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狠群 >

第51章

狠群-第51章

小说: 狠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上七点,一架从圣但尼空军基地出发的C-160运输机降落在欧罗巴岛,把警备队员接回留尼汪岛。

------------------------------------分隔线------------------------------------

注释: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_Identification_System(简称AIS)。

—://。。

096公海(贰)

更新时间2011…6…2913:59:08字数:1227

第七周第一天深夜,哈里斯和他们乘坐两辆训练营租用的巴士到了马翁机场,然后在一座位于停机坪角落的机库里呆了一晚。

为了减轻重量,那些黑人都没有任何行李。只有塞姆勒带了个旅行包,里面装了一台卫星电话,一个SDU-5E信号灯,还有几支不同颜色的照明火炬和拉发信号弹。

和来博茨瓦纳时一样,交通工具还是那架DC-6运输机。这架古董螺旋桨飞机就在这座机库内。在闷热的机库内,和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包围中,他们一直呆到早上七点,哈里斯终于等到那个期待已久的电话。

当这一百个人乘坐的DC-6离开跑道后不久,载着杜普里和三艘橡皮艇的安-26降落在伊瓦图国际机场。

杜普里把两名飞行员叫到停机坪一个僻静的角落,向他们介绍了邓诗阳这个“老板”,接着说明到马达加斯加要运的货物是什么。

机长是个又高又胖的中年白人,一张发红的圆脸很粗糙,看起来更像个长年在海上漂泊的老水手。他静静地听杜普里说完,然后忐忑不安地道:“我偷运过私烟和洋酒,也夹带过外币和金条,但从没走私过毒品或者军火。”

“这批货是完全合法的。”邓诗阳回答:“虽然不是在这里买的,但马达加斯加政府很清楚箱子里有些什么,也同意这些东西经他们的国境转运。我们有离境许可文件,而且所有手续齐全,那可不是靠伪造或者贿赂弄来的。”

“但只是这个国家而已,我们要去的地方呢?”

“这个你大可以放心,我们不会在预定接收这批军火的国家降落。离开塔那那利佛后,你只要到某个中转站卸下货物,然后空机返回南非就行。”

“在哪卸货?”

“欧罗巴岛。”

“不可能。”对方低声叫了起来:“虽然存在主权争议,但那个岛怎么说都是法国领土。一架从马达加斯加起飞的飞机在那里降落肯定会被扣查,如果法国人找出这些武器,我就完蛋了。”

“这个我们早就安排好了,你完全不需要担心。我可没打算住在克莱尔沃监狱过下半辈子。”

听到这句话,机长狐疑地盯着邓诗阳的脸,似乎想从上面找出一点心虚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后,他才接着问:“你们到底有什么办法?”

邓诗阳笑了笑后回答:“这个不方便透露,但我可以向你保证,绝对不会有问题。”

之后的一个小时,双方一直在讨价还价,直到最后邓诗阳同意拿出一万美元作为额外酬劳才结束。他当场用笔记本电脑登陆网上银行,向两名飞行员的银行账户汇了五千美元,剩下那半等货物卸下后付清。

安抚好两名飞行员后,邓诗阳找到了朗贝尔,他向那个早已一脸不耐烦的海关官员小声说了几句,装机工作很快就开始了。

早上十点十五分,二十多个装着步枪、弹匣和保养工具的箱子被机场专用的货运拖车送到停机坪,然后从安-26的跳板式尾舱门装进货舱内。杜普里随便挑了五只箱子,逐一撬开检查里面是否他们要的东西,而不是报废的拖拉机零件,这种作弊伎俩在军火交易中可算是司空见惯。

当确认箱子里的货物没有差错后,杜普里走到运输机的跳板尾门前,向外面做了个“没问题”的手势。邓诗阳看到后把装运单据交给朗贝尔,接着说了几句感谢的场面话,并和他握手道别。

看着朗贝尔拉着一脸窃喜的海关官员走远,邓诗阳提起行李走上飞机。

—://。。

097公海(叁)

更新时间2011…7…1512:01:38字数:1640

塔那那利佛和欧罗巴岛的距离不远,安-26只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就飞到目的地上空,但降落却耗费了更多时间。

欧罗巴岛上的跑道很简陋,只是简单地把泥地夯实而成,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已经变得凹凸不平,有些生命力顽强的杂草还冲破了地面的土层,为跑道上增添了星星点点的青绿颜色。

这种简陋的野外跑道自然不会有导航设备,要在上面降落只能完全靠人工操作,习惯使用“仪表着陆系统”的飞行员难免会畏首畏尾。再加上今天的天气不大好,令降落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白色的安-26一圈圈地在欧罗巴岛上空盘旋,呆在货舱里的两人心情也越发烦躁,杜普里现在恨不得给飞行员的脖子抹一刀。这架运输机的货舱不但又脏又臭,地板上的滑辊不是绣死就是没了踪影。机舱里面就像个密不透风的养鸡场,有股刺鼻的鸡粪气味积聚不散,邓诗阳担心继续呆下去连自己也会沾上这种难闻气味。

幸好降落过程虽然不顺利,但最后总算成功了。中午时分,安-26缓缓地在跑道上了停下来,邓诗阳和杜普里不等尾舱门完全打开,就逃似地跳出机舱。

早就等在跑道旁边的塞姆勒马上小跑过来,他向两人打了招呼,然后吩咐那些黑人士兵把货物从飞机卸下来。

邓诗阳看了聚集在附近的人群一眼,问:“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大约两小时前。”塞姆勒回答。

“途中没遇上什么麻烦吧?”

“除了那架货机的机舱有点闷外,一切都很顺利。

“这个岛的情况怎样?”

“我已经派人检查过。”塞姆勒伸手指了指远处的哨站,说:“哨站的发电机和净水装置都运作正常,而且法国佬撤走时留下了很多粮食,足够我们在这逗留一星期。”

“我倒是希望那些东西永远不要用上。”

就在两人谈话时,飞机上的货物已经被搬到地面。二十多个军绿色箱子在跑道旁垒成一堆,另外还有三个很大的瓦楞纸箱,以及三个一人长的大木箱,和两个八加仑金属油桶。

货物卸完后,邓诗阳走进飞机的驾驶舱,当着两名飞行员的面打了个电话,用电话银行付清了剩下那半酬劳。

打发他们离开后,邓诗阳用卫星电话联络了基思。对方告诉他,“克里斯托号”早上已经进入欧罗巴岛附近的专属经济区,下午就能抵达。

把消息通报了其他人,三个人凑在一起商量后决定先把所有东西和物资运到海边。因为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杜普里希望在“克里斯托号”抵达前做好准备工作,尽量在天黑前把所有人送上船。

打定主意后,塞姆勒向两个年纪比较大的黑人吩咐了几句,他们点着头走回人群中分配工作,士兵们抬起箱子,向最近的海滩走去。

但橡皮艇用的舷外引擎是个麻烦,这些东西连包装每个至少有三百磅重,而且木箱外表很光滑,刚才从飞机上拖下来已经费了不少力气,现在还要运到半英里外的海滩。

见状,邓诗阳问塞姆勒:“岛上有手推车之类的东西吗?”

“干!”德国佬听后一拍脑袋,指着哨站的方向回答:“我居然忘记了,那里有辆轻型卡车。”

邓诗阳向杜普里招了招手,两人拔腿向哨站跑去。

在某栋房子旁边,他们见到一辆外形古旧的雪铁龙皮卡。杜普里冲上前用手肘砸碎了车窗玻璃,但发现车门根本没上锁,而且车匙就插在钥匙孔上。他尴尬地挠挠头,草草清理坐垫上的碎玻璃后坐了上去。

扭动车钥,从车头传出一连串低沉的响声。邓诗阳打开车门钻进驾驶室,坐到副驾驶席上。杜普里一踩油门,雪铁龙皮卡“嗖”地冲出了哨站。

车子一直驶到跑道旁边停下来,那群黑人士兵全部蹲坐在地上,把大大小小的箱子散乱地放在周围。邓诗阳皱了皱眉,叫塞姆勒让他们把橡皮艇、舷外引擎和燃料装上车,然后把其它东西搬到海边。

那群黑人虽然有点不乐意,但还是执行了命令。大半个小时后,所有人和物资都到了海边。在塞姆勒的指挥下,三艘橡皮艇很快被充满气和组装好。期间邓诗阳开车到哨站跑了一趟,从被砸开的仓库里面拉来一车口粮和几大桶食水,还有从哨站厨房搜刮到的大锅和燃气炉。

午饭由杜普里负责,邓诗阳则给他打下手。两人把罐装的白花豆、腌肉和猪肉糜倒进大锅,加水和香肠一起炖煮,熬成一锅颜色古怪的杂烩汤。一百多人在沙滩上轮流用为数不多的几只搪瓷碗进食。

吃饱喝足后,杜普里让他们把三艘橡皮艇拖下水,他亲自驾驶着在附近海面兜了几圈,确保机件运作正常。

—://。。

098公海(肆)

更新时间2011…7…2219:28:50字数:1952

下午四点刚过,天色变得越来越暗,海面上的雾气逐渐浓起来。就在这时,基思用卫星电话通知邓诗阳,“克里斯托号”已经到达预定位置。

杜普里似乎对天气很在意,马上迫不及待地要求出发。他让那些黑人把箱子装上较小那艘橡皮艇,用另外两艘大的载人。然后和邓诗阳以及塞姆勒三个人各自驾驶一艘,向东北方驶去。

邓诗阳驾驶的是那艘运载武器的橡皮艇,负责走在最前面带路。这么做的原因除了他可以用卫星电话和基思联系外,也因为这艘橡皮艇是鲜艳的橘黄色,在浓雾中比另外两艘浅灰色的更加显眼。

出海后他们才发现天气比想象中还要糟糕。雾又浓了很多,海面上的能见度不足两百英尺,而且还在一直降低。因为有两艘栽了十多人的橡皮艇,他们的进行速度不能太快,这样一来又耽误了时间。当离开法国领海后,能见度已经降到一百英尺以下了。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没发现“克里斯托号”的踪影。

邓诗阳本想打个电话给基思,但试了好几次都打不通。他看了看GPS,确定已经到达对方告诉自己的坐标。但在四周笼罩着一片灰蒙蒙的浓雾,根本没办法看到任何大型船只的轮廓。

他向后方挥了挥手,做了个“停止”的手势,接着关闭了舷外引擎。跟在后面的杜普里马上照做,控制着橡皮艇缓缓漂了过来。

三艘橡皮艇很快聚拢在一起,杜普里伸长脖子问:“还没找到吗?”

“嗯。”邓诗阳回答:“而且电话打不通。”

“该死。”杜普里一拳捶在大腿上,说:“如果坐标没错,他们应该就在附近。我们可以用信号灯标定方位,然后发射一发信号弹,想办法让他们发现我们。”

邓诗阳点点头,拿出一个SDU-5E频闪信号灯装设在船头,然后打开开关。他们向三个方向放了信号灯,塞姆勒举起一支拉发信号弹,用力拉动引线。

随着“啪噗”的声音,一团耀眼的红光窜上半空,把一小片铅灰的天空染成浅红色。

看着摇摇晃晃地飘落在附近海面的信号弹,邓诗阳感到有点担心。这种拉发式信号弹只能飞到两百英尺高,在浓雾中恐怕远点都很难看得见。他已经开始后悔没叫塞姆勒准备信号枪了。

正当犹豫是否再发射一发时,从东南方传来“呜——”的声音。邓诗阳认出那是轮船的低音雾笛,于是马上发动引擎,驾着橡皮艇驶了去过。

几分钟后,前方出现了几条晃动的光柱。随着距离拉近,淡黄色光点也变得多起来,同时出现的还有个逐渐清晰的长方型的轮廓。

当三艘橡皮艇靠上“克里斯托号”的侧舷,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早等得不耐烦的基思跑到船舷边,用手提探照灯照亮附近的海面。邓诗阳拿起卫星电话晃了晃,接着耸了耸肩摊开双手。

几条绳梯很快从船舷一则垂下来,坐在橡皮艇上的黑人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詹森和那名塞尔维亚大副指挥着几个水手,在护栏上安装了一副吊臂和一个手摇绞盘,然后把系着帆布带的吊钩放下来。

邓诗阳抓住吊钩,发现上面用胶带贴着一台柠檬黄的无线电对讲机。他把对讲机取下来别在裤头,接着把装武器的箱子固定在吊钩上。

当第一批装突击步枪的箱子被吊上去时,那二十多名黑人士兵已经从绳梯爬上船,但两艘橡皮艇却没有离开。由于大雾的影响,邓诗阳建议把“克里斯托号”驶到进法国领海,尽量靠近欧罗巴岛接载乘客。这个想法马上得到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赞同,基思委派马克去和塞尔诺舍维奇交涉。

两人在船桥见了面,马克把邓诗阳的想法说了一遍。

“不行。”塞尔诺舍维奇听后一口拒绝:“船上载有大批军火,我不能冒这个险。”

“不能冒险?”马克听后皱起了眉头,有点不快地说:“你以为我们花那么多钱买下这艘船是打算干什么的?”

“只要那些东西在公海就不算犯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