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奉系江山 >

第225章

奉系江山-第225章

小说: 奉系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宇霆也仔细思索了一下,发现张廷兰订的标准的确已经是最低的极限了,绝对不能再少了,不然根本没法承担边防的任务了。

“拙言,那依我看不如就以现在护路军的四个作战大队为基础,扩编成四个旅,其中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骑兵部队负责重点地区的巡逻警戒,两个步兵旅在东西驻扎,阻挡俄国人沿着铁路攻击东三省腹地,炮兵旅下辖一个重炮团,一个山炮团,作为整个部队的后备军团,以及主要的火力打击力量!”

张廷兰也在不断的盘算,原本护路军主要就是从吉林的军队之中抽调的,现在如果固定变成了边防军,那么吉林方向的缺口肯定要大肆招兵补充,如果都补充齐全之后,张廷兰和张作相爷俩手握的兵力,绝对能够压过张作霖。

老张也不会坐视奉军内部失衡,他也必然会增加兵力,这样一来奉军大量的扩编已经成为了必然。当然张廷兰也很清楚,奉军也的确到了必须扩充的时候,俄国更多的乱局已经不远了,到时候奉军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到境外作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雄厚的兵力盯着日本人,还要抗拒北洋。

其实张廷兰已经有了一个构想,他和老爹张作相把注意力放在北方,利用俄国内战的时机,扩大奉军的生存空间,而老张则是坐镇奉天,安定住大后方。

“邻葛,暂时就按照你的计划办,不过我还有两点建议,第一就是把二十八师的编制重新利用起来,老二十八师是不堪用了,我们可以打着这个旗号,组建一支新兵师,同二十七师配合起来,作为守卫奉天的两大王牌力量。”

原本二十八师经历惨败之后,主要将官都被调离了,军队也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名头了,老张最初甚至想把二十八师番号撤销,不过考虑到日后扩军的需要,这个番号还保留着,现在张廷兰提议,将二十八师重新充实起来,正是好时候。

“拙言这个办法不错,要不让光凭着一个二十七师,想要威慑住日本人,实在是太困难了,尤其是咱们在中东路缴获又这么多,也有足够的财力扩充军队,军械我们有了,财力也有了,还有这个需求,扩军就是水到渠成。”

张廷兰提出这个建议,就不愁杨宇霆不答应,他接着说道:“第二条就是移民实边,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没有足够的百姓,光靠着军队守卫,消耗实在是太大,因此我建议今年东三省从关内引进移民的重点就是向中俄边境倾斜。移民完全采用大农场的模式,而且这些农场的民兵比例要更高,训练要更加严格,要让他们的战斗力达到二三线部队的程度,装备的武器也要和奉军主力装备一致。”

经过一年的运作,东三省的移民工作已经轻车熟路了,特别是去年大农场取得成功之后,这个政策已经得到了王永江的鼎力支持。现在张廷兰就要把农场推到边境地区,当然这些农场和内地的还是不完全相同,内地农场的民兵主要针对的是土匪山贼,而这里的民兵则是要面对俄国人。

他们要配合边防警察和正规军队,共同守卫边境的安全,要防止俄国人向中国境内流窜,当然这些军队的危险性更高,因此张廷兰也准备给予他们更优惠的条件。

“我也拟定了一些新的移民优惠条件,比如耕种十年之后,土地无偿归耕种者所有,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提供优惠的农具和更牛,以后奉军要优先在边境地区建设中小学,修筑道路,设立医院等等,我想有了这些措施,一定会有民众愿意冒险到边境来生活的。”

张廷兰这次开出的条件比起其他地区已经优惠了一倍不只,杨宇霆看完之后,也点点头,说道:“民政的事情还要王省长定夺,不过我看这个条件已经十分优惠了,肯定会吸引大批的移民过来。然后派遣一些老兵,对这些农民进行全面的训练,平时让他们看守边境,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

“我还有一个提议,就是边民要一律开枪禁,准许他们拥有使用枪支。”

从辽南叛变之后,张作霖就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就是严格的禁枪令,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维持地方的治安,同时打击土匪和地主武装,恢复东三省秩序,随着奉军剿匪规模的增大,禁枪令也推广开了,东三省腹地的民间枪械已经大幅度减少。

现在张廷兰主张解除枪禁,让边民可以拥有枪支,毫无疑问是在提升边境老百姓的战斗力,培养尚武精神,毕竟北极熊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中国的边民屡屡受到欺凌,现在把他们武装起来,也是为了更好的抗衡俄国。

杨宇霆同意了张廷兰的建议,他马上就向张作霖汇报,而张廷兰则是开始动手准备了,原本四个加强团,现在扩变成四个正规旅,张廷兰手上的兵力一下子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炮兵旅的组建,更是奉军之中的头一个。

边防军的整体战斗力在奉军之中绝对首屈一指,有了这支部队之后,张廷兰在奉系之中的地位势必再次跃升,甚至一举压过了那些老人,当然要想扩军,就要有足够的中下级军官。

在这次战斗之中,奉军之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底层士兵,尤其是很多伤兵,他们只要恢复之后,就是一个部队的骨干力量,张廷兰想到了这里,就把手头的事务较低啊一下,到了医院之中查看一下战斗之中的功臣。

张廷兰刚刚赶到了医院,离着老远,就见到这里围了不少人,显得十分的热闹。

第三百一十二章专题宣传

“同学们,奉军将士血战俄军,收复中东路,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为救百姓,多少士兵受伤,甚至牺牲,这就是当世的岳家军。任何一个热血青年,只要有志报国,就应该加入奉军的队伍,大家说对不对!”

“对,对!我们要投军!投军!”

为首一个学生带着这些学生都涌向了对面不远的征兵站,奉军战斗伤损很多,加上又要扩军,因此招收新兵的工作早早就展开了,只是一下子三五十名学生都涌了过来,一下子把征兵点给围住了。

这可不是后世大学生遍地的时代,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比后世大学生稀缺,哈尔滨城中能上得起学的青少年也不过几百人,现在一下子涌来了三五十人,让负责站点的老兵也有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而且这些学生赶了过来,又带动了不少看热闹的,一下子就为了一两百人,张廷兰一看这种情况,急忙让侍卫长沈华分开了人群,他来到了中间,在场的学生并不认识张廷兰,但是一看他身上的军装,再加上一身的气度,就知道他是一个负责的军官。

因此好几个学生就主动的央求张廷兰,“长官我们都想投军报国,您就收下我们吧,我们一定好好表现,绝对不给奉军丢人。”

张廷兰满脸含笑,扫视了一下这些学生,有的人年纪稍微大一点,不过不少也就是十四五岁的样子,甚至更年轻,他们愿意参军固然是好事情,军队之中正缺少有文化的青年,但是也不能不管一切。全都收下。

因此张廷兰笑着说道:“同学们,能不能和我说说,你们为什么想要参加奉军?”

“长官,我们是广益中学的学生,奉军和俄国鬼子战斗的时候,我们十几个同学被困在了学校之中,大火蔓延,眼看着同学们都要丧命了,是奉军士兵救了我们。刚才同学们一同去看了我们的救命恩人,他现在还处在昏迷之中。身上都被严重烧伤,同学们十分感动,我们也想要加入奉军,做一个为国为民的真正战士,长官您一定要答应我们啊!”

张廷兰早就听到孙安虎提起此事。还准备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典型,进行报道和宣传。现在又有学生们主动参军。看来奉军的形象至少是深入了哈尔滨人的心中,绝对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学们,你们想投军报国的心情我十分理解,而且我们的军营之中,也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你们愿意主动投军。足见你们是热血青年,有理想,有血性,更有担当。从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咱们国家的希望,只要年轻人生生不息,中国早晚都是强大起来!”

这些年轻人全都涉世不深,一听张廷兰的赞美,脸上都不自觉的涨红了,眼睛之中闪出了激动的神采。

“不过军队也有军队的规矩,我们也有招收兵源的标准,年龄最低限度是十六岁,还要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缺陷。我想在场恐怕有些同学还没有达到这个年龄,军队不是儿戏的地方,肯定不能收你,大家完全可以等到年纪够大了,再来投军。”

张廷兰说完之后,在场不少年纪比较小的学生脸上都露出了失落的神色,那些年纪达到了标准的则是喜笑颜开。

“同学们,我还想向大家说清楚一点,想要报国,军队是非常好的去处,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去处。国家的强盛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大家在做出抉择的时候,也要仔细想清楚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擅长理工类的,就要努力做一个技术人才,设计出更好的武器,制造出更精密的机器,军火武器上面每一点进步,都会减少成千上万的士兵死伤,同样的道理,学医学也是如此。当然大家也可以学着投资经商,诚信经营,照章纳税,增加政府的收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发达,大家觉得对不对啊?”

张廷兰其实很清楚,这些学生多数都是一时的冲动,并没有做好最后的抉择,因此出动提出让大家多考虑一下,有些学生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身穿长衫的中年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几步走到了学生们的近前,声色俱厉,指着为首的学生,大声的说道:“王岳中,你知不知道自己再干什么,你是在把同学们领上不归路,去充当炮灰,你平时成绩不错,前途远大,怎么能走上邪路啊!”

这个人一开口,不只是在场的学生和百姓,就连张廷兰都把眉头皱了起来,当众说这些学生是要充当炮灰,这不等于是当着秃子骂和尚么,简直有些太过分了。

“朱老师,我们是投军报国,不是充当炮灰,而且我们要是不知道保卫自己的国家,这个国家就会完蛋,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愚昧,糊涂,你们在学校里面,读书明理,就应该知道想要救这个国家不是这么容易的,而且你们更不能被别人利用了。就拿中东路来说,这是俄国人修筑的铁路,他们投入了资本,中国人什么都没有付出,现在却想据为己有,这是多么可耻的事情,道理上面根本讲不通,那些政府的高官,他们光想着从老百姓身上占便宜,现在居然昏了头,想要抢列强手中的东西,这是以卵击石,是早晚都要完蛋的!”

这位朱老师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还要继续说下去,这时候人群之中有人站了出来,厉声说道:“你说这话,还是不是中国人,还有没有良心,还知不知道做人的底线,学生们要杀敌报国,你说他们糊涂,难道还要屈膝降敌,当一个秦桧不成?”

站出来说话的这个人三十来岁,一身的书卷气息,带着金丝眼镜,不过一开口可没有丝毫的斯文之色,反倒是疾言厉色,直接指责朱老师是汉奸。

朱老师一听他的话,也把眼珠子瞪圆了:“这有朋友,看你也是读书人,现在最讲究理性二字,这爱国也要有理智,汉奸未必就会误国,那些所谓的英雄也未必不会损害老百姓,奉军无故抢夺中东路,只会埋下祸根,日后俄国大军杀来,东三省兵连祸结,那时候我们后悔就晚了!”

“什么叫无辜抢夺中东路,这话简直是岂有此理。中东路虽然是俄国投资修建的不错,但是这条铁路下面埋葬了多少中国工人的尸体,又抢走了多少中国的财富,俄国人靠着中东路,掠夺的资源,足够修建十条这样的铁路了,而且这些年以来,有多少无辜的百姓都被俄国人迫害了,现在收回铁路,是名正言顺,你现在这么急着给俄国人说话,才不知道是安得什么心思?”

“还能安得什么心思,姓朱的从小就在俄国人的教会学校读书,俄国人就是他的亲爹,现在死了那么多爹,他能不急着嚎丧么,要不然也对不起他的身份啊!”这时候在一旁了解朱老师底细的人已经开始揭他的臭底儿了!

“哼,我读书做学问,是堂堂正正的事情,倒是你们这些人,才是被那些军阀政府收买了,甘心充当鹰犬走狗,张牙舞爪的,早晚你们会有后悔的时候。”

“鹰犬走狗?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给我扣上了这个罪名啊!”这个中年人冷笑着说道:“在下叫邵飘萍,我骂袁世凯的文章能堆积成山,恐怕还没有谁能收买了我。”

张廷兰一直在一旁看着,后来站出来的这个人正是在记者会上向张廷兰发问的记者,邵飘萍也堪称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记者之一,他因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