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末之旅 >

第17章

我的明末之旅-第17章

小说: 我的明末之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卫斌叹了一口气,缓缓的道:“我这一辈子都不想出这个大牢了,哎…。。整个大明朝腐朽不堪,出去也无用武之地。”

这一声叹息,透着无尽的失望,无尽的心灰意懒,张丰心中非常奇怪,这个赵卫斌以前遇到了什么事情,居然不想再接触外面的世界,想在这大牢之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张丰道:“赵兄,如果你相信我,就走出这间大牢,和我一起干,我相信,你将有一片崭新的,广阔的天地。”

崭新广阔的天地!

闻言,赵卫斌的眼神明显一亮,不过,很快就暗淡下去,轻轻的摇了摇头。

张丰正准备好好的赵卫斌聊一聊,打开赵卫斌的心结,将赵卫斌收为己用,但就在这个时候,张丰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孙厚林,只见孙厚林带着几名捕快,其中一名捕快手里还拿着脚链和手链。

“尼玛的,不会将我当成重刑犯,要上脚链和手链吧。”张丰心中这么想道。

……

今天一大早,松江府的不少老百姓就看到这么惊人的一幕,起码有一千多人,浩浩荡荡,高喊着口号,朝松江府衙涌来。

“打倒青龙帮,释放我们东家!”

“严惩凶手,讨回公道!”

“……”

大街上,人很多,一片热闹嘈杂,大家看到这么多人,喊着口号,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很多老百姓非常惊愕。

“老李,这是怎么一回事?”

“快看,那是顺子,是我的邻居。”

“他们是东方纺织厂的人!”

“……”

不少人渐渐知道了,且传得很快,大家都知道这是东方纺织厂的人,且渐渐都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在这个没有娱乐,精神生活异常匮乏的年代,一有什么新鲜事情就传得很快,这不,东方纺织厂的人这么一出动,几乎整个松江府的老百姓都知道了。

上街游行,高喊口号,王朝勇、赵左林等人自然想不到这么绝妙的点子,这自然是张丰的主意和安排,昨天,张丰敢随着孙厚林走,在临走之前,张丰是有一番安排。

“青龙帮也太嚣张了,居然上东方纺织厂去闹事,还打死了人。”

“简直就是无法无天,还有没有王法,凶手逍遥法外,而将受害人抓进了大牢。”

“……”

知道事情缘由,不少老百姓感到愤愤不平,再加上参加游行的全是东方纺织厂的人,这些人和看热闹的那些老百姓不是邻里,就是亲戚朋友,于是,很多老百姓加入了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刚进城的是一千多人,后来人越来越多,等队伍达到松江府府衙的时候,队伍人数达到数千,甚至上万人,反正就是黑压压一大片,根本就看不到队伍的尽头。

这场面就非常壮观了,也非常可怕,这不,正在府衙门口当差的几名差人就吓坏了,以为是民变,以为是造反,马上屁滚尿流的跑进去通报。

府衙内堂。

去应天府公干的松江府同知高殿柱昨晚才回来,今天一大早,府衙内就来了一大帮人。

这帮人由丰泰布行老板郑丰泰领头,大家一行十几人,其他的全部都是松江府内各布行的老板。

虽说商人地位低下,但架不住人多啊,这么多大老板一大清早过来找高殿柱,高殿柱不得不亲自接待啊。

张丰被抓进了大牢,眼看着东方纺织厂就要出大事情,搞不好会直接跨掉,郑丰泰等人怎么能坐得住。

一旦东方纺织厂跨掉,大家的银子不就打了水漂,大家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大家已经被张丰绑上了战车,肯定必须为张丰出面,张丰也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大牢里面心情平静,昨晚那一觉还睡得很香。

郑丰泰道:“高大人,事情就是这样的,这个青龙帮相信你也应该有耳闻吧,我怀疑府衙里面有人和青龙帮勾结。”

另外一位布行老板大声道:“高大人,您一定要为我们做主。”

高殿柱神色凝重,心中在思考,知府大人不在家,上京面圣还没有回来,自己要不要处理这件事情,要不要动这个青龙帮。

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一名衙差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且是直接闯进来的,毫无形象。

“大人,不…不好了,民…民变,造…造反了!”

衙差上气不接下气,说得不清不楚,但民变,造反这样的字眼大家还是听清楚了,闻言,高殿柱脸色一变。

民变和造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全国各地烽烟四起,到处都在造反,整个大明江山都在风雨飘摇当中,只是长三角一带,一直比较富庶,一直比较安定而已。

什么!

有人造反!

高殿柱脸色大变,急忙问道:“怎么一回事?”

这名衙役喘了一口气,稍微平静一点,禀告道:“府衙外面聚集了数千人,不,肯怕有上万人,他们高喊口号,看样子就是要造反,再等一下估计就会冲进来了,大人,要不您从后门先走吧。”

上万人!

高殿柱知道事情大条了,第一个想法就是马上跑,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如果真的是上万人造反,自己跑都不跑不掉。

“走,随我去府衙门口看一看。”

高殿柱急急忙忙往外走,郑丰泰等人相视一眼,马上就跟了过去。来到府衙大门外,高殿柱也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人。

令高殿柱稍稍意外的是,这些人并没有冲进府衙的意思,只是在府衙门口高喊口号,不像造反。

不是造反就好,高殿柱稍稍放心,然后大声喊道:“大家安静,我是松江府同知高殿柱!”

旁边的几名衙差也高喊,“这是我们高大人!”

终于,场面渐渐的安静下来,高殿柱也看到了王朝勇、赵左林等人,知道这些人应该是领头之人。

于是,高殿柱对王朝勇、赵左林等人道:“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说。”

王朝勇大声的道:“高大人,我们东家被你们的捕快抓进了大牢,我们要求马上放了我们东家。”

赵左林大声的道:“还要剿灭青龙帮,铲除这个松江府的毒瘤。”

高殿柱也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这个时候必须答应这两个要求,于是,高殿柱大声的道:“没有问题,我马上就下令释放你们的东家,我马上派人调查青龙帮,只要罪证充足,我马上铲除他们。”

“好!”王朝勇大声的道:“高大人,我们现在要去大牢见我们东家。”

高殿柱道:“行,没有问题,我亲自带你们去。”

目的达到,王朝勇大声的挥手道:“大家都散了,全部都散了,明天一早来上班,今天就不用再去工厂了。”

………

大牢。

张丰看到孙厚林带着几名捕快走过来,还带着脚链和手链,不禁脸色微微一变,从内心来讲,张丰微微的担心,不知道王朝勇他们将自己交代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孙厚林带着几名捕快走到张丰面前,冷笑着道:“上刑具,带走!”一名捕快拿着脚链和手链上来,显然是想将张丰拷起来带走。

“慢!”

一声威严的声音响起,孙厚林回头一看,看清楚来人,脸色大变!

………

(传说中,有一群介于牛A与牛C之间的读者,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本叫做《我的明末之旅》的网文,一口气读完之后,他们牛B哄哄的推荐和收藏了。第二天,奇迹发生了:买的彩票中了500万,苦恋多年的女朋友终于同意结婚,还有,抠门的上司竟然给自己加薪升职了……

嘿嘿,你还在等什么?)

第二十五章仰天大笑出门去!

来人正是松江府同知高殿柱,后面还跟着一大帮人,包括王朝勇、赵左林、郑丰泰等人。

看到张丰没事,王朝勇快步走了过来,激动得道:“东家,您没事吧,他们没有给您上刑吧。”

张丰道:“再晚一点我就有事了。”

王朝勇看到了那捕快手中的刑具,也看到孙厚林,王朝勇冲到孙厚林的面前,一把抓住孙厚林的胸口,狠狠的道:“你如果敢对我们东家不利,我要了你这一条命,信不信!”

王朝勇以前在军队的时候,上过多次战场,手上是见过血的,眼神和普通人绝对不一样,眼神凌厉,充满杀气,孙厚林莫名的一颤。

张丰恨不得杀了这个孙厚林,于是,张丰大声的道:“王朝勇,你没有长手啊。”

张丰的意思就是说,你王朝勇不知道动手教训他们吗。听到自己东家这么一说,王朝勇抬手就是几个耳光。

“啪、啪,啪…”

大家都呆住了,谁也没有想道王朝勇敢动手打人,且还是抽孙厚林的耳光,这够彪悍!

孙厚林也呆住了,直到脸色火辣辣的疼才反应过来,一股耻辱感从心底升起,浑身颤抖。

高殿柱咳嗽一声,王朝勇才重重的松开孙厚林,但眼神还是盯在孙厚林的身上。

孙厚林马上就哭诉道:“高大人,您可要为小的做主啊,他们……”

高殿柱厉声的道:“给我闭嘴!”高殿柱的眼神仿佛在说,等一下看我怎么收拾你。

狠狠的瞪了孙厚林一眼之后,高殿柱马上换上一副笑脸,“张老板,你没事吧。”

张丰道:“高大人来得算是及时,再来晚一点,我就有事了。”

高殿柱道:“张老板,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去府衙,咱们坐下下来一边喝茶,一边聊。”

高殿柱知道东方纺织厂,以前还没怎么重视,但今天的事情让高殿柱从心里彻底重视起来,也不敢再因为张丰是一个商贾而轻视。

张丰哈哈大笑……

仰天大笑出门去!

………

府衙,后堂。

张丰、高殿柱两人在一起喝茶聊天,通过聊天,张丰发现,高殿柱应该算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官员,其实,高殿柱也认为张丰不错,年纪轻轻的张丰,做出来的一件一件事情让高殿柱都佩服。

高殿柱道:“张老板,看到了你,我才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张丰谦虚的道:“高大人,过奖了,以后很多事情可能还需要你多多关照。”

高殿柱道:“张老板,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直接来找我。”

高殿柱并没有瞧不起商贾的意思,尤其是刚才听了张丰的描述,东方纺织厂将达到三、四千人的规模,年产三十余万匹布,每年上交的赋税将达到上万两银子。

规模工业,高殿柱是第一次接触,从张丰的描述之中,高殿柱显然看到美好的前景,三、四千人有工作,有饭吃,将带动数千个家庭,上万人受益,这是多么巨大的政绩。

不想当知府的同知不是好同知,高殿柱清楚得很,只要扶持东方纺织厂发展得好,自己的政绩就有了,升任知府也指日可待。

因为清楚这些,高殿柱才答应得非常爽快,承诺张丰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自己。

张丰给高殿柱的惊喜远不止这些,这不,张丰就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让高殿柱莫名的惊喜起来。

张丰道:“高大人,我们松江府棉花种植面积很大吧,眼看又到了棉花种植的时节,我有一个大计划想和高大人聊一聊。”

松江府流行种植棉花,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数十万亩之巨,算得上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高殿柱感兴趣的道:“张老板,说来听一听。”

张丰早就有这个计划,东方纺织厂建成之后,达到三、四千人的规模,上千张织机,年产棉布三十万匹,这需要大量的棉花。

张丰准备推广公司+农户模式,这样的模式,在后世非常常见,但在数百年之前的大明朝,这可不得了。

听张丰讲完,高殿柱一怔一怔的,震惊了良久之后,高殿柱莫名的激动起来,甚至连连看了张丰几眼,高殿柱心中佩服的道,同样是一颗脑袋,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么巧妙的点子呢。

所谓公司+农户模式,就是由东方纺织厂和种植棉花的农户签订合同,甚至在前期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棉花种植出来之后,由东方纺织厂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

这是双赢的事情,东方纺织厂受益,不再用为棉花来源担心,农户的话就可以放心种植,不再用销路发愁。

高殿柱道:“张老板,这可是一件造福桑梓的事情,我一定支持,百分之二百的支持。”

这不但将造福桑梓,而且,官府也大大的收益,种植这么多棉花,这赋税不少啊!

明白这些,高殿柱甚至感慨,这么一个东方纺织厂,起到的带动效果居然这么巨大。

张丰和高殿柱非常的投机,两人在府衙后堂起码谈了一个多时辰,最后,高殿柱亲自送张丰出了府衙,这样府衙之中的不少人大跌眼镜,一个商人而已,居然有这么高的待遇。

………

东方纺织厂。

经过了上次的事情之后,东方纺织厂终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第二批招收的一千人纷纷上岗,上次受伤的保安队员也全部恢复,开始了每天的正常训练。

杨升海也恢复了健康,看到纺织厂终于像模像样,每天大量的棉布被生产出来,然后被各布商运走,杨升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