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九龙夺嫡 >

第247章

九龙夺嫡-第247章

小说: 九龙夺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殿下说的是,臣侄都记住了。”

“嗯,晴儿肯办事,也能办事,此一条,皇阿玛可是多次夸奖过的,本宫也很取你这一点,只是光肯办事还是不够的,我辈身为天家子弟,深受陛下之重托,事事都须用心方可,若不然,事便有不谐之处,一旦稍有闪失,后患大矣,晴儿对此可以为然否?”

太子先扬后抑地夸了弘晴一番,而后话锋一转,已是微带着训斥之意味地发问了一句道。

呵,戏肉来了,这老小子看来是真打算朝咱开刀了!

早在来东宫之前,弘晴便已预感到太子要于自己不利,不为别的,只因眼下八爷一方既已服软,自是该轮到三爷了,毕竟四爷就一孤家寡人,朝中仅有戴铎等几条枪,便是要想朝四爷动刀都不太容易找到突破口,再说了,太子还真就没将四爷放在心上,而要直接动三爷么,太子又有所顾虑,概因前番他被废黜之际,三爷可是屡次三番地死保他胤礽的,真要是不管不顾地动了三爷的话,吃相可就未免太难看了些,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头那是断然逃不过去的,正因为此,于太子来说,唯有先动弘晴,方才是正理,这一点,弘晴自是早有预计,此际一听太子如此说法,心头立马便是一沉。

“太子殿下所言皆正理也,臣侄自不敢有异议。”

官大一级就能压死人,更遑论太子乃是半君,又手握监国大权,他说的话,虽还谈不上金口玉言,可也不是弘晴能轻易辩驳了去的,正因为此,哪怕明知太子此问不怀好意,可弘晴还是只能老老实实地应答道。

“嗯,晴儿既是无异议便好,本宫自奉旨监国以来,可是始终战战兢兢,唯恐有所差池,怕的便是辜负了皇阿玛他老人家的厚爱,然,仅仅只是本宫一人,却也办不成事,终归须得上下一体努力,方能确保国事无虞啊,哎,休怪本宫啰唣,现在下头那帮狗才是越来越放肆了,甚子狗屁倒灶的事儿都敢干,明着一套,暗地里又是一套,整蛊些表面文章,驴粪蛋,表面光鲜,内里却都是团屎,若是不留神,指不定要被蒙蔽成啥样了,喽,晴儿且看看这份折子,上头说的可都是真事?”

太子假惺惺地感慨了一大通,末了,伸手从文案上拿起了份黄绢蒙了面的折子,随意地往前一伸,示意弘晴自行上前取读。

“谢太子殿下隆恩。”

太子可以表现得随意,可弘晴却是不敢有甚失礼之处,恭谦地谢了一声之后,这才疾步行上了前去,躬着身子,双手接过了太子递过来的折子,翻将开来,只一看,眼中立马便闪过了一丝厉芒——折子并不长,也就寥寥数十行而已,说的也就只有一件事,那便是为老爷子营造的马兰峪陵寝发生了渗水事件,主管营造的工部侍郎春晖不单不上报,反而为掩盖真相而行杀人灭口之事,折子后头的签名处被黄纸糊住了,看不出是何人所上之奏本。

帝王陵寝的营造在历朝历代都是头等大事,绝对不能有半点的疏忽之处,若是真出现了折子上所奏的渗水事件,那问题可真就大了,不止是春晖这个工部侍郎要掉脑袋,下头那些具体负责施工的大小官员们也断难逃一死,哪怕弘晴这个工部帮办也一样难逃吃挂落之下场。

“太子殿下,臣侄以为此事干系重大,光凭此一奏章,恐难下定论,终归须得认真调查过方能辩真伪。”

营造陵寝的事情虽是工部该管,可实际上却是**进行的,工部只管核销费用而已,真要是出了大事,弘晴虽难逃吃挂落之下场,可真要说处罚么,却也未见得便会重到哪去,当然了,太子若是真要上纲上线的话,趁机免了弘晴的管部差使也不是不可能,而这,显然不是弘晴所能承受之重,要说心中不紧张,自然是假话,可就算再紧张,在这等时分,弘晴也绝然不会露了怯,毫不示弱地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便是没调查就没发言权。

“嗯,这个自然,本宫打算让齐世武主理此案,晴儿以为如何啊?”

这一见弘晴并未露出丝毫的紧张之表情,太子显然很是不爽,脸皮子抽了抽之后,拖腔拖调地追问了一句道。

如何?太子这话问得可就诛心了,那齐世武乃是太子的绝对心腹,让此人去办案,就算是假案,也一准被这厮办成了真的,真到那时,弘晴怕是连哭都找不到地儿哭了去,毫无疑问,这么个提议绝对不是弘晴所能接受的,可真要反对么,还真不好开这么个口,没旁的,齐世武乃是刑部尚书,由他出面主审此等大案合情合理,至少从程序上来说,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强行反对的话,只能是自讨没趣。

“回太子殿下的话,齐大人乃国之干臣也,由其主审此等大案确是可行,只是臣侄却有个想头,不知该说不该说。”

直接反对自然是不行,弘晴可没傻到将把柄往太子手中送的地步,不过么,玩一手曲线救国却是无妨。

“晴儿有甚事只管直说好了,本宫听着呢。”

太子此番将弘晴叫了来,自然不会是通知案情这般简单,而是另有谋算,此际一听弘晴如此说法,心中当真喜不自禁,不过么,倒也没带到脸上来,而是和煦地点了点头,煞是和蔼地允了弘晴之所请。

“谢太子殿下宽仁,臣侄蒙皇玛法隆恩,得以帮办工部,今,屯田清吏司(该司主管掌陵寝修缮及核销经费)既是被疑有差池,臣侄自是不能坐视不理,故,当请参与彻查此案,愿为齐大人之副。”

弘晴先是恭谦地谢了一声,而后提出了要参与此案审理的意见,话虽是说得委婉,可内里却是不容置疑的坚决。

“嗯,晴儿能如此公忠体国,本宫深为嘉许,只是天家的体面还是要的,齐世武虽是刑部尚书,可毕竟也就是个奴才罢了,晴儿纵使甘心为之副,他也承受不起,这么着罢,此事便由晴儿挂帅去查,齐世武就给你打打下手好了,放心,无论查出个甚结果,本宫都会为你做主的。”

对于弘晴要去查案的提议,太子显然是很支持的,但见其嘉许地点了点头,一派慷慨状地便将主审的权力交到了弘晴的手中。

“谢太子殿下隆恩,臣侄定当竭力而为之,断不会辜负殿下之厚望。”

这一听太子答应得如此爽快,弘晴心中的疑窦顿时便大起了,只是这当口上,也实容不得细想,只能是作出一副感激涕零状地谢了恩。

“嗯,那便好,本宫……”

太子显然很满意弘晴的恭谦,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长须,嘉许地点了点头,刚打算再好生鼓励弘晴一番,突然间瞅见张德高急匆匆地从屏风后头冒了出来,说到半截子的话顿时便就此打住了,眉头一皱,眼神凌厉地便扫了过去。

“启禀太子殿下,四爷来了,说是有要事要见您。”

这一见太子气色不对,张德高忍不住便打了个寒颤,紧赶着抢到了近前,小心翼翼地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嗯?”

这几个月来,太子还真就没怎么跟四爷见面的,一来是不愿看到四爷那张臭脸,二来么,太子一门心思尽皆放在打压八爷上了,一时半会还没想到要对四爷出手,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太子就会放四爷一马,而是想等炮制完了三爷,最后再去收拾四爷,这冷不丁地听说四爷巴巴地跑了来,心里头自不免有些个犯嘀咕,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不甘不愿地开了口:“宣罢。”

“喳!”太子既已有了吩咐,张德高自不敢稍有怠慢,紧赶着应了一声,急匆匆地便退出了书房,旋即便又陪着面色铁青的四爷从外头转了回来。

三百六十二章一朝权在手(三)

四爷的面色虽是铁青一旁,可应尽的礼数却还是没忘,这一行进了书房,便即紧走数步,抢到了近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大礼。

“免了罢,四弟可是稀客啊,怎地,今儿个是刮了啥风,将四弟给吹了来?”

太子早年跟四爷倒是有过一段不短的蜜月期,也曾联手过几回,可惜每回联手的结果都是落得个灰头土脸之下场,久而久之,太子见到四爷就跟见到灾星一般,加之当年四爷主持清欠时,可是曾拿太子当过靶子的,这个仇,太子可是一直记着的,至于四爷在其被废黜期间上本力保的事儿么,太子却是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的,此际一见四爷面色铁青,明显来意不善,太子心中的厌恶之情自不免更浓了几分,也没给四爷留甚情面,阴测测地便出言讥讽了一句道。

“谢太子殿下隆恩,臣弟此来确有一事须得请太子殿下作主。”

一听太子这话说得碜人,四爷原本就铁青着的脸色顿时更黑了几分,但并未反唇相讥,恭谨地谢了恩之后,站直了身子,嗓音低沉地开了口。

“哦?四弟有甚话且就说好了,都是自家兄弟,能作得了主的事儿,本宫自会周全一二的。”

眼瞅着四爷摆出这么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太子的眼神当即便阴冷了下来,可也不好说甚重话,只能是强压住心头的不悦,语多保留地吭哧了一声道。

“谢太子殿下宽仁,前几日臣弟曾转呈了份安徽巡抚贺知节奏请赈灾之折子,今早批复已到部中,原定之六十万石粮竟消减至四十万石,不知是何道理,还请太子殿下赐教。”

四爷本就不是啥好气性之辈,这一见太子那等阴阳怪气的样子,眉头可就皱了起来,话语也就说得硬邦邦的,就差没指着太子的鼻子骂其玩忽职守了。

“此事本宫知道了,尔且自忙去好了。”

四爷这等问责的话语一出,太子的脸色可就难看了起来,只是顾忌到弘晴还站在一旁,呵斥的话语却是不太好出口,但见太子眉头一皱,不耐地一挥手,随口敷衍了一句,便打算就此将四爷赶了出去。

“太子殿下,此乃攸关数十万灾民生死之大事也,岂能草率遂决,臣弟恳请太子殿下三思!”

四爷明显就是来找事的,又岂是那么好打发的,这不,太子话音方才刚落,四爷已是梗着脖子,慷慨激昂地进谏道。

“嗯……”

太子只是不想在弘晴面前与四爷发生争执罢了,并不是真怕了四爷,此际一见四爷给脸不要脸,心火当即便大起了,面色阴冷地怒视着四爷,重重地冷哼了一声。

太子怒虽怒,可还是有所顾忌,并未当即发飙,仅仅只是阴冷无比地死盯着四爷,而四爷也毫不示弱地与太子对视着,书房里的气氛自也就压抑得令人窒息,侍候在侧的一众大小太监们无不因为战栗不已,可弘晴却是并不以为意,心念电转间,已是发现了不老少的疑点,只是一时半会还搞不清四爷如此悍然问责的根本用心之所在。

四爷到底想干啥?早不来迟不来,偏偏这个点杀到,未免太巧了些罢,不对头,这里头绝对有蹊跷!

安徽的事儿说起来是天灾,自入夏以来,接连数月少雨,秋收欠丰,偏偏入冬之后,又是接连大雪,饿死病死者众,灾情自是毋庸置疑的严峻,只是这等灾情的背后却有着**的因素在内——安徽巡抚端彦乃是八爷的铁杆拥护者,尽管不是八爷门下,可行事素来以八爷马首是瞻,正因为此,当初三爷全力推广海外粮种之际,端彦可是没少干拖后腿的事儿,安徽的海外粮种推广之力度可以说是全国最差的一处,无论是番薯乃是土豆的种植面积都少得可怜,抵御天灾的能力先天不足,这才导致了原本不算太过严重旱情发展成了大灾,但这并非眼下这等僵局的关键所在,真正的关键在于半年前公推太子之际,端彦乃是第一个上本保荐八爷的地方大员,而这方才是太子拿赈灾粮做文章的根本之所在,这一条其实并不难猜,四爷方才起个头,弘晴便已猜知了根底,真正难猜的是四爷在此际发难的心思何在——太子批复都已下发了好几天了,四爷若是真一心为公,那也该是第一时间发难才是,为何要拖延到此时,这里头若说没有蹊跷,弘晴又岂会相信。

“呵,四弟还是这么个认死理的性子,也罢,本宫就跟你絮叨一二好了,四弟不曾放过粮,对下头那帮狗才的能耐怕是没领教过,嘿,但凡需要一石粮的,那群混账行子在往上报时,总会多报上一倍,为的甚,不就是中饱私囊么?本宫索性一次砍个干净,也省得平白养肥了一群蛀虫,就这么个理儿,四弟自己琢磨去办好了,有甚事,本宫担着便是了。”

太子这会儿正在朝弘晴下套子,自是不愿跟四爷多扯淡,这一见自身的威势无法压四爷一头,也就放缓了口气,随便找了个理由敷衍了一番,便要就此将四爷打发了开去。

“太子殿下,此乃人命关天之大事,岂能如此草率决之,臣弟以为殊有不妥,还请太子殿下收回成命。”

太子都已是放缓了脸色,也给出了解释,可四爷却并不领情,口风半点都不松,不依不饶地要太子更改前命。

“此事本宫自有主张,尔就无须过问了,本宫累了,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