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金主 >

第50章

大明金主-第50章

小说: 大明金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嘘!”陆夫子皱眉斥道:“怎这般眼浅?!丢人现眼!”他自己却也是看着几幅唐伯虎的真迹拔不出眼睛,暗道盛名之下无虚士,唐伯虎能有那般名头,果然超凡脱俗。

陆鼎元被父亲一喝,方才回到椅上,环视一圈,道:“父亲,你这学生真乃奢遮人物也!”

“这却是应了人不可貌相。”陆夫子叹了口气:“看他读书浑浑噩噩,没料到一旦出来做事,反倒如鱼得水一般。”

“若是这回拿个几百上千的货色,走一遭南京就能赚好些。”陆鼎元笑道。

“至于怎么走,且听元佐安排。”陆夫子虽然不做生意,但是识人多。他对徐元佐家知根知底,徐贺不也是他的学生么?所以他知道徐贺走得远,一直走到西安。寻常行商走到南京、扬州,都是较近的地方,然后转手,他走那么远,收益自然更多。

陆鼎元知道言下之意,颇有些不屑道:“还是就走走南京扬州……或是镇江也好。他父亲的事我也知道些,说是走到西安,带回的银子却还没有转运到扬州的多,那还费什么力气?”

“松江这么许多商贾人家,有的坐地卖货,有的走南京,有的走扬州,再远的走临清……他们为何不走西安?”陆夫子冷冷问道。

西安在洪武之前为长安、雍州,宋设京兆府,元为安西王府、奉元路。且不说汉晋,大唐时候的长安简直是一个传奇,几乎等于世界的中心。宋太祖赵匡胤也曾想过迁都长安,只是臣下反对方才作罢。

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即改名为西安。洪武三年,西安为太祖次子朱樉的封地,是为秦王国。洪武二十四年,皇太子朱标西巡,提议迁都西安,只是因为早逝,此事也就没人再提了。

明朝以就九边为重镇,陕西一省就占了四边。西安作为陕西心脏,地位自然尊崇,是晋陕商帮的枢纽要地,甚至说是大本营都不为过——如今晋陕商帮还是晋商与陕商分庭抗礼,距离晋商独大的日子还在五十年以后。

别的商货需要层层转手才能从松江到西安,中间每个环节都有人要分润一些。若是直接从松江运达西安,省去那些中间商,自然更得数倍利益。

雇脚夫,找向导,这是谁都能做的事,为何整个松江就徐贺做呢?难道徐贺有超人的眼光?不!与其那样说,还不如说:难道松江府的商人都是傻白甜?

“这……”陆鼎元正在寻词,却听见外面脚步声响,徐元佐已经回来了。

徐元佐推门进来:“累夫子和世兄久等了。”他拿出一叠契书:“这些文契是布行徐盛签押好了的,也有中人的签字。只要世兄落了款便是。”

陆鼎元不禁眉开眼笑,就要伸手去拿。

徐元佐却是塞上了另外一摞,笑道:“不过世兄还是先与家严签了这内部分成的文契吧。”

开玩笑,怎么可能只有陆家与徐盛的合同?那样徐元佐岂不是把自己踢出局了么?

陆鼎元只是个招牌遮掩,外人只能查到他与徐盛有商贸往来,却无法从陆鼎元查到徐元佐。作为最起码的商业规矩,这种挂牌也不能单凭信任,一样得有契书约束,这便是徐贺要与陆鼎元签订的合同了。

陆鼎元拿过合同细细审读,心中暗道:这小子倒是精明,哎,他该早说啊!往年这文契都是娘子把关,我倒不曾上心过……

徐元佐见陆鼎元眉头皱起,却不知道他是因为不通文牍,只以为条件不够优惠,脸上的笑容也就冷了下来,道:“世兄,这回累您走一遭,虽然只分一成净利于你,但算上通关脚钱,压货银钱,吃喝用度,从毛利上看却是不下三成。”

徐元佐望向陆夫子:“夫子是知道的,咱们拿货不容易,四处打点分润,我家能拿个三成也就到头了。”

陆夫子知道最后的净利是要分一成给徐诚的,如果按照一成净利等于三成毛利计算,那么等于三家各拿三成,剩下那一成肯定是要给徐盛的,否则人家为何肯便宜给你?

最主要的是,陆家只是出人出力,不用出银子啊!

陆夫子瞪了儿子一眼:“做事爽利些!没地叫人小瞧你这气度。”

陆鼎元把牙一咬,将契书一放,故作豪爽道:“我还怕师弟会坑害了我么?且拿笔来。”说着便掏出了自己的私章,看准正反,盖了上去。

==================

求推荐票,求三江票~~!

第八十九章拓展人脉

readx;

read336;

宋人留下一本,于是有了“一蟹不如一蟹”典故。

徐元佐原本看陆夫子不过是个庸人,等见了世兄陆鼎元,才知道陆夫子这位庸人还算是庸人之中略为不庸的,而陆鼎元才是真正的庸人。

当然,陆鼎元的庸碌水准如果可以打三分,那么还是远远领先于徐贺的零分——因为徐贺之所以能得零分,是因为找不到比零分更低的分数了。

鉴于陆鼎元太不入眼,徐元佐等他签完字、按了手印,理所当然地将契书收了起来,美其名曰:统一保管。

罗振权适时进来,其实也是徐元佐之前吩咐的。陆家父子不确定罗振权与徐元佐的关系,还以为他不知道内部价格贩布的事,对刚才的交易自然闭口不谈。徐元佐如愿将话题引开,说些长途行商的故事。

虽然陆鼎元最远也就跑跑扬州,但同样算是长途,一时间有了谈性,滔滔不绝。徐元佐当然不是个舍得浪费时间的人,将话题聚焦到了沿途住宿的问题上。

“出门在外,最重要是守着货。”陆鼎元还自觉是投桃报李,传授徐元佐经验阅历,颇为自得:“行车要有人押车,坐船要有人宿船,绝对不能离开货物半步。”他道:“有些时候渡船不凑巧,不得已要在码头附近找客栈,货物也一定要做好标记,防人盗换。”

“客栈若是修得干净,却要贵些,还有行商住么?”罗振权随口替徐元佐问道。

陆鼎元自恃与徐元佐“兄弟”论交,要比罗振权地位高,对他不用讲究情面,道:“住店哪里有那么许多讲究?别看新店洒扫得干净,人却不牢靠。出门在外最怕住进这种黑店,损失财物也就罢了,害了性命如何是好?”

陆夫子颌首抚须,道:“元佐,你不大出门,江湖风波实在可怖,这上头你却该听听鼎元的。”

陆鼎元有了父亲的支持,也不顾徐元佐满脸木然,继续道:“而且新店最是讨厌。店家不认得客人,若是不查路引,他们自不放心,里甲乡老那边也说不过去。若是用心查照,我等客商却不方便,谁耐烦那般伺候。”

徐元佐知道大明的路引制度,虽然不如唐宋时候那般严苛,但也不会让百姓自由迁徙。

“路引是怎么回事?”徐元佐问这话倒是有些让人吃惊,因为他爹就是朱里走得最远的客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不过陆鼎元也没多说,解释到:“路引好办,只要拿了户帖到县里户房去,自然可以办。不过多多少少要给些孝敬,否则拖你十天半月终究不美。到了外面其实倒没那么多事,过钞关的时候偶尔会要查你,那是嫌你好处给少了,补足了便是。

“平时住老店,都是认熟的客人,店家自然不会查看。不过你若是换了牙行,头几次也得备好路引或是户帖,否则怕他们见你没有身凭欺负你。”

徐元佐长哦了一声:“那若是有人带着就可以不用路引了?”

“像你这样出身的子弟当然不用办什么路引。”陆鼎元理所当然道:“你只要跟令尊走几遭,路上都认得你了,谁还看你路引?”

徐元佐知道万历之后是明朝各种制度的大崩坏时期,没想到路引制度在隆庆时候已经崩坏若此了。如今只是隆庆二年,想来苗头应该在嘉靖早年吧,反正在嘉靖背景下的明人小说中就没见路引出场。不过这样也能理解为何隆、万时期商品经济会得到发展。

“关键还是得脸熟,若是走新地方,必要熟人带着的。若是幼童还好,若是带个壮丁过去,想来还是有人会查的。尤其是闹倭寇的那几年。”陆鼎元对自己的身份也担心起来。

“世兄大可去县衙开张路引,钱财从我这里支取便是了。”徐元佐道:“终究以平安无事,少惹事端为妙。”

陆鼎元却道:“还是待我回去见了令尊,看他怎么说吧。这开路引少不得吃一回酒,耗费几百个大钱。”

徐元佐在心中暗骂一声:庸人!脸上却是带着笑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好我也想见见衙门里的官人,混个脸熟。莫若世兄将人请来,小弟做东,既可以结下人情,又可以把事办了,岂不两好?”

陆鼎元望向父亲。陆夫子清了清嗓子,道:“这事原不是个事。如今县里户书是我蒙學同窗,先后脚补的生员,叫出来在太白楼吃顿席面就稳稳妥妥的了。”他说的自然是“结人情”,帮徐元佐拓人脉,否则光开路引也太过奢华了。

徐元佐心中一算,太白楼的四人席面最多不过花个五七钱银子,在刚刚吃了大户之后,一两银子以下简直不算事!

“有劳夫子了。”徐元佐虽然道谢,却并不显得很兴奋。

陆夫子见徐元佐这个态度,心中却是不由高看一眼:现在这个學生已经开始不将吏目放在眼里了。

当然,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人一旦膨胀就会犯错,往往还是大错。

陆夫子本想提醒一下自己的得意學生,但是想到年轻人总是要吃点苦头才会长记性,而且徐元佐若是不犯错,又哪里来的机会在他面前显示一下实力呢?还是让他自己走下去,最好将来撞得晕头转向,哭着求他。

徐元佐并非目中无人,只是对吏目的能量缺乏直观的认识和体验罢了。

大明从成祖开始,禁止吏员考进士。这就等于断绝了吏员的晋升之路,所以衙门各房吏目、吏员大多世家传承,少部分是补进来的不第秀才。

因为大明的举人是按省给名额,南直一省三年取一百三十五个举人,而南直的文化普及率高,考试人数多且质量又高,要想中举实在太渺茫,所以能以生员身份混进公务员队伍也是一桩好事。

而且徐元佐还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仲嘉先生陈实说的县尊文主,李文明。虽然他是外来户,但是作为县尊大人的私人顾问,地位却比六房书吏更高些。徐元佐权衡之下,觉得应该先跟这位文主搭上关系,然后再去接触华亭县的地头蛇。

道理很简单,若是这位师爷与县衙书吏们关系好,先见谁都一样,甚至可以一起吃饭;若是他们彼此有间隙,那么师爷更容易口吐实情来寻找盟友,而书吏作为地方土人,并不一定看重徐元佐这个新冒头的小管事。

在站队方面也是一样,见了师爷,还可以去投靠书吏,但见过书吏之后却不能去投靠师爷。因为得罪了师爷,最多三年霉运;得罪了书吏,那可是一辈子都不顺气——除非远走他乡。

拿定了主意,徐元佐道:“还要请夫子略拖一拖,临近年节,园子里往来走关系的人不少,一时分不出身来。等到过了十九,衙门封印,我这儿多半也就清闲了。”

陆夫子点头道:“如此也好,左右我们再上来一次便是了。”

==============

求推荐票,求三江票,求各种支援~~~

。。。

第九十章假前焦虑综合症

或问:老板最讨厌的是什么?

答曰:放假!

徐元佐虽是打工出身,继而自己创业成了老板,但他一直有颗工作狂的心,最烦的就是放假、休息、娱乐等等对于人类物质文明进步没有丝毫益处的事。

可是偏偏大明的假期比后世天朝的假期还要多!各种传统节日要放假那是不言而明的,诸如清明、冬至,若是不回家甚至是触犯刑律的大事!至于皇帝生日也要放假,这也就罢了,谁让这是个帝制国家呢。

只是春节竟然放那么老长的假期,实在是让穿越者忍无可忍!

有明一代,每年春节放假是由钦天监从腊月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天之中选一天出来作为封印日。从这一天封印之后,官府衙门就不上班了——印都封了,当然也没法办公。

于是可以回家的回家,不能回家的就开始了漫长春节长假。整个假期一直要放到来年正月十五上元节过完,然后才算恢复正常。然而在隆庆一朝,因为皇帝的生日——万寿节是正月廿三,这就意味着刚过完春节,官员们又要分心等着过万寿节,整个正月都别想做什么正经事了。

所以徐元佐想到这一年中最为难过的时节,实在是愁啊!

愁得就差掉头发了!

好在过年之前杀穷鬼收获颇丰,多少也是一些安慰。

从动产而言,今年园子里买了六头骡子,都是精壮能干活的马骡。

这种动物对于农耕文明而言简直是个外挂,吃得比马少、比马粗,干活比马给力,跑得比驴还要快些,除了不能生育不能驰骋之外,简直毫无缺点。

这六头骡子之中,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