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臣 >

第492章

悍臣-第492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江采薇怀上了孩子,经过李明海诊断说是男孩之后,两女依然对两个孩子有抑制不住的喜爱。

张慕言心大,要是换成一般的孩子,说不得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了。

时间过得很快,王恕老头重新被朝廷启用之后,着实做了几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好事。张儒和他是一南一北,将整个大明官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以至于后人在某小说杂谈里写了一句拒不完全统计,弘治十三年到弘治弘治十七年,被杀掉的贪官污吏及其党羽,远胜太祖年间。

皇帝还是那个宽厚仁慈的皇帝,臣子已经成了官员口中的佞臣、老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爷。

时间过得飞快,几个年轻人都已经成长起来,几年时光让这几个年轻人都变得十分老成。不要说一般官场上的事,就算是某些阴谋诡计,如孟海之流,也能够从容应对。

几个人里面最让张儒感到惊喜的不是一向被他看重的杨廷和,更不是年纪最大的孟海,反而是范统那个便宜大舅哥周伟。

在江浙一带待了半年之后,周伟写信请求前往湖广,两湖两广,这可是个大地方,一般人根本拿不下来。

本来张儒也没打算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周伟的,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徐徐图之,而不是快刀斩乱麻。

毕竟他在湖广新化县这个地方是待过的,那个地方民风十分彪悍,跟传说中穷山恶水出刁民那句话别无二致。

最后禁不住周清芷这婆娘玩曲线救国的路子,直接找苏七七和江采薇说道,张儒实在没有办法,在思忖再三之后,又找李东阳借了老人家几个得意门生,这才让勉为其难的让周伟担当重任。

周伟也不负众望,一去湖广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将那些刁民的心笼络住了,甚至连那些官员的心都笼络住了。

他名义上的官职不过是巡察御史,可是不管是布政使还是小吏,看到他都要恭恭敬敬叫一声周大人。

当然,他做出的成绩也让朱佑樘得知之后毫不吝啬的给了他一个钦命湖广巡抚的职位,风头一时无两。

其他几人的战绩也颇为不俗,孟海混得算是最好的,现在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从三品参政,就这几年功夫,能够混到这个位置,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王周在辽东玩了几年之后,每年都写信回来,但是张儒没有亲眼看到辽东的变化,一时间也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在那边玩。

直到辽东那边开了海运,这才有相关商人带回辽东的消息。

还别说,王周虽然是辽东总兵,但是对辽东的地方事务参与却也不少,他在那边轰轰烈烈一搞,反倒让第二个响应海运事业的地方天津,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也跟当年闹白莲教有一定关系,天津那边的人虽然都是自己人,但是没有太有能力的。

广东南沙一带也出现了海运,不过相对于福州的海运来说,天津和广东这两个地方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陈广正式从福州水师提督的位置上下来了,换了一个叫米青山的人当水师提督。而且,这个人还是陈广推荐的,没有告诉张儒。

当时张儒的态度耐人寻味,他非但没有问责回到京城给他请安的陈广,当夜还是拉着陈广促膝长谈而过的。

许多外人猜测这个叫米青山的人应该是张儒的人,殊不知陈广不过说了一句一个陈广只能带着大明水师走向世界,米青山能够带着大明水师称霸世界。

张儒不喜欢管这些事,不代表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多年宦海沉浮,让他深知权力的重要性。

只有手中有相应的权力,你才能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朱佑樘的身体每况愈下,还好死了一个老李头,多了一个李明海,如果不是李明海,只怕朱佑樘挨不到这个时候。

时间一晃到了弘治十七年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不少士子才女外出秋游,也不知道成全了多少神仙眷侣。

张儒和朱佑樘并肩走在空无一人的草地上,脚下的青草已经变得枯黄,时不时能够看到成群的候鸟准备南飞。

“虎哥,这一切,如你我所愿,已经达到了。”朱佑樘颇为自得的道。

张儒指着那些荒地道:“暂时算是告一段落吧,咱们任重而道远,你看,这里是没有路的。”

朱佑樘满不在乎的道:“总要留一些空间给后人去走嘛!咱们俩走过的路,已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完的道路了,人这一辈子,能走的不过几条路而已。”

张儒道:“陛下保重身体,文轩还能为陛下多走几条路出来。”

朱佑樘摇摇头:“不行了,我这身子骨,我自己知道。这些年要不是靠李大哥的药吊着命,说不定阎王爷早就把我拉下去了。以后,厚照那边还需要你来照应,你可不能撒手不管啊!”

张儒无奈的摇头道:“陛下,你是知道我的,我也累了这么久了,你忍心看着我继续操劳下去啊!”

朱佑樘看着京城内某些已经快有皇宫高的建筑,幽幽道:“咱们打下的基础已经够好了,如果他不能走好,不能怪我们了。随便你吧!朕已经禁锢了你这么多年,总不能快死了还拉着你不是。”

837。第837章 :去一个好地方

那高楼不敢建得比皇宫还高,因为这是跟皇权抗衡。但是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某些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已经被那些聪明的人给捣鼓出来了。

“啧啧,看到这样的场景,朕真的想出去好好看看,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如京都一般繁华了。”朱佑樘略带感慨道。

语气中充斥着无奈和惋惜。

他是皇帝,他的身份不容许他跟张儒一样四处乱跑,他只能安安稳稳坐在金銮殿上,听臣子们汇报情况。

知道的只言片语,无非就是内阁几位大学士口中得知,又或者是通过某些臣子的奏折。

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消息十分闭塞的时代,再快的战马,再多的驿站,也比不上张儒前世一个电话。

张儒道:“陛下想去看看,那就去看看。内阁那边,我去说。”

朱佑樘脸上先是露出高兴的神色,转而又变得黯然。

他思忖良久,终究还是晃了晃脑袋:“算了,树敌太多,对你没有好处的。”

张儒拍了拍胸脯:“你是我兄弟,为你得罪再多人,也在所不惜。而且,这些年你的纵容,我的势力已经十分庞大了。

在我有生之年,莫说是朝中某位文臣,就算是将来的皇帝,在我没有犯谋逆大罪之前,也不敢轻易动我。

内阁几位大人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好好说,他们应该不会阻止。”

内阁的人会不会阻止,朱佑樘岂能不清楚。

如果是其他事,张儒这个定国公去说,说不定人家还真得给三分颜面。可这事是天子要离朝。

不管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皇帝的安全,臣子们都不敢答应他的要求。

经历过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皇帝被掳,大明的皇帝,想要出宫,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他为了张儒着想,还是摇了摇头。

知道皇帝很想出去看看的张儒信誓旦旦道:“包在我身上,我可是军中丘八,他们要是不肯讲道理,我的拳头不会吃素。”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见过张儒如此孩子气的一面了,朱佑樘不禁莞尔:“他们虽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但朕要离开京城,他们几个老先生若是不肯坐镇京师,一切都是空谈。

好了好了,朕也就那么一说,还是别去为难他们了。”

内阁几人,都是能够担当重任的,对国事操劳,对皇帝的家事也是操劳。

在大明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换成任何一个其他朝代,他们若是敢管太多,轻则挨一顿屁股开花的板子,重则人头落地。

君权和臣权的交锋,总体来说各有胜负,不过朱佑樘还是不想激怒这些治国的文臣。

张儒道:“放心,不会为难他们的。”

在外面逛了一会之后,两人回宫,张儒出宫之后直奔内阁值房。

对于定国公怎么会突然来看他们几个糟老头子,极为内阁大臣态度不一。

刘健持欢迎态度,毕竟他那个不成器的弟子一家老小保全住,靠的就是张儒网开一面。

谢迁不冷不热的,他本身的性子就是如此,不管张儒是定国公还是定边侯,他老人家愿意理会就理会,不愿意理会也没人敢说他什么。

徐浦则是有些谄媚,这位到了正德年间被人称作青词宰相的内阁大臣,现在还是给刘健和谢迁等人打下手的。

张儒现在红的没边,他不上赶着巴结一下,谁知道将来这位小心眼的国公大人会不会给自己穿小鞋。

倒是李东阳看到张儒的那一刻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心底升起,他熟知张儒脾性,知道这小子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文轩怎么有空来看我们几个糟老头子了?听说最近陪陛下散心,你可是想尽了办法让陛下开心呐!”刘健笑呵呵的打趣道。

对朱佑樘出宫一事,他是不太赞成的,因为朱佑樘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他生怕皇帝在外面出点什么事。

李东阳马上接着道:“这小子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他一来,准没好事。”

张儒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李大人,你这么说,好像小子还真是那样的人。既然你都知道我夜猫子进宅了,我就不藏着掖着了。陛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走。可是陛下登基十七年,至今没有出去看过自己的大好河山,所以小子今日特地来跟几位大人商量一下,希望诸位大人能够同意小子带陛下前往塞北一行。”

其他几人皆面露苦笑,一个个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谢迁一口回绝:“不行!陛下身体本来就不好,在宫中养着至少御医能够有个照应。塞北苦寒之地,没什么好看的不说,对陛下的身体也没什么好处。”

李东阳想了想之后也摇头拒绝:“文轩,不是老朽说你,别人不懂事,难道你自己还不懂事?

陛下的身体是什么情况,你比在座的任何人都清楚。如果一旦去塞北那种地方,陛下有个什么闪失,我们都得成为千古罪人呐!”

徐浦没有发表意见,因为他在这几位大佬面前,暂时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

刘健讪笑道:“文轩啊,这件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四个内阁大臣,两个坚决反对,一个和稀泥,另外一个干脆连意见都不发表,这对张儒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在心里准备了一下措辞,正准备开口,李东阳又一盆冷水浇了下来:“不用想着说服我们,不管你怎么说,我们都不会答应的。

若是陛下身体安康,他想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京军十二团营照应,或许不是问题。

可现在陛下的身体已经这样了,你还想着要带陛下出去。若不是知道你张文轩的为人,老夫定要问你是何居心。”

到了嗓子眼的话被李东阳一句话直接给顶了回去。

张儒不以为然,等李东阳说完之后才换了一种比较沉重的语气:“李大人,不是我要带陛下出去,而是陛下想出去。我是陛下的兄弟,我不希望陛下带着遗憾离开。”

838。第838章 :勉为其难

最后一句话,就像一记重锤砸在几人心坎上一般,让几个人全部呆滞了。

良久,刘健才喃喃道:“陛下莫非。。。大限将至。。。”

没人捅破这窗户纸的时候,大家都只是沉溺于猜测中,当真的有一人把真相说出来之后,其他人瞬间变得一脸悲哀。

历朝历代帝位更迭,从来都是充满了血腥味的。

远到大唐时代李世民杀兄于玄武门,近到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来了一场烛影斧声。再说近一点,便是本朝成祖皇帝和建文帝,土木堡之变之后发生的夺门事件。

这种事,数不胜数。

虽然当今圣上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兄弟相残的可能,但是大明各地还有这么多藩王,谁知道那些个藩王会不会欺负幼主。

张儒点头默认:“所以不是我不懂事,而是我必须要在陛下离开之前,让他好好看看大明的盛世江山。

这江山,是大家和陛下共同努力才会有现在的样子,可是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的江山到底是什么样都不知道,这不是陛下想要的。

他知道你们不会同意,甚至不愿意我来劝说。

在这一点上面,我张文轩算是抗旨不尊了。

塞北风光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陛下没有见过,黄山之奇伟瑰丽,陛下只在书本上见过。

诸位大人若是觉得当今圣上是一个好皇帝,就不应该阻止。

一切我都会安排妥当,不会有任何闪失。”

这下,没人马上反对了。

就连最不同意的谢迁,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反对张儒的想法。

一个皇帝,没有见过自己的锦绣江山,甚至需要一个国公来跟他们这些文臣报备,怎么看,都会让人觉得是臣大压主。

张儒不再说话,静静等待几位大人做出答复。

他相信自己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