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臣 >

第13章

悍臣-第13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多会,同样脸上涂着黑泥的张儒就被人叫了过来,看到半空中的小太监,张儒有些疑惑:“你是何人,有何事求见于我?”

“您便是张小旗?”小太监不敢确定,因为梁芳交代了,这件事除了张儒之外,任何人都不能说。

梁芳对小太监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梁芳这个干爹护持,他早已经死在深宫里了。

所以梁芳最信任的也是他,不然这种掉脑袋的事情,他也不会让一个小太监跑来送信。

张儒点头道:“我便是张儒。你是何人?”

从小太监说话的声音,张儒判断出了他的身份,可是司礼监一个掌印太监,四个秉笔太监,这么多股势力,他并不知道小太监是谁的人。

小太监没有放下戒心,问道:“敢问小旗大人可有凭证?”

张儒抬手擦了擦脸,将脸上的尽数擦去之后,指着自己棱角分明的脸道:“你要凭证我可拿不出,不过如果你是宫中的人,想来我这张不算太丑的脸就是最好的凭证。”

小太监擦了擦眼睛,仔细打量张儒,然后才道:“奴婢李广,乃司礼监梁公公身边的人。”

“何事?”张儒接着问道。

李广为难的看向周围身边的东司房锦衣卫,既然干爹说了这些话只能跟张小旗一人说,他就没打算将张儒身边的人放在心上。

“这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就说什么。”张儒不悦地道。

毕竟他要收服人心,这种情况下,恰恰是最好收服人心的。

李广死死的闭着嘴,大有你不让人走开我就不说的态势。

牟斌朝其他人一挥手,几人识相的离开了。

等到确定所有人都离开了之后,李广这才小心翼翼地道:“干爹让我告诉小旗大人,有人要对太子不利,请小旗大人早做准备!”

“你干爹是谁?”张儒问道。

李广道:“司礼监掌印太监梁芳!”

听到他的回答,张儒不由感到有些纳闷,这梁芳什么时候回跟我通风报信了?是什么人会对太子不利?

马上,他就想到现在是成化二十一年,记得前世看历史的时候在成化一朝的确掀起过废太子的巨浪。只不过后来这巨浪被地震和钦天监给彻底粉碎了。

可是明史记载是因为成化帝得知了梁芳韦兴二人贪墨内库巨款,二人才撺掇万贵妃吹枕头风的。既然梁芳是始作俑者,为何他会遣人来通风报讯?

心中疑窦丛生,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什么时候堂堂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会好心来通知我一个锦衣卫的小旗了?这位小公公莫不是搞错了对象吧!”

李广慌忙道:“没搞错没搞错,干爹的确是让小的来通知小旗大人的。他还说韦兴意图撺掇贵妃娘娘跟陛下请命,还将内库空虚的罪责推到了太子爷身上。”

张儒闻言一拳打在身旁的大树树干上,木屑四下飞溅,大树摇晃不止,将树枝上吊着的李广吓得差点没尿裤子。

“你回去告诉梁芳,就说他的好意我知道了,让他密切关注韦兴的动作,如果他不愿意合作,张某绝不强求。”张儒抽刀将绳子砍断,放出李广之后,一字一顿地道。

李广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然后连看都不敢多看张儒一眼就匆匆离开了。

过了好一会,在心里想了很多对策的张儒这才回到东司房训练的地方,见他面色阴沉,所有将训练当做玩乐的锦衣卫都停下了手里的事情,看着张儒。

可是张儒只是黑着脸不说话,一时间,林子里安静得连鸟叫声都听不见了。

牟斌朝王周使了个眼色,后者大着胆子上前问道:“大人可是有什么事为难,说出来大家兄弟一起解决。”

经过一个月的相处,能够留下的都是身家清白而且忠心之人,张儒感到很欣慰的同时也在犹豫是不是该跟手下的人说。

如果说出来的话,人多嘴杂,一旦传扬出去只怕会对太子更加不利。

朱佑樘可是他背后最大的靠山,没了朱佑樘,随便一个锦衣卫的百户就能将他拿捏得死死的。别说完成自己的伟大抱负,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都很为难。

若是不说,手下的人肯定会心存芥蒂,认为自己不将他们当兄弟。

关键时刻,还是牟斌为他解围:“大人有事尽管吩咐,兄弟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儒猛然瞪眼,大声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不敢说出来,如果诸位兄弟信得过张某,就帮张某做点事情。”

二百人齐刷刷单膝跪地,左手按住腰间绣春刀:“但凭吩咐!”

“王周,你带人去钦天监,告诉梁立勇,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地震,如果陛下一心废掉太子,就让他说地震是老天震怒的缘故。”

“姜伟,你带人去找李孜省李大人,告诉他如果换了兴王,我就算是死也会拉他垫背的。”

“牟斌,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带人联系朝臣,那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每一家都给我走遍。一定要找到他们的把柄,没有把柄就去找袁指挥使要。我就不信他们一个个屁股都擦得干干净净。”

众人齐声称是,没有问原因,只是忠诚的执行着他的命令。

下令完毕,人一下走空了,剩下不过十几个没人带领的则跟在张儒身边,这些都是除了上述几人最为亲近的人。勉强来说,他们现在是张儒的亲近侍卫。

“你们跟我走,联系朝中正直大臣,我就不信,几个阉党和一个老女人,还能让我大明翻了天了!”张儒气哼哼地道。

当天下午,数十封书信从锦衣卫东司房发出,通过军中八百里加急快马运送各地。就连不知为什么提前致仕的原南京兵部尚书王恕都收到了来自锦衣卫的书信。

这些书信的署名,全部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张儒!

朝中不少官员日子都过得很不畅快,被锦衣卫盯上可比被吸血蚂蝗盯上要痛苦得多。

袁彬没有阻止张儒的一系列动作,完全将锦衣卫资料库开放给了张儒的东司房。

一时间,京官都察觉到了事情的不正常。

这些变动,身在深宫的朱见深还蒙在鼓里,这日,他吞食完仙丹之后,忽然对怀恩道:“朕想要废掉太子,你觉得如何?”

怀恩大惊失色,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太子可有失德之举?”

朱见深很不高兴地道:“是朕在问你,不是你来质问朕!”

怀恩低头啜泣:“陛下待老奴恩重如山,让物体不全之人担任秉笔太监,乃老奴之服。然如今太子未曾失德,陛下缘何有了废掉太子的想法?”

“朕的银钱他都感动,朕还没死呢!”朱见深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怨气。

“陛下是宁可听信一个阉人的话,还是相信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乃大明储君,不可轻易替换呐!陛下若执意换储,老奴请陛下赐臣一死!”怀恩用脑袋拼命在地上磕着,没一会,脑袋上就有了个鸡蛋大小的包。

朱见深有些不忍:“罢了罢了,好不容易问你意见,你就知道要死要活的,你还是去凤阳守灵吧!”

怀恩还想说话,已经有侍卫上前将他托起,抬了出去。

这一瞬间,怀恩心如死灰。

四月初一,大朝会马上就要开始,朝中有一帮官员却是精神奕奕,一个个摩拳擦掌的。

这次大朝会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大朝会,刚刚更已完毕的皇帝朱见深,也在心中下了决定,想要利用这次大朝会公之于众。

暗处,张儒领着东司房一帮锦衣卫已经混进了深宫之中,只要朝中的不利消息传出来,他马上就会让手下的人动手。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他深刻的意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别人不敢轻易动的权臣,那就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

第19章 :朝堂纷争

在万贵妃的软磨硬泡下,在韦兴的恶意中伤下,生性多疑的朱见深终于决定废掉太子,另立兴王朱佑杬为太子。

在梁芳的伺候下登上龙椅,朱见深有些局促的攥了攥拳头,扫视群臣,发现所有人都低头不语,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对梁芳使了个眼色之后,梁芳无奈的拿出圣旨:“圣旨下,朕恭承天命,君临万邦,然东宫太子,贪得无厌,挪动内库银钱。不尊贵妃,是为不孝,不体恤下情,是为不仁,结党营私,是为不智,今天下承平已久,兴王年幼已有帝王之姿。

为大明江山社稷计,废太子朱佑樘,贬为安王,拟立太子朱佑杬。

天鉴孔严,王章有赫,钦哉,故谕!”

手托明黄色的空白圣旨,说着之前成化皇帝交代的话语,梁芳胆战心惊的同时又感到庆幸。

这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帝王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真正写在圣旨上面,如果他真的写在了圣旨上,只怕要让他收回成命,就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

太子东宫讲官刘健第一个出班反对:“陛下,太子乃过之储君,不可轻易行废立之事啊!”

朱见深黑着脸道:“有何不可,太子失德,我大明不可一日无储君,朕有的是儿子,换一个又能如何!”

殿试读卷官,东宫侍讲学士李东阳上千一步:“陛下三思,太子殿下为人仁厚,不曾做任何失德之事,陛下所说几点,纯粹为莫须有,还请陛下明察,还太子殿下一个清白!”

“你的意思是,朕不问是非?”朱见深阴测测地道。

“臣不敢!”李东阳不卑不亢地道。

首辅万安抬了抬眼皮,见刘吉刘珝都没说话,他微微闭上眼睛,当做什么都没听见。

几个阁老不说话,六部尚书不说话,不管他们是不是纸糊的和泥塑的,至少这些大佬不说话,除了李东阳和刘健等几个东宫之人为太子说话,其他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朱见深似乎很是不满,朝万安大声道:“阁老可有什么要说的?”

万安睁开眼睛,低头颤颤巍巍地道:“陛下所想,便是老臣所言,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位万岁阁老来了个故伎重演,二话不说跪在地上高呼万岁。其他官员不论大小,都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跟着跪下口称万岁。

按照以往成规,只有在议事完毕之后才会山呼万岁,被万安这么一搞,朝臣都眼巴巴的看向朱见深。

朱见深黑着脸道:“刘吉,你认为朕此举也是荒谬之举么?”

被江湖人冠以刘棉花诨号的刘吉算是三位阁老中最为贪婪的一个,收了三千两白银,这位阁老的想法却是不偏不倚。

他装作没有听见:“陛下,老臣年迈体衰,耳朵不是很灵光了,不知陛下方才所说为何?”

后方几个小官员差点没笑出来,这刘棉花也真会找借口,就不怕皇帝觉得你老了没用了让你致仕?

当然,皇帝没有让刘棉花致仕,常年不理朝政,朱见深甚至不知道让刘棉花致仕之后他还能用什么人来当这个内阁大学士。

“刘珝,你说。”朱见深语气突然变得平静,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忍耐到一个极限了。

刘珝眯着眼睛道:“臣不敢说。”

“大朝会,有什么不敢说的,当说就说,朕恕你无罪。”朱见深难得大方一回。

刘珝淡淡道:“老臣赞同李大人的说法,东宫太子乃我大明储君,不可轻言废立之事。当今太子仁厚,举国皆知,不知陛下从何处得知太子失德?老臣倒是以为,在陛下耳边说这种是非之人,才是居心叵测之辈,当诛九族!”

朱见深猛然一巴掌拍在龙椅上:“你给我闭嘴。”

习惯了称孤道寡之后,突然之间连我字都冒出来了,足见朱见深已经恼怒到了一定程度。下面的人没几个知道皇帝的想法,知道皇帝想法的梁芳在这偌大的朝堂上又没有说话的份。

“臣以为,太子失德,便是大事,陛下所言甚是有理,臣恭请陛下改立兴王。”马上就有‘识趣’的臣子冒出来了。

这个站出来说话的人不是别人,却是在朝中鲜少说话的兵部尚书张鹏。年纪已经到了六十五岁的张鹏老大人算是风评很不错的一个尚书了,只不过在朝中根本没他说话的份,所以张老尚书也跟其他尚书一样,成了泥塑的尚书。

他为人刚直,一向敢为人先,他站出来跟风说话,这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

按理来说,如果站出来的附和的是刘吉刘棉花,其他人不会有任何想法,这位本来就是擅于揣测君心之辈。然而站出来的却是一向都有刚直之名的兵部尚书张鹏,不免让人大跌眼镜。

朱见深露出一个讳莫如深的微笑,连连点头:“看来还是张爱卿明白事理,诸位可还有附议者?”

一帮墙头草正打算附和的时候,却听张鹏突然道:“请陛下容臣说完。”

朱见深高兴地道:“但说无妨。”

“老臣老矣,南面有老眼昏花的时候,陛下正当壮年,却也与老朽一般糊涂了?臣赞同重立太子,待陛下昭告天下之日,便是老臣悬颈老树之时。陛下轻信妇人小人之言,竟然说出换储君这样的混账话,如此,我大明亡国之日不远,老臣无颜面对太祖太宗。”张鹏不做丝毫停顿,一口气说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