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金主 >

第168章

大明金主-第168章

小说: 大明金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人凡人,俱视为一等,无尊卑上下。只以公义为凭,契书为证。其合也,若君子之义聚;其分也,若朋友之绝交。分合随时,聚散随机。

如果只是将商行帮会拟定为法人,让法人和凡人(自然人)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义务,这或许还不算太过离经叛道,只能算是让人略有感叹的泰州王学。然而要将官府乃至公室都与凡人平等,那岂不是在暗示皇帝也没有超人一等的特权么?

徐元佐左看右看,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还是个民主斗士呢!以前数十年都没发现。如今有个皇帝压在头顶上就暴露了。这或许就是鱼在水中不知有水,前世社会起码在法律上强调平等如果席某人拿了庆丰的包子不给钱,一样要以凡人的身份站在被告席上。

这篇超越时代的思想札记写好,徐元佐方才想起另一个问题:何老师现在在哪儿呢?

没有投送地址啊!

于是徐元佐只好将这篇小札记收起来。等找机会先问问何心隐如今躲在哪里。

说起来何心隐也是冤枉,他弄出来的萃合堂说是有无政府倾向,并且公然抗税,但事实上还是个宗法社会,只是将血缘族长变成了“哲人王”罢了。他强调朋友是五伦之最正,但始终不能脱离君臣父子的窠臼。人家骂他无父无君。他还要长篇累牍辩解一番,显然念头不通达。哪里有徐元佐这般干脆利落!

当然,徐元佐绝大部分的生活环境里,既没有皇帝假充圣人,也不少见父子对簿公堂,刁民状告官府。

“佐哥儿,刚才梅先生送了口信来,说是涞源丝行的东家要在夏圩包场雅集,请您拨冗出席。”茶茶端茶进了书房,顺便将梅成功的口信呈达给徐元佐。

徐元佐已经收起了自己“无父无君”罪证,在檀木小盒上落了一把精巧的铜锁,玩弄钥匙,道:“他怎么不进来?”

“他说还有事得先赶回公、司。”茶茶硬着舌头用上了徐元佐的惯用词汇。她为了让佐哥儿高兴,甚至偷偷准备了一本小本子,将各种明白不明白的奇怪词汇都写在上面,每天提醒自己在佐哥儿面前露脸,然后甩出来。

诚如今天这般。

徐元佐知道梅成功这人毅力很强,有时候近乎顽固,笑道:“这事可不是随便说一声就可以的。”听说涞源的东家家里有事,想卖掉丝行。那么这个夏圩徐园的雅集多半不是听音乐,而是要谈条件。

任何一个商业活动,在拍板人见面之前,总要先接触试探一番。否则两大头目都见面了,却发现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那得多么尴尬?

“佐哥儿有什么吩咐,我去跑一趟便是了。”茶茶连忙道。虽然她现在不用干那些脏活累活了,但还是时时自紧,生怕脱离了徐元佐的庇护,再次沦为粗使丫鬟。

徐元佐想了想,道:“的确是要你跑一趟,把王老实叫来。我明天早上在公司总部见他。”

茶茶领了差事,兴高采烈:“奴婢这就去办!”

江南做生意,丝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就算徐家主营棉布,在顺手发财的指导思想之下,也会经营生丝,只是重心没有放在这个上面。这也是因为徐家底蕴不够,在徐阶发迹的时候,生丝这块大饼已经被分得差不多了。

即便是徐家的棉布,里面也有许多高端布要用到蚕丝。这样的兼丝布成本高,利润更高,是颇受欢迎的高端商品,也是徐家在北京五家店铺的主营商品,都没有余量走海外外销。

徐琨在花钱上颇有手段,但是挣钱却是不行,收进来的丝能够家里自用就满足了,根本没有开拓市场的想法。徐元佐如今有这个便利,焉能看着别人发大财,自己就喝点汤水?所以他才要外聘职业经理人,也不排斥并购同行商铺。

王老实来松江这么久,更是急着要见徐元佐。虽然生活上一切如意,但是徐元佐将他抛在一边,终究让他心中很不踏实。不过趁着这段时间,他也去乡下四处看了,有一张憨厚的笑脸外加慷慨的出手,使得他这个说外乡话的丝客人竟不太被排斥。

不过从王老实看来,松江人养蚕,真是不如湖州人。湖州乡下人家,只要有两个女人,必然是要养蚕的。松江人却懒得很,有些人家一个娘带着两个女儿,还说养不过来。再有松江的桑叶那么多,梢叶买卖却不如湖州流行,叶行的店栈也没有湖州多。

想到松江人吃的菜都比湖州清淡,王老实就忍不住要吧唧嘴,常常刚吃过饭就忘了吃的什么。

得到了徐元佐的召唤,王老实闷头坐在小板凳上良久,手指在大腿上画圈。每个圈都有他自己才知道的含义,就跟那些读过书的小伙计写的“提纲”一样。

难得有机会见到徐相公,可千万不能漏了该说的话!

王老实仰着头,无比迫切地希望天色尽快明亮起来。

求推荐票,求月底的双倍月票~!求各种支援~!

三零七面对面

徐元佐与王老实之间存在一个误会。

唔,无关女人。

只是徐元佐忽略了派人去教王老实最基本的一些规矩,比如写工作报告。

王老实虽然与徐元佐手下少年们往来还算融洽,但是完全没有自己也需要写报告的意识,更何况他认识的字也不足以让他完成一份工作报告。

年轻的未来精英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在没有接到上级指派的情况下,谁能闲得去教人写报告呢?

所以说,徐元佐的不闻不问,其实是用人不疑,等王老实自己交报告上来。

两人一见面,徐元佐才意识到这是个乌龙。不过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人,凡事都要挖掘出其正面价值,譬如这回“冷处理”了王老实,正是磨练了他的心性,考验了他的抗压能力嘛。

“工作是要慢慢做的,今天叫你来,主要是有两件事安排给你去做。”徐元佐道。

王老实紧紧捏着自己的衣摆,朝前倾了倾身,洗耳恭听,生怕会错了意。在他耳中,松江土白完全如同鸟语,就连松江人的官话都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日子以来,他在乡下最常用的语言大概就是老实人的招牌憨笑。

徐元佐道:“我会给你配个秘书,日后文字工作可以交给他做。这不是事!你的第一件工作,去各店铺把负责收丝看丝的伙计挑出来,组建一个新的徐氏丝行,你就是丝行二掌柜。”

“那大掌柜呢?”王老实问道。

徐元佐很久没有碰到这么萌的人了,忍俊不禁道:“大掌柜当然是我。”

王老实连连哦了几声,颇有些不好意思。

徐元佐继续道:“我虽然是大掌柜,但是具体的事你去做就行了,碰到问题再来找我。我的要求很简单。利润!丝行必须赚钱。”王老实连连点头:“亏本买卖绝对不做的。”徐元佐继续道:“名声!我知道许多丝行逼得蚕农倾家荡产卖身为奴,这种事不要发生在徐氏丝行身上。”

王老实这回反应却迟钝了许多,甚至连眉毛都皱起来了。

徐元佐道:“怎么?这有问题吗?”

“徐相公……大掌柜……佐哥儿,这可不是少赚点银子的事。”王老实道:“我虽然来的时间短,却也知道松江和湖州一样。有一些大户在定每年的丝价。他们若是要来狠的。咱们就算想高价收,恐怕也顶不住,搞不好连自己都会折进去。”

徐元佐不是没有经验的雏鸟,不得不承认王老实说的有道理。他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道:“这事等发生了再说,徐氏丝行不能牵头,不能推动。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可以同流。但不能合污。”

王老实暗道:到底是读书人,说话就是听着顺耳,什么叫同流不合污?就是即便做了坏事,也得装得清白?

徐元佐继续道:“这件事你先做着,另一件是跟涞源丝行联系一下。他们掌柜叫毛远山,你如今的身份与他也差不多。”

王老实连连点头,道:“是,与他说些什么?”

“他家东家想把涞源丝行卖掉。大概市面上找了一圈之后,发现能买的寥寥无几。所以找我们来了。”徐元佐道:“你跟他谈,也别硬买下来,关键是看我刚才说的两点:能否赚钱,名声如何。”

王老实不能理解徐元佐如此注重名声的原因,只以为徐元佐真的是个正人君子,对于之前自己误会他,还颇有些愧疚。

徐元佐却是知道自己仗着徐阶的金字招牌行走商场,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羽毛。

他所有商场上的便利都是因为徐阶的政治影响力。如果给了政敌把柄,将徐阶的政治影响力彻底抹掉,非但商场上吃不开,就连性命能否保全都成问题。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该如何排优先级吧。

“如果你觉得可以买,那么可以传达两个消息。”徐元佐靠在椅背上:“第一,今年徐氏布行不怎么想放贷。第二,今年我们的梢叶恐怕会卖得贵些,数量也会少。”

王老实微微张了张嘴,有些反应不过来。

徐元佐解释道:“你说蚕农借不到银子,梢叶又要涨价,会发生什么事?”

“今年养的蚕少了,丝行就得加价才能收到丝。”王老实道。

“对,所以对涞源丝行来说……”

“他们就卖不出高价了。”王老实连忙补上,证明自己只是老实,不是愚蠢。

徐元佐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可以去办事了。”

“佐哥儿,我这些天松江唐行两边跑,若是成立了丝行,总柜放在哪儿呢?”王老实问道。

“总部就放在唐行吧。”徐元佐考虑到日后青浦肯定是要设县的,华亭那边的产业肯定要渐渐转移到青浦来。相比华亭那样的上县,青浦设县之后也就是个下县,知县不过一介举人。老举人总比新进士好对付。

王老实应声而出。

徐元佐又叫人将陆大有叫来,一方面让他分配个文秘给王老实,另一方面强调了一番新人上岗培训的问题。虽然企业不同军队,但是该有的规矩一样不能坏。新人竟然不知道该交工作报告,这简直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失职啊。

陆大有满头冷汗,喏喏而出,直走出了徐元佐的书房,方才感叹一声:工作做得好,谁都看不见,一旦有丁点疏漏,立刻就被拎过去训斥了。

徐元佐安排了丝行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书房里就剩下他和棋妙两个人了。将棋妙派出去守门之后,他取出了自己的秘密小册子,仔细看了看隆庆四年的工作重心,以及尚未等来反馈的大事推进。

当下产业布局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前景的还是海运。

沈家愿意拿出六万一千两白银,外加三十艘大沙船,与徐元佐合资设立江南船行。总股本十万两。徐元佐以自己的私房钱三万九千两入股沈氏之后,占据了百分之三十九的股份,原则上还是沈氏控股,这能让沈玉君的心理包袱轻一些,也能让徐元佐掌握重大情况的否决权。

现在关键是在造船、买船。至于漕粮配额倒是无关紧要。一旦朝廷决定下来,江南船行即便吃不了独食,也能占据大部分。关键还得是有自己的海上力量护航。

隆庆五年的十二万石海运漕粮,顺利从江南运到了天津卫,但是谁能保证原历史剧本中的承运人,其海上力量不会成为徐元佐的拦路虎呢?

这些都需要时间啊,徐元佐重重靠在椅背上。看着天花板。

……

“好!好啊!”赵贞吉拿着林燫派人送来的书信。用力拍在桌案上。

黄花梨的桌子稳如山岳,抖都不曾抖一下。已经有不知多少任内阁大佬在它身上发泄自己的欣喜、痛苦、失望、愤怒。

他们都不在了,而它还在。

如今正是赵党与高党之间斗得水深火热之际。高拱执掌吏部,赵贞吉执掌都察院,都有弹劾、考察之权。高拱为了报当年私仇,排挤赵贞吉的党羽;赵贞吉岂是李春芳那等修道人?也拼命裁撤弹劾高党党众。

高拱去年年底方才入阁,而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里,两党共有二十七名官员因为各种原因被弹劾罢免。即便是徐高之战。也没有每三天干掉一名京官,就官场政争而言。完全可以用惨烈这个词来形容了。

赵贞吉其实已经快撑不住了。

更准确地说,他的辞表已经打好了腹稿。

就在数日之前,高拱门生,给事中韩楫弹劾赵贞吉“庸横”,考察徇私,有失公允。

从两军对战看,前面牺牲的都是将领,而如今敌人大将直指中军帅旗,可见赵党之败已然成了定局。

作为阁辅,赵贞吉被人弹劾之后必然要上疏请辞。这时候作为裁判的皇帝,会考虑朝中均势,以政局稳定、官僚机器能够正常运转为原则,做出判决。而原历史剧本中,隆庆皇帝再次站在了高拱一边,判处赵贞吉失败,让他卷铺盖走人。

今时不同往日。

赵贞吉拿到了林燫的手书,直指苏州知府与奸商勾结,残虐下民。这项指控非但终结了苏州知府蔡国熙的仕途,削弱了高拱在地方上的势力,更是可以与另一则坏消息相结合。

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李绍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