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臣 >

第135章

悍臣-第135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琦没好气的瞪了罗清等人一眼,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让拿着短铳的几个手下放下武器,让开一条不大的道路放行。

罗清怒气冲冲的挤开几个文官,指着张儒的鼻子骂道:“张儒,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女儿你什么时候还给我!”

张儒目光一冷,率先看向身后不远处的马车,只见马车的帘子已经被拉起来,露出苏七七美艳绝伦的脸。

看到那张脸之后,张儒压住心中火气,十分恭敬的朝罗清躬身行礼:“泰山大人莫要为难小婿了,我与七七已有夫妻之实,待小婿忙完公务之后,自会去大同登门求亲的。”

这个时代,一个年轻男子说和一个年轻女子有染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是一个云英未嫁的女子和一个男子有染,却是伤风败俗的大事了。

张儒之所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一来是倚仗自己九边总督的身份,二来则是告诉罗清,你别太过分,你女儿现在已经是我的人了,你带回去也没人敢要。

罗清气得浑身发抖:“你。你。”

卢飞也看出张儒和自家老丈人关系不咋的,当着媳妇的面又不好做恶人。他扒开了一脸看好戏的榆林知府郭芳,一双眼睛贼溜溜的大量罗清:“你什么你,督帅说了会给你一个交代你就回你的大同老实待着。你家女儿能够得到督帅垂青,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别跟个刁民一样不识好歹。”

“卢兄!”张儒低喝一声制止了卢飞继续说下去,再不喜欢这个老丈人,他也要给媳妇几分面子。

不能前几天才夺了人家的完璧之身,现在就翻脸不认人。

再次一揖:“泰山大人稍安勿躁,此间事了,小婿定会去大同给泰山大人一个交代。”

“七七,你是走,还是留。”罗清拿张儒没有办法,只好将压力施加到女儿苏七七身上。

不管张儒表现得多么强势,只要女儿说一声走,这场交锋,他就算赢了。

可是身后的苏七七没有说话,双目含泪看着自己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走还是留,不是一个字那么简单,那相当于一份责任。一旦选择了,她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四个彪形大汉中有一人跟张儒年龄相仿,他殷切的目光一直在苏七七身上打转,奈何苏七七眼中只有张儒和罗清,根本没注意到他。

整个队伍都变得安静了,大家似乎都在等待苏七七做出抉择。

“师妹,跟师父回去吧!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你跟我们回去,清白没了我不在乎,别人不敢要你,师兄要你。”这个从小由罗清养大,对师妹苏七七一往情深的汉子终究没能按捺住心中最原始的呼唤。

当着几千边军和一千锦衣卫的面,**裸的给了张儒一个大耳刮子。

似乎是这个汉子的话让苏七七做出了决定,她毅然决然的摇头,然后从马车中走出,对准罗清跪下:“爹爹,女儿不孝,不能跟您回去。女儿已经是他的人,一日是,一辈子都是。”

在讲究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侍二夫的大明朝,苏七七的举动赢得了包括郭芳这个老学究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

不少人在心里慨叹,督帅真是好福气,娶了这样一个女子。

张儒黑着脸走到苏七七身边,将她扶起来,细心为她拂去裙摆上的尘土,然后搂着苏七七走到罗清面前,很恭敬的弯腰行了个礼,这才转身直视那说话的汉子:“你。可敢将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

熟悉他的范统和王周看到张儒这副表情,马上就知道,大人已经动了杀意。不用招呼,直视两个手势,飙云骑的几个好手就朝罗清等人慢慢围拢过去。

“说又如何,师妹跟我回去,我马上就敢跟她拜堂成亲。”名叫罗孚的汉子浑然不惧。

在爱情面前,就算是生性懦弱的人也有胆大的时候,更何况罗孚从来都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害怕张儒和罗孚再起冲突的苏七七陡然抓紧了张儒的手臂,她希望他不要动怒。

可惜,盛怒之下的张儒已经听不进任何劝告了,在罗孚话音落下的那一瞬间,他猛然抬手一巴掌扇在罗孚的脸上:“我的女人,不是你能够觊觎的。这样的话语,我不想再听到第三次,那样的想法,你最好永远永远都不要有。”

一巴掌打得罗孚嘴角和鼻孔里都冒出了鲜血,也彻底碾压了罗孚的自尊。

他抬起拳头想要还以颜色,却被罗清抬手阻止了:“罗孚,住手!我们走!”

“爹。”没走几步,身后传来了苏七七的呼唤。

罗清顿了顿,继续朝前走,又走了十几步这才中气十足的道:“你好自为之。”

第195章 :最后一站

小小的风波很快就因为罗清的离去而平息,仪仗再次上路,队伍里多了几辆车辙很深的大马车和一个满脸不情愿却只能跟着通行的余声。

由于多了几马车的金银珠宝,队伍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时间一点点过去,转眼就到了六月,张儒心急如焚。

固原一趟走,总兵陈泰表现得极为谦恭,不仅亲自陪着张儒巡视了重要的关隘,还亲自将张儒给的名单上所有人都给抓到了固原。

陈泰的职位并不是持着大将军印的总兵,他是固原兵备道的道员,掌管着已经成镇却不曾设置总兵府的固原兵马三万余人。

各大关隘的巡视当然只是象征性的巡视,已经六月了,根据张儒自己所记得的前世历史,还有两个月,成化帝朱见深就要不行了。他必须要抓紧时间巡视完九边,然后回到京城帮助朱佑樘。

没有人在京城帮助朱佑樘的话,京中十二团营和龙骧三营的人可不一定会帮助太子登基。到时候如果那位野心勃勃的长公主殿下冒出来给那些将领一些好处,只怕朱佑樘就要面临被圈禁的危险。

一旦太子倒台,张儒这个靠着东宫而崛起的九边总督,也会随着新君上位而彻底失去恩宠。

他的敌人很多,为了锦衣卫的兄弟和自己的奶兄弟,他不能容许是这样的事情发生。

余子俊和卢飞给出来的名单十分详细,抓捕这些人也花费了一些功夫,但是在固原兵备道的帮助下,只用了不到二十天时间,就将那些人明正典刑了。

一路巡视,一路都有人人头落地,张儒在边军士卒心中的形象也越来越接近阎王爷。不少士兵私下里议论,都不是叫他督帅,而是跟京城某些纨绔一样叫他张阎王。

这不是什么好称呼,当某次张儒在陈泰的陪伴下不小心听到士兵议论的时候,一脸尴尬的陈泰一怒之下下令将那两个议论的边镇老卒重大五十军棍。而对此,张儒只是一笑置之,不仅没有怪罪两个边军,反而还不疼不痒的将陈泰训斥了一顿。

很难想象,四五十岁的兵备道道员大人在年轻的九边总督面前噤若寒蝉。

成化二十三年六月二十八,张儒巡视固原,斩贪墨军饷之边将七十四人,固原镇校场的大旗上,又多了几十颗用石灰腌好的人头。

当日,张儒马不停蹄出发,前往下一站——宁夏镇。

宁夏镇总兵哈希德是地道的回回人,大明在甘肃宁夏这一代采用的基本上都是用当地少数民族的人作为将领的方式。回回人有自己的教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有自成体系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哪怕是在张儒前世的新中国也依然存在,民族问题,一向都是一个大国最为头疼的问题。

大明放弃河套之后,蒙古人直接在河套平原牧马放羊,西北门户洞开,大量军卒退守宁夏。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宁夏变成了一个汉胡杂居的地区。

来自大明各地的边军大部分都是光棍,而宁夏本地的兵丁因为常年跟鞑靼作战,剩下了很多女子。

哈希德从小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从血统上来说,他还是一个纯正的回回人,但是从思想和精神上来说,他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汉人了。

正因为这个重要因素,加上哈希德出身回回大族,他的家族在宁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些穆斯林对他的话言听计从。成化帝朱见深才在成化十八年将宁夏镇总兵的位置交给他。

同时,成化六年冒出来的固原兵备道也充分发挥了作用,一方面是可以随时支援宁夏这边的回回军队;另一方面,未尝就没有看着哈希德的意思。

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朝堂之上的士大夫们可不敢将一个重镇交给一个异族,就算迫不得已将这个重镇交给了异族,也需要用其他同族去看着。

哈希德有王位在身,虽然只是一个郡王,在勋爵上却比张儒要高很多。

所以虽然是初次见面,哈希德在给张儒的钦差身份下跪磕头之后,就轮到张儒给哈希德见礼了。

他依然没有选择跪下,只是行了个拱手礼。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一众回回将领的不满,但在哈希德的压制下,那些将领没有当场发作。

当张儒将需要抓捕的名单交给哈希德之后,彼此之间的矛盾才算真正爆发出来。哈希德当着张儒的面将那份名单撕得粉碎,皮笑肉不笑地道:“张大人,现在这份名单已经没有了,你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事实上,这名单上面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汉人军官,一份九十四人的名单,回回将领只有三个。哈希德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跟张儒为难什么,因为没有必要。

可是心眼算不得大的哈希德对那一跪耿耿于怀,所以他准备为难张儒。

张儒不以为意地道:“王爷,在这种小事上为难末将,有意思?”

“你觉得没意思?”哈希德冷冷道:“你觉得没有意思,本王却觉得很有意思。”

张儒不卑不亢道:“末将奉命巡视九边,王爷这么为难末将,怕是不好吧!”

哈希德淡淡道:“不然呢?本王听说过你张儒的大名,在京城你横行无忌,因为有太子殿下撑腰,在九边你为非作歹,因为有九边总督这个头衔撑腰。可来了宁夏,你还想目中无人,眼中可还有我这个大明藩王?”

一个隆鼻深目的少数民族,一个血统纯正的汉人长篇大论,偏偏这个汉人还被说得哑口无言。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前世还是如今,都是很少见的。

张儒很不幸的成了当事人。

聪明的他马上意识到,是自己在刚见面的时候的态度无形之中得罪了这位名义上的大明藩王。

想明白了之后,张儒故作低声下气地道:“末将不明白王爷在说什么。但是末将有末将的坚持,在京城面君,末将尚且能够不跪,没理由来了宁夏见了王爷您就下跪。难道王爷认为,自己比陛下还要英明?

男儿膝下有黄金,有些坚持,就算是把末将的脑袋给摘了,末将也是不会做出任何改变的。那份名单上的人,王爷愿意帮就帮,不愿意帮,宁夏指挥所的人应该能够将这些人捉拿归案。

至于王爷麾下的将领,末将没想法去追查。”

他话里的意思已经够明显了,你给我面子,我就能够给你三分颜面,你要是不肯给我面子,撕破了脸皮,到头来对谁都没好处。

哈希德也是聪明人,很识趣的道:“既然张将军觉得自己有能力在宁夏这一亩三分地上横行无忌,本王自然不会横加阻拦。”

对于张儒来说,只要这个本地的土著不横加阻拦,拿下那些边军中的败类根本就不是大问题。

保国公朱永给的这份名单不可谓不重,只要能够将名单上的人尽数拿下,那么大明的九边将会清净很长一段时间。

旗杆上悬挂着一堆人头,胆子再大的人也不敢顶风作案。

接下来几天,哈希德对张儒避而不见,张儒也懒得拿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倒是锦衣卫下手速度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些犯罪的将领尽数捉拿归案了。

汉人的将领最好处理,宣布罪状之后一刀把人头给剁下来,然后用石灰腌好,往旗杆上一挂就完事了。

那三个回回将领却让张儒头痛了。

他跟哈希德说的是不会动回回将领,可是名单上却有三个回回将领,如果动了这些人,哈希德会不会一怒之下把钦差行辕给围了?

对这些人,张儒是打心眼里有些发憷的,他们是一群疯子,做事从来都不管手段不手段,也不会顾及后果。

清末的回乱,张儒可是曾经细心研究过的。

那三个回回将领的人头还没落地,麻烦就找上门来了。

来找张儒的不是别人,正是几日内都对张儒敬而远之的哈密王哈希德。

“张将军,听说你抓了几个人?”哈希德开门见山地道。

张儒点头道:“是的,抓的几个回回将领,正觉得有些棘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们。”

哈希德冷冷道:“把人放了。”

语气坚定,毋庸置疑。

张儒的语气也骤然变冷:“王爷说要我放人我就放人,莫不是王爷将大明的王法当成了摆设不成!这三人罪证确凿,若是就这么放了,你让本将如何服众。”

哈希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