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臣 >

第167章

悍臣-第167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晖马上挺直了腰杆,要说真正让他感到的骄傲的,绝对不是身上这个保国公继承者的身份,也不是有一帮子能够使唤顺天府尹的勋贵朋友,而是那些年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

这一刻,他才猛然想起,自己曾经是一个军人,一个宁折不弯的大明军人。

一路走,朱晖便一路在脑海里想着对策,到达门口的时候,脑中的计策已基本成型。所以他出门第一件事不是跟张儒打招呼,而是冷着脸朝张儒伸出了手:“你要足够身份的,所以我来了。不过我爹说了,没有三千两银子,你还是不能进去。”

张儒不由有些心中发苦,这对奇葩父子做事,可真是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正待说话,却见朱晖朝他挤了挤眼睛。

他马上心领神会,大手一挥,示意身后抬着礼物的人将礼物抬到门口:“银子就在箱子里装着,要想看银子,没见到公爷的面,那是不可能的。大不了老子带着人打道回府,本侯相信以锦衣卫的能力,绝对能够让京城百姓知道保国公是如何倨傲的。”

朱晖使眼色不过是让张儒借坡下驴,诓骗自己老爹,没想到这小子竟然来了个狠的,直接威胁上了。

他狠狠剜了张儒一眼:“你跟我进来,其他人都在门口等着。”

张儒笑眯眯的跟在朱晖身后进了保国公府,没多会,就进了保国公的书房。

看到朱晖带着张儒进来,朱永气不打一处来,冷冷的看了张儒一眼,然后对儿子道:“银子呢?”

朱晖还没来得及解释,张儒已经率先开口:“公爷别那么市侩嘛,银子的事咱好商量,只要公爷给足够的时间,别说三千两,就是三万两,三十万两,又有何难。”

朱永眼睛看天:“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就敢在本公面前大放厥词,就不怕本公让人把你叉出去。”

张儒笑嘻嘻道:“哎呀,老国公别生气嘛,都是熟人了,何必摆脸色给我看。我说的可是真的,只要有时间,银子根本就不是问题。这黄白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我诓骗公爷可没什么好处。”

“说说。”朱永依然有些气不顺。

张儒笑着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端起茶杯就喝,待一碗上好的雨前龙井被他一口喝干之后,他才砸吧砸吧嘴道:“公爷这里的珊瑚不错,恩,就是小了点,这东珠也挺好看,不过还是小了点。”

朱永眉头一皱:“本公让你说说你怎么来银子,你倒跑来评价本公的宝贝,怎么的,真的皮痒了?”

张儒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如果晚辈估计得没错,这些东西应该都是海上的东西吧。”

朱永脸色微变:“你什么意思?”

张儒正色道:“之前提过的事,不知道公爷有没有意向?如果有意向,文轩敢保证,三年之内让那三千两银子变成三十万两。当然,三百万两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谁都不知道大海上藏着多少未知财富。”

朱永眉头一挑:“小子,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这些都是前朝留下的宝贝,跟本公没有丝毫关系。”

张儒点点头附和:“这个晚辈知晓,嘿嘿,这么说,公爷是答应了?”

朱永手一挥:“晖儿,送客,对了,礼物留下。”

张儒马上转身离开,离开国公府的时候,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朱晖都有些头皮发麻了。

第241章 :京察

新年很快便过去了,新年的喜悦心情,在很多人心中也随之退去。

第一次大朝会,圣旨下达,宣布改元弘治,今年为弘治元年。大赦天下,凡是作奸犯科者,未达斩立决条件的,一律释放。

然后就是对犒赏三军,当然,这也只是象征性的犒赏而已,毕竟百万边军,加上各地卫所军,真要是每个人发下去二两银子,说不定能将国库给掏空去。

被下了大狱的梁芳,也因为弘治元年的大赦天下被放了出来,他算是那些宦官里面唯一一个得以幸免于难的。其他人早就在去年就被杀了,那些口口声声喊着先帝的宦官,甚至在十一月直接被送进了茂陵。

在这次大朝会上,确定了一个让百官惶恐的事。

由吏部尚书王恕牵头,定边侯张儒为辅,展开大规模京察。

这是弘治皇帝朱佑樘登基以来,第一次展开这种大规模的清洗。当然,去岁的锦衣卫对京城的大清洗不能算在内。

在决定京察之前,朱佑樘特地将几个肱骨老臣叫到御书房问话,象征性的问了问首辅刘吉的意见之后,这位大明中期最为开明的皇帝很果断的采纳了保国公朱永、内阁大学士刘健、内阁大学士邱濬提出的京察方案。

当然,刘健方案确定后颇有微词,他觉得不应该让定边侯张儒掺和进来。

倒是保国公在关键时候一句话将刘健的满肚子牢骚给堵了回去,他说没有锦衣卫护着吏部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吏部有多少主事够那些胆大包天的地方官杀的?

这话说到了所有老臣的心坎里。

别看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是大明一二品的大员,但是真正算起来,他们的权力还没有偏远山区一个小小知县大。那些人仗着山高皇帝远,治下匪患频多,而且自己上头有有人照顾,可没少干杀钦差这种恶事。

别的不说,就成化十七年广东布政使陈光赴任的时候被盗匪所杀,脑袋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左右参政直接一句话,这是我们这里的盗匪干的。加上按察使那边也众口一词,都说是盗匪干的,最后事情不了了之。一直到成化二十一年九月,两广道左参政纪伟因为贪污受贿被新上任的按察使刘光告发,陈光遇刺案这才真相大白。

所以朱永找出这个理由,是最好堵住刘健嘴的理由。

小会议结束之后,朱佑樘憋着一肚子笑回到乾清宫,笑得满地打滚。

这一幕幕,直看得覃吉皱眉,内心深处,这位曾经在东宫陪了太子十几年的老宦官,对张儒的忌惮之心,越来越强。

怀恩回了司礼监,一个秉笔太监的职位少不了,不过怀恩这人挺厚道,不喜欢争权夺利,所以推辞了东厂厂督的任命。

好在他识得进退,不然只怕这位大明历史上难得的正义太监,在京城过不了几天安乐日子就要被野心越来越大的覃吉给杀了完事。

张儒很忙,他没有参加小会议,甚至几次对王恕避而不见,因为他正在谋划一件大事,一件朱佑樘都没法拒绝的大事——成亲。

苏七七跟自己的日子也不短了,尽管老丈人背着一个无为教教主的身份,这或多或少跟自己朝廷命官的身份有些冲突,但他却不得不给这个女人一个名分。

他爱她,所以他可以不管老丈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请帖锦衣卫已经用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往大同,能不能送到那个便宜老丈人手里还是个未知数,年前看奏报上说唐龙在大同对白莲教的打击还算有力度,他估摸着这老丈人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苏七七已经做好了为人妻的准备,这两天都在家里精心准备着。

她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出现在自己的婚礼上,张儒说已经派人去请父亲,她相信,所以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定边侯府大张旗鼓的准备喜事,京中权贵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朱晖和朱祐樬两个闲着没事的人基本上成了比侯府管家还忙的存在。什么三媒六聘的礼数,什么丫鬟婆子的雇佣,什么喜饼之类糕点的订购。

只要是能够想得到的,两个人都会想办法插手。

这喜气洋洋的场面差点没让王恕气得气血攻心,这日,他第五次来定边侯府,在侯府门口一边踱步一边想着:感情你定边侯心里只有成亲,连京城这么大的大事都不管了。

老爷子是雷厉风行的性格,不然也不会在宪宗时代一直屈居金陵南京不得入京城中枢。

从中午等到黄昏时分,只胡乱用清水送了几张薄饼的王恕眼前一亮,终于将自己要等的人等来了。

那头马背上的张儒也看到了王恕,他脸色微变,本欲调转马头,冷不防看到了身侧的王周。无奈之下,值得发出无声的叹息,硬着头皮策马向前。

眼巴巴在侯府门口等了一天的王恕几步疾走,一把拉住了战马的缰绳:“侯爷,下官总算是等到你了。”

张儒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一旁刚喊了句爷爷的王周,苦笑道:“老大人见谅,第一次成亲,许多事情要忙,一直顾不上。”

王恕瞪了一眼张儒身后的王周,然后朝张儒和声细语道:“侯爷,家国天下事,国事为重。侯爷要成亲,下官可以理解,侯爷没有亲人,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下官也理解。但是陛下已经下旨京察,可现如今连京城的官员都没法查,下官也是无奈,这才数次找侯爷出面。若是让侯爷为难,还请侯爷体谅体谅下官。”

按照王恕的脾气,能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张儒心知这一点,很识趣的借坡下驴:“老大人言重了,您是长辈,叫我文轩便好。来来来,屋里坐,坐下说。”

进了屋后,将王恕让到位置上,张儒咕噜咕噜很没风度的喝完一碗茶后,这才道:“老大人可是为京察的事情来的?”

王恕心道:你小子还知道老夫是为京察的事来的啊!老子急得嘴上都快起燎泡了,偏生你跟个没事人一样。

见他不说话,张儒打了个哈哈道:“老大人先别生气,听完小子解释,若是老大人还有气,小子任凭处置。”

王恕不咸不淡道:“这话可是你说的。”

张儒道:“是我说的。”

王恕冷冷道:“洗耳恭听。”

张儒躲着他的时候,他恨不得马上求着张儒出来做事,可张儒真把他抬起来的时候,王恕反而摆起了架子。

要是换成别人,脾气火爆的张儒说不定就是两俩大耳刮子赶人了,可眼前的老人不仅是当朝吏部尚书,还是王周的亲爷爷。

尴尬的清了清嗓子后,张儒小声道:“老大人应该也知道,京察的事,是让大明数万官员都紧张的事。甚至去岁,已经有不少人借着拜年的由头在京中开始走动了。

陛下下旨京察,摆明了就是要整顿吏治,而这其中首当其中的,便是老大人手下的吏部。

别人看老大人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坐得舒坦,小子却不这么认为。

老大人刚直不阿的性子早已在官场传开,事实上陛下让老大人主持京察也是非常明智之举。可是如果老大人在这个时候动手京察,那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王恕皱起眉头:“你这话什么意思?莫非京察还要分时机不成?”

张儒笑道:“老大人不觉得奇怪么?去岁就已经进京打点,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去你这个当朝吏部尚书的府上走动。”

王恕点点头,狐疑道:“这是怎么回事?”

张儒挤了挤眼:“老人真不清楚?”

经过这么一提点,联想到自己在官场上得罪的人,联想到自己的性格,王恕马上得出了答案。

那些外放官员不敢来走动,无非就是害怕偷鸡不成蚀把米,要知道他王恕可是曾经把人家行贿的银子扔去河道衙门的主。

讪讪一笑道:“你继续说。”

张儒又道:“老大人如果这个时候动手,的确能够抓出一些蛀虫,可是这些蛀虫在京城的靠山,却不见得会落网。去岁锦衣卫大张旗鼓的闹了一个月,实际上抓住的人却不多。君不见菜市口人头滚滚落,看上去有一两千人,实际上真正犯事的官员不过三四十,其余都是株连而已。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火急火燎的开始京察,而是静观其变,只有等到那些人没了耐心,主动****找,我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到时候,老大人还怕不能真正将这些腐蚀大明根基的蠹虫给挖出来?”

听了张儒的解释,王恕恍然大悟:“你小子这是挖了坑打算让人往里面跳啊!”

张儒正色道:“老大人这说的是什么话,小子可真是因为要成亲没有时间。王周,待会,劳烦你用粗暴一点的方式将你爷爷赶出去。”

王周一愣:“啊?”

以孝道为先的大明,让孙子将爷爷赶出去,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

王恕不以为然:“侯爷怎么说就怎么做,无需顾虑太多。”

王周不明白,老狐狸已经明白了。走出侯府的时候,王恕不由在心里想:这个蔫儿坏的定边侯,对大明到底是福是祸?

不过他也来不及多想,因为他要回去准备,准备将一干贪官污吏一网打尽。

第242章 :流言蜚语

“你知不知道,听说昨天吏部尚书被定边侯给乱棍打了出来。”

“什么啊!听说是吏部尚书王大人的亲孙子亲自动手,把自己爷爷给叉出去的。”

有不明真相的人马上问道:“说说,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那知道些内情的人马上高傲的扬起了头:“你们是不知道,咱们这位新任吏部尚书可不是个好惹的主。陛下下旨京察,他就火急火燎的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