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475章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75章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待遇在国内应该没人比得过我吧!

李宗仁脸色浮现一丝得色,开始他有些抵触飞机,觉得不大安全,后来慢慢改变态度,积极鼓吹在广西发展航空工业。

“不知道平果的铝工业发展怎么样了?南宁的那些德国工程师常说,铝是飞机制造的重要原料,现在广西建起了钢铁厂,等炼铝工厂建成,飞机工厂大有希望吧!”

李宗仁心里想道,耳边响起副官的话:“将军,这次广州催得紧,肯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很可能要北伐了。”

李宗仁没有回头,眯起眼睛,俯瞰大地,山川河流尽收眼底,不由荡起一股豪气。

“南宁到了!准备降落”前面的驾驶舱传来飞行员的提醒。

一座新型工业城市出现在李宗仁视线。平时铁厂高耸的炉子如今看来像跟牙签,烟雾滚滚。

飞机高度降低,厂区的轮廓渐渐清晰,连绵的厂房像一张地图不断放大,那一条条网络状就是建成不久的公路网,上面的汽车像盒子一样走来走去。

从空中看下去,黄昏中的南宁就像一个庞大的工业怪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李宗仁心头一热,感到亲切。

一直在前方护航的战斗机在空中打了个跟斗后,围着客机盘旋起来,直到客机降落后他们才算完成这次护航任务。

南宁西郊的机场是军用机场,戒备森严,飞机降落顿时让机场忙碌起来。

李宗仁走下飞机,回头看了看暗淡的天空,还是脚踏实地的感觉好!

“事情紧急,广州刚才又催了一次,明天你要出席特别会议。”

一上车,车里一位肩上扛着将星的军人就对李宗仁道,他是桂军参谋长黄绍竑,仅次于李宗仁的二号人物,“关于北伐的最后决议。”他小声补充道。

“好。”李宗仁点点头,从黄绍竑眼中看到一丝热切。

常年戎马生涯锻炼李宗仁强壮的体魄,从飞机下来,没有一丝疲惫,反而精神奕奕地和老搭档交代整编滇军。

“云南跟我们广西相似,艰苦的环境孕育山地人彪悍耐劳的性格,可惜被唐继尧的大烟毁了。”

李宗仁惋惜道。

昆明整编的时候,看到的滇军官兵大多一脸烟容,大部分连立正一个小时都坚持不住,一场五公里武装越野测试下来,部队就松松垮垮了。

李宗仁大为失望,本想从滇军中挑选部分官兵补充的,只好从云贵山区重新挑选农家子弟了。

“呵呵。你要求太严格了,不是其他人都像桂军一样的。”黄绍竑笑道。

他也是从旧桂军中过来的,很清楚大烟对军队的致命伤害。

唐继尧平时没钱发兵饷就拿烟土充数。战前滇军有吸口大烟的习惯,开始时异常勇猛,不过烟力一过,马上就软了。

“说的也是。这次入滇一个月,前前后后十多万部队跟唐继尧玩了一遍,直到我们打到昆明城,我方死伤不到五百,却消灭唐继尧3万多部队。这样打仗太容易了。”

李宗仁又笑道。

粤军的部队全部调回去了,只有桂军留下来驻守云南,下一步,李宗仁准备换上二线部队驻守云南,用土匪的血给麾下的士兵锻炼一下,桂军的精锐则裹挟好不容易挑选出来的可堪用的部分滇军北上。

“后勤部的那些家伙这些日子可没少骂娘,不过他们干得不错。”

黄绍竑笑道,这次讨伐唐继尧其实也是对粤桂军后勤补给一大考验,找出问题,加以改进,为接下来波澜壮阔的北伐做准备。

他又补充道:“不过马军武省长好像不大愿意军队再扩编了,怕影响社会生产。”

想到了什么,语气又兴奋起来,“昨天防城港来了两条大船,从南华过来的,有两万吨粮食,一万支南华造步(机)枪,5000万发子弹。听说南华到处是油田,石油公司陆陆续续在广西招工,他们的薪水高,有本事的工人争着要下南洋。这真是富得流油,啧啧!”

黄绍竑一脸轻松,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羡慕。他还不知道,石油公司在广西招工,有不少工人要到遥远的非洲务工,而不是距离越来越被拉进的南华。

半年来从南华输入的物资源源不断,在充裕的物资刺激下,桂军扩军速度骤然加快,从预备役中征集十万人,南宁、桂林、柳州等地的军营杀声四起。

“富得流油倒也不见得,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过,有他们做后盾,我们八桂子弟一定要给这个国家打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李宗仁一脸坚决道,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四年磨一剑,只等扬眉出鞘!加紧点,时间不多了。”

李宗仁吩咐道。

从汽车里下来,快步走向南宁火车站,一列特意推迟出发的军列早已准备好,上面满载着各种军火弹药,后面特意加了一节贵宾车厢。

第二天。伴着东方一缕晨光,李宗仁走出广州火车站,经过一夜休息,他精神抖擞,特勤局的一位少校恭候多时,很快就把李宗仁接到越秀区的致公党总部。

走进会议室,气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严肃,看见林一民身边坐着一位陌生的男子,神情自信平静,自有一股气势。

李宗仁微微一愣,这人他不认识,他是谁?为何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地方呢?

司徒南别过头来,看见一位三十来岁的将军伫立门口,身材高大健硕,有股虎威,样貌清秀,眼神清澈,显得儒雅从容。

这就是李宗仁?

司徒南微笑着点点头,心想:总算把你盼来了。跟蒋伟记咄咄逼人的眼神相比,这位自己苦心栽培的桂系战将多了几分平和宽容。

李宗仁正统的军人出身,作风正派,没有旧社会的陋习,不爱跟人换帖子拜兄弟,身居高位而保持农家子弟的质朴之心。

司徒南不放心蒋伟记,一心要搞掉他,却对李宗仁有说不出来的欣赏,一直关注着李宗仁,基本上,李宗仁的表现跟历史上没有太大出入。

李宗仁见司徒南微笑,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两人目光在空中相遇,隔着短短三四米的距离,从彼此的眼中看到善意。

有些奇怪的是,司徒南的笑意里有些难以名状的朦胧,不过绝对没有恶意,他肯定。

“将军虎威,风采依旧啊!”林一民站起来,微笑走过去。

李宗仁扫了一眼,没有发现大佬陈炯明的身影,粤军参谋长邓铿也没有来,来得有些早,会议还没开始。

“林老板,生意不错吧!”李宗仁笑道。

林一民游离于广州政府,没有出任任何官职,但从广州南宁的工业建设,处处离不开这位美华公司中国总裁的身影,主控两广金融的广东银行和广西银行几乎都脱离不掉美华银行的控制,可以说林一民是广州政权的影子领袖。

现在林一民的身影出现在北伐特别会议,李宗仁有些意外,转头一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是从南华过来的司徒南先生,南华致公党的特别代表,一直以来,司徒先生大力支持我们的革命事业。”

林一民介绍道,有些崇拜地看着司徒南,心想:要不是少爷无心从政,不愿意抛头露面,成为一国领袖也轻而易举。

“司徒先生?”

李宗仁看着司徒南和林一民和司徒南站在一起,马上意识到,那位神交已久的大老板就是面前的男子。

怪不得除此见面,就觉得有种熟悉的感觉呢,原来从气质上看,林一民和司徒南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嗯,从面相上看,深眼窝高鼻梁,很符合混血儿特征,关于司徒南的事情,他从林一民那里听说不少,是少数能接触到此等机密的人之一。

现在真人站在面前,李宗仁好像有挺多话要说,话到嘴边变成一句感叹:“没想到司徒先生这么年轻啊!”

“彼此彼此吧!将军也年轻有为,我从你身上感受到一股锐气。”

司徒南笑着回应道,毫不掩饰对李宗仁的欣赏。

两人初次见面,不太熟,他不好像对林一民那样拍李宗仁的肩膀,鼓励他“小李子,好好干,我看好你哦!”

第246章决定北伐

放眼全国,跟暮气沉沉的北洋相比,主导广州政权的是一群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军官全部都是新式军事训练培养出来的,政府部分掌握实权的官员都是思想开放,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朝气勃勃,干劲十足,有理想,更愿意奉献牺牲,比起那些从清末过来的作风保守腐朽老派官僚,心机手段差了一筹,但这正是司徒南希望看到的。

还好,这里是广州,全国最开放活力的城市,不像北方那座,连空气都浸染着腐朽气味的都城。

司徒南心里想道。

打心里,他就不喜欢那些带着瓜皮帽,穿着马褂,膝盖缺钙,目光阴险龌蹉的老僵尸,只有李宗仁、林一民这些新青年人才才符合司徒南的现代人的心里。

司徒南笑着伸出手去,握着一双粗糙而有力的军人的手,暗暗点头。

“一直仰慕将军风采,有些话想跟李将军谈谈,想邀请你到司徒公馆做客可以吗?”

“好!”李宗仁一口答应,一直以来,他也有话想当面问问这位司徒先生,为何当初自己只是个小小营长的时候,突然就得到美华公司的大力支持,旧桂系倒台后迅速成为冉冉升起的将星。

这场会议临时举行的,只有最核心的人才有资格出席,因为关于中国未来,一直在幕后的司徒南不得不现身。

不一会儿,广州政府的三大巨头陈炯明、邓铿和陈天明都赶了过来,加上李宗仁、林一民和司徒南,一共六人。

会议开始,陈炯明主持会议,他是现场最老资格的人,是公认的致公党领袖。

“首先要欢迎司徒先生百忙中出席这次的会议。这几年,两广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司徒先生等海外华侨的大力资助。”

陈炯明真诚地朝司徒南点点头。

“我们都是怀着民族独立富强的心走到一起的,这是大家努力的成果,两广成为中国模范省份,陈先生、李先生功不可没。”

司徒南谦虚道,看了一眼陈炯明和李宗仁,历史上,两人属于不同阵营,如今却走到了一起。

呵呵,司徒南的话陈炯明很受用,脸上泛起点点荣光,一直以来,美华派都注意维护他的政治领袖的地位,当然,这也跟陈炯明野心不大,有自知之明,不到处指手画脚有关。

“这次北伐的目标之一就是拿下湖北,把我们的汉阳铁厂等重大产业置于军队的保护之下!”

会议上,林一民强烈建议道。

武汉工业集团是美华公司的产业,这几年在北洋政府的治下,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林一民不敢把更多的投资放在武汉,生怕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也是众人的共识,推到长江边,把南方革命基地跟华中重工业基地连成一片,将来无论东进还是继续北上,都能占据主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准备怎么样了?”

陈炯明点点头,严肃问道。心想:广州政府兵强马壮,联省自治的旗号打了好几年,很快可以丢掉了。

在宣传部的推波助澜下,北洋军阀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版面,北伐的呼声日益高涨。

“足够20万军队半年消耗。同时,财政部可以拿出2000万南华元的军费,通过发行公债,我有把握能从民间认购获得3000万南华元,加起来就有5000万南华元,应该足够了。”

主管财政的陈天明自信道,把头转向林一民。

“美华公司可以提供1000万南华元贷款。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外国干涉,我们的海外同胞可以通过特殊渠道筹集一亿南华元。当然,这笔钱计划用于战后经济恢复的,最好不用动用。”

林一民开玩笑道。

南华元和银元接近,1亿五千万南华元,乖乖,这还不算前期准备的那些军火物资呢?吴佩孚听到这个消息应该没心情和东北的胡子张较劲了吧?

李宗仁心里想道,感觉这次来广州真没白来。

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

作为一位军人,没有什么比充足的经费更让他兴奋的了。抬起头,目光正好碰见对面的参谋长邓铿,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笑意。

广州政府从一开始就实施军政分离,军队一直置于政府的控制下,军费来源于政府拨款,绝对不允许军方染指地方财政。钱的事不需要李宗仁操心,他只管带兵打战,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军方的意见呢?我们的目标还可能包括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把握么?”

陈炯明的目光落在的邓铿和李宗仁脸上,期待地问道。

“以我们的兵力应该没问题。不过,最好让吴佩孚和张作霖打起来,我们再动手,这样把握更大。”

邓铿道。

“同意。”李宗仁附和道。

“既然这样,我们就回复张作霖,安安他的心。”陈炯明笑道。

“这事交给我吧!张少帅那家伙催了我好几次了。”林一民附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