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醉卧江山 >

第106章

醉卧江山-第106章

小说: 醉卧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

更为让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柴进大官人的出身了。

这位梁山好汉乃后周世宗嫡系子孙,家中更有太祖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劵,他曾帮助过林冲、宋江、武松等人,后来因为李逵打死了高唐州的殷天锡,他被高廉打入了死牢,才被梁山好汉救上了梁山。

眼下杭州失陷,传闻被朝廷招安的梁山军,也会随着南下平叛,可谁能想到,这位绰号小旋风的柴大官人,早早便已经提前南下,潜伏到了方腊军中,并即将成为方腊的女婿,永乐朝的驸马爷?

不得不说,这位柴大官人实在是做卧底的天才人物,他游走四方,善于结交,性情温婉儒雅,最是得人安心,魅力无可抵挡,谁又会怀疑他是卧底?

据说柴进曾陪同宋江到动静观灯,顺便打探消息,无聊之时便假扮成王班直,混入皇宫内庭,潜入睿思殿,并将大焱皇帝御书的“四大寇”名中,刮去了“山东宋江”四字,使得朝廷颜面扫地,一时成为绿林人人称道的神鬼大能!

柴进救助过很多梁山好汉,连白衣秀士王伦和卢俊义等人都被他救过,早在梁山上,他便与扑天雕李应共同掌管钱粮,深得宋公明等信任,以资助为由打入方腊阵营内部,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了。

苏牧读过水浒,但也知道水浒不过是话本演义,并不认为历史上便是如此,真实性自然有待考量,他也并不认得柴进,但对方腊的女儿,传奇女子金芝公主却很是熟悉。

也正是见着了金芝公主,知晓这段事情,才推敲出柯引便是柴进假扮的梁山卧底!

至于他背后的花绣,则来自于摩尼教训练营之中的一位老者。

他刚进入训练营之时,就是人人可欺可辱的小菜鸟,可他自身难保之余,却大发善心,照顾着一位濒临的老者。

老者如垂死的病虎,在别人眼中俨然成了没有任何价值的活死人,可苏牧却对他不离不弃,颇有相依为命的意思。

起初老者很嫌弃苏牧,但慢慢熟悉起来,便再也离不开苏牧的照料,而后便对苏牧倾囊相授,可以说苏牧能够在训练营活下来,大半都归功于这位老者。

而后老者终于还是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一份遗产给苏牧,这遗产便是让苏牧继承了师门,让苏牧有资格将老者身上的花绣记下,而后刺到自己的身上。

苏牧对这个师门传承也不是很了解,据老者说每代只收一名弟子,一人便是一座山头,一个宗门。

而老者从大名府(北京)流落南方,被摩尼教俘获之时,早已有过一名弟子,那名弟子便是燕小乙,也就是说,苏牧跟浪子燕青,其实是从未谋面的同门师兄弟。

当然了,苏牧也不可能将这段渊源告之柴进,他展示花绣,只不过是为了取得柴进的信任,否则化名柯引的柴进,为了保护卧底大事,说不得要杀苏牧以灭口了。

柴进最善于察言观色,心思又极为细腻而急智,否则也无法担任卧底,并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既然已经确定苏牧是友非敌,他说什么也要保护好苏牧。

苏牧本想问一问柴进,还有多少人潜伏在方腊阵营内,但事关重大,他自己都知道切勿交浅言深,又怎能对柴进问这些。

两人又窃窃说了一会儿,关于朝廷大军和梁山军何时能到杭州,柴进也是语焉不详,方金芝不多时就带着陆青花走了进来,二人便换了一副嘴脸,不冷不热地坐着,柴进也就跟着方金芝离开了。

苏牧朝陆青花笑了笑,将她搂入怀中,今日若非有柴进突然杀出,方杰一定会杀死自己,这才从鬼门关走了一个来回,想想才知晓后怕。

温存了一阵,陆青花抬起头来,蹙着眉朝苏牧低声道:“喂,咱们是不是得想个办法离开?”

若是未见过柴进之前,苏牧最迫切想要做的事情,自然是想方设法逃离此地。

因为单凭他一己之力,想要搅风搅雨是不太可能的,充当内应也只是自寻死路,连水花都无法扑腾出一星半点来。

可眼下形势却又是不同了。

柴进化名柯引,混入到方腊阵营之中,如今又深得信任,方腊建立永乐朝之后,他便是铁板钉钉的驸马爷,又是方腊的资助人之一,权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手头有这样的底牌,梁山军肯定还有更多的细作潜伏在方腊军中,那么苏牧留下来,也就未尝不可了。

梁山军虽然前身是匪,却比朝廷上那班人要卖力,无论是脑子还是拳头,都比那些个朝廷鹰犬好用,从柴进身上,也就略见一斑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苏牧对杭州,对杭州百姓,已经算是仁至义尽,该做的能做的也全部都做了,心里也不会再有更多的责任感,毕竟他只是一个大一点的虾米而已,天塌下来也不需要他来顶着。

对于撒白魔和红莲等一干大光明教的人,他也已经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对石宝他们也算是足够厚道。

无论方方面面来说,如果有办法有能力,他都应该能够心安理得地抽身离开,不再理会这个烂摊子。

他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陆青花,也就够了。

虽然在别人看来,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但苏牧从来不这样认为,否则他也不会以德报怨一般,任由杭州百姓和那些狗屁书生四处谩骂污蔑,还要做着“圣母”和“白莲花”。

但眼下他确实不想离开杭州,因为方杰触碰到了他的逆鳞,因为方杰想要羞辱陆青花!

这是苏牧永远也无法去忽视的一件事情。

你们起事造反,做杀头的勾当,这些都可以理解,甚至四处掠夺烧杀都可以理解,但绝不能欺负到陆青花的头上,推广来说,自然也不能欺负到红莲的头上,也不能伤到乔道清和陆擒虎等人。

因为这些人都是苏牧在这个时空里最重要的人,是苏牧的归属感所在之处,如果没有了这些人,苏牧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他们是苏牧与这个时空世界的联系,是苏牧最在乎的人,也是苏牧某一阶段奋力生存的目标。

他可以不用理会柴进和梁山军的计划,可以千方百计逃离这里,但在离开之前,他要先杀掉方杰!

因为方杰威胁到了他的生命,更威胁到了陆青花!

这是方杰种下的私怨,便必须用他的生命来偿还!

文人喜欢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换一种说法来看,能够掌控全局,改变局势走向,自然是最好,但力有未逮,也只能先处理一下私人恩怨。

苏牧已经没有更多的力量来左右这个战局,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但他所能够做的,目前阶段能够努力去改变的,就是解决方杰,但求心安也罢,为求报复也罢,总之会让他心里好受一些。

至于方杰被杀之后,对圣公军,对方腊会产生何种恶劣影响,是否能够对整个大局势产生一些些变化,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当然了,苏牧有这个心思,方杰又岂能没有?

非但方杰,厉天闰等人同样对苏牧虎视眈眈,只要方七佛稍有松懈,苏牧便极有可能性命不保。

不过现在情况也算有所好转,因为除了方七佛的保护之外,还多了一个未来的驸马爷柯引,梁山军的柴大官人。

想到这里,苏牧又忆起了训练营之中那个老人家,想起了曾经最为艰难的那一段日子。

这些并不是太过美好的回忆,反而常常出现在苏牧的噩梦里,让他夜半惊坐起,满身汗淋漓。

可现在的苏牧,似乎已经开始有些怀念那段日子了。

因为他的斗志和血性,再次被方杰等人成功挑动了起来!

或许他本来就是孤狼,虽然目前吃着素,但终究是要行千里而食肉的。

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世中的太平

从苏牧的小院回来之后,柴进与方金芝处了一小会儿,便去见方七佛,毕竟是方七佛让他去游说苏牧,到底还是要回去复命的。

他跟苏牧交流不多,也不敢太笃定,不知道苏牧的意思,所以在方七佛面前没有把话说太满。

方七佛也很理解,如果真的成功了,反而有些不正常,哪怕他是博古通今能言善辩的柯引。

柴进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按说苏牧无论是书生还是武将,都算得上是正经的朝廷人,虽然他们接受了招安,但仍旧被人当成绿林草寇,只能四处征战,以博取立身之根本。

弟兄们也都知道,朝廷之所以没有出尔反尔将他们一网打尽,也是看上了他们的战力,在朝廷军队普遍萎靡的形势下,梁山军的战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一旦他们失去了这样的作用,距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所以他才会冒险当了细作,早早潜入到方腊的阵营之中,非但如此,诸如燕青和时迁等人,也都纷纷潜伏到了田虎和王庆的阵营之中。

因为他们知道,迟早有一天,他们仍旧会被朝廷当枪使,这些个匪寇,迟早要被他们剿灭的。

若是以往,朝廷的态度一定是能招安便招安,不能招安再围剿,那是因为朝廷的重心都放在了北伐之上。

可如今北伐只能暂时搁置,他们手中又有梁山军这样的剿匪利器,自然要大杀四方,安定大后方,才好继续北伐。

梁山军本身就是绿林匪寇出身,对盗贼的那一套清清楚楚,是故朝廷这种以匪制匪的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

但梁山军的功勋越大,朝廷本土人士对他们的敌意也就越大,两厢间常常有些摩擦龃龉也就不足为奇了。

柴进也不知道苏牧是否对梁山军心怀敌意,但从苏牧身上的花绣,足以断定他跟燕青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这是一丝香火情分,相信以苏牧这种拥有大智慧又有大局观的人,绝不会将他的身份给泄露出来。

那么剩下的事情,便是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全苏牧的生命安全了。

从方七佛那处回到住所之后,柴进便命心腹放出暗号,写了密信投递出去,希望能够得到燕青的回复,梁山的很多弟兄都知道,燕青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师父,苏牧的出现,于他而言,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而方腊这边已经开始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提前摆出一副大赦天下的姿态,约束军队,不再骚扰杭州民众,反而颁布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命令,希望整个杭州城能够营造出普天同庆的气氛来。

有了陈公望的加入,那些个文人也终于有了主心骨一般,开始建言献策,得到了方腊和方七佛的支持后,这些文人开始主持政务。

他们都是一些仕途失意的书呆子,终于能够过一把官瘾,心中积蓄已久的一些想法便开始付诸于行动。

或许对于大焱来说,他们的想法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朝堂明争暗斗,会制造太多太多的阻力。

可方腊即将建立的永乐朝却是白纸一张,方腊手底下又都是一些只懂打仗的莽夫,如此一来,这些个文人便得到了最大的信任度,甚至可以说放任都不以为过。

有了方腊的放任,他们终于能够将心中的治国安民方略都施展出来,百废待兴的杭州城俨然成为了这些书呆子的试验田和演兵场。

过足了官瘾的这些文人们自然是欣喜庆幸,得到方腊等人的重用,又即将在永乐朝拥有自己的元老官身,文人们终于也放下了最后一丝尊严。

这样的情况就跟苏牧想象中没有太大的出入了,以方腊的洗脑能力,这些个书呆子完全就是给棒棒糖就能死心塌地跟你走的小萝莉。

有了这些书呆子的倾力操持,刚刚过了年关之后的正月里,方腊终于广告天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南朝,年号定为永乐。

方腊称帝之后,一干元老尽数封王拜侯,官职官位更是不要钱地疯狂甩出,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砸中十个人,九个都是永乐朝的大官儿。

这些个文人要么是理想主义者,要么是空想主义者,在江浙的一亩三分地上随便乱搞,真正的实用主义者并没有几个,就算有,也让同伴排挤出核心层了。

于是这些文人设置的官职官爵官位便大行古礼制,而后方腊分封的人数太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甚至连隋唐时期的官职都拿出来使用。

而方腊的部下觉得这些官位官职不够霸气,又联名上书,将摩尼教里面的一些职位安置到了正经官职之中,甚至有人要求自己设立官职的名称。

如此一来,永乐朝的小朝廷也就变得不伦不类,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只不过是混个名头,顶着个霸气官衔,屁事儿也不做。

可纵使如此,大家却都乐此不彼,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文武高低,都得到了满意的封赏,都有了一种功成名就的荣耀感,至少在面子上是非常好看的,至于里子有没有,那就变得无所谓了。

方杰和方七佛、方天定、方金芝等人都封了藩王公主,方腊还追封叔父方垕、包道乙等一众不幸离世的有功之臣。

文官方面,中枢官员由左丞相娄敏中和祖士远、吕师囊等人管理节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