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金主 >

第89章

大明金主-第89章

小说: 大明金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父显然是个生意人,丝毫看不出行伍之风,虽然仍旧在军籍,却怕连兵器都不曾拿过。他满面和气,善意地关照了徐元佐、良佐兄弟几句。便叫康彭祖妥当安排,要让客人住的舒适安心。

因为徐元佐和良佐年纪都还小,便又随着康彭祖去见了康母,最终和母亲一起出来,住进了别院。

“可惜我最大的妹妹都已经定了人家。否则咱们两家或许还能结亲呢。”康彭祖等徐元佐自己出来,两人坐在偏厅喝酒。

一如当时士林的习惯,康彭祖叫了自己的侍妾出来陪酒,一应礼节都是通家之好的标准。

徐元佐轻轻抿了口酒,随口敷衍道:“真是太可惜了。”

康彭祖停了停,道:“上次你与我说的从军之事,我与家父说了。”

徐元佐一个激灵:“哦?令尊如何看法?”

“说实话,”康彭祖道。“家父觉得,要是想从军,必要做到高位才行。”

徐元佐点了点头:“那是自然。如何能去做上阵杀敌的小卒。”

“不过我家就算是走尽关系,最多也就是得个署职百户,如今东南又没什么军功可捞,并不上算。”康彭祖道。

徐元佐微微沉吟,道:“如果是署职,那就没甚必要了。起码也要有个靠海的墩堡。否则手里没有舟师,白白浪费了这大好海岸。”

康彭祖略有些吃惊:“舟师?”

徐元佐也吃了一惊:“我上次没说么?”

上次大家都喝多了酒。谁记得那么清楚?不过康彭祖挥退自己的两个妾室,亲自给徐元佐斟酒:“元佐是想走日本吧?”

隆庆帝虽然废了海禁。允许东西洋贸易,但是这里的“东洋”不超过台湾,对倭岛贸易却仍旧是封禁的。这里面除了倭寇的缘故,还因为太祖朱元璋就很讨厌倭人,反日是皇室传统,所以即便隆庆帝开放了海贸,仍旧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和封锁。

“不止。”徐元佐道:“若是船吃得消,我还想走到泰西去呢。”

康彭祖当徐元佐在开玩笑,道:“东洋贸易的确是收益极大,一年之中能得十倍之利。实不相瞒,我家其实也跟那些东洋海商有所往来贸易。”

海商只负责将大明的货物从港口运到日本,至于国内的货物筹集,以及货物转销,就全是沿海大户们的工作了。

康家管着南汇嘴千户所,又有一位金山卫的指挥佥事,非但涉及海运,而且还要额外收取一笔保护费。

“汪直之徒伏诛之后,东海上谁说了算?”徐元佐的知识结构中,现在距离颜思齐、李旦出生还有二十年之久,而汪直等老一代海盗已经再无声息,东海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如今都是散乱的小海商,大海贼都去了南洋。”康彭祖道:“曾一本、林道乾,都在闽粤一带活动,日本那里真是没什么人走。”

徐元佐微微颌首,夹了一筷子菜,缓缓咀嚼。

康彭祖又道:“想必你也知道,徐家是更上面一层的。”他手指指了指天,道:“我家从徐家和其它商贾之中买了商货,卖给海客,由海客卖到日本。从日本买来的货物,再由我家分销出去。这条锁链已经十分牢固了,即便加入一两条船,恐怕都困难。”

“一两条船都挤不进去?”徐元佐一愣。

“大明这边还好说,海上碰到了海寇是靠刀剑说话,也好说。难在日本那边,货物有限,你这里多一船,人家那边就要少一船了。”康彭祖道。

徐元佐并不相信日本那边会如此紧张,只是点头道:“一船两船的买卖,我真不屑于做。”他见康彭祖面露讶色:“咱们三人立盟,要做的乃是为生民立命的大事,焉能蝇营狗苟挣些阿堵物!”

康彭祖放下筷子,正色道:“是彭祖眼界小了,愿听君高论。”

徐元佐道:“谈不上高论,只是一个设想,可惜尚缺火候。”

“总要说出来,咱们才能应势往里添柴。”康彭祖道。

“开港!”徐元佐道:“开一处私港,转运东西,沟通南北,这才是大利。”

开外贸公司,能胜得过开海关么?

康彭祖果然有些被吓到了,道:“这可比勾结倭寇犯的罪大多了。”

“不过从刑罚而论却都是一样的。”徐元佐笑道:“一样的砍头。”

第一六五天时不足(感谢盟主)

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讲述模式,讲嘉靖倭乱大爆发首先要讲它的背景和导火索。如您已阅读到此章节,请移步到: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背景很简单:沿海大户为了垄断海外贸易,推动朝廷禁海。为此他们夸张,乃至虚构了一些倭寇侵犯的消息,结果却等来了一个人。

朱纨。

这个苏州人在正德十六年中了进士,历官景州知州、开州知州、南京刑部员外郎、四川兵备使、广东布政使。嘉靖十五年,在四川兵备使任上,配合副总兵何卿平息夷人叛乱。嘉靖二十五年,擢升为右副都御史。次年,任提督闽浙海防军务。

他没有一点文弱书生的酸气,也没有丝毫江南水乡的温柔,到了福建之后对倭寇据点数次攻伐,战功赫赫。而他最为令人惊艳的战绩,则是攻破双屿港。

双屿港在后世被命名为六横岛是舟山群岛中很不起眼的一座。然而在嘉靖时代,它悬居海洋之中,地理位置优越,山抱海绕,易于船只隐蔽出入,也就成了东海之上最大的贸易港口。

整座岛屿被海商或是海盗经营了二十年,收纳大陆运来的商货,装上远洋大船,然后卸下海外货物和白银,再转运内陆渗入南直、江西、乃至湖广。

在覆灭之前,双屿上的常住居民有三千人,其中葡萄牙人有一千二百人。整座岛上既有红色的西式楼房,也有大量飞檐黑瓦的明室屋舍,双屿四十余里长的宽平古道寸草不生,足见人货往来之多。

曾作为客商的葡萄牙人平托在远游记中称这里有“上千所房屋,包括教堂、医院等”,同时代葡萄牙著作,亦称海商在双屿“是如此自由”,“除了绞架和市标外一无所缺”。

这座当时的世贸中心,被朱纨率兵两千,一夜攻灭。

战后,朱纨又下令将岸上房屋、港中船只全部焚毁。并用沉船、木石等淤塞了入港航道。

此后,能力卓著的朱纨趁胜追击,挥师入闽,继续追杀逃跑的海商。攻陷福建浯屿后。他又赢得走马溪大捷,擒杀中葡海商百余人。

几次大捷之后,朱纨在奏折中踌躇满志地写道:“全闽海防,千里清肃。”

海禁的口袋愈收愈严,手段也越来越残暴之后。被颠覆的海商巢穴却变成了巨大的马蜂窝,捅掉之后,不知从哪里迅速涌出了成千上万的“倭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使“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掀起了嘉靖大倭寇的滔天巨浪。

朱纨因此遭闽浙官员弹劾擅杀,不肯受辱而自尽。然而因此开始的东南倭乱,在嘉靖三十一年之后的十五年内共计六百零九次。占到了整个明朝倭寇侵扰记录的八成。

“如今海客没有了领头羊,在各处私港零散出货入货。他们难道不想要一个双屿这样的集散口岸?沿海百姓,渔农不足以兴家,莫不指望贸易之利,他们不想重建双屿?这是大需求,也是人和。”徐元佐道。

康彭祖身在家族之中,虽然不会得到海商的机密消息,但是他只需要听听老人们口述,就知道家族蒸蒸日上,收入愈丰。可见平定倭寇之后并没有压抑茂盛的海外贸易,而且近两年更有来势凶猛的兆头。

当此时节,若是能开个港,那就是躺着收银子啊!

咳咳!错!不是为了赚钱。是为生民立命!立命!

康彭祖纠正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灵魂。

真正站在海贸第一线的人都知道,整个海贸链条带来的工作岗位何其巨大!

仅仅浙江一省,水手和脚夫这等直接的工作岗位,就数以十万计。支持他们生活的小商贩,内陆运输的脚夫。这算是衍生岗位,其数目更是十倍不止。如果再往深里看一层,因为海贸而新增的手工业作坊,更是数不胜数。

湖广等地开发成熟,原本的“苏杭熟,天下足”,早已经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粮食既然不成问题,就不该将大好劳力禁锢在土地上,否则只会造就谷贱伤农。

这些道理,都是前人说烂了的。

康彭祖脑中转了一圈,气息渐敛,由衷相信徐元佐是真要为生民立命,而非肤浅的逐利了。

“人和虽然具备,地利也可以寻得,但是天时尚且不足。”徐元佐叹了口气。

“敢问天时。”康彭祖恭敬道。

“天家身侧没有咱们的人,朝堂诸公没有咱们的人,巡海干城没有咱们的人。”徐元佐道:“若是将此重任交给那些重利轻义之人,难保不会出现第二次朱纨禁海。苌生兄应该知道当初朝廷为何派朱纨入浙禁海的吧?”

康彭祖脸上一红。他是个醉心诗词的书生,哪里知道那么多朝廷典故。

“正要请教。”他道。

徐元佐差点噎住,简单道:“是余姚谢氏血案呀。”

在势家垄断海贸的时代,沿海世族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因为海客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补货。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供求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供应商,这些贪婪的世族蔑视海商、苛待海商,也是理所当然的。

余姚谢氏在这条路上走得有点远。

谢氏拿了海商的货拒不付款,这就跟强盗一般无二了。他们又仗着朝中有人,扬言到官府举报海商的犯罪事实,可谓无耻之尤。

海商咽不下这口气,摇身变成了海盗,血洗谢氏庄园,劫掠而去。

登时引起了士林震动,势家物伤其类,正好又是禁海的好素材,自然要大张旗鼓宣扬。

只是他们不知道,上面派下来了朱纨。

再然后便是平倭之战,千里海防无一处不见烽烟,海贸几乎隔绝十余年。

如果让当时的势家们卜知其后的事态发展,恐怕他们自己都会将谢氏灭族,掩盖消息。

“所以,这事若不是我们亲自主导,宁可不做。”徐元佐道:“若是所信非人,酿出第二次大倭寇,你我皆是罪人。”

康彭祖已经听懂了。

所缺的三个天时之中有两个,正是徐元春进据朝堂,康彭祖仗剑东溟。

至于隐于其间,居中策应的一条,自然是徐元佐掌控商路。

第一六六康家(求月票)

既然徐元佐对岸上的势家不能信任,自然也不会信任那些海商。

如果没有强力的海军,开港之后的主要控制者就成了海商,岂不是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说不定还会刺激朝廷,再次调派戚继光、俞大猷过来拔除毒瘤。

唔,恐怕调用他们手下参将就够了。

借用现成的水师也并非不行,但是掌控水师者即便是康彭祖的亲戚,能保证与秘社志同道合么?

再者徐元佐、徐元春、康彭祖三人都是文士,徐元春对武将有天然的不信任,而徐元佐倒是不介意与武将合作,只要为人信得过就可以了。但那样的话,康彭祖的位置就很尴尬了。

除非康彭祖有极高的商业头脑,可以与徐元佐并驾齐驱——如今看起来并不尽然。或者他能够取得功名,与徐元春在朝中互帮互助——然而以徐元佐读过的上海县志和松江府志,并没有一位名叫康彭祖的进士。

所以在徐元佐看来,混入卫所,统领水师,这才是康彭祖展现自己价值的舞台。至于他有没有海军将才却是其次,可以招募经验丰富的参随出谋划策,但是拍板掌印的大权必须握在手中。

康彭祖当夜辗转反侧,终于在送走了徐元佐之后找到了父亲康承嗣。

康承嗣名如其实,在他手上康家的资产益发膨胀,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而且虽然只有康彭祖一个儿子,但总算也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正因为是独子,所以康彭祖受到的宠爱自然非同一般。

听了儿子的阐述,康承嗣微微沉吟。首先道:“这事你切不可与外人说,包括族中长辈。”

康彭祖暗道:果然有这般紧要么?

康承嗣又道:“你可知道松江府真正的主人是谁?”

康彭祖微微摇头。

康承嗣微微摇头:“你们有如此雄心壮志,却连局面都不知道么。”他叫儿子坐到身边,细细数道:“松江府只有两县,县下有图里。然而如今图里不过是户籍上的说法。百姓聚居,论的还是市镇。”

康承嗣知道儿子不接地气,这些常识若是自己不说明白,难免要闹出树上结米的笑话来。他道:“府县官员虽然秉持天子之命,但是到了市镇,他们的话就不太管用了。而势家豪族却在本地根深蒂固。在下面呼风唤雨,咱们父子两个偷偷说句砍头的话:真是‘一言九鼎’也不为过。”

康彭祖微微点头:“所以松江府真正的主人,便是这些势家豪族……”

“不是这些……是咱们!”康承嗣斩钉截铁道:“上海县三大豪族,就有咱们康家。华亭县四大势家,就有他们徐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