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醉卧江山 >

第339章

醉卧江山-第339章

小说: 醉卧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苏牧等人的面前,郭药师好歹要面子,于是才称呼甄五臣为五弟,眼下没有旁人,他才佯怒道。

“五哥这是折煞我也,外头人眼里,我郭药师到底要些面子,可你我兄弟几十年,恁的喊我都管,可是要折弟弟的寿啊!”

郭药师嘴里如此责怪着,已经抓起甄五臣的手,拉着后者来到帅座左侧,将甄五臣摁在了座位上。

甄五臣从座位上站起来,行礼正色道:“都管身为一军主帅,礼不可废,否则何以服众,在常胜军里没有五哥五弟,只有都管和厮杀汉,若非如此,我常胜军何以在这乱世之中自处。。。”

郭药师见得甄五臣面色坦诚,也不勉强,听得甄五臣的意思,似在说常胜军中已经没有兄弟,只有都管和士兵,想必心里仍旧有着怨气,便轻叹一声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我郭药师为了常胜军,背负了多少骂名,可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弟兄们能够有口饭吃?”

甄五臣顿时察觉郭药师是会错了意,心里暗骂自己说话不过脑,面上却是诚惶诚恐。

“都管多虑了,常胜军中的弟兄们,哪个对都管不是感恩戴德?都管为弟兄们所做的一切,大家伙儿自是看在眼中,都管切莫因此而耽误了目今的大事。。。”

郭药师闻言,也是呵呵一笑,颇为自嘲地对甄五臣道:“是郭某小儿姿态了,亏得五哥提醒,却是不知五哥对此事如何看待?”

“这。。。”见郭药师如此发问,甄五臣也是迟疑了,毕竟事到如今,常胜军中还未有人就投降一事表态,甄五臣也一直明哲保身。

“五哥若觉着难开口,不说便是,我知道弟兄们都是有骨气的好汉子,大焱从未正眼瞧过咱们老怨军,眼下想要利用咱们了,又让咱们当卖命的走狗,我知道弟兄们都咽不下这口气。。。不过眼下正是要紧的时候,五哥若有定计,大方说出来,弟弟也是怕鲁莽行事,误了弟兄们的前程。。。”

郭药师虽然这般坦诚地说着,可甄五臣深知这位都管的为人,更清楚他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本事,只是眼下大局已定,投降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除非郭药师脑子不清醒,否则再没太多的变数了。

沉思再三,甄五臣终于开口,不过他并没有对投降一事表态,而是有些生硬地扯开了话题。

“想必都管已经着人查过那苏牧的底细了吧,就我所知,此人城府极深,能谋善断,云龙九现方七佛都栽在了他手里,可以说童贯等人能够将方腊的叛乱平定下来,这苏牧是功不可没的。”

“可奇怪的是,这苏牧并未得到过什么封赏,倒是那大焱皇帝因为赏识他的才情,赐了他几个字,使得他才名远播,但这一次他又掺和到了咱们这边来,可见此人并非表面如此简单。。。”

甄五臣说到此处,扫了郭药师一眼,见得对方表示赞同,便继续说道:“而且消息还说,截杀张昌林的那几个人,特别是领头的那个小校岳飞,更是他从杭州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还跟皇城司的头脑,太尉高俅的假子来往甚密,说不得也得过他的栽培。。。”

“派这么一个苏牧过来劝降,那老太监也是煞费苦心了,虽说大焱已经外强中干,表面保持着奢靡的繁花,实则已经烂到了根子里,但烂船还有三斤钉,瘦死骆驼比马大,童贯对外虚称陈兵三十万,实则也是掏空了大焱的家底。。。”

“这么一来,他们对咱们涿州地界,怕是势在必得了。。。”

最后一句,甄五臣终于扯回到了主题上,虽然绕了一个大圈,但也隐晦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是的,大焱对这次北伐是势在必得的,又有苏牧这样的强人辅佐,北伐军中又有着不少苏牧培养起来的豪强人物,诸如岳飞这四人,竟然在上百辽人骑兵护军的眼皮底下,将张昌林这个主使给杀死,甚至还多了狼旗,这是何等样的英雄人物!

所以即便涿州的常胜军投降了,即便你郭药师投降了,大家也不会说你软骨头的。

甄五臣在常胜军中拥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他的意思,自然意义很大,而他有胆量这般分析,应该是早就将这些消息散布了出去,在士兵们当中做足了思想工作的了。

郭药师沉思了许久,才抬起头来朝甄五臣问道:“弟兄们既然已经知道迫在眉睫,想必大家伙儿的心思也都差不离,既然是军心所向,我郭药师也只好当这个常胜军的罪人了。。。只是敢问五哥,你觉着那六七十个辽人护军,该如何处置?”

郭药师虽然口头上如此说着,实际上问出这个问题来,又将麻烦丢给了甄五臣,实在是想由着甄五臣出头了。

甄五臣见推托不过,心里头也是暗骂了一句,只好硬着头皮,咬牙道:“既然都管已经做下了决议,开弓再无回头箭,如今的重心,也该放在苏牧身上,放在大焱朝廷那处了。。。”

“说的是啊。。。”郭药师轻声应和道,捋了捋胡须,双眸陡然迸发凶光来。

“既然这些人没用了,就送给苏牧手底下那个岳飞吧,这小校勇武过人,他日必定是个不可忽视的豪杰人物,也算是提前跟他们结个善缘吧。。。”

见得郭药师亲口下了命令,甄五臣也是松了一口气,然而郭药师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又让他心头发冷。

“这六七十个辽狗也要吃喝,浪费军粮,苏牧几个怕是暂时养不起,让他们带过白沟河对岸去,又麻烦之极,不如这样吧,将那六七十个辽狗给砍了,送一堆人头,总比送一批活人省时省力又方便。。。”

郭药师说起这番话之时,眼中凶光早已掩盖起来,面色淡然,声音平静,仿佛刚才处决的并非六七十条人命,而只不过是处理了一批老掉牙的牲口一般!

甄五臣的意思很清楚,如今已经做出了决定,那就赶紧向大焱那边示好吧。

郭药师也听懂了,所以他决定将这六七十个辽人护军,当成示好大焱的礼物。

只是他本就是少有的枭雄人物,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既然要投降,既然要示好,那么就做得彻底一些。

将这六七十个辽人杀了之后,便算是彻底与辽国决裂,若说先前张昌林的死还能向辽人解释清楚,那么杀死者六七十个辽人,便再没有回头的可能了!

这就是他向大焱展现的姿态,果决而彻底,绝不拖泥带水!

只是很难想象,但他们将这六七十颗人头送到驿馆,送给苏牧之时,后者该是怎么样的一种表情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蒙古部族的反抗

事实证明,甄五臣的效率也是极高的,在入夜时分,他就已经带着两车人头,来到了苏牧下榻的驿馆。

对于郭药师的示好,苏牧也觉着情理之中,可这六七十个辽人的首级,却又是意料之外。

虽然岳飞四人只是轻描淡写,但从他们身上的伤势,却能够看出那场截杀多么的惊心动魄和凶险。

甄五臣想要从苏牧的脸上看到惊愕,看到笑容,但很可惜,他什么都没有看到。

战争是残酷的,无论对于大焱军士,还是辽人骑兵,亦或是常胜军的士卒,都能够一概而论。

但打草谷这等毫无人性的行为,却成了辽人军队维持补给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辽人的士兵,从来就没有无辜不无辜的说法,他们的双手,哪个不都沾满了鲜血?

所以苏牧对这些人头并没有太多的感想,这一路走来,他见过的血腥实在太多太多,以致于很难再让他掀起惊奇的心潮。

他深知郭药师的为人,所以对于他的表态已经早有预测,只是没想到郭药师竟然没有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杀了这些辽人之后,便等同于与辽人彻底决裂。

这似乎与郭药师的性子有些违和,但其实结果对于苏牧而言,都是一样的,只是效果上不太一样罢了。

收到了郭药师的“诚意”之后,苏牧便想回去复命,尽快让童贯带兵入驻涿州,毕竟时不我待,若让萧干和耶律大石抢占了先机,这涿州便是煮熟的鸭子也有飞走的可能。

然而岳飞等人有伤在身,动弹不得,加上郭药师也执意要留下苏牧,以防止大焱出尔反尔,借招降为幌子,彻底剿灭了常胜军。

这种可能性虽然很低,但郭药师信得过苏牧,却信不过童贯,他也不可能被一时的局势冲昏了头脑。

所以苏牧只能留了下来,让柴进和朱武,带着苏牧的亲笔信,以及那几个老护军,带上足够的优良战马,飞速赶回去复命。

而苏牧虽然不太安心,但终究还是在涿州住了下来。

郭药师一反常态,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地邀请苏牧,一边还加紧了城防,将斥候和哨探都撒了出去,防止萧干和耶律大石大军压境而涿州却全然无知。

然而随着日子的推移,眼看着就要开春了,可萧干和耶律大石的援军没见来,而童贯那边也没有动静,连柴进和朱武都没有回来!

苏牧虽然心里头有着疑虑,但也谈不上慌乱,因为从局势上来看,童贯完全没有理由放弃常胜军。

可郭药师却着急了,如今他与辽人彻底决裂,就等着大焱朝廷的册封,让他能够名正言顺地干一番大事,手底下的弟兄们也都听说过大焱皇帝的慷慨,都眼巴巴等着大焱朝廷的赏赐。

只是童贯的人迟迟不来,难免让郭药师生出了担忧。

他之所以坚持将苏牧留下来,就是因为对苏牧进行过自认为足够的调查,深知苏牧的紧要身份,相信童贯不可能丢下苏牧不管。

可转念想了一想,区区一个苏牧,又岂能跟整个战争局势相提并论,若童贯哪条筋搭错了,他郭药师可就亏大发了!

在这样的担忧之下,他召见苏牧的次数也越来也多,频率也是越来越紧密。

直到三月初的一天,距离柴进朱武离开涿州,已经过去了十三天,郭药师才收到了一份军报!

这份军报来自于辽国的北庭,乃是郭药师安插在北庭的线人加急传递回来的。

二月末的时候,蒙古部族集结了数万兵马,竟然要攻打辽国的中京!

此时辽国兵力空虚,因为仍旧保持着战力的骑兵,都让萧干和耶律大石带着,前往涿州了!

据说蒙古部族与大焱早已结盟,一南一北,想要双管齐下,使得辽国首尾不能相顾,蒙古大军直取中京,而大焱则攻取幽州,收复燕云地区。

从大战略上来说,这种结盟是双赢的局面,而且在战术上也没有太大的差池。

然而大焱和蒙古终究分据南北,中间隔了辽国,通讯并不容易,情报的传递和互通存在着极大的延时甚至阻碍,即便约定好进攻的日子,都不一定能够成功。

因为这其中存在着太多的不安因素,无法保证情报传递过程中不出纰漏。

比如双方约定日期,若情报被辽国截获,而辽人之中的谋士善加利用,将日期改动一番,再分别寄回去,那么事情可就大乌龙了。

所以说这种合作只能根据大局势的变化来自行判断,无法做到同步协作。

事实上岳飞等先锋军攻占莫州和雄州,看起来是一场闪电战,是突袭战,能够极大地加快征伐的进程。

然则在岳飞等人没有北上之时,童贯就已经领兵在北地巡边,并驻军在北地多时,所以说他们的进度其实并没有比蒙古大军领先太多。

而根据情报,萧干和耶律大石之所以没有抵达涿州,是因为他们收到了命令,半途便转道,往中京方向救援解围去了!

相对于中京,漫说小小一个涿州,便是幽州丢给大焱,都不算得一回事儿!

这么说难免有些托大,但对于辽人而言,确实如此。

在他们看来,他们的骑兵纵横天下,而大焱缺马,只能培养训练大量的重甲步兵,研究以步制骑的战术,这样既浪费人力,也浪费大量的财力来配置盾甲等军备。

加上大焱的军队出了名的腐朽,不堪一击,又有童贯上一次的大败,所以辽人认为,即便涿州和方圆几个州府丢了,很快就能够打回来,因为大焱人根本就不算对手。

可蒙古大军却不同,他们同样是草原上的部落,同样是人人上马皆能战的骁勇凶蛮部族,他们使用的同样是骑兵,而他们的骑射本事,甚至比契丹人还要强!

彼时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好几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诸如蒙古、塔塔尔、篾尔乞等等,他们与早先的契丹部族一样,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他们仍旧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各部族之间为了赖以生存的草原领地,长期相互强夺,无论是牲口还是人口,都是他们强夺的对象。

这也导致蒙古各部族混乱不断,草原上永无安宁之日,而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他们毫无疑问地臣服了辽国。

辽人对同样是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并没有丝毫的怜悯,因为他们太清楚自己民族崛起的轨迹,他们也生怕蒙古人会像他们一样疯狂崛起。

所以辽人开始无限制地压迫和剥削蒙古部落,不断地掠夺他们的人口和牛羊,让他们无法强大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