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末之旅 >

第6章

我的明末之旅-第6章

小说: 我的明末之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郑丰泰才有这样的担心,才有上述的一番话,在郑丰泰看来,张家织坊即使能织出如此质量上乘的棉布,但毕竟有限,面对偌大的市场,简直就如九牛一毛。

显然,张丰早就会预料这些,仿佛早就知道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张丰早有打算。

张丰笑着道:“郑老板,您不愧是丰泰布庄的老板,确实如您所说,我们张家织坊规模现在确实很小,不瞒大家,我们织坊只有几十张织机。”

张丰的话一落,嗡嗡声响起,大家议论起来。

见状,张远祥不禁大为着急,怎么能这么说了,这下子好了,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织坊只有几十张织机,哪里还会下什么订单哦!

这也怪张丰,自从接手织坊之后比较忙碌,很多事情自己拿了主意,没有来得及告诉张远祥。

张丰胸有成竹,给了张远祥一个安定的眼神,接着,大手一挥,给了旁边的杨升海一个示意。

经过这两天的相处,杨升海对张丰佩服得简直五体投地,这样巧妙绝伦的点子,自己的少东家也能想出来,尤其是那个什么,策…。。策划书更是让杨升海弄不明白,同样是一颗脑袋,自己的少东家怎么能想得这么远,想得这么巧妙呢。

看到张丰挥手,杨升海带着一名伙计,将早就准备好的策划书搬了过来,开始分发给在场的给位老板。

策划书还算精致,经过了装订,封面是“策划书”三个正楷大字,翻开里面是小楷字,非常的工整,漂亮而整洁。

当然,这不是张丰自己写的,张丰写不了这么好一手字,而是张丰自己做出策划书之后,请好几人抄写的,抄写之人字写得好。

待数十份策划书发放完毕之后,张丰朗声的道:“各位老板,这是我做的一个计划,我准备在我们张家织坊的基础上建立一家全国最大的织坊。”

全国最大的织坊!

不少人惊奇的看了看张丰一眼,说实话,策划书做的比较科学而详细,也不厚,薄薄的几页,但看完这份策划书之后,不少人有一点佩服张丰,这样的点子,这样的计划,居然是面前这个少年做出来的。

其实,张丰要建的是一家纺织工厂,但这个时代没有工厂这个概念和说法,张丰直接说建立一家全国最大的织坊,这样大家容易理解和接受。

不少人佩服张丰的豪气,张丰看到不少人的目光有了变化,心中想道,必须抓住机会,使劲忽悠,将大家的银子忽悠过来才行。

策划书之中说的比较明白,张丰要建立的是一家大家入股的大织坊,有一点像现代众筹的味道,对于众筹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几百年的大明朝,这绝对是新鲜事物。

策划书之中说,张丰将建立一家一千张织机规模以上的大型织坊,年产棉布30万匹左右,面向大家筹集十万两白银,大家占这家大织坊的三成股份,张丰占据七成股份。

策划书非常清楚,有条有理,张丰可是现代人士,一份小小的策划书还做不明白的话,张丰也白穿越了,可以找一块豆腐撞死。

张丰声音洪亮,将自己的设想说了一遍,张丰说完,大家的议论声响起,不少人侧头交谈,说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良久之后,郑丰泰作为代表站了起来,郑丰泰道:“张老板,你的计划可谓做得非常好,非常的高明,我们都佩服得很,但有几点我们不明白,需要问一问张老板。”

张丰微笑着道:“郑老板,您尽管问。”

郑丰泰道:“张老板,第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出资十万两银子才占三成股份,而你一分钱不用出,却占据七成股份,这是不是不合理。”

张丰一笑道:“郑老板,因为我是技术入股,另外,我出建织坊的土地,所以我占据七成股份。”郑丰泰正要说什么,张丰却大手一挥道:“杨管事,将我们的织机抬过来。”

张丰也算是豁出去了,将那一张织机早就准备好了,杨升海指挥伙计将这张经过张丰改良的织机抬了过来,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现在,不少人明白,为什么大家面前留了一块空地方,原来是摆放织机用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弄不明白,抬一张织机上来算是怎么一回事,但一些细心的人还是发现,这张织机似乎和一般的织机有一点不同。

织机很快摆好,张丰大声的道:“各位老板,我现在就解答大家的疑问,这是我们织坊的新式织机,织布速度数倍于普通织机,现在,我们现场织布让大家看一看。”

现场织布!

大家都非常新奇,想要看一看,张丰口中所说的这种新式织机是怎么一回事。

张丰将织机台上来,现场演示,也是无奈之举,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另外,张丰认为,这么稍稍一演示,还不至于将织机的秘密泄露出去。

织工早就准备好了,杨升海将李菊香带了进来,看到这么多人,李菊香有一点紧张,但真正坐到织机前面之后心中的紧张渐渐进去,开始进入状态,当着大家的面开始织布。

“这么快!”

“是啊!速度好快!”

大家首先发现的就是织布速度非常快,比一般织机的速度快了一倍不止,大家都是布商,织机的速度这么快意味着什么,大家非常清楚。

此刻,不少人才明白过来,难怪张丰敢以九钱八分银子的价格卖布,这样的织布速度,一匹布的工钱至少减少一半,即使只卖九钱八分银子也利润丰厚啊。

很多人心中就活动开了,甚至心中暗暗想道,张家的新织坊,自己一定要入几股,不能白白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啊。

李菊香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张丰就挥手示意退下去,这么一会儿功夫足够了,另外,张丰也担心泄密,让大家知道了织机的核心秘密那可不好。

李菊香退下去,织机也被抬下去,整个现场倒是活跃起来,不少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仿佛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张丰乘热打铁,极尽自己的口才,又大大的说了一番,将前景描绘的非常好,仿佛只要大家投钱,很快就会赚得钵满盆满。

首先画一个大饼,然后让大家为了能吃到这个大饼而努力,这一点小手段,张丰还是能拿出来的。

张丰大肆游说一番之后,知道要进入正题了,张丰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大声的道:“各位老板,刚才大家已经看了我们的新式织布机,现在,大家可以出资入股。”

不少人知道,张丰有这样的新式织机,即使不和自己合作,张丰自己也能赚到大把的银子。现在,有一个合作的机会摆在大家的面前,大家知道必须要抓住。

“张老板,我入股一千两银子。”

“我入五千两!”

“我入八千两!”

“我入……”

本来大家是来吃中饭的,但张丰这么一弄,哪里还有心思吃饭,场面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表示需要入股。

杨升海和周孝海两人,暂时客串一下登记人,将大家的出资金额一一进行登记,连张丰也没有想道,大家的出资总额达到了十三万八千两之多,远超十万两这个预计数额。

郑丰泰更是财大气粗,一个人就出资入股三万两,其它超过一万两也有好几人,其余都是三、五千两。

超出十万两,怎么办?

张丰说话了,张丰道:“各位老板,我们的计划是十万两,现在大家的出资一共是十三万八千两,大家说怎么办?”

郑丰泰说话了,郑丰泰道:“张老板,我看既然大家都已经出资,也就不用减下来,十三万八千两,还是占三成股份,大家有没有意见。”

郑丰泰这么一说,大家自然没有意见。

“我没意见。”

“我也没有意见。”

见大家这么说,张丰心中一阵高兴,谁不希望钱多啊,刚才张丰首先是策划书,又抬出织机,还口舌生莲,这么游说大家,目的就是弄银子。

搞定出资入股的事情,张丰又拿出了订单,这么好的棉布,价格还这么便宜,反正大家都是开设布庄的,从哪里进货不是进,何况还是从自己入股的织坊进货。

于是,大家纷纷下单,足足下了超过十万匹棉布的订单,定金也达到数万两银子。

旁边的张远祥,一直在震惊之中,没有想道,还有这样做生意的,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吗?简直就是一妖孽。

待大家下完订单,张丰吩咐酒楼上菜,然后,张丰自己倒满一杯酒,举杯高兴的道:“来,为了我们的新织坊,我们一口气喝了!”

“对,一口喝完!”

大家纷纷举杯,将手里的美酒一饮而尽……

………

第九章大明第一家工厂

张丰在客来香酒楼的“壮举”一时间传遍整个松江府,不少商人心中对张丰极为佩服,这些人心中想道,张丰真是天才,只有天才才能想出这么巧妙绝伦的点子。

甚至,有一些心思活络的商人还想复制张丰的这种模式,不过,大家发现难度很大。

首先,你得有一项新技术,如一张新式织机,另外,你得有一个科学的计划,还要说服大家心甘情愿的出资入股。

张丰一举将十几万两白银收入囊中,在佩服张丰之余,少部分眼红,其中就包括徐家。

徐顺本脸色并不好看,旁边的几个下人显得有一点胆战心惊,而徐家的管家刘大福这个狗头军师正在给徐顺本出主意。

刘大福道:“老爷,要不到了晚上,我们派人悄悄的将张家织坊一把火烧掉。”

这个建议徐顺本有一点心动,但想了想之后,还是摇了摇头,徐顺本缓缓的道:“这是下策,另外,纵火可是重罪,要杀头的,此计不可行。”

见徐顺本否定了自己的计策,刘大幅眼珠一转,又出一计策,“老爷,您看现在是春天,距离秋天棉花丰收还早,我们可以将市面上的棉花全部采购回来,让张家的织坊没有米下锅,您觉得怎么样?”

徐顺本想了想之后问道,“刘管家,你觉得将松江府市面上的棉花全部收上来,大概需要多少银两?”

“这……”

刘大福有一点想抽自己的嘴巴,徐家没有这么财力啊!

不过,徐顺本并未责怪刘大福的意思,徐家单独一家不行,如果联合其他人呢?

徐顺本道:“刘管家,也许你这个方法可行。”

方法可行?

刘大福疑惑的看着徐顺本,等待徐顺本说下去。

徐顺本分析道:“刘管家,你看啊!张家要建大型织坊,还将棉布的价格压得怎么低,九钱八分银子的价格,这就将松江府所有大大小小的织坊全部得罪了,将大家都推向了绝路,不,将整个苏杭地区的织坊都推向了绝路。”

徐大福眼珠子一转,很快就明白过来,“老爷,您真了不起,这样的点点子都想得出来,既然张家能联合松江府的大小布庄,我们也可以将整个松江府,不,甚至是苏杭地区的织坊联合起来,联合大家的力量,垄断整个松江府,甚至整个苏杭地区的棉花,到时候就……”

徐顺本哈哈一笑,一扫刚才的阴沉,高兴的道:“到时候,张家的织坊即使建成了,也没有米下锅,到时就得求我们,从我们这里高价购买棉花,哈哈……”

刘大福也笑了起来。

两人笑完,徐顺本又叮嘱刘大福一番,吩咐刘大福秘密操作这件事情,暗地里进行,另外,又吩咐刘大福去处理一部分徐家的资产,筹集银两,看得出来,徐顺本要大干一场。

奇货可居,囤积商品,这不是徐顺本的新创,历来很多商人都是这样做的,尤其是一些大粮商,更是经常联合起来,囤积粮食,然后高价卖出。

张丰新创的商业模式,多少给了徐顺本一些“启示”,从中受到启发之后徐顺本,想到了联合一众大大小小的织坊老板,大家共同垄断松江府一带的棉花市场。

………

张家。

直到现在,张远祥还一直像做梦一样,简直就不敢相信,看着眼前的一大堆银票,张远祥已经暗暗掐了自己不止一次。

最有钱的时候,张远祥也远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前两天,几千两银子就差点将张远祥逼入了绝境,现在,不但问题解决,而且还有这么一大堆银票摆在自己的面前。

张丰也心中高兴,这自己赚得第一桶金,有了这笔钱,自己可以一展宏图,从此之后,自己肯定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天地。

从这些银票之中抽出一张,张丰道:“父亲,明天去将徐家的欠款还了,免得他们聒噪。”

接过银票,张远祥连连道:“一定,一定去还了这笔钱,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该放下心来了。”

同时,张远祥心中想道,自己的儿子真正的长大了,能独挡一面,以后大小事务全部可以交给自己这个儿子,自己也该轻松轻松了。

“丰儿,你也长大了,我看该给你说一门亲事了。”

见自己父亲说到亲事,张丰一愣,不过很快道:“父亲,这事情暂且放到一边,我接下来将非常忙,没有这方面的心思。”

哪知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