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王朝伪皇帝 >

第78章

王朝伪皇帝-第78章

小说: 王朝伪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让我觉得办义务教育很急迫了,谁让咱好大喜功呢?“这事?既然说到循序渐进,咱们不如先办上些学堂让无钱读书的冲龄幼童读书。”“皇上的意思是?”众议事大臣齐声问道。我笑了笑,没有吭声,先给你们卖个关子再说。随后的几天我连下几道圣谕,开始操办起办学的事。首先是工学堂,这事是最有基础的,因为前面新技局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工技局规模最大,招揽的人才最多,而且这些人都是些懂发明创造的,已经将各项器造技能融会贯通,但是这些人聪明是聪明,但很一大批人并不识字,这样就无法写出教科书来,针对这个情况,我让陈淼从京城各衙门传去许多师爷,让他们笔记发明家们的知识。与此同时,朝廷在京城择地开办第一所工学堂,并向全国发下政令,以公车方式征召天下十五至二十岁有工巧创新能力并识字的青年进京,准备让工技局的发明家们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测试,然后定下最优秀的一千人作为工学堂的第一批学员,这些人将享受到朝廷发放的津贴,学制三年后根据个人情况分别安置在新技局、工部、工学堂和各器造场等部门供职。工学院如此,其他如商学堂、兵学堂、农学堂也是如此,朝廷在全国各地征召教师和学生,凡是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有机会进这些学堂任教或者学习。为了使即将建立的各类学堂正规化,我口述让萧雨明草拟了各学堂管理制度,其中为了鼓励人才们将自己的才学倾囊出授,初步评定了各类教师的级别,并根据他们能力大小和实际教学效果分别制定奖励制度,同时也制定了对学生的奖惩制度。这些政令发下去以后,国内又是一番震动,人们都知道这代皇帝和以前的有很大不同,而且以前做的那些事大都形成了不错的效果,这一回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凡是有能力的纷纷向京城奔来,于是乎各地食宿餐饮业也跟着大赚了一把。这些学堂已经很有现代大学的雏形了,不过要说不同也是很大的,那就是这些学堂在现阶段教学仅仅是辅助,最重要的是让各类人才进行学术交流,加快各类发明创造的推出。当然,上面说的这些都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了,我知道要想将这种学堂长期进行下去,就得培养更年轻的人才,以形成后浪推前浪的层层递进的局面,这样就得进行初级教育,而这种初级教育说白了就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能够读书识字,使他们的才智得以启发。既然方明德已经说了现在的财力不足以进行国家供养的义务教育,那这事就得一步步来。大汉朝有八千万人口(这是在册的,少不了还有因为各种原因露报或者瞒报的,以后有必要进行全国人口普查,以掌握人力资源的情况),十万以上市民的大城市就有几十个(汗,什么世道?十万以上就算大城市),这些城市财力雄厚,进行小范围的义务教育还是可行的,当然了,要进行义务教育也得对不同的人进行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有能力供孩子上学的人家是没必要享受这个待遇的,要是让他们挤占了这些指标,朝廷和各地花冤枉钱不说,其他穷人家的孩子还怎么活?正因为如此,我在发政令时特别提到甄别入学孩童的家境,不可招收富户子弟。后来我又发现一个重要的事,那就是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于是就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招收人数,进行动辄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本来我所谓的义务教育就是让这些念不起书的孩子能识字,并不准备把他们都培养成全能型人才,所以只要有足够大的教室,有几个教师就是一个学校,然后再花些钱置办些简陋的笔墨纸砚就齐了,这样一来,义务教育所招收的学生比原来预期的多了好几倍,花的银子反倒少了许多。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法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富人嫌这种学堂太简陋,根本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来受罪,于是连甄别家境这一道手续都免了,而那些穷人家看到在大汉醇佑皇帝的统治下,并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做官才能光宗耀祖,读书的功能也不仅仅是为了做官,而是成了养家糊口,在各方面出人头地的基础,于是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义务教育的教材,我现在自然没能力去弄那些什么语数外,而且经过程朱“圣人”们删改的儒学经典我也不会用,我可不希望再培养出一批光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所以我定下的发蒙读物只剩下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受毒害比较浅的书,并且还增加了体育课,专门安排人教授基础的武术强身方法,这样做只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字,并且从小接受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友善亲朋、强身健体等等基本道德,至于那些所谓的“圣人”们的“大道理”,我是坚决予以抵制的。现在我就盼着孔衍植赶快把他那本颠覆传统的《书经辨析》写出来,然后我再按现代的思想对其进行删改,那么近代化的教育体系就算建起来了。*******请支持新书《巫域纵横》,简介上有链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