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臣 >

第452章

悍臣-第452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来这个时代,欠了太多东西。

包括鸦角山的数千守卒,包括大同左卫的林无敌,也包括那个叫刘鹏的书生。

这其中,李老头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张慕言欢呼雀跃,一把拉起地上的秦有天就朝后宅走去。

张儒看着几个小家伙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自己今天一时心软到底是对是错。

秦有天这个小子他总感觉有些不简单,因为一个敢第一个状告周王亲戚的人,是一个小子,这一点让他多少有些不能接受。

“老大,你在担心什么?”姜伟忍不住问道。

张儒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这秦有天你帮我盯着点,如果这小子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野心,尽早送走吧!”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看到他之后立刻就知道抱大腿,出身贫困,父母双亡,这样的人,是最让人忌惮的。

他不知道秦有天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跟着自己,可他从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野心。

750。第750章 :告状5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前来告状的人占了开封府城人口的七成。 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有要告的撞,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冤屈在身上。

当然,这其中有状告周王朱同镳的,也有状告已经死了的知府常洛的。

杨廷和忙了个不可开交,他还把杜山白和几个读书人全部都叫了出来,大家一起处理事情。

三天没日没夜的忙碌之后,他们讲所有卷宗全部整理完毕,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一一分类,送到了张儒的案头。

甚至孟海还根据卷宗列出了周王朱同镳的十大罪状。

第一条:********。

朱同镳这近十年功夫在开封府城占据两天三万亩,逼得城外至少五万人流离失所成为流民。这些被他占据的农田最后都成了他的私产不说,而且他还把控了开封府城内的粮、盐、铁的运营。

可以说,没有得到他的许可,一个老百姓想要吃饭都吃不上,就别说做别的什么事了。

第二条:草菅人命。

根据那些状纸上的内容,孟海总结出朱同镳包括他府中和他的亲戚在十年内犯下的人命案子。

最少的一年是弘治六年,直接或者间接死于朱同镳手中的人只有两人,一个是读书人因为写万民书而被凌迟处死,另外一个老翁则是腿脚不便拦住了王府车驾而被活活鞭笞而死。

最多的一年是弘治九年,光是六月一个月份,朱同镳及其党羽便害死流民一百二十八人。

他要建避暑山庄,朝廷拨付的银子只有那么点,而他又舍不得自己花钱,索性就抓流民当免费劳动力。

死了的流民直接被扔进山涧,连个埋骨之地都没有。

第三条****。

十年间朱同镳强抢民女三十七人,这三十七人里面除了少数几个得了他欢心的人还活着之外,其他的都已经香魂消逝。

不光是他,他的党羽看到漂亮女子便抢回家,不管那人是否已经婚配。

特别是知府常洛常大人,竟然喜欢少妇,抢了民女之后****一番便放了,可这个时代的女子岂能受这种侮辱。基本上回去的女子,没几个愿意苟活于世的。

第四条是暗藏军械。

这一条随便放在哪个皇帝手中,那都是抄家灭族的死罪。

他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除了朝廷给他的三卫人马之外,还打造了一支不属于朝廷的私军。

第五条自然是非法蓄兵。

第六条是妄自尊大。

这妄自尊大一条,其实跟逾制有关,一个王爷的卧室内竟然雕刻有五爪金龙,这一条怎么说出去,他都有谋反的嫌疑。

所以看到这一条之后,张儒直接就将写了十大罪状的奏折拍在了桌案上。

至于后面几条无非就是目无君上、滥杀无辜、拦截贡品之类的。

“奏折原封不动,让所有知"qing ren"签字画押,立刻遣八百里加急快马回京。朱同镳及其党羽一干人等全部收押,任何人不得接近。

让锦衣卫的人日夜把守,任何接近之人没有本公手令,一缕格杀勿论。

马上开始排查,看看这开封府城内到底还有多少朱同镳党羽。

彻查巡城司的人员,最好是全部替换下来,让人看看管着。从今日开始,开封城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所有人许进不许出。”一连串的命令从张儒口中蹦出来。

手下人开始忙活开了,毕竟他交代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任何事都不能出任何纰漏。

告状的百姓都开始围观,他们已经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这个朝廷派来的国公,如果看不到一个交代,那就等同于把自己和家人架在火上烤。

既然你定国公已经夸下海口,那我们自然是需要看到一个合理的交代之后才会离开的。

知府衙门外聚集了数千人,这些人都是苦主。

更有不少读书人在门前静坐,他们没有任何过激举动,他们只是等待着定国公给他们一个公允的答复。

朱同镳被人押着走出府衙,紧接着,孟海手持奏折和陈杨一起走了出来。

押着朱同镳的人站定,孟海和陈杨对视一眼,然后陈杨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开封城的百姓听着,定国公已经拿下确凿证据,现在宣读朱同镳罪状如下:

一、********;

二、草菅人命;

三、****宫闱;

四、暗藏军械;

五、非法蓄兵;

六、妄自尊大;

七、目无君上;

八、拦截贡品;

九、滥杀无辜;

十;意图谋反。

臣定国公张文轩,奉命巡视江南官场,途径开封府城,遇书生挡道,守城小卒鞭之而书生唯唯诺诺。

臣大感意外,彻查此事,竟发现周王朱同镳勾结海商意图谋反,且为祸乡里暗藏军械。

今臣手握王命旗牌,率军三千,权衡之后,立即命人捉拿朱同镳及其党羽三百二十一人。

圣上明鉴,朱同镳虽为皇亲,却坏大明社稷根基,其罪当诛!

臣叩首,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勿怪臣擅杀皇亲之罪!

弘治十三年五月初七,臣杀朱同镳于开封城菜市口,待臣归京之日,陛下要杀要剐,臣愿引颈就戮!”

奏折很长,陈杨也是避轻就重的说一些,实际上张儒不用在圣旨中说这些废话,这些话,是说给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听的。

五月初七是明天,一般来说要秋后处斩,而且像朱同镳这样的皇亲国戚还有一个八议范畴。

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朱同镳很幸运的在八议之中的议亲上,又很不幸的生在了大明这个时代。

自太祖因胡惟庸案废宰相之后,八议的制度虽然在律法之中,却已经形同虚设。

内阁和皇帝分庭抗礼,可实际上皇帝却能够一言而定大臣生死。再无权臣能真正抗衡皇权。

张儒直接说要明天诛杀朱同镳,这样的举动,着实振奋人心。特别是那些读书人看完奏折之后,又亲眼看着奏折上了火漆被快马送出开封城,老百姓们都轰动了。

那些人跪在地上大喊:“定国公千古,定国公万岁!”

751。第751章 :监斩

这不喊还好,一喊,陈杨和孟海都慌了神。

这万岁可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别说张儒只是一个国公,就是他是大明的异姓王,那也是断然不能接受这万岁的称呼的。

否则,那就是谋反。

还好同样跟着出来长见识的秦有天够机灵,猛然一打鸣冤鼓,等老百姓安静下来之后暴喝:“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这一喊,那些书生也意识到喊张儒万岁是在害张儒,对这位救他们出苦海的国公,他们多少还是带着感激心理的。

秦有天一喊,下面的书生立马跟着喊陛下万岁,老百姓们有一种从众心理,自然也跟着喊陛下万岁。

陈杨对秦有天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心里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淋湿。

安抚好百姓之后,人群慢慢散去,少数书生留下协助几人处理案件。

当夜,陈杨、孟海、郭兴三人联袂求见。

张儒正在逗弄张慕言,听说三人来见,马上让杨廷和开门。

几人落座之后,郭兴率先发难:“公爷,不才有一言不得不说,这般对待一个藩王,只怕朝中某些不怀好意的大臣,会对公爷颇有微词啊!

公爷何不命人将其罪状整理成册,然后押解进京,待陛下定夺?

怎么说,周王也是当今圣上的王叔,公爷只是臣子而已,僭越之罪,公爷完全没有必要担。

至于陛下要如何处置周王,那便是陛下的事了,到那个时候,也不会有人再趁机刁难公爷。”

他这番话倒是完全为张儒着想,可张儒却摇头否了他的建议:“郭兴,本公知道你一番好意,可你知道本公这些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么?

当年陛下还不是陛下,他只是东宫太子,妖妃万氏意图左右先帝想法,废储君,另立太子。

当时本公在大同边镇,面对二十万鞑靼铁骑。

本公靠的,死死战不退,最后回到京城,才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

之后陛下登基,鞑靼再次犯边,又是本公率军退敌,虽未能真正有效杀伤鞑靼人,却也让鞑靼数年不敢轻易犯边。

世人皆道我张文轩用兵如神,却鲜有人知是我深夜入鞑靼汗帐,跟那个时候已经有些离心离德的巴图孟克说了半个时辰的废话。最后是靠着威胁对方,才让对方不敢寸进。

离得近的大同之战,一战之下活捉鞑靼大汗巴图孟克,彻底剿灭三十万鞑靼有生力量,以至于草原上十年之内无兵可用。

本公靠的是什么?

无他,惟死战尔!

官场如同战场,那个时候多少人在朝中攻讦?万安一党数百人联袂上奏,说我张文轩意图不轨,想要谋反。

可我挺过来了,所以现在我是定国公,而不是逆贼张儒张文轩。”

郭兴抢便道:“公爷明明可以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手段,为何一定要如此偏激?”

张儒叹道:“算了,本公不想解释,你不懂的。”

陈杨阻止了想要继续说下去的郭兴:“既然公爷已经做出了决定,我等听从差遣便是。”

孟海则微微垂首,似乎在思考。

有些不甘心的郭兴被陈杨拉走,出门之后,他拂袖而去。显然,他还是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明明来之前已经说好了的,到了这里,张儒不过说了几句话,他们就变卦了。

杨廷和意味深长的道:“公爷,这几个年轻人,还需要历练呐!”

张儒笑骂道:“说得你好像已经年纪很大有了一样。还有,你可以叫我老大,不用一口一个公爷。”

杨廷和有些不习惯的叫声:“老。。。老大。”

他总感觉张儒和自己兄弟之间的互相称呼,就像是某个山寨里的山贼马匪一样随意,没有半点规矩可言。

张儒饶有兴趣的问:“你倒是说说,我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大张旗鼓的斩了周王?”

杨廷和道:“我认为,老大这么做有两点,一是震慑南方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官员,二则是要引蛇出洞。”

张儒赞许的点点头:“不错,你的脑子比郭兴那榆木疙瘩要灵活些,我身边的人要都跟郭兴这小子一样,那我可得忙死去。这开封府城乃是朱同镳经营了数十年的地盘,而且人家自从得到这片封地之后,便一直都在这片封地上作威作福。

区区数百人,哪里只有这么点人愿意供朱同镳驱策?

这开封城里的人,估计除了百姓之外,十有八九都是周王府的人。

我如果不杀朱同镳,他们完全可以尾随押送的队伍前往京城,在半道上就把我的人杀个干干净净,回来之后,朱同镳又可以在这里作威作福。

我不想去了江南之后随时还要提防一个藩王,所以我必须先斩草除根。

没了朱同镳,按些人就是没了牙的老虎。他们要杀人,就需要牙齿。所以,明天监斩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劫法场。

到时候,可还是需要兄弟们配合才行。”

杨廷和道:“老大,不如等范兄他们回来之后再说吧!”

张儒摇头道:“等不了了,话已经说出去了,如果这个时候变卦,你让老百姓如何看待?

已经有一个朱同镳让他们伤心了,如果再来一个张文轩让他们伤心,这些百姓的心,可还能向着咱大明朝廷?

民心不能丢,丢了民心,就等于丢了江山社稷。

陛下身体不好,咱们不能给他添堵了。”

杨廷和叹道:“老大一心为大明着想,也不知是对是错啊!”

张儒笑道:“对也好,错了也好,反正已经做了。不管那么多,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等到江南官场肃清之后,这些年轻人估摸着也能成长起来了。到时候,大明就不会需要我这个武夫了。”

杨廷和心中一跳,问道:“老大,你这是。。。?”

张儒有些不自然的干咳道:“没什么,就是随便说说而已。你让姜伟多注意一下城外的动向,我怕明天这法场上,真的不会太平。”

杨廷和知道张儒有话瞒着自己,只好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