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狠群 >

第16章

狠群-第16章

小说: 狠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诗阳曾经看过一部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纪录片,片中的胡图族士兵经常流露出这种神情,一种半开化民族的固有神态。他们把武器视作权力象征,做事毫无理性和逻辑可言,如同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眼见情况开始失控,穆萨拜连忙走上前制止了那名军官。经过一轮大声叱责后,军官收起手枪,指示两名士兵把被吓坏的女医生架起带走。留下她的同伴噤若寒蝉地蹲在地上瑟瑟发抖。

------------------------------------分隔线------------------------------------

注释:

ERJ-135:巴西航空工业工业公司生产的喷气支线客机。

BAe146:英国航太公司生产的四引擎喷气短程客机。

—://。。

021斯威士兰(叁)

更新时间2009…10…2423:14:18字数:1956

骚动平息后,穆萨拜没作任何解释,只是让翻译象征性地安抚了众人几句,然后催促他们前往下榻的酒店。

前一刻还惊慌失措地满大堂找地方躲的人们很快聚在一起。他们木然地捡起丢在地上的行李,刻意转过脸不去看那几个惊魂未定的白人,仿佛刚才的事根本没发生过一样。

邓诗阳用厌恶的眼神看了他们一眼,咬着牙用鼻子深深地吸了口气,低头跟着人群走出机场门口。

在机场的停车场,停放着一辆车身漆着墨绿色条纹的白色巴士。运行李的皮卡停在旁边,几名地勤人员正把货兜装的行李塞进巴士的行李箱。

这辆车身写着“Swazi_Sun_Hotel”的日野Blue_Ribbon旅游巴外形古旧,看上去像八十年代中期生产的型号,车门玻璃上贴着“自動扉”三个字,显然是从日本引进的二手车。但车子虽旧,却保养得很好,车身被擦拭得很干净,就连电镀的银色轮圈也是光可鉴人,没有半点灰尘。

随人群登上车,邓诗阳发现车厢内和外表一样整洁。地板被打扫得很干净,座椅靠背上罩着雪白的椅套,和斯威士兰航空公司的支线客机相比,简直让人觉得自己不是在非洲。

他走到车尾附近,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然后把挎包放在旁边的座位上。

众人坐定后,翻译先给每人发了一本英文旅游手册和一个吕宋纸文件袋,然后大声说:“手机在我国属于违禁品,我们将会代为保管。现在请把手机放进文件袋,写上名字交上来,离境时会归还给各位。”

由于缺乏维护,斯威士兰的移动通讯网络在政变后已经瘫痪。现在除了靠近南非和莫桑比克边境的地区,斯国境内根本接收不到手机信号,邓诗阳实在想不到有没收手机的必要。但他还是合作地关上手机放进文件袋,用袋口的双面胶封好,在封口写上名字交了上去。

穆萨拜把收来的文件袋放进一个纸箱,然后用胶带封上箱子,再贴上封条。

接着,翻译翻开旅游手册,开始说明在斯威士兰的注意事项:

“第一,只能在指定区域摄影,拍照必须得到翻译或向导的准许,禁止拍摄军人和军事设施。”

“第二,未经许可不能离开酒店,出行必须由翻译或向导陪同。”

“第三,任何事都不能擅自行动,要先询问翻译或向导的意见。”

“第四,不论以什么形式,永远不要拿‘尊敬的总统阁下’开玩笑。”

“第五,不要涂污或损坏总统海报,及其它宣传物品。”

看着犹如假释条例的旅游指南,邓诗阳不满地努了努嘴,然后扭头看了车厢内一眼。其他团友的表情都很平静,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准备妥当后,载着考察团一行的旅游巴驶离机场,向位于埃祖维尼附近的斯威士阳光酒店驶去。

这时翻译突然大声宣布:“请各位注意,从机场到酒店,全程禁止摄影。”

邓诗阳皱了皱眉头,把莱卡M8数码相机塞进挎包,从里面拿出那个iPod_shuffle别在衣襟上。他把MP3切换到拍照模式,然后戴上耳机,微微侧身倚在车窗玻璃上,装出一副欣赏沿途风光的样子。

旅游巴没驶入马特萨帕,而是沿一条机场旁的小路向东开,远远地绕过市镇,转入通往埃祖维尼的一〇三号公路。

公路上没有其它车辆,但旅游巴却以不到四十英里的时速缓慢前进。路旁是大片田地,种满叫不上名字的农作物。偶尔还能看到几条泥土夯成的小路,路口堆满通常在防波堤才会见到的巨大混凝土块,另一头蜿蜒地隐没在田野中。土路两旁原本有许多用泥砖和石棉瓦搭建的房屋,现在已经被推土机拆成了一片废墟。

在远离公路的田野中,可以看到几个由简易房屋组成的集体农场。清一色蓝顶白墙的房屋排列得很整齐,显得单调而且了无生气。它们被田野包围,却看不到通往外界的出入口,就像几个位于青绿色海洋中的孤岛。

单调的景色很容易让人失去好奇心与耐性,前往酒店的路仿佛永远走不完。当部分人的眼皮开始打架时,旅游巴在洛班巴附近一个检查站前停了下来。

邓诗阳隔着玻璃,仔细地打量起这个检查站。

检查站其实是一座建在公路边的简陋木屋。木屋大约十英尺宽,二十五英尺长,外墙涂的米白色油漆还很新,波纹铁皮屋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一看就知道是新建的。

木屋前的空地上,停着一辆军绿色的“依维柯”轻型卡车,旁边还有辆白色日产皮卡。那辆皮卡没挂军牌,在车门上用黑漆喷了个由五角星和两支交叉长矛组成的标志,这是“斯威士兰人民解放军”的军徽。

在公路旁边,有个半人高的沙包掩体,里面架着一挺SS-77通用机枪。面向西南方的沙包墙上开了个垛口,机枪枪管从里面伸出来,斜斜地指向公路另一头。在掩体前不远处的地面,放着一条被胡乱盘成团的阻车钉。

检查站只有四个士兵当值,他们身穿又皱又脏的英国DPM迷彩服,背着R1或SG540步枪,态度懒散地站在沙包掩体附近。

邓诗阳按动快门,拍下检查站的情况。

-----------------------------------分隔线-----------------------------------

注释:

SS-77:南非维克托(Vektor)公司生产的7。62毫米口径通用机枪。

R1:南非生产的FAL步枪。

022斯威士兰(肆)

更新时间2009…11…123:58:00字数:2548

检查过程很马虎,甚至连形式化都算不上。他们完全没查看汽车,也没要求司机出示通行证。那个手举停车牌的士兵走到旅游巴旁边,草草地隔着玻璃向车厢内望了几眼,然后挥手放行。

通过检查站后,公路两旁的景色开始变得丰富起来。远处出现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坡上可以见到星星点点的浅灰色屋脊,当中还夹杂着几个忽明忽暗的白色光点,像是玻璃反射出的阳光。

洛班巴是个位于斯威士兰西部的城镇,地处霍霍区和曼齐尼区边界。这里原本是斯国的立法首都,也是国会和王太后的宫殿所在地,在距离高速公路不远处还有一个能容纳两千人的国家体育场,是个繁华的大型城镇。

但现在亲眼所见,洛班巴的情况和马特萨帕差不多。靠近高速公路的村庄都已经荒废,道路上堆放着巨大的混凝土块,房屋全部被清拆。高速公路旁四分一英里范围内,除了检查站看不到其它建筑物。

通往市镇的主干道是一条笔直的土路,在光秃秃的开阔地上向西南方延伸了大约半英里,尽头是大片低矮的简陋房屋。市镇呈水滴型,尖的一头连接土路,边缘建有一圈铁丝网,包围着大片密密麻麻的浅灰色屋顶。

在土路和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有个占地大约一英亩的军营,四周被带刺的铁丝网围成矩形,里面呈“品”字形建有三大一小四栋营房。

现在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其中一间营房的烟囱正冒着炊烟。除了营门口的岗哨外,军营内看不到其他士兵,甚至连营区四角的哨楼都没人当值。

营门前的空地停放着四辆车。分别是:两辆漆着黄绿色迷彩的三菱“帕杰罗”轻型越野车,一辆“贝德福德”四吨军用卡车,和一辆在车顶装着M2HB重机枪的“陆虎”101一吨卡车。

经过军营时,邓诗阳接连按下快门。

旅游巴离开洛班巴,沿着公路开了大约十分钟,把考察团一行人送到埃祖维尼附近的斯威士阳光酒店。

车刚停定,分成两排站在酒店门口,穿着杏黄色旗袍的十六个迎宾小姐整齐地鞠躬。一个内穿白底棕色条纹衬衫,外着笔挺藏青行政套裙,左胸别着金色名牌的年轻女性迎上前,用北京腔汉语向下车的众人打招呼:“我代表斯威士兰阳光酒店欢迎各位,希望各位在本酒店过得愉快,预祝各位考察顺利。”

这位大堂经理看上去二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化着淡妆,头发整齐地梳到后脑盘成发髻,用一个琥珀色发夹固定,显得俐落而干练。她的表情和动作都很标准,一看就知道接受过专门训练。

众人跟她走进大堂。几个穿深褐色制服的行李员随即走上前,打开旅游巴的行李箱,取出行李装上手推车。

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堂内没有其他客人,显得有点冷清。这里的感觉和大多数中国酒店差不多——明亮、整洁、豪华,但略带冷漠,而且缺乏个性。

这间酒店原名“王家斯威士阳光酒店”,属于王室拥有的“阳光国际集团”旗下,政变后被收归国有。目前在斯威士兰只有两间酒店允许外国人入住,分别是这里和位于首都墨巴本的“埃祖维尼阳光酒店”。

作为斯国唯一的五星级酒店,这里的设施相当齐全。除了赌场、健身房和泳池外,还有大型SPA中心,以及一个国际标准的七十二杆高尔夫球场。

但邓诗阳现在没时间享受。午饭后,他婉拒了其他团友的邀请,接着花大半个小时把酒店逛了一遍,希望能找个当地人了解斯国内的情况。

但结果却令他失望。酒店内没有其他住客,而且员工全部是华人,连个当地人都没有。于是他到酒吧点了杯啤酒,然后坐在吧台前,和帅气的酒保攀谈起来。

年轻酒保很热情,两人颇有“他乡遇故知”的味道。

小伙子姓钟,原籍中国湖北。去年才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毕业,拿到餐饮管理专业文凭。但毕业后刚好遇上奥运热潮退却,国内酒店业不景气。今年初,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得知中国国家旅游局的非洲拓展项目,于是报名参加前往斯威士兰的外派人员考试。他凭借一口流利英语和高级调酒师资格,成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于今年初离开中国,来到这间酒店工作。

在某些环境,人们只需拥有相同颜色的眼睛和头发,或者使用同一种语言就能在短时间内变得熟悉。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当邓诗阳开始喝第二杯啤酒时,两人仿佛变成了认识多年的朋友,开始闲聊起来。

“你来这多久了?”邓诗阳用在巴格达遇上同行时的第一个问题作为开场白。

“一个月又二十一天。”对方想也没想地回答。

“工作忙么?”但话一出口,邓诗阳发现自己问了个相当蠢的问题。

“闲得要死。你们是我们接待的第一批客人。”

邓诗阳装出一脸略显诧异的表情,问:“这里平时没人来的吗?”

“完全没有。为了节约能源,酒店平时处于半关闭状态。我们一星期前接到通知说你们要来,才开始作准备工作。”

“能闲着领工资也是好事嘛。”

“开头我也是这么想,但不到一星期就改变了想法。”

酒保顿了顿,对不明所以的邓诗阳说:“这里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卫星电视,甚至没有酒吧和咖啡馆,根本没有任何娱乐。而且我们不能离开酒店,平时除了宿舍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食堂。”

“电视和电台呢?”

“这里的电视和电台每天只广播四个小时,而且说的都不是英语。至于报纸,我来这里一个多月都没见过那种东西。”

“既然不能离开酒店,你们的生活必需品怎么办?怎样和外界联系?”

“日用品会写在单子上,他们每星期一次用卡车送来。对外联系只有国际长途和信件,但这里的长途电话经常打不通,而且断线是家常便饭,所以现在和国内联系主要靠写信。我们都让家里多寄点书和杂志过来,然后互相交换来看。听说大使馆准备给我们安装一台卫星电话,装好后应该会方便点。”

邓诗阳呷了口啤酒,装出一副用心聆听的样子,同时把有用信息记在心里。喝完两杯啤酒后,他起身告辞。

结账时,他把信用卡和一张五十元面额的美钞放进账单夹,用求助的语气说:“你知道从哪里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