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王朝伪皇帝 >

第38章

王朝伪皇帝-第38章

小说: 王朝伪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因为藏私而造成的兵力调配不尽如人意的风险,从而影响其他营将领,使他们不敢胡来。中午最热的时候,前军营一万五千多三十五岁以下兵卒在带队官的指挥下整齐的排列在了大太阳底下的校军场中,而我则在众大臣将领的簇拥下躲在了观礼台上的遮阳皇盖之下。没办法,谁让咱是皇帝他们是当兵的呢?这就是人不平等的鲜明写照。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既然是当兵的,那就没理由娇生惯养,要不然还怎么打仗?“将士们,今天皇上亲自来咱们前军营监督调军的大事。你们都是前军营的精锐,不要在皇上面前丢了前军营的面子。都听清了没有?”陈森站在观礼台的前部左侧(要是站中间就挡住我了)向下高声训话道。这陈森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长期在军中带兵,那嗓门可不小,当然了,观礼台边上用牛皮扎制的原始“扩音器”也增加了陈森声音的威势。“吾皇万岁!大汉威武!吾皇万岁!大汉威武!”一万多青壮兵士的齐声呐喊真可谓是气冲斗牛,激荡寰宇。听的我已经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带领他们直冲边疆,开疆拓土。“皇上。”陈森转过身来请示我也说两句。我可没陈森的大嗓门,要是充能训话难免丢了面子,我微笑着摇了摇头:“开始吧。”陈森得了令,转身开始按原先安排好的程序对士兵们进行体能测试:“各队听令,按年龄分为两队,二十五岁以下者由统兵官带至校军场左侧站队,二十五岁以上者由统兵官带至右侧站队!”一阵人马交错后,一万多兵士分成了左右两个方阵排列,左边二十五岁以下的大约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九千多人,他们的体能测试量要远远大于由侧的那一个方阵。按我的想法“龙虎精兵”应由二十五岁以下的精壮士兵组成,但为了不遗漏超过二十五岁的那些优秀者,我便把年龄限制放宽到了三十五岁。测试的第一个项目是扎马步,这是最能考验一个人持久耐力和体力的方式。我以后要建立的“龙虎精兵”营必须能够持久高效作战,所以耐力和体力是必须重视的。陈森一声令下,底下的兵士们以整齐的动作扎下了马步。时间难熬的流失着,两刻钟以内没有一个人动上一动,然而两刻钟以后就开始出现情况了,一些体力较差的兵士开始出现来颤抖,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颤抖的人和幅度也大大增加,我可以清晰的看见靠近观礼台的那些兵士们如雨的汗水。终于,右侧方阵中首先有人倒下了,他的倒下引起了连锁反应,旁边瞬间“扑通扑通”的倒下了六七个人。陈森面子上很有些挂不住,沉着脸挥手让站在旁边没参加测试的兵卒把那些倒下的人扶出了方阵。时间继续流失着,更多的士兵倒在了地上被扶出了方阵,这时我听到了气恼的如牛般哭声。这哭声很让我感动,这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而我的大军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服输。在过了半个时辰的时候,校军场中还在坚持扎马步的兵士只剩下了原来的一半左右,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兵士竟然再没有颤抖的反应出现。“皇上,差不多了。该进行下一项了。”陈森向我躬身说道,等我做了同意的表示以后,陈森转身高喊道:“停止。原地休息!”这时更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陈森发下命令后竟然没人动,过了半晌那些士兵才像刚听见命令似的滩倒在地上。噢,我明白了,这些人经过半个时辰的煎熬,哪里还有什么体力?之所以能撑到现在完全是靠了顽强的意志。很好,看来军队并不像我原来想象的那样疲弱,只要给了他们充足的支持和保障,这绝对是战无不胜的铁军。往下的测试就没必要再多说了,刀枪比试、徒手格斗……一项项测试完,最终留下来的只剩下了两千五百人,这点人是不多的,但所谓兵在精不在多,就这两千五百人集合起来的战斗力绝对超过五六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普通军队。除此之外我还让陈森安排了火器演练,并且将其中优秀的单独组队建立了一个神机队和一个炮队准备与那两千五百人的“龙虎精兵”协同训练以形成超强的战斗力,陈淼的前军营和马树华的中军营是京军中火器最多的,因此具备这个条件。对于这个结果我很满意,前军营固然是最强的,其他营应该也比他们弱不了多少,就算每营能挑出两千人的“龙虎精兵”,那这个总数就是两万多,那是一支很强大的力量了,再加上驻外各镇各营,那这个数目将是令人震惊的。等以后条件成熟后,我在裁撤羸弱兵员的时候,将这些精兵组成一个或几个“龙虎”营,那战斗力将是超强的。回到宫里以后,我依然在兴奋之中,现在我已经明白,大汉之所以屡屡败于金国,并非是没有精兵,而是在缺粮缺饷,又配置混乱的情况下把兵士们的意志和能力都消磨尽了。我现在有强军的人力基础,还怕大汉不能扬威天下吗!到了晚上,兵部右侍郎夏朝宗突然进宫来见我:“皇上,不好了,千军营两个都督同知因为争将来的龙虎将军位打起来了,现在一死一伤。千军营都督翁世资已将受伤的那一个抓了起来,等候皇上发落。”“什么,一死一伤?”我惊然而起。夏朝宗稳了稳神道:“皇上,这不是小事,都督同知是正三品的将领,出现这等事必然引起满朝震动!”我大怒:“那还说什么?将那个混帐给朕砍了!”夏朝宗犹豫了一下:“皇上,只怕不妥吧,受伤的李栋是孙起良将军的外甥,而他母亲是成国侯夫人,是太后的亲姐姐,并且他父亲成国侯当年为国殉难时,先帝已赐了他家免死金牌。这……”免死免死,扯不清的关系,这些人敢于如此胡闹就是仗了这些混帐的规矩和关系!“先将他将军职务免了投入天牢,等候三司会审再行发落,这些混蛋不好好治治,那就要反上天了!”夏朝宗唯唯诺诺的跑了。而我在气愤中却深究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理清这些纠缠不清的关系,不压服了那些仗势欺人的亲贵,不使这阻碍有才但没地位的人上进之路的裙带关系大网破碎,单凭兵士们的勇敢和百姓的勤劳永远也不能振兴大汉!

第六十三章墙

千军营发生殴斗死伤的事彻底搅了我的好心情,这事不单单是一次打架出人命那么简单,他背后体现的是亲贵子弟的为所欲为和军中甚至朝中争权夺利的斗争,李栋殴伤人命案只是这种斗争的一次爆发而已。在早朝上,我责成左督御使刘有光、大理寺卿姚广忠、刑部尚书林俊对李栋一案进行三司会审,然而我的命令说下去,刘有光他们却迟迟不肯领旨。“怎么,你们有什么要说的?”我阴沉着脸坐在宝座上微微怒道。刘有光“扑通”跪下了:“皇上,不是臣等不领旨,实是、实是此事不归臣三司管辖。还请皇上收回成命。”“笑话,你们三司总管天下刑狱督察,为何这案子你们不该管?”“皇上容禀。”一向话不多的大理寺卿姚广忠抬起了头,“李栋为先成国侯李忠贺之子,当年先帝巡狩岱岳时有刺客刺驾犯上,李忠贺为保圣驾而亡,故而先帝赐李家免死金牌,只要李家子孙不做犯上叛逆之行,皆可免死。所以嘛,此事实在不是臣三司所能管辖的。”难道一块金属牌子的威力真的这么大?我记得水浒里柴进家里也有丹书铁卷,可最后依然差点被整死,那是小说不足为信,可这些个官员只因为一道免死金牌就看着恶徒杀人不管,这“忠心”是不是有点过了?“哼,先帝免死金牌只是说免死,却没说免罪。李栋死罪可免,活罪却不可饶。”我退了一步说道,这个免死金牌也太厉害了,我没必要和它抗。“皇上,李栋是孙起良将军的外甥,既然三司没权审理此事,不如将李栋交与孙将军,孙将军一心为国,铁面无私是谁都知道的。臣看这是最好的办法,交给孙将军既避开免死金牌,以孙将军人品也绝不会对他外甥姑息迁就的。”姚广忠接道。噢,姚广忠这是话有所指,这个李栋本人官不大,却一身连着老太后和未来的国仗爷,固然姚广忠他们不必再怕消失了的老太后党,但他们也得防备即将形成的新皇后党领军人物孙起良的报复,这推委说白了还是自保。“皇上,刑督寺三司推委塞责,该当问罪!”七王爷在关键时候走了出来,“刘有光,你身为左督御史,天下文武内外督察之责皆归你管,李栋身为千军营都督同知,为何你却管不得了?姚广忠,天下刑名皆出你大理寺,我大汉建国二百余载,其间杀的亲贵国戚也不是没有,为何到你这里便没主张了?还有你,林俊尚书,你可有什么话要说?不妨说出来让满殿同僚听听!”“皇上,臣等知罪。”经过七王一番抢白,刘有光代表三司很为难的答应了下来。不过看他们的表情,这案子我要没点说法,他们也难断清楚:“刑罚之事,近不避亲、远不避仇,最讲刚正无私。先帝赐下免死令,这是合律之举,但你们不断杀人之事却是违逆律条的。你们身为掌刑之职,若是畏首畏尾,还掌此职做什么?”“臣等知罪。”刘有光磕头捣蒜的回道。我轻轻叹了口气,现在光这么斥责他们起不到什么作用,得给他们解了后顾之忧才行:“你们对李栋要按律发落,至于孙起良和成国侯夫人那里自有朕安抚,你们不必担心。”“臣等遵旨。”刘有光三人总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皇上,臣倒觉得此事不可用刑过当。”吏部尚书曾楚卿出班奏道,曾楚卿今天这是怎么了,他还是第一次这么直白的站在我的对立面,“千军营二都督同知乃是互殴,在没有轻重之下李栋杀伤人命,他本人亦受重伤,因此此事起因还不得而知,若是因为皇上一时气愤造成三司枉判,害了李栋,此事只怕会伤了亲贵忠君爱国之心。臣看不如削去李栋差事以示警戒便罢。”“曾尚书此话下官不明白。”兵部左侍郎史景隆站在朝班里哼了一声,“军中之事不同于朝堂,多有热血卤莽汉子,一向以来以无故殴斗为乱军之患。不管他二人谁先起的事,殴斗致伤致死都会令军心不稳,不对李栋严责,以后这军法还有谁守,若是朝廷设个职位,那些莽夫打上一架便可决定归属,那还要朝廷干什么用?皇上,臣以为当对李栋严判,至少也得流配,如此做乃是以警效尤之法。”户部左侍郎耿矍也站了出来:“史大人身为朝臣却只以军中说是,当真是可笑,朝廷向有体恤亲贵之行,以你之言,难道要致皇上于无信之地,冷了亲贵之心?”“大人们的话可以休矣,什么军中朝中?这天下都是一个道理,互殴互殴,谁先起的事两人都有责任,若不严惩,必致军心大乱。皇上,史大人说的对,李栋至少也得流配!不然臣等军中差使便无法做了。”武臣班里的武骧营都督周加磐代表军队站在了史景隆一边。……最少十多个文武大臣参加了这次争辩。一个小小的李栋居然引起了满朝文武这么大的关注,倒真是我没预料到的。不过听这些人的争辩,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文臣,特别是原先太后党的大臣赞成轻判李栋,而军界却大多支持严惩。这事值得注意,是一个新动向。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注意了一下,那就是两方的话里都有为李栋保命的意思。“众位大人都不要再争了,三司审后皇上自有发落。你们在朝堂上如此争辩,成何体统?”七王爷两边不偏不倚的压制了一下。嗯,这事我得有自己的说法,不然刘有光他们光听大臣们的话都得弄糊涂:“众位爱卿,李栋一案本是军中之事,朕没想到会引起满朝震惊。可见此事之败坏朝纲。刘有光,你等三司会审,若是确系互殴,甚至是李栋起的头,朕看他的这条命也不用保了。”“皇上,此事不可。”七王惊然说道,这个我的铁杆支持派也站到我的对面,“先帝有命令免死李家之人,皇上若杀李栋。先帝之命还将置于何处?朝廷之信还在何处?皇上刚正之意是好的,可若是杀了李栋,难免会使亲贵群臣心寒。皇上三思!”“是啊,皇上三思。”刚才还分为两派的大臣此时合成了一派。“你们……”我愕然,原来所谓的争辩不过是在一个事先划好的圈子里进行,如果谁要试图跨出这个圈子,他们便都不答应了。“皇上三思!”群臣毫不相让。我心里有点堵得慌,都说皇帝独揽天下大权,可谁能知道皇帝也得受这么多限制呢?他们这不是再为李栋求情,而是为了维护他们所拥有的不当特权。我冷冷一笑道:“朕在位十年有余,今日头一次知道先帝曾颁下免死金牌,众位爱卿,你们谁还有免死金牌,不妨拿出来让朕也开开眼界!”殿下的大臣没有一个人敢再吭声了。退了朝我依然心情不畅,在御书房里大发了一阵脾气,刘有光知道今天得罪我了,一直没敢在我面前露头,只是求着在我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