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醉卧江山 >

第510章

醉卧江山-第510章

小说: 醉卧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西夏人战斗力保存得相当完整,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争的失利。

女真虽然在上京一战之中大败而归,甚至伤筋动骨,但金国女真人从来不以人数多寡来衡量胜负,他们的铁骑保存下来的数量也相当可观。

至于蒙古,这个部族彼时很弱小,前番曾经跟大焱结盟,攻打辽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足见他们的强悍,如今他们得到了能够摆脱后辽掌控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而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实力不知,却又有着隐宗的主力在替他们运筹帷幄。

根据张宪的情报,绣衣指使军在大定府已经开始往蒙古部族的方向渗透。

最新传递回来的军报称,蒙古部族已经收服了回鹘残部,以及西北方向曾经河湟吐蕃的部分部族军队,想必这就是蒙古部族补充兵力的最主要源头了。

无论回鹘还是吐蕃,他们都是历史悠久的游牧部族,他们全民皆兵,而且战马不仅仅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还是他们的作战工具,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这些人就如同党项人和羌族人一样,乃至于跟女真人也一样,都是马背上成长起来,并以死在马背上为最终荣耀的部族。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也难怪这些将领们会沉默不语,久久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来。

因为到了这个程度,很多人心里已经涌现出了失败的预感,人都说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大焱要面对四个敌人!

“这等样的情况,局势已经相当不利,分兵无异于找死,以我之见,还是集中兵力,退守长城各处隘口吧。。。”

刘延庆的战略得到了王禀等人的一致同意,汉民族自打有长城以来,长城就是最为固若金汤的壁垒,是防御异族入侵最坚不可摧的防线。

如今他们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如果还要四处分兵,非但无法逐个击破,还要被斩手去脚,无异于将自己的力量主动送到敌人嘴里。

虽然刘延庆等人一直没有太大的建树,在上次北伐也是借了青壮派的春风,但不得不说,此时他们提出的战略,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而且要退守长城,也就意味着要从大定府撤退,要放弃燕云的一些地方,这也同样需要极大的魄力。

然而苏牧心里却认为,刘延庆等人的想法并没有错,但面对四个人,还要选择防守,能不能守住另说,单说防守是极其长期和需要极大补给的事情,国内能否支撑得住长期防御战争的补给消耗才是重点。

隐宗能够提出这样的策略,能够将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分明就是要将大焱彻底分掉,他们会止步于长城?

无论是女真、蒙古还是党项,对大辽都有着不可遗忘的国仇,然而隐宗却能够他们不计前嫌,接纳大辽加入联盟,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隐宗此次是志在必得。

因为就算他们不招纳辽国加入,他们凭借地理和兵力上的优势,也同样能够打垮大焱和辽国,只不过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这也足见他们想要毁去大焱的迫切心情,在这样的情势下,再坚守的话便真的没有一点机会了。

苏牧作为主帅,确实有着影响决策的能力,但并不能乾纲独断,仍旧要尊重其他将领以及监军们的意思。

太祖将这一套压制武将的官制发明出来,并延续了百余年,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眼下苏牧掌控着绝大部分的大焱军兵力,如果他临阵倒戈,大焱不需要别人来攻伐,就会落入苏牧的手里了。

所以诸如刘光世和杨可世等人的几千兵马,他能够坚持己见,我行我素,但在大战略上,他根本无法做到随意指挥,他必须说服其他人才能够达到自己的军事意图目的。

但苏牧并没有说服其他人,而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既然大家要守,那么就守吧,但有一点,不能守长城,长城雄关是最后的壁垒,在此之前,大定府就是他们的阵地,就算要守,也要先守大定府!

大定府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平稳和经营,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御能力,将大定府当成第一防守线,无法守住了在退守长城口,这才是防守的正确路线。

刘延庆等人却仍旧反对,毕竟大定府孤悬在外,很容易被敌人切断粮道,一旦被断了粮道,固守大定府的那些人,就只能死在外头了。

然而苏牧却坚持,要么不守,要守就守大定府。

刘延庆等人也是无可奈何,知道这已经是苏牧的底限,便不再质疑,而是开始争论,大定府既然要守,那么派谁去守?

如果种师道尚在人世,如果他仍旧如同强壮如初,那么让种师道去守大定府,该是最稳妥的人选。

可惜种师道已经离开了,剩下的也就只有童贯刘延庆王禀,便是辛兴宗这样的老将,也不太信得过。

防守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需要极大的抗压性,需要沉稳而百折不屈的心理素质,在守城这一点上,老将绝对要比年轻将领更加合适。

“还是我去守吧。”苏牧见得诸人议论纷纷,沉吟了片刻,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来。

“万万不可!宣帅乃一军之主,又岂能亲涉险境!”

若说守城的经验,苏牧绝对是这些人之中最为丰富的一个,没有之一,因为他不仅仅防守过杭州等地,还防守过上京一战!

但苏牧作为主帅,却守一个明知道守不住的大定府,去守一个迟早要退回来的大定府,怎么说都是难以服众的,在大局考量上就被否决了,谁会将主帅丢到一个必定会失陷的大定府里头?

然而苏牧却认为,大定府不一定会丢,只要能够守住大定府,至少在心理和气势上,会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压迫。

而且大军本来就要到大定府集结,如今虽然多了后辽这样的大变数,苏牧不得不将大部分兵力留守幽州,但他还是会带着不少的兵力北上大定府。

毕竟曹顾等人也都还在大定府,而后辽很清楚这一点,苏牧也很清楚萧德妃的为人,若去得晚了,萧德妃将曹顾等人都围在大定府,那可就麻烦了。

再者,说不定此时后辽已经开始集结兵力,要对大定府动手了,所谓兵贵神速,既然已经决定下来,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往大定府!

苏牧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决定自己亲自守大定府,这并非他在蛮干,而是因为大定府在上一战之中并没有伤及元气,只要自己坐镇大定府,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后方的大部队一定不会轻易放弃大定府!

而苏牧之所以一定要保护大定府,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早就已经开始实施了!

童贯选择支持苏牧之后,刘延庆和王禀等人也就再无异议,虽然心里仍旧坚持己见,但苏牧既然已经决定,他们也只好回去调兵遣将了。

待得这些人走了之后,苏牧才让亲兵将辽东常胜军的探子给放了进来。

刘舜臣见得是苏牧亲自接见,心里越是微微一暖,毕竟若是没有苏牧,他们常胜军早就毁了,如今他们占据辽东的地下网络,可谓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自然要感谢苏牧。

而作为回报,他也按照甄五臣的要求,亲自给苏牧带来了辽东方面最新的急报。

“宣帅。。。大光明教的人已经越过辽东府,怕是要进入大金国的腹地,根据线报,今番是他们的圣教主亲自带队。。。”

苏牧闻言,顿时为之一震,想起周侗,想起罗澄和乔道清,再想想大光明教那位隐世不出的圣教主,他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大光明教不像其他武林势力,总是想着占山为王,总想着靠造反来等着朝廷诏安,从此走上官场,获得一只铁饭碗。

大光明教没有占据山头,他们起于民间,也散落于民间,深入民间,他们就是百姓的一部分。

他们用自己的教义,使百姓们心存希望,使百姓们能够在丑恶的乱世之中,保持着为人的真善,让他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更大的信心,来面对生活。

虽然他们违背了君权神授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从来都不被正道所接纳,但他们拥有着极其强大的群众基础。

而如今,世道崩坏,他们并没有趁机起事,而是想要为百姓们,做出自己最后的努力,圣教主与周侗,御拳馆与大光明教,他们虽然分别是黑白武林的龙头,但在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却出奇的一致。

连国家都保不住了,又谈什么武林江湖?

第六百八十四章 张宪的加入

刘舜臣关于大光明教的情报,对于苏牧,对于整个大局,应该说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周侗等人已经证明,刺杀敌人主将的计划,并不容易达成,但无论如何,圣教主和大光明教的出动,总是好事一桩。

暂且不论他们能否刺杀成功,单说他们在大金国里头闹腾一通,就能够引起不小的骚乱,而没有了他们,大焱内部也清净起来,官府不需要在动用力量来防备这些武林势力,能够将精力转投到支持北伐的工作当中。

而刘舜臣也不含糊,见得苏牧点头之后,便继续禀报道:“另有一事,属下。。。”

刘舜臣下意识将目光投向了张宪,然而后者却并无不自在,苏牧也朝刘舜臣摆手道:“无碍的,正需要张大哥帮着参谋参谋,但说无妨。”

刘舜臣这才放心下来,朝苏牧低声报道:“根据弟兄们的侦察,那杨可世的白梃兵。。。可不像去锦州。。。宣帅不得不防。。。”

苏牧微微一愕,但很快就舒展了表情,这起码也让他见到了常胜军的能力与忠诚。

刘舜臣的警惕让张宪变得有些迷惑,杨可世绝没有叛变的可能,他算是老将之中最称职的一名军人,在种师道离开之后,统帅方面就只剩下种师中,而勇将方面,当属杨可世了。

再者,杨可世麾下拥有着整个大焱唯一的一支重骑军,绝对是最为关键的战力之一。

苏牧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苏牧却让杨可世到辽东去守锦州,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情理。

但张宪很快就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如果这种可能性成立的话,那么苏牧一定要死守大定府,也就说得通了。

张宪熟读兵法,也很赞同苏牧在大战略上的方向,敌人的数量已经碾压大焱太多,想要稳扎稳打,无异于求死,为今之计只能剑走偏锋,才能够争取一线生机。

所以在大战略上,张宪与苏牧一样,坚持主动出击,寻求胜利的机会,而不是死守着被动挨打。

张宪曾经无数次考虑过大焱的优势在哪里,敌人的劣势和破绽又在哪里,但无论如何计算,在客观的兵力上,大焱是处于绝对落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张宪却没有放弃,他不断推敲着,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弱点!

如今的形势是,蒙古女真党项和后辽都如出一辙地要对大焱动手,如果说他们之间没有形成联盟,那是谁都不相信的。

而这种联盟不可能是四个国家同时想到,只能说明其中有一方,必定是联盟的发起者,并说服了其他三方的加入。

张宪虽然并不清楚隐宗的存在,但他的推测已经非常接近事实了。

疯狂崛起的大金国女真人,他们拥有着与生俱来的高傲,他们又取得了许多胜利,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神迹般的战绩,而他们与辽人是死敌,女真人发起这个联盟倡议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党项人偏安一隅,也就因为女真人攻打大辽,他们才出来浑水摸鱼趁火打劫,虽然他们与大焱世代为敌一样很久,但他们却没有这个魄力。

而后辽是因为大焱,因为苏牧死守上京才得以苟延残喘,他们还要依靠大焱来共同防御女真和党项,更不可能引狼入室,主动提出联盟的倡议。

如此一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蒙古想要崛起,想要获得南方的领地,他们就必须得到其他草原部落的支持,起初他们与大焱结盟,想要首尾夹击,干掉大辽,但大焱人却并没有能够及时出现,甚至近乎抛弃一般,让他们成为了大辽的唯一目标,使得他们惨败而归。

在这一点上,他们对大焱的仇恨,比对大辽的仇恨,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后辽也不想成为大焱抵御其他异族的桥头堡,更不想让苟延残喘的后辽再经受第一打击。

所以让路给蒙古,应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也就是说,蒙古才是这次联盟的关键点,只要击破蒙古,这个联盟体系就会崩溃!

再者,即便他们联盟成功,可战局转瞬即变,他们中间隔着大焱,想要做到及时沟通,并不容易,情报的传播收到地理和时间上的延迟,也给他们的联盟带来最大的阻碍。

如此一想,张宪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杨可世方面的异动,绝非偶然,更多的原因,便要着落在一个人身上了。

当他将目光转移到苏牧这边时,苏牧反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来,这也说明,张宪的推断,是正确的!

如此一说,非但杨可世并非去的锦州是假,刘光世去太原,应该也是假的!

如果张宪知道这两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