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407章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07章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小嘉道理有些神秘地看着张少帅,凑到他耳边小声道:“美国有不少坦克要报废或者拆解武器系统,剩下的车体可以改装成拖拉机。如果你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改装回去。”

南华最近进口大量的工程机械,其中拖拉机就是其中一项,都是从克莱斯勒公司的坦克零件仓库里改装而来的。

南华地形不适合坦克,所以美华公司没有采购克莱斯勒公司的那条废旧的坦克生产线,而选择了一条卡车生产线。

“有现成的零件,重新把拖拉机改装成坦克不是问题。”小嘉道理道,见张少帅有些疑惑,又道,“或许张将军可以去南华看一看,总之,你需要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可以提供。”

飞机、步枪、大炮、坦克、装甲车、战舰,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物资,张少帅心里暗算了一下,暗暗惊讶,要采购这些东西,至少要花费千万!

不过钱算什么,只要有地盘就有钱!作为主导中国未来的主要力量,奉系也有必要和其他军火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货比三家嘛。顺便也不能跟日本人走得太近。

张少帅想起了父亲来时的叮嘱,他没想到一见面,小嘉道理就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惊喜,为奉军提供稳定而丰富的军火供应,不由得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他的表情自然逃不过久练成精的小嘉道理,小嘉道理体贴道:“付款方式可以灵活处理,我们可以赊购部分,或者用其他物资支付。”

张少帅点点头,看着小嘉道理那和睦热情的样子,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个家伙能成为中国市场上销路最好的军火商之一。

“有个不情之请。听说南华代表团今早抵达上海,我有些事想和他们谈谈,不知道能否安排一下。”

张少帅道。

除了购买军火,作为东北的统治者,他们张家也有心发展东北经济,增加他们争霸的本钱。

在资金技术方面,张少帅希望能从南华得到一些帮助。

“没问题。我可以跟他们联系一下,有消息就通知你。希望你过得愉快!这里有最好的东西。”

说完,小嘉道理把钥匙扔给张少帅,把房间留给了对方。?????

距离美华饭店不远处就是汇丰银行,汇丰银行的斜对面,却有一栋威风凛凛的大楼抢了行人的眼球,那就是美华银行大厦。

一家近年来发展迅猛有着复杂背景的银行。不仅插手银行业务,还在上海经营证券、保险业务,在上海金融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是上海名列前茅的外资银行。

欧洲资本卷土重来,上海这两年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美华银行向一批资质不错的企业提供贷款,盘活了不少中资企业。

通过债务,也控制了这些中资企业,然后把这些企业整合到美华公司旗下,成为美华公司的一部分。自然地,这些企业大多受益于和南华的贸易,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的总部也迁入美华银行大厦,不过却是这座大厦里普通的一家企业,因为美华银行(中国)总部,南星轮船公司、美华物产、萍乡矿业公司、武汉工业集团等等美华系企业总部也集中在美华银行大厦,或者设立联络机构,可以说是南华在中国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在顶楼的美华公司的总裁办公室里,林一民正和从武汉赶过来的宋子文聊天,提起日本地震和南华高调的谴责,他们就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宋子文到上海,也是有事和南华代表团商量。

“这新办公室不错吧?”林一民笑道。

这两年,南华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他留在上海,考虑到美华公司未来上海的发展需要,斥资一口气建了美华饭店和美华银行这两栋大厦。

美华饭店建成后成为上海的顶级饭店,购物、娱乐、餐饮、悠闲一条龙服务,日进斗金,在未来三五年内,收回成本不成问题。

而美华银行大厦则是更加气势如虹,集中了诸多大公司,显示美华公司对上海的野心。

“不怕总理骂你败家仔?新唐山可没有如此漂亮的大厦啊!”宋子文笑道,心里有些自豪,因为这座大厦的建筑钢材来自汉阳铁厂。

武汉工业集团重心在武汉,不过大部分市场在两广和南华,还好有粤汉铁路和长江,把汉阳铁厂和扬子机器公司的产品运送出去,被美国领事找上门两次后,沿途的各地军阀打歪主意,他们的老大吴佩孚还要看美华公司的脸色呢,哪敢轻易动武汉工业集团。

“只是有些可惜了,这些公司正在快速成长,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有力的政府把他们保护下来,让这些企业继续发展壮大。”林一民叹道。

“是啊!如果两广的势力扩大到长江流域,再耐心搞工业建设,武汉工业集团的发展肯定一飞冲天!超过日本人的八幡制铁也不是奢望!”宋子文憧憬道,有些期待地看着林一民,希望趁着南华高层访华,促使两广北伐。

“别急。慢慢来。忍耐点。”林一民安慰道。他也想过两广北伐,不过时机还是不太成熟。

“我知道,只是每每看到那些北洋兵在湖北不做正事,就恨不得有人收拾他们。”宋子文有些生气,端起咖啡大口喝了下去。

“呵呵!此事重大,需要从长计议。南边也有南边的顾虑,他们不想南华的工业化建设被打断,又担心实力不够的时候,北伐会打草惊蛇,如果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收拾各路敌人,届时将陷入各种缠斗之间,白白消耗精力时间。

谁让我们选择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低速度扩张的发展模式呢?所以注定我们要失去一些良机了。”

林一民解释道。

他何尝不想呢?难道看到原来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在南华做了国家高官,他心里也有些着急,不过还得忍。

“陈天明怎么说啊?我看广州的那些人心里早想了吧?”宋子文又问道。

陈天明和林一民都是从美国回来的,要较宋子文熟络,所以宋子文从林一民口中试探陈天明的态度。

陈天明代替司徒美登出任广州政府财长,两广的工业建设很大程度也是陈天明负责,在广州政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有他支持,南华也不能无视他们北伐的要求吧?

第175章耐心点!

“他自然渴望建功立业了,不过从广州连接南宁的铁路计划还没完成,南沙钢铁基地、佛山的电厂二期工程要等到明年才完成,从德国秘密购买回来的武器生产线正在组装调试,所以广州的意见还是要缓缓。至少要拖一年的时间!”

林一民详细道来。

“这么说还有一年时间?太好了。”宋子文兴奋地搓手掌。

“是有这种说法,还做不得真。就算武器、军队条件成熟了,新式官员的培养也是个问题。况且,北方的那个吴秀才用兵十万,雄霸长江黄河,不能跟他动手。”

林一民说道这里,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久前,小嘉道理报告,北方的张少帅正准备大量购买武器,数量之大,军中之多,让林一民暗暗惊讶。

奉张买那么多武器干什么?还不是对付吴佩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林一民希望奉张胜利,这样两广就可以轻易赶跑直系在南方的影响力,从中获利。这是他心底的想法,是否能行,还得观看时局进展。

在林一民的指示下,小嘉道理对张少帅的态度更是热情,甚至在价格上给以对方不少优惠。

张少帅好像真对小嘉道理的提议有兴趣,希望到南华去看“货”。小嘉道理自然应允,安排张少帅去南华。

无独有偶,如果算上策划虎头帮从帮派向军事团体转变的情报局,司徒南在中国布下的棋子全部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们暗暗达成了某种默契。

司徒南多少也感受到这种倾向,不过要顾及的事情太多,隔着万里之遥,在某种也在暗暗纵容。

毕竟每个利益团体都有自身的诉求,不可能完全屈服于某人的意志。南洋的诸人建功立业深深刺激了他们这些留在国内的人,这两年,北伐的提议逐渐在两广和林一民、宋子文这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强烈起来,他们和军中的某些将领彼此联络,暗中达成了默契。

再过几年,就算南华不下令北伐,估计他们也要“独走”了。

自粤桂战争一来,两广的发展方向完全异于司徒南熟知的历史,经过休养生息,陈炯明等人把广东建成模范省的目标几乎实现。

原本就殷实的底子,加上美华公司大力投资,在政府主导的工业建设计划下,两广的繁荣程度已经逐渐超越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上海的繁荣是畸形的,有太多的外来势力干涉,没法把引导周围的地区有规划地建设发展,相反,广东在致公党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得到了越来越多百姓的支持,发展势头要稳健多了。

历史上国民党统治两广的时候,也没怎么建设,靠着拿商人开刀,严重盘剥,压榨广州等地的潜力,用一省之力,奠定半壁江山的功业。

如今的两广根据地要比历史上的强得多,也难怪林一民、宋子文他们会滋养出对外扩张的野心。

这几年,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局势动荡,北洋军阀和本地军阀来回角力,大肆盘剥,民声怨道。

初步完成正规化的粤军、桂军对上那些“民兵”,肯定不会花太多力气。两广势力完全有能力对外扩张,不过还是那句话,打下来那些地盘没精力处理,所以暂时对周围的情况视而不见了。

致公党和美华公司在政治、经济上都牢牢地压住内部的对外扩张的倾向,把精力集中在工业建设和移民中。

在广州,陈炯明也由此烦恼,他看着老伙计邓铿,苦笑道:“年轻人渴望建功立业是好的,只是暂时还先忍忍。

我们铺开的那么大的摊子,工程正进入关键时刻,对外动兵,那些工程停下来就麻烦了。”

陈炯明耐心道。估计南宁那边也差不多!

“我知道!我会让那些下面那些家伙先纸上谈兵吧!”邓铿笑道,在参谋部,针对周围各势力的作战计划演练了不少,那些从军校里出来的少壮派心里可渴望建功立业了。

“我们的兵素质的确要比其他势力强,不过人数有点少,除了建设兵团,才4万多,虽然不打算对外动兵,但也要有所准备吧!”

邓铿笑道。征得陈炯明点头后,他再去找财政部要钱就容易多了。

“四万人还少?我可知道,你恨不能把那些士兵当做军官来培训,我们养一个兵的费用可以养五六个北洋兵了。

现在南华对我们的支持少了许多,凡是都是要靠我们自己,不能任意加税,政府的压力也大啊!”

陈炯明婉拒了邓铿暗中扩充军队的提议。

“好吧!我也是说说而已。”邓铿一点也没失望,粤军除了养着四万多正规军,还有5万人建设兵团,那些人都是从原来的军队裁剪出去的,受过基本军事训练,是粤军的预备兵源。不过要打这些人的注意,只能等那些大型工程项目完成了。

“对了,刚才李宗仁给打电话时,提了一个主意,说要建立联合指挥中心。南华派了不少参谋到了南宁,我估计他们也有所计划了。”

陈炯明道。

“太好了,很有必要。”邓铿兴奋道,想起了什么,惊讶地看着陈炯明,“你说电话,他从南宁给你打电话?”

“没错!你呀,带着军营里太久了,不清楚外面的发生的变化。我们的铁路计划已经成功了,可以坐火车直接从广州到南宁,只要一天时间。

你想想,广西也养着两万军队,还有南华也暗中派遣一万多参加过南洋战争的将士驻扎在粤西,总共加起来也有七万多了。这样的强军不发则已,一发我看吴佩孚也挡不住!

要知道,粤汉铁路,可是直接广州直接开往武汉的。美华公司可是这条铁路的大股东啊~”

陈炯明爽然一笑,那笑容有些阴谋的味道。

“算起来,真不少了!”邓铿笑道,“或许这次不用坐船,可以乘坐火车到广西去。”

通过铁路北上的计划,参谋部演练过不少,如果广西的军队也加入进来,他就更有把握拿下那些垂涎已久的地盘了。

“那电话线路估计也是沿着铁路建起来的吧?”

“没错!”陈炯明点点头,这个可没少花钱,不顾效率比无线电、电报方便多了。交通、通信畅通,大大促进了两地交流,把两广练成一片。

邓铿释然,心想建立联合指挥作战系统就更迫切了。广州的黄埔军校和南宁军校如出一辙,都是从南华模式发展而来的,同宗同源,两校学生定期交流,语言上也大体想通?????

“不要急,慢慢来!要知道我们的敌人不仅在战场上,更多的是贫穷落后的社会,单是广东一地,建设就如此不容易了,如果地盘满目扩大,而配套的建设力量没有跟得上的话,会白白耗费我们的力量的。你知道,这个东西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