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九龙夺嫡 >

第340章

九龙夺嫡-第340章

小说: 九龙夺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臣(孙儿)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爷子口谕这么一下;三爷等人自不敢稍有怠慢;尽皆按着朝规谢了恩;此乃题中应有之义;却也无甚可言之处。

“三爷、十三爷、晴贝勒;您三位里面请。”

面对着眼前这三位爷;秦无庸自是不敢有丝毫的矜持;待得礼毕;赶忙陪着笑脸地一躬身;摆手道了请。

“有劳秦公公了。”

三爷这会儿正自心思忡忡;不过么;好在城府深;倒也不致于失了礼数;笑呵呵地还了个礼;手指轻轻一弹;一张折叠好的银票已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弹入了秦无庸的宽大衣袖之中;手法相当之娴熟老道。

“不敢;不敢;陛下与诸位阿哥们都在等着呢;三位爷;请!”

三爷的银票这么一塞;秦无庸脸上的笑容顿时更灿烂了几分;有意无意地便提点了三爷一句道。

都在等着?嘿;这架势不对劲啊!

三爷心事重;并未听出秦无庸此言背后的隐喻;可弘晴却是一听便懂了;毫无疑问;八爷与四爷一伙今儿个怕是要联手发难了——自弘晴随军出征以来;三爷的日子便过得有些紧巴;没旁的;八爷与四爷以中央银行为纽带;算是形成了个暂时性的的联盟;时不时地联合出手打压三爷一方;弄得三爷顾此失彼;当真颇为的狼狈;好在有着五爷、七爷等人的支持;倒也勉强能应付得过去;可今春陈廷敬病故之后;形势却陡然急转直下了。

不为别的;只因陈廷敬一死;已起复的李光地再次复位为文渊阁大学士;这么一算;六位大学士里已是有王士祯、尹泰、李光地三人倾向于八爷一方;而真正站在三爷一方的就只剩下温达一人;至于马奇么;虽是心向着三爷;可毕竟不是三爷一方的人;自不可能处处为三爷着想;而慎言慎行的张廷玉素来持中;更不可能为三爷筹谋;如此一来;三爷的日子自然也就难过得紧了些;若非有陈老夫子不辞辛苦地参赞着;三爷只怕早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的;而今弘晴大胜而归;八爷一伙人若不玩上一手下马威;自不免担心会有翻盘之虞;找茬生事自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的。

要来就来好了!

压力自然不会没有;可要说怕么;却也不致于;左右不过就是斗罢了;弘晴还真就不怕八爷等人能翻了天去;当然了;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战术上却是得加以重视;弘晴尽管无所畏惧;却也不会大意了去;深吸了口气之后;也无甚言语;默默地跟在了三爷身后;疾步向养心殿赶了去。

“儿臣(孙儿)叩见皇阿玛(皇玛法)。”

养心殿里人不少;不止六位大学士一个不缺;一众成年的阿哥们更是都在;至于老爷子则高坐在正中的龙床上;三爷等人一行进了大殿;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齐齐抢上前去;各自大礼问安不迭。

“免了;都平身罢。”

老爷子的心情显然不错;不单满脸的笑容可掬得很;叫起的声音更是显得和煦无比。

“儿臣(孙儿)谢皇阿玛(皇玛法)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爷子既是叫了起;众人自不敢大意了去;齐齐按着朝规谢了恩;而后各自退到了一旁;尽皆垂手而立;作出一副恭听训示之模样。

“老十三。”

老爷子没甚寒暄的废话;直截了当地便点了老十三的名。

“儿臣在!”

经历了几番沉浮的波折;又历经战火之考验;老十三早不是当初的愣头青;躬身应诺之气度相当之沉稳。

“嗯;东征一战打得漂亮;朕看了简报;个中诸般思路清晰;困敌诱敌之策皆可圈可点;一场大胜下来;扬我国威于海外;大善;朕心甚慰!”

这一见老十三气度大变;老爷子眼中立马露出了嘉许的光芒;笑着狠夸了老十三一番。

“皇阿玛过誉了;此战能有此般之结果;皆有赖皇阿玛洪恩浩荡;下有三军将士用命;浴血厮杀;儿臣实不敢居功焉。”

若是往日;被老爷子这么一通子狠夸;老十三纵使不得意忘形;也一准会兴奋无比;然则经历了如许多的波折之后;老十三早已是历练出来了;自谦之言说得个平稳无比;神情淡定而又从容;已然是一派大将之风范。

“嗯;有功而不自傲;实属难得;朕看你老十三是长大了;好;甚好;然;有功便须赏;朕便封尔为勇郡王;尔可满意?”

老爷子嘉许地点了点头;显然对老十三的表现极为的满意;再次狠夸了老十三几句之后;当场给出了封赏。

“皇阿玛如此隆恩;儿臣感激涕零;只是阵亡将士尚未抚恤;诸军立功者也尚未得赏;儿臣实不敢先也;此情此心;还请皇阿玛明鉴。”

封王自然是好事;就没谁会不乐意的;老十三同样也不例外;不过么;他却并未就此领受下来;而是委婉地提议先行赏赐有功之将士;大将之风俨然。

“嗯;这个自然;朕已令兵、吏二部叙功;不日便可***行赏;放心;朕断亏不了诸有功之臣的。”

老爷子笑着一挥手;豪气十足地给出了承诺。

“儿臣叩谢皇阿玛恩赏!”

有了老爷子这么个表态;老十三自是见好就收;恭恭敬敬地跪将下来;重重地磕了个响头。

“嗯;晴儿。”

老爷子没再多与老十三叙话;仅仅只是一挥手;轻吭了一声;示意老十三自行退下;而后目光一转;视线已是落到了弘晴的身上。

“孙儿在!”

这一听老爷子点了名;弘晴自不敢稍有怠慢;忙从旁闪了出来;高声应了诺。

“嗯;尔此番参赞军机已是有功;于京都城下;又以两千五之兵力大破倭国近万兵马;实属难得之大胜;便是朕亲至;怕也难做得如此周全;好;甚好!”

老爷子对弘晴这个文武全才的孙子当真是打心底里喜欢的;夸奖起来;自是不吝誉美之词。

“皇玛法过誉了;此战能大胜;一者是皇玛法天恩浩荡;二来是十三叔调度得宜;更有将士们忠勇无敌;孙儿所为不过只是做些力所能及之本分事也;实当不得皇玛法谬赞如此。”

军功当然是好东西;尤其是这等开拓疆土的大功;自没谁会不想要的;唯独弘晴却是例外;没旁的;他身上挂着的功劳已经太多了;实也不差这么桩军功的;至于赏赐么;弘晴更是无所谓;钱;他有的是;爵位么;眼下这个贝勒身份已经够用了;真要是封了王;那反倒麻烦大了;正因为此;弘晴自是谦逊得很;一推三四五地便将功劳全都让了出去。

“你这小滑头;罢了;朕也不跟你打机锋;说罢;朕当如何赏你?”

老爷子精明过人;自是清楚弘晴不愿封赏的心思之所在;但却并未点破;而是笑骂了一句之后;将选择权交到了弘晴的手中。

“嗡……”

老爷子这等姿态一出;下头诸般人等忍不住便是一阵窃窃私语;没旁的;老爷子这等赏赐任挑的言语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了些。

得;老爷子啊老爷子;您老怎地又来这一手了?

旁人都在为老爷子这等慷慨之架势而惊骇不已;可弘晴倒好;不单不为之兴奋;反倒是头大了好几圈;不为别的;只因弘晴想要的;老爷子一准不会给;没准还会遭老爷子之忌惮;不想要的么;说出来也没啥意思不是?

“回皇玛法的话;孙儿一直有两个心愿;一者是能回工部办差;至于其二便是希望此番《京都条约》能得皇玛法之恩准;除此外;孙儿别无所求。”

话不好回也得回;趁着诸般人等乱议之际;弘晴飞快地寻思了一番;而后一躬身;很是诚恳地应答了一句道。

“陛下;老臣以为晴贝勒此提议颇有不妥处。”

弘晴所提之要求说起来很简单;于老爷子来说;要想实现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不过么;没等老爷子开金口呢;就见李光地已是大步从旁闪了出来;高声拦阻道。果然;这老梆子还真就跳出来了;嘿;来得好!早在先前秦无庸提点之际;弘晴便已料到今儿个的议事断然不会风平浪静;心中也早已是做好了争斗的准备;饶是如此;这一见李光地不出意料地冒出了头来;心弦还是不禁微微抽紧了起来;没旁的;概因这一战;弘晴输不得;不管是工部的差使还是《京都条约》的通过;于弘晴来说;都是不能有丝毫闪失的要务;前者是弘晴立足朝堂的根基;至于后者么;则是大清走向世界的基石;无论哪一样;弘晴都断然不能放弃!

第四百九十九章预料之中的阻击(二)

“晋卿以为有何处不妥么?”

老爷子对李光地有着种几乎就是偏执的宠信;哪怕此际李光地在君臣奏对之际跳将出来;明显有着逾制的嫌疑;然则老爷子却并未见怪;反倒是温言地问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老臣以为晴贝勒所提的两个要求皆有不妥之处。”

李光地一躬身;一派坦然状地应答道。

“哦?此话怎讲?”

《京都条约》的文本早在半个月前便已传回了京师;(何麟所率的第一分舰队大多是仓促修补好的半残之战舰;航行的速度自是偏慢;尽管比舰队主力早一个月启航;可抵达胶澳的时间也不过就比舰队主力早十来日而已)老爷子也已下令将此条约交由诸大学士们审核;迄今尚未有个定论;个中争议颇大;老爷子虽是没再过问此事;可对争议之情形还是清楚的;李光地便是其中反对最烈者;正因为此;老爷子对李光地在此时提出反对意见本不觉得有多奇怪;然则这一听李光地连弘晴回工部的请求都有异议;老爷子可就不免有些诧异了;这便眉头微微一皱;探询地发问道。

“陛下明鉴;有功须赏;有过必罚;此乃清明政治所必须;今;晴贝勒既是有大功于国;自是当得有所封赏才是;若不然;凯旋之诸将士又如何得以心安哉?”

李光地慷慨激昂了扯了一通;不过么;并不是抨击弘晴;而是要为弘晴报功请赏;此等言语一出;满堂顿时又是哗然一片;没旁的;李光地与弘晴素来就不睦;彼此间可是狠斗过几回的;说是死敌也断不为过;此际居然会为弘晴请封;这味道显然有些不对。

这老梆子居然跟老子玩起了釜底抽薪之计;嘿;有点意思了!

旁人不明白李光地的“好心”到底为了甚;可弘晴却是一听便知晓其之用心所在;此无他;不过就是分化瓦解之策罢了;想的便是在三爷与弘晴之间整蛊出些缝隙来;对此;弘晴自是早有准备;虽对此等下作手段颇为的恼火;却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并未急着开口表示;仅仅只是神情淡然地站着不动;就宛若无事人一般。

“嗯;晋卿所虑确是有理;那依爱卿看来;以此功;当做何赏?”

老爷子同样听出了李光地道貌岸然之言行背后所隐藏的心机;不过么;却并未揭破;仅仅只是微微地皱了下眉;不动声色地追问道。

“当封王!”

哪怕已然看到了老爷子眉头微皱的动作;可李光地却还是毫不迟疑地便给出了答案。

“嗡……”

李光地此言一出;刚消停下来的乱议之声顿时又大起了;不过么;在乱议的大多是五爷、七爷等三爷一方的阿哥们;至于四爷、八爷等人们虽也在嘀咕着;可显然不过仅仅只是装装样子罢了;一个个眼神里都有着诡异的光芒在闪动不已。

“唔;晴儿之意如何哉?”

老爷子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概因以弘晴这一向以来的功劳;早就够封王之资格了;实际上;在康熙四十五年整顿完盐务一案时;老爷子就有了封弘晴为王的想头;只是当初弘晴年岁确实太小了些;方才作了罢论;而待得八旗商号成立;老爷子可是真的有了这么个打算;也曾试探过弘晴的口风;奈何弘晴不愿;老爷子也就没勉强;毕竟弘晴封王对于三爷一方来说;实在不算甚好事情;老爷子是时还得依靠三爷来制衡势力庞大的八爷***;自不会做出自毁长城的事儿;眼下自也不例外;问题是李光地所言又是正理;老爷子也不好说李光地的不是;也就只能是耍了把太极推手;将问题丢给了弘晴。

“皇玛法有封;孙儿自不敢辞;然;孙儿却有一事要禀;还请皇玛法成全。”

弘晴此番在军报上其实是作了些手脚;有意淡化自个儿的功劳;为的便是想避免眼下这等麻烦;当然了;弘晴的应对预案并不止一个;对眼下这等局势也早有过思忖;此际见避已是无可避了;这便诚恳地提出了个要求。

“哦?晴儿既是有所求;那便直说好了;朕听着呢。”

一听弘晴此言;老爷子还真就来了兴致;眼中精光一闪而过;笑呵呵地虚抬了下手;和煦地鼓励了弘晴一句道。

“皇玛法明鉴;我朝素来以仁孝治天下;孙儿能沐圣恩;自不敢忘本焉;若能得与阿玛及额娘就近毗邻;使得孙儿能日日奉孝膝前;实大幸也;还请皇玛法成全孙儿之一片孝心。”

弘晴一躬身;一脸诚恳状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嗯;晴儿能有此孝心怕不是好的;此一条;朕看可行;就封尔为仁郡王;准尔与父母同住;待得日后再行开府建牙事宜。”

一听弘晴这般说法;老爷子自无不准之理;没旁的;此举既能酬弘晴之功;又能确保三爷一方不会出大乱子;怎么说都对平衡朝局有利;老爷子自是不会含糊;也没管下头人等是怎个反应;直截了当地便准了弘晴之所请;当场封了弘晴为仁郡王。

“皇玛法圣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