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15章

三国大皇帝-第15章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是在下太过浅薄了。”

陶商淡然一笑,其实燕荣的认知并没有错,只是现在的陶商早已不是他听说的那个人了,笑道:“这几日在洛阳县衙之事,想必你也知晓了一些,如今我对外界消息无从得知,还要多仰仗子春才行。”

燕荣点头笑道:“荣自知能得公子重视,定是上官先生告知在下结交江湖之人,消息灵通,故在来府中之前,已然派人暗中打听了三害及孟佗等人的消息,故而来得晚了些。”

果然聪明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方法,燕荣有备而来,陶商当然更高兴,马上问道:“不知可打听到了什么情况?”

燕荣言道:“刘广被罢职是实,但刘威,并未发配,赔了十万钱给孟佗和张全,此时算是了解了,刘威逃过一劫,不过也散尽了刘广一生的积蓄,他那些黑心钱,终究还是没保住。”

陶商笑道:“恶人自有恶人磨,刘广为官之时,肯定作恶不少,如今人财两空,也算是他的报应,只是刘威还留在洛阳,终究是个祸害。”

燕荣点头道:“的确如此,那刘威深得高戴器重,如今虽然没了刘广这个靠山,但只要高戴重用他,还会兴风作浪。”

听到这里,上官博皱眉道:“孟佗那边就没什么反应吗?”

燕荣道:“孟佗拿了钱,悉数送给了张全,此时正忙着准备其兄弟丧事,哪有心思和高戴这些人较真?”

陶商沉吟一阵,言道:“若非子春提醒,险些忘了此事,看来我还是要去送孟关一程才行。”

上官博眼睛一亮:“公子此计甚妙,高戴等人并不知公子和孟佗的关系如何,如今再去送葬,其定会有所顾忌。”

燕荣也点头道:“如此不失为一条妙计,但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刘威不敢正面和公子较量,若暗中使些下作手段,就更不妙了。”

陶商言道:“所以此事还要多靠子春留意才行,这一段时间,洛阳的情况,东城和朝野,但凡重要之事,都要告知于我。”

燕荣抱拳道:“公子尽管放心,荣今日能得明主,自当竭心尽力。”

一番交谈,燕荣对陶商的偏见已然减少了许多,而且陶商对他的态度,才是至关重要的,来自现代文明世界的陶商,根本不会有这个时代门阀士族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他对燕荣的亲切,是自然流露,绝不是刻意做作,这一点,阅人无数的燕荣岂能看不出来?

百闻不如一见,再加上上官博的介绍和书信里的说明,燕荣已经认可了陶商,眼下要做的就是先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能让陶商看轻,也不能辜负了上官博的推荐之情。

三人聚在一处,不多时便谈得其乐融融,从东城的小事到洛阳城中朝野听闻,越说越投机,尤其是能有陶商这么个平易近人的主人,实在让上官博和燕荣受宠若惊。

第26章 挟持人质

街口斩了陶兴,刘广被免职罚俸,洛阳东城大快人心,一时间陶商的名声传遍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讨论这件事,酒肆茶馆,街头巷尾,无不称快!

有的人还不知道陶商为何人,四下打听,而与此同时,陶商写给燕荣的纳贤诗也迅速在坊间传开,燕荣在江湖中结交极广,连他这样出身青楼的人都如此备受重视,许多流亡江湖的有志之士也开始关注陶商!

在这个门阀观念极深的时代,三教九流的人连和士人通婚的机会都少之又少,要是没有名士推荐,最好的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是能够得遇明主,而大多数人又是看不起这些草莽人士的,陶商的举措,无疑让这些人格外重视。

这一段时间,高戴和刘威倒是低调了许多,天天躲在高戴家中,也不知道在谋算什么,陶商参加了孟关的丧礼之后,孟佗对他的态度似乎也改善了许多,派人两次请他到府中做客,不过陶商对这种人还是敬而远之的,勉强去了一次之后便婉拒了。

高戴有赵延这个大靠山,但陶商数次出没在孟佗府中,也让高戴猜测不透他的背景到底如何,所以只能按兵不动,但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平静而已。

不管他们二人酝酿什么,陶商除了每日的训练之外,就是和上官博、燕荣一起交谈,燕荣每天都会带来洛阳城新的消息,高戴仗着赵延的权势在东城黑白通杀,孟关的生意也由张全背后支撑,从长安到洛阳,都有他们的势力。

当然还有何进和他召集而来的四海名士,每日里高谈阔论,声讨宦官,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但并无实际效果,倒是汉灵帝一个卖官粥爵的主意,让整个朝野变得更加乌烟瘴气。

买官的事情需要十常侍来替灵帝完成,爱财如命的灵帝怎么会舍得惩处十常侍,只要能搞来钱,管你用什么手段,灵帝才不想追究,甚至连皇甫嵩出征的军饷,都是划到长安三辅来供给了。

朝堂依然很昏暗,东城还是在高戴的掌控之下,陶商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却和历史上那样,看不到这个大汉王朝一丁点的希望,燕荣在陶商同意之后,又召来三位好友共同搜集信息,了解的越多,陶商就越觉的痛心,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就要设身处地的认真思考自己的处境。

呜呜——

院子里传来沉沉的风声,陶商正光着膀子舞动着一把大刀,阳光底下一阵阵银光闪烁,虽然刀势十分沉稳,但招式十分生涩,旁边有一位络腮胡的大汉不时指点着,告诉他步伐和出刀的力度、角度如何配合。

这人正是燕荣的好友之一,名叫关胜,对刀法颇有心得,这让陶商不由想起了梁山好汉中的大刀关胜,而在他这个时代,还有关羽这个最厉害的用刀者,陶商不止一次怀疑关家人是不是和刀天生就有渊源。

刀法讲究沉稳、大开大合,每一招都要一气呵成,一往直前、无所不破的气势,对气力的要求极高,陶商虽然训练了一段时间,但要把这柄三十多金的大刀耍得虎虎生风,还差了好半截。

“公子,不好了不好了!”正练得起劲,忽然一名家丁急匆匆的冲进了练武场,身后跟着一名药铺的伙计,一脸焦急:“甘姑娘和银杏被人抓走了!”

“什么?”陶商闻言停了手,大刀狠狠的顿在地上,青石板上冒起一道火花:“什么人这么大胆子,你先慢慢说。”

旁观的几个人也都围了过来,光天化日之下,敢在洛阳城中抓人,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虽然朝野昏暗,但治安却是最严的,哪个府邸之中没有多少金银财宝?越是混乱的时候,大家对自己的财产和性命看得越紧,所以四城的治安也是最受重视的。

家丁指了指身后的伙计:“这时百草堂的伙计,甘姑娘就是在那被人抓走的,留下一封书信让伙计送来,约定三天之后赎人。”

那伙计显然也是听过这一段时间的传闻的,见了陶商一脸崇拜,双手递过书信,嘿嘿地一直傻笑,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可是和其他几位同伴争了好久才得来的机会,能见到陶商,回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他呢。

鼻孔里发出一声怒哼,陶商拧着眉接过书信,拆开信笺,里面只有寥寥几行字:“三日后醉霄楼赎人,十万钱,人质保证无恙,妥善安置!”

“刘威!”陶商看完书信,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信笺团在手中,揉成了一团,似乎要捏出水来,无论任何事,冲着他来,他都可以接招,但这这样三番五次针对府中之人,最让他痛恨。

“又是刘威?”燕荣在一旁说道:“我这就派人去打听,看能不能找到她们的下落,先救人要紧。”

陶商拉住了要去准备的燕荣,问道:“醉霄楼在何处?”

“醉霄楼?”燕荣愣了一下:“在西城。”

“西城?”陶商眉头再次皱了起来:“难道不是刘威下的手?”

十万钱正是刘威赎回自己被发配的钱财,所以一看到这个数目,陶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威,而且和他有恩怨的也就刘威和高戴,但对方把地点选在西城,这倒让陶商有点想不通,如果是刘威,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放弃自己的优势?

燕荣见陶商沉吟,急道:“公子,既然不知对方来历,还是先打听一下要紧,救人如救火,拖不得。”

陶商点头道:“好,子春先去派人打听消息,看是不是刘威暗中派人所为,对让既然知道我的身份,又是为钱财而来,她们两个暂时应该无事。”

“公子请放心!”燕荣答应一声,和关胜带着那名伙计匆匆而去。

看着燕荣的背影,陶商在原地站了许久,他知道这是燕荣第一次发挥作用的时候,急于表现自己,不能打消人家的积极性,而且对方既然明说了要钱,人就暂时是安全的,只是这十万钱,的确不是小数目,陶家的府库中,还不足五千钱,仅仅二十分之一。

第27章 扑朔迷离

书房中,陶商和上官博对面而坐,两人都皱着眉头,讨论了半天,猜测还是刘威在暗中指使人所为,只是没有证据,也没有人手去找到甘露和银杏,如果此事还有高戴插手,偌大的洛阳城,藏两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府库之中的钱不能动,否则会惊动府中之人,甘露父亲那里,也不好交代!”陶商已经嘱咐那名家丁保守秘密,并派人告知甘氏甘露她们去了弘农游玩,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上官博点头道:“十万数目,谈何容易,刘威显然是忌恨你在公堂上揭发他,不过此事既因孟佗而起,公子不妨再去一趟孟府,就算他不肯出钱,也会派人从中调停吧。”

陶商沉吟一阵,言道:“还有三天时间,对方既为钱财,银杏她们料想不会受太多委屈,且看晚上燕荣能不能带来有用的消息。”

“也只好如此了!”如今把柄落在别人手中,上官博也是束手无策。

天色将黑,燕荣才一脸凝重的来找陶商,大半天的时间没有消息,陶商其实已经猜到不会有什么结果,燕荣虽然消息灵通,但终究不如高戴一手遮天,而且人家是刻意为之,怎么会让陶商找到线索?

“惭愧,兄弟们走遍了整个东城,依然没找到任何消息!”燕荣神情萧索,失落道:“挟持人质的都是蒙面人,而且还不是洛阳城里的人,否则一定会找到线索。”

陶商拍拍燕荣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太在意:“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但对方有备而来,既然敢针对我下手,肯定早有准备,你也不必自责。”

燕荣自然还不甘心,陶商又道:“对方选择在西城交换人质,倒是令人匪夷所思,你先打听一下,三日后醉霄楼可有什么动静,还有醉霄楼背后可有朝中之人暗中支持。”

“醉霄楼?”燕荣一愣,猜不透陶商的意图,但既然是陶商吩咐的,也不能推辞,以为这只是陶商给他的一个台阶,答应一声低着头出去了。

虽然没有和上官博讨论出什么结果来,但以陶商的判断,高戴是不在乎刘广积攒的那十万钱的,而且这事背后肯定有赵延参与,他不可能再去纠缠此事,而刘威,在没有高戴的支持下,肯定也不敢做这样的蠢事。

十万钱的确是狮子大开口,这背后定然另有目的,不管是不是高戴和刘威所为,但这事必定会和醉霄楼有关系,只是对方的意图,实在让陶商猜不透,以原来陶商的所作所为,还真找不出一丁点值得利用的价值来。

第二天一大早,燕荣满眼血丝的来找陶商,显然为了打探消息一夜没睡,除了打听醉霄楼的情况之外,也探听到了一点银杏的消息。

根据燕荣搜集的线索,这几天里,甘露和银杏常去百草堂对面的街上闲逛,这里是东城最热闹的街道之一,尤其是小吃最为有名,甘露这个小馋猫每天都会去这里吃东西。

在二人被挟持的前两天,有一行外地人进入洛阳城,每天在这里练武卖艺,出事之时,甘露和银杏正在一旁围观,被人趁乱劫走,燕荣找不到银杏他们的下落,想从这帮陌生人中找到突破口,但找了一晚上,还是一无所获。

而醉霄楼,其后并无什么背景,这是洛阳的一家老店,经营了数十年,三天之后,也没重要的事情要举办,只因昔日蔡邕常在此会客,渐渐成了文人聚集之地,其他并无特殊之处。

打听醉霄楼的消息,是陶商本能的一种直觉,结果没有一点异常,倒让陶商不知从何下手了,难道真的如同燕荣怀疑的那般,是这几个外地来的卖艺者所为?

沉吟一阵,陶商问道:“可查到这帮人是从何处来的?”

“听口音都是青州人。”燕荣皱眉道:“只是他们善于隐藏形迹,十分难找。”

陶商安慰道:“子春累了一夜,先去好好休息吧,这两天还有许多事要做,此事容我再想想。”

“是!”燕荣虽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他可以打听到很多消息,但毕竟没有什么权势,无法调动太多的人手,也不可能搜查每一个地方。

坐在书房中想了许久,陶商的记忆中还是找不出任何和青州人有关系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