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154章

三国大皇帝-第154章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贤却傲然笑道:“这有何难,不敢睥睨中原,但在这荆南,孩儿自信还有些本事,陶商招兵买马,选贤任能,孩儿仅凭自己本事,也能有一席之地,父亲但放宽心。”

正说着话,忽然亲兵报告桂阳太守派鲍隆前来,刘度急忙命人请进来。

鲍隆与他们也有数面之缘,倒也相熟,进屋见礼之后,便将赵范的书信拿出,言道:“如今零陵孤城难受,陶将军体恤百姓,又知府君及公子爱民如子,不忍再让零陵遭受战火,还望二位莫要执迷不悟!”

刘度匆匆看完书信,脸上的神色轻松下来,递给了一旁的刘贤。

刘贤揽阅信笺,一边向鲍隆打听陶商兵马和在桂阳的消息,鲍隆一一如实相告,并没有半分隐瞒,但言语之间还是透着钦佩和自豪之色。

刘贤知道鲍隆向来骄傲,即便是故将陈应,也不能让鲍隆如此信服,陶商才取桂阳不到一月时间,就让鲍隆如此信服,可见岂能。

书信之中,赵范也将情形简要说明,并说了陶商的命令,只要归顺,刘度依然为太守,除了不再是汉臣之外,其余一切一应不变。

刘度祖上本就是南越之人,后来辗转交趾、苍梧,最后在荆州被举孝廉,渐渐有人为官,到了他这一代,终于混了个郡守之职位。

零陵山高皇帝远,加之十常侍把持朝政之后,更是对这些地区不闻不问,盗贼四起,宗贼猖獗,官府不能管制,百姓官员都对朝廷十分不满,怨声载道。

刘度父子自然也对朝廷没有多少忠心,听说陶商依旧重用他们,略作商议便同意归降,当下刘度便写了降书,命刘贤带着跟随鲍隆前往桂阳。

陶商在桂阳接见刘贤,盛赞其父子明晓大义,马上带着徐晃和秦河等人前往零陵,这次没有率领兵马,共带了亲信两百多人,一来是轻装简从,节约钱粮,二来也是向刘度父子表示信任。

荆南四郡顺利纳入掌中,总算有了一块能自己做主的地盘,陶商一路上心潮澎湃,建功立业,逐鹿中原的征途,即将要开始了。

第314章 韩信之后

泉陵城比陶商想象的小了一些,但地形却十分不错,依山傍水,虽然在这个时代还未完全开发出来,但还是能感受到江南那种独有的景色。

听到陶商到来的消息,刘度和城中将官一大早就等在城外,迎着朝阳,远远看到陶商一行驰马而来。

城门之下,刘度率领众将,再次和刘贤拜陶商为主,这其中还有李通和韩霖,李通在零陵的消息陶商早就知道,但韩霖来历不明,竟也拜他为主,倒让陶商有些意外。

从李通派人送来的情报之中,陶商也没有猜到韩霖究竟是何来历,平白无故的就出现一个人来帮助他,实在让人费解,而且劝说刘贤父子投降,可见这人的确并非刘度属下之人。

压着心底的疑问,陶商和众人相携进入城中,许多百姓都在道旁观望,对着陶商指指点点,一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便能揭竿而起,实在令人佩服。

徐晃一路都在夸赞李通行事果断,没有拘泥于陶商的安排,除掉周朝这个大患不说,还劝说刘度,功莫大焉。

李通便将韩霖刻意进入山寨和他见面,并给他出谋划策,才有了今日之局,徐晃听罢,不由多看了几眼和刘贤并肩而行的那个年轻人,见这人气度从容,倒真有些不同寻常。

按照往常一样吩咐刘度安抚民心,召集郡内大户富商集资,刘贤是荆南著名的雅士,平常喜欢结交贤良,便让他招纳人才前来。

荆南四郡虽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但距离陶商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在他眼里,还是百废待兴的局面,思君之内的贼患随着区星等人被灭,已经彻底平息,只需要防住江北的官兵,就可以从容发展。

无论是农业还是制度,乃至商业、练兵等等,都需要有人来做事,四郡原本的人手虽然有一些,但能当重任的却少之又少。

众人走后,陶商让李通去请韩霖,这样一个身份奇特的人忽然出现,实在令人好奇,至少目前为止,韩霖对他们并无恶意。

未过多久,李通便带着韩霖前来,见了陶商,抱拳道:“属下韩霖拜见主公!”

陶商微微点头,示意众人落座,问道:“我与先生素不相识,为何会不惜深入贼窟相助文达?”

韩霖轻叹一声,言道:“在下与将军的确不曾见过,但你我却志气相投,正所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你我同为反汉之人,自当共成大事!”

“哦?你也是反汉之人?”陶商略感诧异,问道:“不知阁下为何如此?”

韩霖双目微缩,沉声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乃齐王韩信之后!”

此言一出,陶商等人都吃了一惊,齐齐看向了韩霖,韩信可是大汉开国功臣之一,立下汗马功劳,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人人皆知韩信已经三族不存,现在突然却冒出来一个人自称是韩信之后,别说是在西汉没人肯相信,更何况是几百年后的东汉,此人是否姓韩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是韩信之后?

看到三人的神色,韩霖自然知道他们心中所想,这也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反应,所以他不以为忤,反而静静地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先祖被宣进宫之前,经过濮阳,因遇大雨,故而留宿两日,与一歌伎相会,见其聪明伶俐,便将整理兵书三部留下,以待有缘之人,却不料那歌伎珠胎暗结,怕有人追查,便悄悄离开濮阳,来到宛城安住。

吾等祖辈便世代隐居宛城,到了我这一代,只剩一脉单传,忽闻将军兴楚反汉,吾观将军文武皆通,心怀大志,必能成就大事,故而辗转来投,只因无有进身之功,才先助李将军取零陵,再见将军!”

听了韩霖一番述说,陶商等人心中恍然,如果韩霖真是韩信之后,必定一心反汉,即便他是冒充的,但只要愿意追随自己,又有这样的本事,陶商自然求之不得。

说开身份之后,气氛变得轻松起来,陶商和他谈起兵法布阵,韩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还有不少新奇之处,令人击节赞叹。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即便是在部队之中,也常常有人提起。

在汉朝开国之后,韩信和张良一起整理兵书,留下兵法三篇,如果真如韩霖所说,这部兵书流传下来,就在他手中,集合了韩信和张良的智慧,想必一定精妙绝伦。

而韩霖来见陶商之前,先帮助李通做事,先证明自己的能力,就是不想背着韩信的光环,这也说明此人的确有些真本事,不只是个混吃混喝的主。

当下陶商便封韩霖为军事将军,掌管四郡兵马训练,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只要韩霖能掌握其兵法精要,对陶商当下的练兵会有重大提升。

除此之外,陶商已经决定在洞庭湖正式开始训练水军,将武陵、临湘和长沙的船只全都调集到洞庭港,共有楼船一艘,帆船百余艘,小船数百,还有竹筏无数。

眼下并没有多余的钱来打造船只,但想要以长江之险守住四郡,强大的水军是必不可少的,这件事宜早不宜迟,这些船只打仗或许差了点,但训练却足够了。

除了先前来降的五百水军之外,陶商又从四郡各抽调士兵,共组成水军五千人,他本身就是海军陆战队的教官,当仁不让的亲自担当水军统领,以英泽为副将,开始训练水军。

水军和步兵基本俱全,陶商唯一忧心的就是骑兵,江南之地,无法出产战马,要想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没有强大的骑兵,战力始终上不去,实在令人头疼。

历史上孙家在江东几十年,虽然以三江之固守住基业,但士兵的战斗力却相比北方的差了许多,魏兵过江之后,基本是摧枯拉朽一般,便迅速平定了江东。

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陶商心中想着,却又无计可施。

第315章 乱世来临

荆州以长江为界限,北边的南郡、南阳郡及江夏郡被刘表以雷霆手段平定,征辟荆州名士以为太守、县长,以蒯良为别驾,蒯通为主簿,明通政令,以蔡瑁为军师,操练兵马。

长江以南则被陶商占领,荆南四郡成为楚军的地盘,除了骑兵之外,其余兵种样样齐全,虽然兵力不多,但都是精锐之师,又有韩霖、徐晃、李通、刘贤等人训练,干得风生水起。

而随着陶商再荆南站稳脚跟,刘表在襄阳的无动于衷,也让那些观望之人失去了耐心,加之刘贤等人的不断征辟,渐渐都开始出仕为官。

自古成王败寇,这个道理说不明白,刘邦、项羽之流,当年不也是被视为叛贼,但得了天下,便是奉天承运,天之骄子。

看到陶商的实力和政令之后,人人都觉得他能成大事,百姓纷纷称赞,不过这些前来仕官的文武之中,陶商只认识刘巴一人。

他最期盼的蒋琬外出游学,还未回到家乡,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刘巴和蒋琬竟是表亲,以后等将蒋琬回来,也能及时打听到消息。

刘巴也是荆南名士,博才多学,加之为人正直,陶商令其为典农校尉,负责四郡的田地开发和水利工程,这可是个大项目,陶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刘巴正好补了这个缺。

历史上刘巴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这样清廉的人物,自然要委以重任。

荆州在刘表和陶商的安排之下各自相安无事,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刘表顾着扩大自己的名声,结交名流,几乎每天都要设宴摆酒,汇集文士高谈阔论,在士林中地位越来越高。

而陶商则想着厚积薄发,在中原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他还是不要做出头之鸟,悄然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待乱世崛起,要是这时候再,扩张地盘,容易被周围州郡群起而攻之,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陶商给所有人下了一条铁岭,以荆南四郡为疆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安心发展!

荆州平定,但中原各州还是战火连天,乱贼此起彼伏,借着黄巾之名造反的不计其数,自称天子者也大有人在,所以陶商虽然被灵帝惦记着,但其他各处的消息也让他震怒不已。

先是郭太郭太率领的白波军,在河西河东等地十分猖獗,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和黑山贼遥相呼应,整个并州几乎被贼军完全占领。

紧接着巴郡黄巾军又起,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

益州马相、赵祗等也借机于绵竹起兵,自称黄巾,还未等到刘焉上任,便杀了益州刺史却俭,一月之间,攻略三郡,马相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声势浩大。

冀州刺史王芬等见天象不利于宦者,准备尽诛宦官,废掉汉灵帝,边结豪杰,预作准备,不料事败,自杀身死,以贾琮为冀州牧。

为平定各地叛乱,灵帝在西园讲武,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各地的叛乱唯有西凉传来好消息,皇甫嵩和董卓击败了王国,平定战乱,灵帝拜董卓为征西将军,并分兵进入河东,防止白波军渡河骚扰京都。

但朝中的昏暗依旧没有得到改善,随着灵帝病重,宦官和外戚的矛盾进入白热化。

这些变化基本都在陶商的预料之中,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倒是孙坚在渤海镇压黄巾军,声势浩大,竟将青州一半的黄巾军赶到了徐州,这些贼军听到孙坚的名号,都不战自败。

猛人就是猛人,不管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大事来,像孙坚这样的豪杰之士,又有程普、黄盖之流辅佐,攻打黄巾军,基本都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除此之外最让陶商担心的还是杨蓉,几日之前,他接到从洛阳送来的书信,正是杨修托人送来的,书信是杨蓉所写,还有一方丝绸手帕,上面绣着两只隔河相望的鸳鸯。

虽然杨蓉的书信只是让他照顾好身体,无论他如何抉择,她都会等下去,但手帕之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意,陶商又怎能看不懂。

一想起双方的处境,陶商就不由忧心起来,杨彪毋庸置疑是全心忠于汉室的,如今自己起兵造反,想必他在朝中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卢植已经告职还乡,老一代的大臣只有杨彪和朱儁、皇甫嵩几人了。

杨蓉的痴情让陶商感动,两人从认识开始便是患难相交,几经磨难,眼看就要成亲,却被十常侍诬陷,再次天各一方,如今分属不同阵营,要见面,更是难上加难。

不仅杨蓉,还留在崤山的陶应等人也是陶商最挂心的,这群人都等着他的消息和安排,但现在隔着荆州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