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423章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23章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主义不主义的。

过了一会儿,还是司徒南先开口,他微微一笑:“哈默先生,我的助理说你有从俄国来的宝物,想卖给我?”

“是的,先生。最好的俄国彩蛋,皇室专用。”哈默笑道。

司徒南是美国收藏品市场最大方的一位收藏家,喜欢俄国的彩蛋是出了名的,哈默花了不少心思才找到司徒南,他手里正好有几个法贝儿彩蛋要出售,雇主自然是克里姆林宫的那位了。

不一会儿,一个巨大的精致无比的彩蛋出现在司徒南面前,那迷离的色彩有说不出来的夺目,尽管不是第一次看见如此漂亮的彩蛋,但司徒南还是忍不住微笑着点点头。

司徒南抚摸着法贝儿彩蛋,有些爱不释手。“哦!漂亮彩蛋,我很喜欢,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钱的。”

见彩蛋打动了司徒南,哈默微微一笑,有些肉痛道:“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一万美元的价钱是合适的。”

一万美元?

司徒南有些疑惑地看着哈默,一万美元这个价钱有些低了,对方千辛万苦把这宝物运到美国,肯定花了不少心思,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吧?

送上门的东西不要白不要,把俄国人的国宝收为己有想想也解气!除了克里姆林宫手里还有几个,沙皇皇室的宝贝法贝儿彩蛋估计都被自己收藏得差不多了吧?

“成交!”司徒南爽快道,二话没说就签下支票给哈默。

买下菜单后,司徒南就在一旁观赏彩蛋,不再理会哈默了。

哈默好像有些话要说,不过见司徒南专注的样子,一时插不上话,走也不是,留下这里好像也是多余的,心里暗暗着急:没想到那个家伙如此不识趣?那???下面的话题怎么展开呢?

哈默的表现司徒南看在眼里,他确定这个哈默真的有什么事,不过依旧把哈默晾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赏彩蛋。

过了一会儿,才转过头来,故作惊讶道:“咦?哈默先生,你还在这里啊?”

“是的,先生。有笔生意想跟你商量一下。”哈默微笑道,心里却暗骂司徒南。

“生意?好啊!”司徒南笑道。

“是这样的,我想从你手里购买50万吨小麦。我知道你旗下的加州农业公司囤积大量粮食。”哈默笑道。

“原来是粮食生意啊!没问题,冒昧问一下,哈默先生你购买那么多粮食干什么呢?”司徒南问道,笑吟吟地看着哈默。

“运到苏联。那里缺少粮食,而美国的粮食丰收,价格也非常低。若是顺利的话,我想下次,我还会购买100万吨粮食的。”

哈默想道。这没有什么好掩饰的,只要出去打听一下就知道哈默是美苏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从事美苏粮食贸易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把粮食运去苏联,回来的时候船上就装满皮毛和鱼子酱,一转手就是利润。

“原来是苏联啊!”司徒南恍然大悟,犹豫了一下,又道,“听说苏联那里杀地主,都把地主杀光了,怪不得却粮食呢!”

看来这位先生对苏联的印象不好!哈默心里想道,这很正常,司徒南的态度哈默已经不是第一次遇见了,所有美国资本家都不喜欢苏联,可能这里面还包括哈默。

在乌克兰的时候,他曾经看见火车上装满了尸体,都是被饿死的,基本上东欧平原,饿殍遍野,征粮队保证收刮最后一粒粮食,只留下绝望的农民。

这也更加坚定哈默要做些什么,促进美苏之间的粮食贸易无论对苏联人民还是哈默自己都有巨大的好处,何乐不为呢?

对于司徒南语气中对苏联是厌恶,哈默装作没意见,他平静道:“先生,这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不是吗?”

“是的。只是生意。”司徒南笑着点点头,生意人不应该被其他东西限制的,只要有利润,为什么不呢?这又不违法。

加州农业公司是美国最大粮食生产商之一,一战后美国农业不景气,粮食丰收,但价格两年下降,但加州农业公司却越发壮大了,低价从美国农民(叫农场主才对)手里收购粮食,转手卖给史东尼食品公司,把粮食生加工成食品出售。

除此,其余的粮食主要出口到亚洲,特别是中国,通过美华公司,这些粮食可以换回很多之前的东西,比如皮毛、茶叶、丝绸等等,甚至人口、矿场、土地。

南华正在实施工业化,大量的青壮年被送入工厂、工地、农场,这些人都每天都消耗大量的粮食,而就算农业工人也大多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种植粮食并不多,南华的粮食产量并没有大幅增加,所以粮食的压力正好用美国的粮食解决了。

说起来,司徒南和哈默做的事情其实差不多,只是规模上比哈默要大。

“哈默先生,你觉得私酒生意怎么样?我手里有不少粮食,或许你可以——”司徒南突然笑道。

“不!这不是个好主意。”哈默连忙摇头道,有些惊愕地看着司徒南,没想到对方竟然教唆自己从事私酒生意?

这是违法的!

“哈哈!你误会了!”司徒南摇头一笑,他的意思是,俄国人不是喜欢喝酒吗?为什么不可以把白酒卖给俄国人呢?

第189章哈默与美苏贸易·续

司徒南收购那么多粮食并不完全送到南华和中国,也有部分卖给了唐人街的华人公司,其中就包括已经漂白的华人帮派安良堂。

安良堂在墨西哥边境和内华达沙漠里建起了酿酒厂,然后把白酒销售到地下市场。美国正在禁酒,不过大多数美国人都能喝到酒,只是价格稍稍贵了一点而已。

赌博、私酒、成了美国华人的一大产业之一,当然还有传说中的海洛因,不过由于司徒南的命令,华人帮派从美国转移到墨西哥边境,一边移民墨西哥占地盘,一边在当地建立毒品工厂,贩毒的事情就交给意大利人去做了。

“说起禁酒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可笑的法令了。”

司徒南讽刺道。所谓的美国进步主义也不过如此,尽弄出些不知所谓的东西来。

禁酒让原本属于平常商品的酒精变成稀有品,更加容易诱使不法分子染指这项产业,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会滋长犯罪!

哈默没打算从事私酒生意,不过他也知道其中的暴利,点点头:“听说芝加哥的的黑帮因为这种东西而发财,他们甚至看不上毒品了。这真是件可怕的事。”

司徒南点点头,看着年轻的哈默,想到十年后,哈默凭借自己的敏锐的商业嗅觉从禁酒令中获得暴利,后来兜兜转转进入石油行业,最后成为石油大亨,几乎是黑金时代的最后一位大亨。

带着让哈默有些捉摸不透的笑意,司徒南开了一瓶晶莹剔透的酒,满屋飘香,哈默眼神一亮,食指大动,肚子里的蛔虫被勾引起来。

“来尝尝这个!从我的家乡带过来的,比起俄国的伏特加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司徒南笑道,给哈默斟了一杯。

不知为何,他对这个哈默听有好感的:勇敢,聪明,不失灵活,随时保持强烈的进取心,这些都是成功者的成功的条件。

要说实在有什么渊源,那就是司徒南创办的西方石油公司名字就来自前世哈默创办的同名的石油公司,那是一家处在石油七姐妹下面的大型石油公司,所以对哈默的生平司徒南还是了得不少的。

“好酒!很香很醇!”哈默赞道,酒液入后,没有伏尔加河那样,但多了几分悠长,让人回味。

“这是什么酒?”哈默又问道。

“茅台!”

司徒南笑道,见哈默喜欢这酒,心里有些得意,介绍道:“来自古老的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味道非常独特,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得到。”

白酒他不常喝,更多的是喝红酒,有次无意间提起贵州的茅台,林一民就记住了,后来司徒南得到的茅台酒也全是林一民从贵州买来,经过包装后送到美国来的。

说起这茅台,之所以后来被炒得那么火,除了制造商的炒作,更多的是因为被官僚政府利用特权冠以“特供”的名义垄断,在加上肆无忌惮的公款消费,茅台酒想不贵也不难。

这种事情其实对社会没有什么益处,说白了也不过比平常的酒好喝一点而已,并没有太多神奇的地方。细细一想,一种本来平常的东西不能被大众分享,这难道不是变相的禁酒令吗?

想到这里,司徒南笑着问哈默:“哈默先生,你在苏联那么久,也认识克里姆林宫的大人物,我有些好奇,他们那里每天都可以吃到鱼子酱吗?或者存在一些特别供的东西,只给少数人的?”

司徒南的眼神有些玩味,哈默有些疑惑,想了一下,克里姆林宫的生活更外面饿殍满地相比,的确像是天堂,一点也不比奢华的巴黎和纽约的上流社会差,便默然地点点头。

“看来人人平等真是个伪命题,或许出发点是好的,执行的人也是好的,不过但这些少数人执行‘让所有人都平等’的任务时,他们实际上已经踩在众人的头上了,事实就是这样,所以我不相信什么主义。”

司徒南感慨道,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是交际场合最好的催化剂,喝了点酒,司徒南的心放得也比较开了。

“我也不相信。”哈默和司徒南干了一杯,微微一笑,对司徒南的了解更深一点了。特别是最后那句“我不相信主义”,让哈默对接下来的合作更有信心了。

见情绪酝酿得差不多了,哈默挑起话题:“威廉先生,我知道你对克莱斯勒公司很有影响力,克莱斯勒公司在柴油机方面在美国是一流的,生产的拖拉机等重型机器逐渐取代了老式的蒸气拖拉机,所以我想——”

“买拖拉机是吗?”没等哈默说完,司徒南就先说出口里。

哈默微微一怔,微笑点点头:“差不多是这样。”

根据他调查,克莱斯勒公司在拖拉机制造技术方面是佼佼者,也是美国少数几个注重柴油机市场的公司。

当然,克莱斯勒公司同时也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汽车制造一点也逊于福特汽车,但汽车暂时不是苏联亟需的,他们需要皮实稳重的拖拉机来耕种从地主贵族农民手里抢夺过来的土地,建立完全受苏维埃支配的农场,所以便把采购拖拉机的任务交给了神通广大的哈默。

“据我所知,哈默先生不久前说服力福特先生,福特公司不是已经准备在俄国投资设厂了吗?”

司徒南看着哈默,明白对方的意思,轻轻地摇摇头。卖粮食给苏联人没问题,如果去苏联投资设厂就不是他的初衷了。

老毛子是出了名的蛮横的,不讲道理,言而无信,过河拆桥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把工厂放到他们那里,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历史上,福特汽车公司在苏联投资的工厂可不小,年产量达到百万辆,可惜后来一直没听说那些工厂还有福特汽车公司什么事?全部都成为俄国人的财产了。

包括眼前的哈默也是一样吧?他在苏联投资的数百万美元的铅笔厂最后不也是被人充公了吗?

至于苏联给哈默这些资本家多少赔偿,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不靠谱。

哈默眉头一皱,有些受伤,才刚刚挑起话题,司徒南就摇头不止了,看来想说服对方去投资苏联并不是件易事。

“先生,这可是数百万辆的市场啊?价值几十亿美元,单是福特公司能消化吗?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哈默劝道。

“我知道。现在苏联政府只是想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而已,一旦他们他们消化了外国援助的技术,谁敢保证那庞大的市场能为我所有呢?”

司徒南点点头,又摇头,一脸坚决地看着哈默。

其实他心里想说:伟大的列宁导师说话都不算数,接下来的托洛斯基或者斯大林更是*裸的鹰派,就更不可信了。

哈默有些颓气,不久前他成功说服了福特,但在司徒南这里却遭到挫败。

“我听说哈默先生,在苏联赚到的利润还得经过批准才能汇回来,我不得不好奇,几年后福特兴冲冲地跑去苏联,把资金转移的时候,那些布尔什维克会指着福特的鼻子,不客气道:“嘿!美国佬!工厂已经被我们征用了,快滚回去吧!”

说完还做了个示范,那惟妙惟肖的样子让哈默心里一乐,但脸上还要忍着,反驳道:“不要把人想得那么坏好不好?先生,这都是你的猜测,没有事实根据。”

“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了,我不大相信苏联人。我愿意跟他们做生意,跟他们交换,如果要把工厂放在他们那里,我没法说服自己,这太冒险了!”

司徒南明确道。

话说到这份上,哈默也只好接受司徒南的解释,司徒南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他自己不也是越来越感觉在苏联做生意难做了吗?随着生意发展,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大了。

除了福特公司,其他的美国公司都不愿意在苏联投资设厂。不过说服了福特公司也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哈默安慰自己。

他这么积极,自然也能从苏联那里得到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