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610章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610章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有人免费帮自己把沙漠下的石油勘探出来就更好了!

原本对此不上心的邓肯,在伊拉克一号油田被发现后,态度有所转变,神通广大的他很快找到了这位敢吃螃蟹的工程师。

“这——”

“个人建议霍姆斯先生不要拒绝我们的友谊!我们需要你这样喜欢和沙子打交道的人!”邓肯笑道。笑容礼貌又和善,却让弗兰克霍姆斯听了不寒而栗。

“好吧!”弗兰克霍姆斯点了点头,只好这样了。

走出邓肯商行,他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以两万美元的价格把有点不合法的石油租借权卖给邓肯商行,避免自己破产,同时又被邓肯商行雇佣继续在沙漠地区勘探石油,能背靠和邓肯商行关系密切的雪佛龙石油公司,新的石油勘探队资金、技术上都比原来更上一层楼。

邓肯商行的动作没瞒过司徒南,司徒南得知邓肯雇佣弗兰克霍姆斯进行石油勘探活动后,暗暗不满,这些家伙自以为是,万一提前把那些油田发现,把英国佬招来怎么办?

现在可没实力和英国正面对抗啊?

哦,我的加瓦尔!亿吨储量!

哦,我的大布尔干!亿吨储量!

真让人头疼,知道太多未必是好事。

司徒南也没有下令邓肯商行停止石油勘探,心里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除非有全球定位系统,否则在沙漠轻易就能勘探出石油?哪有那么容易?

历史上美国石油公司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在沙特、科威特进行石油勘探,但成效都不好,要等到二战后,技术和资金条件大为改善后才陆续发现油田,大规模开发中东地区的石油。

司徒南也不会鼓励邓肯商行过多地找石油,只是提醒他中东、非洲和南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才是邓肯商行的根本。

弗兰克霍姆斯能否成功,司徒南不确定,但通过这个家伙,邓肯商行陆续取得科威特、巴林地区的石油租借权。

……

利比亚,自从锡尔特盆地发现石油后,锡尔特小镇原本的平静被打破了,雪佛龙石油公司加大在锡尔特港的投资,源源不断的资源从美国本土投向利比亚,辛克莱从来没像现在风光,董事会那些吝啬的家伙终于慷慨解囊,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当务之急是在储油基地和输油管道,这事你要加紧。”辛克莱吩咐助手,一边坐上飞机到的黎波里去找该死的意大利人抗议。

锡尔特港到油田的石油管道,中国工人正在铺设,按照辛克莱的计划,雪佛龙石油公司准备在锡尔特港兴建一座万吨的储油基地。

如果可能的话,他还计划在利比亚建设一座炼油厂,地点他已经选好了,不是班加西就是就近的锡尔特港。

前提是能摆平意大利人。

见到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伊塔洛巴尔博,辛克莱就毫不客气地抗议意大利殖民政府不作为,未能保护外国公司在意大利的投资,使得雪佛龙石油公司在利比亚的经营活动受到阻碍。

锡尔特地区当地的土匪、部落武装侵犯雪佛龙石油公司的作业区越来越频繁,尽管在保安的保护下,油田和设施并没有受到严重破坏,但严重影响了石油公司作业效率。

“尊敬的先生,我也收到锡尔特地方的一些信息,对此我表示遗憾。总督府一向保护外国友好投资商,但对于偏僻的内陆地区,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心无力。”

伊塔洛巴尔博一脸惋惜道。

什么有心无力啊?

明明是纵容教唆好不好?

虚伪的意大利人!

如果没有你们在背后煽动,那些阿拉伯人、部落武装怎么会一下子涌向锡尔特,还装备不少枪支呢?

辛克莱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不就是雪佛龙石油公司和意大利石油公司谈判僵持吗?

然而,意大利人也不想想,雪佛龙石油公司可以在伊拉克退让,不代表也在利比亚退让。

于是他淡淡一笑:“既然总督府有心无力,为了保护公司利益,我们只好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了。”

必要的自卫措施?

伊塔洛巴尔博眉头一皱,看着辛克莱有峙无恐的样子,暗骂美国佬实在太嚣张,驱使凶残的中国狗腿子对内陆那些土著大开杀戒,要不是总督府派人过去拉偏架,估计锡尔特地区的土著人都完蛋了。

“先生,我必须提醒你,利比亚是意大利的利比亚,总督府不会允许外国公司在辖区内胡作非为,如果贵公司不收敛过火的行动将会受到总督府的惩罚。

鉴于锡尔特地区严重的治安形势,下个星期总督府的殖民团就会进驻锡尔特地区。”

伊塔洛巴尔博冷冷道。

“殖民团?”辛克莱心里不屑,他还不知道意大利殖民团是什么货色,在城市里欺负利比亚人还凑合,一旦到了内陆,估计要沙漠土匪都打不赢?

意大利人在利比亚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除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两个沿海城市,其他内陆地区几乎没太多影响力,一方面是内陆地区贫乏,除了沙漠没什么让人惦记的资源,一方面是意大利人低效率的殖民统治。

辛克莱敢说,在雪佛龙石油公司和华人势力合作开发出来的锡尔特地区,意大利人就算派了所谓的殖民团,也未必能有雪佛龙石油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大。

意大利人派兵进入锡尔特地区早在辛克莱的意料中,他没有意外,反而笑着欢迎道:“非常欢迎总督大人做出这一有力举措,我想内陆那些无法无天的沙漠土匪和部落武装,在英勇的意大利军队的铁拳下,会灰飞烟灭。”

至于总督大人提到的华人武装,辛克莱没有回应,就当没听到,这让伊塔洛巴尔博有一拳打空的感觉。

美国佬似乎很自信,没把自己的警告放在心上,伊塔洛巴尔博暗暗恼火,根据他从国内受到的消息,为了给石油公司撑腰,美国大西洋舰队已经朝地中海过来了,下周就会出现在意大利本土。

可能是不想激怒总督大人,可能是给前途无量的伊塔洛巴尔博几分面子,辛克莱最后和颜悦色地对总督大人表示:雪佛龙石油公司无意挑战意大利对利比亚的统治,毕竟在利比亚投资那么多,就好保护公司资产安全。至于在利比亚产出的石油,也会优先和意大利石油公司合作。

雪佛龙石油公司可以和意大利石油公司进行谈判合作,总督府把那些愚昧凶残的利比亚人牵涉进来,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在随后和意大利石油公司的谈判中,双方再次不欢而散。

意大利人要求雪佛龙石油公司必须让出一半股份,双方各占一半股份,共同开发利比亚石油资源,遭到辛克莱拒绝。

消息传到罗马,据说还惊动了伟大的领袖大人。

“美国佬还没有屈服吗?”墨索里尼问负责此事的外交部官员加来阿佐齐亚诺,年轻的齐亚诺不仅是位贵族,还和墨索里尼女儿谈恋爱,很受重用。

“是的,美国人拒绝了我们的好意,坚持不让出一半石油。”齐亚诺道。

“利比亚是意大利的利比亚,是伟大的意大利的第四领土!”墨索里尼有些不悦,连一家美国总公司都摆不平,下面的人怎么办事的?

“原本我们计划采取强硬措施的,但美国舰队正在赶来,不得不放弃了计划。”齐亚诺硬着头皮道,叫停强硬计划的正是墨索里尼本人,又不能指着领袖的鼻子说,要不是你叫停,我们已经没收了美国人的油田了!

“该死的美国佬!”

墨索里尼心里暗骂,心里明白,一旦没收对方的油田,利比亚就很可能发展战争。

别人不了解雪佛龙石油公司,墨索里尼心里是忌惮的。雪佛龙石油公司背后是威廉财团和梅隆家族,威廉财团是美国最大的军火集团之一,梅隆家族是现在美国政坛的代表人物。

美国佬现在心气高,连英国人控制下的中东都挤进去了,就更不会轻易在意大利的压力下退出利比亚。

。。。

第779章421寻找剑与火

亨达布朗来到罗马,第一时间拜访美国驻意大利大使,接着和齐亚诺见面,重申雪佛龙石油公司和意大利的友好关系云云。

当然还见到了墨索里尼,听这家伙吹嘘了一番。

在和辛克莱见面、获得利比亚油田的具体情况之前,他还不着急和意大利人谈判,也不用出面谈判。他参加完苏格兰高地阿奇拿卡里城堡石油秘密会议后来到地中海,(怎么重要的会议居然没有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存在感真低啊!)主要目的是考察北非和中东的石油情况。

齐亚诺被墨索里尼授予负责和雪佛龙石油公司谈判,他也关心利比亚石油的情况,为此专程飞到的黎波里和利比亚总督府伊塔洛巴尔博就利比亚石油问题沟通合作。

在墨索里尼的支持下,利比亚总督府和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全力配合齐亚诺。

亨达布朗在罗马短暂地停留了两天,看到了墨索里尼的不少政绩,嗯,就是大街上那些漂亮的公共建筑,而在工业建设方面,成就不多,私底下认为罗马比不过新唐山。

意大利虽然也号称工业强国,但在技术和规模上水分比较大,和美国没法比。

重工业不发达,石化工业也很落后,意大利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尼石油公司规模不及雪佛龙零头,或许也因此更加渴望得到利比亚的石油资源。

在班加西,亨达布朗见到了辛克莱。

锡尔特地区发展石油后,班加西分公司就成了雪佛龙重要的海外公司之一,距离班加西不远的锡尔特港就是生产基地,也是亨达布朗要视察的地方。

“祝贺你,辛克莱先生!你和你的同事们的努力给公司做了很大贡献,我为我此前北非没有石油的草率结论感到抱歉!董事会投入到利比亚的资金规模可能会达到千万美元!”

亨达布朗真诚道,用力地和辛克莱握手。

辛克莱心里有些感动,听到那个数字,惊讶得张大口——这次真的下重本了。

亨达布朗以及美国本土石油界的人士对自己印象不好,现在茶壶上石油丑闻案还没有了结,自己被通缉不得不跑到海外,像个丧家之犬,被人看轻很正常。

现在能让亨达布朗说出这样的话来,真的不容易。

两句好话还不足以让辛克莱昏头昏脑,他很快平静下来,有礼有节地接待上司。

物质奖励是不可少的,亨达布朗告诉辛克莱,董事会决定奖励劳苦功高的辛克莱%股份,这让辛克莱吃了一惊。

“是啊,我知道这是一笔大奖励,最近公司股票又涨了不少。趁股市行情好,公司准备发行新股,不用担心资金问题。”

亨达布朗笑道。

除了辛克莱,利比亚和北非的职工们,因为业务出色,上上下下都获得公司的股票奖励,股价超过美元一股的雪佛龙石油股票比美元更值钱。

亨达布朗通过“收买”手段重新获得分公司职工们的好感,拉回董事局和海外职工的关系。

辛克莱提出自己好几年没回美国,家人还在美国,请求公司出面把他的官司了了。

亨达布朗答应,安慰辛克莱道:“老板和梅隆家族的关系你知道的,只要他一句话就能搞定。但同时你也清楚,让他开口求别人有多么难。

不过就算不动用老板的私人关系,董事会也会出面帮你了了当年的官司,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回到美国后会被司法部刁难几天。

联邦法律的权威还是要维护的,呵呵。”

打通关系让司法部放辛克莱一马其实挺麻烦的,不过谁叫辛克莱立下那么大功劳,董事会不会拒绝辛克莱的这点要求的,也不会把如此出色的员工流落海外。

辛克莱听了心里一暖,司徒南的性格他也了解,不会轻易向梅隆家族开口,不然就不是雪佛龙石油公司常常照顾海湾石油公司,而是反过来了。

辛克莱也不埋怨司徒南,如果没有司徒南收留和支持他,他流落到其他地方状况会更差。没有司徒南点头,亨达布朗会好心帮自己了结官司?

说完私人事务,两人注意力转到公司事务。

再次来到锡尔特港,这里又热闹了不少,在码头还碰到一艘船舷写着中文字的客轮,船不大,排水量在七千吨甚至上万吨,让人惊奇的是上面下来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黑发黄皮肤的华人。

来到异国他乡,他们脸上流露出好奇、拘谨的神色,在领队的指挥下有秩序地登岸。

很快惊讶地发现锡尔特的街上有不少同样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彼此互相问候老家和全家。

街上的指路牌、商铺招牌除了上面两行看不懂的英文和意大利文,下面还有熟悉的中文汉字。

船上还有一群年轻的军官没有下船,站在甲板上看着码头小镇指指点点,有说有笑。他们的下一站在欧洲,英国皇家海军格林威治学校或者德国慕尼黑军校。

徐象谦默默地看着锡尔特港,背后就是欧洲心脏地中海。

也不知道上面怎么想的,自己明明在南华参加完低强度的治安作战中表现平平,上面居然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