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587章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587章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少了女人,家里的几位已经去了上海,要等这边安顿好了再过来团聚。

当然,万一这边有什么不测,蒋伟记他们不怀好意的话,孙殿英家人就拿着剩下的钱财逃难吧。

倒是下面的那些丘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不过就和漂洋过海一样,吐啊吐,吐多了就习惯了!

有粮有田总比在河南老家不是饿死就是战死好吧!

离开广州不久,社会上果然就有传闻,孙殿英盗了东陵,挖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得到财宝无数。

一时间跑出来不少小道消息,大公报、时务报、中央日报等大报纸当然不会报道这些“谣言”的,有人言之凿凿,更多人的半信半疑。

是羡慕嫉妒恨呢?

还是大义凛然的指责呢?

亦或是无所谓?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人们到处找不到孙殿英这个当事人。

除了少数人,大家都不知道孙殿英这帮人已经逃之夭夭,跑到南洋了。

在司徒南看来,孙殿英盗墓没什么罪过,破坏性地盗墓,把珍贵的文物破坏了这才是罪过。

这次在情报局的策动指挥下,墓里的文物古董基本没受到损害,这让司徒南满意,也让武汉政府满意,就算事情闹大,他们也有办法妥善处理好。

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把部分财宝公开捐给国家,成立国家博物馆,轻易就可以压下社会上的各种议论,也让孙殿英逃脱罪名。

孙殿英“仓皇‘南下,并不知道司徒南和武汉那些人早有准备解决他留下的收尾,现在事情还没闹起来,武汉政府不动声色而已。

想到保险箱里的那些地契和美华银行里面的存款,孙殿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南华,算是来对了!

孙殿英一路听到传闻,本来还有些担心,到了泗水后担心情绪荡然无存,他手下的那帮军官也是如此,捞饱就走,一路的心情总是那么美!

有点可惜的是,盗墓得到的财宝几乎没落在他们手里,除了高级军官保有几件纪念品外,几乎所有财宝都装进了美华银行的地下保险库。

不过他们的报酬——美华银行的账户上的数字也让他们满意,很快,这些数字又会变成地一张张地契。

孙殿英换好一身清凉的短衫,就看见部下谭温江脸色严峻的走进来:“老大,刚才我在楼下餐厅用餐,无意中听到邻座几个从广州那边过来商人说东陵被盗了!”

“哦?”孙殿英心头一凛,耐着性子问,“消息来源是小道消息呢还是国内的报纸登出来的?”

“消息好像是上海那边传出来的,租界的里的报纸把东陵被盗的消息瞪了出来,不过那报纸是街边小报,内地的大报纸都没有这方面的消息。楼下说这事的那人也是开玩笑说的,知道的不多。”

谭温江道。

听到内地的报纸不报道,孙殿英稍稍放了心,武汉那边肯定做了工作,说起来,幕后的主谋还是武汉那边的情报部门呢。又问:“那,有没有提到我们?”

“这倒没有!”谭温江摇摇头,见孙殿英脸色平静,他也放心下来了。

“既然没有,那还担心什么?”孙殿英不在乎道。

“瞒得了一时,瞒不过一世啊!我们动手的时候,马福田那些人就在边上呢,消息一传到他耳里,他肯定知道是我们干的。”谭温江又道。

孙殿英呵呵一笑:“我还说是他马福田盗了皇陵呢?你说是不是?只要我们打死不承认,谁来指证呢?”

马福田是孙殿英的老对手,也就是传说中的山寨大王,手里好好几百人,后来加入奉军,披上军皮成了团长。

他和孙殿英一路货色,在孙殿英盗皇陵之前,马福田就已经“开张”了,所以说到底是谁先盗了皇陵真不好说,不过把罪名推到马福田身上,就算洗不清自己的嫌疑,至少也能混淆视听。

谭温江听孙殿英这样一说,多少放了心。

“也是,就算我们不好过,也休想便宜马福田。”谭温江道。

“就算知道是我们盗东陵又怎样?天塌下来有高个子盯着呢!不然我们能轻易来到南华?”

孙殿英又鼓气道,手指指了指天,谭温江马上意会,自己等人不过受人之托,皇陵里的东西都被武汉那些人拿走了,除非把自己这万把人都灭口了,不然武汉那些人自然要为自己这些人掩饰。

“嗯!”谭温江点点头,笑道,“刚才我也是急糊涂了。天气一热,脑子就不好使。大哥放心,我一定会安抚好兄弟们的。”

这还差不多!

孙殿英点点头,他对谭温江挺器重的,谭温江读过书,还是东北讲武堂出来的,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比手下的那些文盲莽夫强多了。

至于手下的那些丘,他们有了钱有了田地,才不担心什么东窗事发呢?一百年后,大家都记得孙殿英,除了孙殿英,参与此事的那些人还能被谁记得?

“这事就算过去了,你就安心跟着大哥我干,南华的老板很大方,说不准将来封妻荫子呢。”

孙殿英拍了拍谭温江的肩膀,又道:“收拾一下,陪我去见见蒋先生,记得穿得体面一点啊!”

第二天,孙殿英找到蒋伟记,初来乍到,不少麻烦都需要蒋伟记帮忙处理。

蒋伟记在东爪哇干了几年,经营的人脉,可不是孙殿英这样的新丁能比的。

“泗水当然是南洋少数的大城市,不比首都新唐山差多少,不过除了泗水,东爪哇的华人势力很微弱,就看孙兄你大展拳脚了!”

蒋伟记带孙殿英到省政府入职,笑着鼓励他道。这些天朝夕相对,两人称兄道弟,时间一长有了几分情义,蒋伟记的鼓励里也多了几分真诚。

“客气话就不说了,蒋兄的恩情小弟铭记在心。日后有所差谴,敢不效犬马之劳?”孙殿英拱手道,“望蒋兄多多提携了!”

“好说!”

……

在正式“出征”,内务部和总理府派人过来给这帮丘“上上课”,让他们懂规矩,好好做人。

这也包括孙殿英、谭温江等人。

他要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军务和政务培训,累的好不酸爽!

剔除黄赌毒因素,孙殿英在旧部中选拔出了近两千人的过得去的官兵,加上内务部分配过来的军官,很快就组成了日后饱受争议的“东爪哇支队”。

丘,一群有钱的丘,来泗水之前,蒋伟记已经帮他们准备好大量肥美价廉的土地了。

买到心仪的土地后,丘们个个心满意足,每人至少都得到三十亩土地,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经营自己的土地了。

土地在哪,根也在哪种下。

到了南华不久,孙殿英就把滞留在上海的家室迁过来,孙家在泗水市区买下一幢几亩大的别墅豪宅,和老蒋比邻而居。

里面添置了冰箱、风扇、电灯电话、收音机、唱机等现代电器,一点不比上海有钱人家享受差!

房子还是老蒋推荐的房地产商,陈果夫兄弟在泗水经营的房地产公司里就有老蒋的股份,可以说老蒋在泗水一代,除了搞不了技术含量高的机械、造船、石化生意,几乎很少没有他不涉及的赚钱买卖!

孙殿英也是后来才得知这一情况,不知不觉被蒋伟记“杀熟”后,很快他又加入了蒋伟记的朋友圈,认识了不少跟在蒋伟记后面风生水起的江浙商人。

现在他老蒋可是成了不是国土局的局长的国土局长。

把孙殿英安排好,蒋伟记终于可以抽出手来拍卖前段时间的获得的成果。

一时之间,在中、东爪哇地区,出现了大小几百个种植园,园主多为华人,也有英国、荷兰人和日本人。

对像宋霭龄、孙殿英等人在南华大量购买土地,为了开发土地,就需要招揽劳动力,他们不必在南华当地招聘劳动力,可以直接在本地招聘劳动力送到南华。

宋霭龄还是不放心土地的事,便跟着南华访问团来到南华,在蒋伟记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买下的十万亩土地。

令她不愉快的是,期间碰到了抗议的土人,他们抗议华人夺走他们的土地、山林,纠结了数百人反抗。

然而,当脸色发青的蒋伟记回到泗水,调集泗水是内务警察部队出动后,接下来的几天里,抗议的土人再也没有出现在宋霭龄视线中。

她好奇问蒋伟记,那些土人去哪了?

蒋伟记微笑着回答她,为了补偿土人的土地,政府划了外海一个岛给他们安居乐业去了。

……

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两国政府建立移民绿色通道,移民局和当地政府联合办公,灾民在国内接受简单培训后,将直接分配到南华各地的种植园、农场、工地、工厂。

在南华居住满一年的华人自动获得南华国籍,并且南华和武汉政府互相承认双重国籍。

对投资南华土地的国内投资者来说,尽管管理上有点麻烦,但以极低的价格雇佣到灾民到南华务工,成本上划得来。

南华有专门的农业管理公司,土地主可以把土地承包给农业管理公司获得稳定的收益,或者农业管理公司从土地主那收取管理费,根据合同为土地主种植橡胶、棕油、剑麻、菠萝、水稻等经济作物,收成由土地主所得。

又或者土地主出土地,农业管理公司出人力物力和管理技术,按比例分配种植园的收益。

经过几年试验,农业管理公司模式在南华越来越成熟了,规模也发展到万人,是既建设兵团后富有南华特色的半官方半市场机构公司。

南华政府和南华国家开发银行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农业管理公司背书,提供种种政策和资金扶持。

宋霭龄考虑到自己经营可能赚更多钱,就没把庄园交给农业管理公司打理,依旧和一些朋友合作搞了自己的种植园公司。

当然,这不包括孙殿英。

孙殿英得知蒋伟记也把土地承包给农业管理公司经营后,果断把土地承包给农业管理公司,小小地讨好南华政府高层,也表明他要继承蒋伟记的未竟事业,一心一意“剿匪”三十年!

偶尔也会实践一下蒋伟记传授给他的经商经验,向泗水提供煤炭、砂石等资源。

当然,主业还是在土地上,刚买到的土地交给农业管理公司打理后,在蒋伟记的暗示下,孙殿英他们有机会夺得更多新的土地。

手下的军官有样学样,这帮家伙手段粗野,强买强卖是他们的特色。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除了被某个家破人亡的土人青年刺杀过一次,掉了三根毛发,孙殿英几乎毫发无损,反而抢占了更多的土地。

这是二十年代东爪哇地区的状况,一切都很野蛮,在野蛮中向前发展。

尤其是孙殿英所部的河南、山东籍老乡亲朋好友跟随到南华发展后,几十万人陆续涌入东爪哇,两个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更是到了!

为了减轻华人移民的负担,南华政府移民局每年补贴南星轮船公司数千万元,南星轮船公司在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等地开通定期航班,和国内当地政府合作,组织华人移民南华。

如前文提到的王铁牛父子,因为是私人旅行,他们去南华的船票高达百元,而通过移民局和南星轮船公司的专用移民船队到南华,则是免费!

前提是签订劳动合同,由南华农业管理公司或者其他企业担保,实际是南华企业单位提前支付了船费。

。。。

第756章398找上门以及摆平

东陵被盗的小道消息还是传到一些人耳里,姓爱新觉罗的人尤为关注。

寓居在天津租界,近年来也常在上海租界住一段时间的载沣,此时正在上海,听说东陵被盗,心头骇然,这个爱新觉罗家族的族长一下子蒙了。

连忙给天津拍电报,吩咐人去实地考察皇陵,他的人没能进去陵墓,但从守墓的满人得知,前段时间的确有支军队进来,闹了一阵子,后来就走了,现在又来了一支军队,似乎也在打东陵的主意。

孙殿英部离开了,奉军的马福田部跟着进来,进驻后就戒严了。

马福田是什么人,他的成色很快就打听出来,消息传到上海,载沣暗暗感到不妙,着急得上火。

可惜,昔日的摄政王已经没有在位时的威风,退位后不参与正事,一心做个富家翁。

无心插柳柳成荫,前些年在别人的怂恿下,头脑一热就在南华投下巨资,幸好钱没打水漂不说,还赚了盆满钵。

虽没了权势,有钱还是能办不少事的,几经打探之下,居然让载沣发现了一个意外线索。

刚刚帮载沣考察南华产业的仆人回到上海,向载沣报告这次在南华竞拍土地的情况。

载沣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南华投资土地了,蒋伟记策划的这次土地拍卖中,载沣又买了好几千亩,地点就在泗水附近的东爪哇。

载沣听完仆人汇报很高兴,然而从仆人口中,载沣得知孙殿英所部今日转进南华,摇身一变成了正儿经的南华一方“小诸侯”。

更巧的是,载沣的地正好和孙殿英的地挨着。

仆人也是机智,很快和孙殿英下面的一些官兵混熟了,大体上把孙殿英部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