去洗漱了。

没过多久,婉娘就感觉到一个温暖的身体靠近了自己,在她以为会做什么的时候,却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俊生怜惜她忙了一天,加上天也越来越冷了,所以不想折腾她。

这半个月来,婉娘就像是回到了刚来大齐遇到俊生的那会儿,睡觉的时候习惯了他的怀抱,在他怀里睡得特别踏实。

她有时候闲着的时候也会想之前俊生的醉话,越想就越纠结,但她闲着的时候比较少,所以这个纠结的问题还是没能困扰着她。

总之,现在她感觉很踏实,一下子便入睡了。

第二天,卯时(早上五点),两辆马车一南一北地分别从京都报馆出发了。

现在的天亮的晚,早上还很冷,赶车的人都才十一二岁,他们穿得少,但看着却是十分地精神。

马车上挂着两个油灯,微弱的光能够照出马车上大大的京都报馆四个字,就连两个赶车的人所穿的衣服也是一模一样,并且背上横着写着京都报馆四字。

他们俩就是那送报和单卖的两个孩子。

往南边去的,叫做孙海,是杨玉临的邻居。跟寡母相依为命,识字,懂事,所以杨玉临给赵子凡推荐了他。

这也算是孙海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了,他很高兴,他娘也很高兴,说的好听一点,这是在为衙门做事。

所以孙海看着就是十分地精神抖擞。

往北边去的,叫做谭小江,在他六岁的时候便父母双亡,之后就他一个人生活了。跌跌撞撞地过了六七年,凭着自己机灵的脑子,没被人贩子拐走,没被亲戚欺负了去,除了没地方住以外,他也还是把生活过下去了。

他是本是在一家杂货店帮忙,已经帮了四年了,东家对他很好,管他吃管他住,每月还给他二十文钱,闲着的时候还会教他认一些字。可前几个月东家去世了,他的儿子接管了杂货铺之后便把他赶走了。

那时候天还没那么冷,他晚上几乎就是睡破庙,白天出来做小工,有时候有活做,有时候又没有。

月初的时候看到了告示,便鼓起勇气去了京都报馆,没想到报馆的人接受了他。

其实接手他这事跟谭老也有关的。

当时他去报馆的时候正好遇到谭老在,谭老跟他的老东家是熟人,又跟谭小江同姓,知道这个孩子心性好,帮着说了几句话。

不仅如此,在谭老得知他每天住京郊的破庙之后,还让他去他家住。

谭小江觉得太麻烦谭老了,推迟了。

赵子凡见这孩子挺好的,于是让他住报馆,反正报馆也留有房间给值夜的人,这谭小江一来,值夜的人就可以从两个变为一个了。

就这样,谭小江便正式加入了报馆,吃是自己解决,住可以不用交钱。

凭着送报和卖报的钱,谭小江相信自己能够养活自己的,说不定存几年钱了之后还能够娶上媳妇。

他的目光很长远,他不打算一直送报卖报,他想在空余时间多找报馆的人学习,自己多看,他是真的希望成为报馆的一员的。

两人都是第一次送报,不过好在,大多数人家都已经嘱咐了门房,从今天起,每天早上卯时过后会有人来送报,晚上辰时过后也有,让门房不要为难人家。

驾着马车转了大半个京城,车上的报纸也已经送完了,两人兴奋地回到了报馆。

“小江,小海,怎么样,都送到了吗?”

报馆的门房见两个孩子驾车回来,一脸高兴地样子,便笑问道。

因为谭小江的名字,大家就直接叫孙海为小海了。

“嗯。”

两人开心地点头。

然后进报馆去拿他们自己掏钱买的报纸,跨上婉娘专门设计的卖报的包,又高兴地出门去了。

这次他们没有分开走,而是一起到了八大街,商量好了一人去其中的四条转悠,然后再回主街汇合。

“卖报了,卖报了,新鲜出炉的京都晨报!”

谭小江比孙海放得开一些,两人走进八大街的范围,他便开始吆喝起来,那声音,十分响亮。

“欸,那个小哥,你们卖的是不是前些日子告示上说的报纸?”

有早起出门办事的人好奇地问道。

“是的,大爷,要不要来一份,上面可是有最新出炉的梨园的新戏,笑傲江湖,你要是买了,可是能比进梨园早半个时辰知道演的是什么哦!”

谭小江笑眯眯地回答道。

“是吗?那好,给我来一份。”

那人听到梨园新戏,果断地买了一份。

“欸,那卖报的小哥,给我也来一份。啧啧,幸好有着东西,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回去跟家里的两个崽子交差呢!”

又有一人上前。

他是没有买到梨园新戏戏票的,家里的孩子又喜欢看,这下,正好了。

谭小江又拿了一份出来,递给那人。

然后回头看向孙海,示意他快去另一边,别错过时间。

491 京城热议

这些日子两人也算是熟悉了,孙海一下子就懂了谭小江的意思。

对他谢了一声之后,便朝着说好的他卖的街上去了。

谭小江和孙海卖报纸十份才能赚五文钱,因为他们都是没钱的孩子,所以赵子凡不硬要他们自己买,反正每天卖了之后把所得的钱扣了自己该得的,其他的交上去就是。

比如,两人每天拿了五十份报纸,全部卖完,那他们就可以得二十五文钱,留下二十五文,其他的交给报馆的账房就可以了。

当然,两人每天所拿的报纸必须是自己的,卖完卖不完报馆都是不会回收的。

所以,第一天,两人都只拿了五十份。

哪知道,八大街两人还没有走完,便已经卖光了身上的五十份。

京城的百姓大多都识字,而且一张报纸的钱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多,反正比梨园的戏票便宜就是。

不得不说,梨园上报,这还真是大大地提高了报纸的销售。

谭小江是最快卖完的,卖完之后便去找孙海去了。

找到孙海的时候,孙海手里也只剩下两份了,于是两人又快速跑回报馆,一人又拿了五十份。

然后快速地跑回八大街。

这一天,上午在外办事的人办完事之后便抽空看了一下梨园的戏,然后就看到另一边百味快餐开业,这是一种新的食店,还打折,有兴趣的就照着报纸上的地址去看看了。

那些走不开的就决定晚上再去看看百味快餐。

“咦,这种草还有这个功效,哪天去找来试试!”

一个粮店的老板拿着刚买的报纸第一眼就看到了官府动态那儿,然后是下面的太医讲常识。

“咦,这个画的是猫?”

一个出来买菜的大婶看着刚买的报纸上画图的那块。

“嘿,这首诗不错,能够表达出……”

某学子刚从孙海手里买了一份报纸后,关注的首先便是学子诗词了。

“哇,这个小猫好漂亮!”

某小姑娘拿着手里的报纸眨着星星眼,道。

“嗯,这个故事有趣,可以回去讲给那几个臭小子听……”

某闲逛地老大爷一边看一边点头。

“这里要招人,识字,灵活,说得不就是隔壁那二小子吗?这个可以回去跟隔壁他婶说说,……”

这一个上午,孙海和谭小江把报纸都卖完了,也就是说,除了送报纸的固定工钱外,他们卖报纸都各自赚了四十文了。

两人好激动。

激动之后也冷静下来,思考到底还要不要回去再拿报纸来卖。

而八大街上的人,几乎都是在讨论报纸的事的。

有说官府动态的,又说太医说常识的,也有谈论画的姑娘们,更有欣赏诗词的学子们,等等等等,大家都在说着报纸上的内容。

赵子凡早已穿了家常的衣服来逛八大街了。

看到此景,他知道,每天要发布的百姓信息肯定是不愁了。

特别是某些商家,在看到卖报小哥身上挎着的袋子里没了报纸,都感觉深深的失望,立马派了人去报馆订报去了。

而各个府里,也在因为报纸而发生着一些好的和不好的事情。

比如说,有的府里门房把报纸交给做事的丫鬟之后,丫鬟是不知道先给老爷还是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