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10章

顾盼成欢-第10章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见到了自重生后尚未见面的所有家中人。

这些,都是重生前,顾青未几十年都不曾见过的人。

在这样的热闹气氛中用完晚膳,一直到回了未明居,顾青未心里都是暖融融的,也许这一大家子人之中其实并不完全是和谐的,可到底,这些都是与她休戚相关的族人以及家人。

这一晚,顾青未睡得尤其踏实。

在秦氏的操持之下,顾青澜的婚事半个月不到就有了回信。

“……母亲,儿媳可是找了人仔细打听过了,那严家公子不仅勤奋上进,品性也是一等一的好,若不是严家想等严公子秋闱中第了再说个好媳妇,咱家澜姐儿还真不一定能碰到这么好的人选。”

这天一早,顾青未才踏进延寿堂里,就听到了母亲秦氏爽朗的笑声。

进了屋一看,顾家七房的夫人除了有了身孕的七夫人,其余众人都已经到了,便是顾青未的姐妹们,也都已经到了。

“祖母,我来晚了。”顾青未有些不好意思。

许是在补从前那些年的觉,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顾青未都觉得睡不醒。

老太太最是疼顾青未的,又怎么会因这点小事儿就生她的气,当下便招了手唤她过去。

“祖母,你们方才在说些什么啊,这么热闹?”顾青未问道。

其实顾青未早就已经知道了秦氏说的是什么,她会这么问也是故意的,只看三婶那阴沉得跟要滴出水来的脸色,想起前世大姐姐因那门婚事而迎来的所有悲惨,她就忍不住想让三婶更难受些。

秦氏闻言抬眼望了顾青未一眼,眼中满是了然。

不过秦氏也没想过要逆了女儿的意,三弟妹行事如此荒唐,便连她都看不过眼了,于是又将先前关于顾青澜亲事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然后刻意忽略三夫人的脸色,眼神温和又带了些打趣地看向早已经羞得抬不头来的顾青澜,“……咱们澜姐儿也是个有福气的,那严公子堪称良配,而且大伯母特意请了人去向严公子的老师请教,都道严公子学问是极好的,在科举一途上定然有不俗的成就。”

那严公子今秋就会参加秋闱,若是中了第就是举人出身,将来春闱再高中,那可就是正经的进士了。

顾青澜羞得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便是顾家其他几位姑娘心里也不无艳羡,不过除了才两岁的七房七夫人所出的八姑娘顾青绘,其他几位姑娘都是嫡枝嫡出,自知将来定不用忧心亲事,因此也只是欣羡于顾青澜能觅得一个好夫婿而已。

这满屋子的人都在替顾青澜高兴,只有三夫人陈氏,却是跟秦氏帮着相看了这门亲事是害了顾青澜一般。

顾青未见状顿了顿,然后转头看向陈氏,有些惊讶地道:“咦,三婶,我就快多一个如此出色的姐夫了,您如何看起来还不太满意?”

只一句话,就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陈氏身上。

在顾家这种大家族里生活了多年,顾家其他几位夫人谁能没发现陈氏的异状,不过想着没必要在老太太这里多生事端,这才没有开口相询,被顾青未这样一问,她们当然也想知道这其中的内情。

陈氏面上僵硬,心里更是有些气急败坏。

那天顾青澜从她院子里出去之后,因为一向听话的女儿突然之间便似要脱离掌控,陈氏不安之下便暗地里加快了与魏家那边的动作,正打算挑个日子将顾青澜与魏耀祖的婚事定下来,却不想今儿一早在老太太这里就听秦氏说起已经替顾青澜寻了一门好亲事。

严家公子是否良配,陈氏自然是有判断的,可因为这突来的消息将她的一切盘算都打破了,她哪里又能有好脸。

偏生那臭丫头,仗着老太太的宠爱,竟敢刻意揭她的底!

心里暗骂的同时,陈氏也不敢将对顾青未的不满表现出来,唯恐会因此得罪了婆婆与长嫂,闻言连忙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哎呦,欢姐儿这说的什么话,澜姐儿是三婶的女儿,她能有好归宿,三婶自然也是高兴的。”

不过,到底心气有些不顺,陈氏没忍住就又道:“不过,欢姐儿啊,这事情到底还没成,什么姐夫的话以后可不要再说,让外人听了会笑话的。”

说完这些,陈氏心里也是一松。

严家公子是好,可婚事不是还没成吗,她还是有机会的。

顾青未暗地里一哂,面上却是一派的单纯,“三婶这可说得不对,母亲既然已经将这事说与了祖母听,想来是极有成算了,这婚事断然没有不成的道理。三婶这半点也不高兴,莫非大姐姐的婚事上,您心里其实还有更好的人选?”

顾青未刻意将“更好”两个字咬得极重。

陈氏听了面上一僵,然后有些心虚地觑了老太太一眼,并未从老太太脸上看到什么异色,这才放下心来,“这严公子已经是极好的人选了,三婶哪里还能有更好的人选。”

顾青未微笑之后不再说话。

倒是秦氏,扫了陈氏一眼,淡淡地道:“三弟妹,澜姐儿毕竟是你的女儿,你心里若是有更好的人选不妨说出来……”

☆、第21章 插嘴(收藏300+更)

陈氏哪里敢把魏耀祖说出来,她敢肯定,只要她嘴里说出这个名字,老太太定会把手里捧着的青花茶盏摔到她脸上来。

心里分明怄得要命,偏面上还只能连连向秦氏道谢,陈氏直憋得心口发疼。

一旁的顾青澜也松了松紧紧揪着帕子的手。

虽然知道陈氏不敢将魏家的事拿到台面上来说,可直到这时,她才真正松了口气。

大伯母说了这样的话,母亲就算心里仍有着盘算,只怕也不敢明目张胆,只要她的亲事快些定下来,母亲便是再如何,也是没有用了。

想到亲事,以及秦氏描述中的严公子,顾青澜又悄悄红了双颊。

秦氏这时又对老太太道:“母亲,那严家公子今年会参加秋闱,严家虽然也很满意咱们澜姐儿的人品,很满意这桩亲事,却想秋闱放榜之后再正式订亲,道是要给咱们家澜姐儿做脸面。”

秦氏其实觉得这样也好,那严从柏若是中了举再与顾青澜结亲,旁人无疑会更高看顾青澜一眼,严家会有这样的想法足见对这门亲事的看重。

果然,秦氏话一说完,便是其他几位夫人也有些感慨顾青澜的好命。

老太太还在沉吟着,陈氏却是心中一喜。

秋闱在九月举行,如今可才三月,距秋闱还有足足半年,半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她做很多事了,到时候她先一步把顾青澜的亲事订下,难道大嫂还能逼着她退亲不成,就算退亲了,那严家的儿子既然如此出息,又怎么可能让儿子娶一个退过亲的姑娘?

若是陈氏这些想法被其他人知道了,一定会怀疑顾青澜到底是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

顾青未却在这个时候插嘴:“祖母,严家想给大姐姐做脸面是好的,可这么好的姐夫人选,不早点定下来我心里都有些不踏实呢,再说了,虽然严公子才学是好的,可能否中第可不只是有才学就行,若是严公子秋闱失利,难道这门亲就不结了吗?与其如此,倒不如早早与严家商量亲事,也叫严家看看咱们顾家对严公子的看重。”

这些都是虚的,顾青未既觉得陈氏不会罢休,也担心顾青澜的亲事再如前世那般因三叔的事而受影响。

只要早些订了亲,再想了法子把三叔的事压下来,大姐姐便不会重蹈前世的覆辙了。

自打顾青未出了主意解决顾锦琳的事,老太太如今是觉得这个乖孙女儿说什么都是对的,再加上顾青未说的也确实有道理,于是也没多想,便点了头吩咐秦氏道:“老大家的,一事不烦二主,澜姐儿的亲事还是交给你来办吧。”

竟是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将这事交到陈氏这个亲生母亲手上。

陈氏暗恨得差点没把手里的帕子拧烂。

这个欢姐儿,怎么什么事都要插上一嘴,从前怎么没见她如此多管闲事过!

对顾青澜亲事的讨论,便到此为止,众人用过早膳之后便各自回了院子,顾青未因要与几位姐姐一起去荣庆堂向老嬷嬷学规矩,倒也没在延寿堂多呆,而是和几位姐姐一起离开。

和顾青未一起的,有四房十三岁的二姑娘顾青芙与十一岁的三姑娘顾青蕖,二房十一岁的四姑娘顾青华,五房十岁的五姑娘顾青容,六房十岁的六姑娘顾青涟。

早前顾青澜也是要去荣庆堂的,不过如今她的亲事既然基本上订了下来,再则顾青澜的规矩向来学得极好,才太太便没再让她去荣庆堂,而是吩咐她这段时间多练习些针线女红。

至于练习针线女红是为了什么,当然不用任何人说。

在延寿堂里老太太才开了口,顾青澜就已经羞得满面通红了。

六个年纪相差不大的姑娘家走在一起,再加上各自带的丫鬟,倒也是热热闹闹的。

眼看就要走到一个拐角,一行人突然听到一阵争执声,不约而同的就慢了脚步收了声。

“你这个死丫头,现在有了老太太和大伯母做靠山翅膀长硬了是吧,竟然还敢忤逆母亲?”

即使一行人离得还有一定距离,也将三夫人陈氏这尖利的声音听了个一清二楚。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该保持安静还是提醒一下陈氏。

没等她们做下决定,便听到向来对三婶极为顺从的大姐姐的声音。

“母亲何出此言,女儿到现在一句话也未说过,何来忤逆一说?”顾青澜的语气很是平淡,却与平素的她大相径庭。

被顾青澜这样一说,陈氏更觉火大,涂了仙红蔻丹食指直接戳上顾青澜光洁的额头,“还敢嘴硬!我告诉你,我才是你的母亲,就算大嫂替你订了这门亲事,日后女婿上门也得叫我一声岳母!”

一边这样说,想着将来有一个中了举人的女婿恭恭敬敬的叫上自己一声“岳母”,陈氏一时之间也有些飘飘然。

不过,陈氏心里到底还是有着其他盘算的,只片刻便从这样的飘飘然里回过神来,又恶狠狠地瞪向顾青澜,“澜姐儿,你可别以为订了亲就万事大吉了,有多少好亲事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只能罢休的,说不得,到时候你的亲事还得我这个做母亲的替你打算。”

竟是只差没直言诅咒亲生女儿得不到这门好亲事。

拐角外的顾青未姐妹几人听了只觉遍体生寒,但顾青澜许是早已习惯,许是已经不在意,心里只一片平静,她甚至还对着陈氏笑了笑,“看来母亲确实对大伯母寻的这门亲事不满意,若是如此,方才母亲如何不与大伯母明说?”

说到后来,语气中便带了些嘲讽。

“你!”陈氏气结。

她不敢明说,当然是因为她心虚。

恨恨的又在顾青澜额际戳出几道月牙形的红痕,陈氏丢下一句狠话便拂袖离去,“时间还早,我倒要看看你这亲事到底能不能成,到时候你可别哭着求我!”

看着陈氏的背影,顾青澜苦笑。

“便是再如何,我总也不会求母亲让我嫁去魏家的……”她的声音几不可闻。

☆、第22章 规矩

姐妹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直到陈氏与顾青澜都离开了,仍有些回不过神来。

先前在延寿堂里,她们也能看出陈氏并不见得如何高兴,可那严家确实是一门好亲事,她们也只以为陈氏是因院子里的事而赌气,并非不满意这门亲事。

可如今看来,三婶竟真的有旁的想法?

不过……

不是几位姑娘看低陈氏,她们这位三婶出身虽然不错,却也只是庶女,在闺中时就并不得嫡母喜欢,若非如此也不会把她嫁到顾家做庶媳了。

比起到顾家这等大世族里做庶媳,无疑嫁个门第稍差些的嫡子为妻更能过得舒坦。

再则,虽然顾家的老太太从来都不是个刻薄庶子之人,可关系亲近些的,谁能不知道当初顾家老太太刘氏与那魏太姨娘之间的事?

陈氏在闺中时不受嫡母待见,嫁进顾家之后更是如同没有娘家一般,与娘家鲜少有联系,她就算真的有心思替大姐姐订亲,又能有什么好过严家公子的人选?

几位姑娘各自思索着一路去了荣庆堂。

荣庆堂历来是供顾家的姑娘们读书学规矩的,自打这位据说是从前朝宫里出来的嬷嬷被请到顾家之后,顾青未几人便是上午和下午各抽出一个半时辰来读书学规矩。

顾家是世代传承的望族,在大周朝之前,朝廷选官不靠如今的科举,而是察举制或中正制,在那样的制度之下,世族子弟只要出身够好,几乎便能稳稳的在朝廷立足。

是以,顾家对族中子弟读书要求得并不严格,顾家的哥儿们多是在顾家的族学里读书,族学里只是教导族中子弟懂些道理,却并不要求顾氏子弟们一定要将学问做得有多好。

但是对族里的姑娘们,在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比对男丁们的要求还要严格。

用老祖宗的话来说,姑娘家虽然不用像男人一般出入朝堂,但自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多读些书,对姑娘们的将来总是有好处的。

所以顾氏的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