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悍臣 >

第100章

悍臣-第100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嘶力竭的喊道。

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起了那个在鸦角山城头屹立不倒的汉子,想起了那个死不瞑目的汉子。

少年沉默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在思考着,思考张儒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第144章 :人质

是不是答应,自称鸦角山守军的少年考虑了很久,回去之后在床上辗转一夜,顶着一双红彤彤的眼睛再次出现在张儒面前的时候,他做出了决定。

“督帅,小子愿意冒充鞑靼小王子。”少年收起了所有的倨傲,非常恭敬的单膝跪在张儒面前。

张儒伸手将他从地上扶起:“你可要想好了,一旦做出了决定,在鞑靼对大明没有彻底不构成威胁之前,你可能都要在草原上度过。你可能会有草原上的女子作为妻子,可能会在那里认识新的朋友。而的心里,却要时时刻刻记得你是大明的边军,你是鸦角山最后的一点血脉,你不是代表你一个人活,而是代表鸦角山那死去的三千英魂活着。”

少年十分认真的点头:“督帅,我都想明白了,不管以后到了何地,小子都不会忘记自己是大明的一份子。不管将来督帅有什么事要小子办,小子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办。只要成功成了鞑靼人的大汗,小子绝对不会让鞑靼人再有一兵一卒侵入我大明的疆土。”

张儒轻轻挥手,手在空中,猛然拍打在少年算不上宽厚的肩膀上:“现在不着急,反正他们的小王子不见了,要找到那小王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不是你和那小王子长得太像,本将还真不愿意把你给送到大草原上去受苦。过一段时间再说吧!要找理由也得过一段时间,总不能现在就把一个暮然长高了的小王子给他们送回去。”

鞑靼人虽然实在,可他们也不是傻子。

大军出发的时间不长,才不过半年而已,如果就半年时间小王子突然长高了不少,就是阿里布愿意相信,只怕和巴图孟克朝夕相处的满都海也不会相信。

更何况现在少年还不知道说蒙古语,他会一点点,却不能精通,对鞑靼内部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生活习惯更是明人的习惯,就这么过去,要不了几天就会被当成探子给杀掉的。

这边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之后,杨荣带着人回了大同府城,张安也带着大批人马开始分批撤离,为了解决保安堡外面几万鞑靼人,张儒留下来跟阿里布等人周旋。

半个月时间,已经到了寒冬腊月的大同很冷,虽然比不上辽东的寒冷,可是在冷风中一吹,还是能够让人直哆嗦。

几万鞑靼大军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缩在大营的时间不短了,阿里布找了张儒不下十次,最后,他干脆直接在守备府住了下来。

这日,难得的阳光灿烂,张儒披着上好的虎皮大衣正准备好好晒晒太阳,冷不防一条人影从角落里窜出来拦住了他的去路。

张儒看清来人之后,露出一个无奈的的表情:“阿里布,你到底要干什么。”

阿里布瞪着一双牛眼看着张儒,一字一顿地道:“督帅,我们的小王子到现在都是下落不明,你答应过帮我们找到小王子,可是都过去半个月了,是不是该有点反应才是?莫非督帅口中的所谓盟友,完全是敷衍蒙古退兵的一个理由?”

张儒无奈道:“我现在不是没走嘛!你们的小王子一天没找到,我一天不会离开保安堡,我的人现在已经撒出去了,什么都没找到。对方的手段实在太过厉害,我的人又没法到你们的草原汗王金帐那里去调查。

大明疆域宽广,要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说别的,就那些名山大川之中,如果有人想要隐藏,随随便便往里面一塞,就是找一辈子也未必找得到人呐。”

努力的解释成了敷衍的借口,阿里布实在是等不下去了,没有小王子,他们就不能名正言顺的接收那些只忠于黄金家族的部落。

那些人好不容易才摆脱巴图蒙克这个外来者的控制,怎么可能在让他们这些外来者继续控制自由。

草原上的汉子好打交道不假,可不是所有的草原汉子都能够听你解释的,没见到小王子,人家是宁可四分五裂,也不会选择所谓的团结一致。

毕竟,现在成吉思汗已经不在了,要恢复成吉思汗在的时候蒙古帝国的荣耀,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能够保持大多数部落团结一致已经非常不错了,而要保持这个团结一致,也必须有黄金家族的血脉说话才行。

“多久能找到人。”阿里布直截了当的问。

张儒微微皱了皱眉,不动声色的道:“我现在也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不如你先回去,等我找到了人,自然会给你送过去的。”

“不行,不见到小王子,我是不会离开的。”阿里布十分执拗地道。

张儒不悦道:“你在这里等着也不是个事,我的人撒出去这么久,大冬天的可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要不是看在你我之间还有那么点交情的份上,我是没有那个义务帮你找人的。你难道就愿意眼睁睁看着你们草原上的勇士在这里呆着,然后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被冻死、饿死?”

阿里布抿着嘴唇不说话。

张儒又加了一把火:“现在找不到任何痕迹,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你们的小王子已经被人杀人灭口了,要么就是这个人现在还没有出招。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要破坏你我之间的联盟,让你们对我失去信任,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朝堂上打压我。

你屯兵保安堡外,就这几万人马,我还真没怕过。

我不打你,不是打不过你,完全是因为我们之间有一份情谊和一个承诺。可是朝堂上那些文官不会这么想,到时候一个勾结贼寇的大帽子扣下来,只怕我九边总督的官职就保不住了。

一旦九边没了我张儒,你觉得大明还会跟你们互市?”

阿里布的心理防线彻底松懈,他茫然的看向四周,口中喃喃:“可敦是管不住那些彪悍的部落的,我们该怎么办?”

张儒冷冷道:“现在趁着没有大雪封路,带着你的人赶紧离开大同,回到草原上帮助你们的可敦稳住局势。不然就算到时候我帮你们找到了你们的小王子,只怕你们都没法掌控草原上的局势。

那些部落什么心思你们不是不知道,以前能够忠于巴图蒙克,以后就可以忠于第二个巴图蒙克。没有黄金家族的血脉镇着他们,你们可敦会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我。”

阿里布反问:“你值得我相信吗?”

张儒淡淡道:“至少我们认识这么久,我还没有害过你。”

思忖片刻之后,阿里布狠狠咬了咬后槽牙,用力将脑袋一点:“好,听你的。”

说完,他迈开大步走出了守备府邸。

一路上畅通无阻,张儒还送了一匹快马给他,让他出城带着自己人的手下撤离。面子上的功夫已经做到了极致,接下来就要看阿里布的反应了。

两天之后,阿里布带着人拔营出发,张儒一颗悬了半个月的心,总算是能放回肚子里了。

松了口气后,张儒决定离开大同,京城那边现在都快闹翻天了,要不是皇帝一直压着,只怕早就有人来大同拿他问罪了。

走前的前一天,王周偷偷进了张儒的府邸,一进去闷不吭声,直到张儒问他要干什么他才幽幽道:“督帅,那小王子怎么办?”

张儒叹了口气道:“先留着吧,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那小伙子让专人教,学习鞑靼人的生活方式,鞑靼人的话语,所有该学的东西都让他学会。”

“马璁说想跟着督帅回去。”王周又道。

张儒摇头道:“不行,他留下,杨荣我依然不是很相信,而且现在我还没有问罪于杨荣,让他暂时消停呆着。他这次私下里问杨荣要的三千人马我都没找他麻烦,让他绝了这个想法,该带他走的时候本将自然会带他走的。”

说完了正事,王周依然赖着不走,欲言又止的看着张儒。

张儒没好气地道:“还有什么事?”

王周嬉皮笑脸地道:“督帅,那个,有一件小事,不知道该不该跟您说,您先答应属下不怪罪,属下再说可好。”

张儒将脸一板:“到底什么事?”

王周嘿嘿笑道:“您不说不怪罪,属下不敢说。”

深知王周脾性的张儒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小子说正事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有这样的表情。可是如果说的不是正事,他又没必要再三请求自己不要怪罪。

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有什么东西飘过,但是一时之间又没有抓住,他只好无奈道:“说罢,本将不怪罪就是。”

王周偷瞄了一眼张儒的脸色,确定自己不会挨骂之后才小心道:“夫人那边出了点事,她离开了宣府,现在不知所踪。”

张儒猛然站起来失声道:“你说苏七七消失了?”

王周道:“是的。”

张儒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在什么地方失踪的。”

王周将得到的情报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听完他的叙述之后,张儒将眉头拧成了结,整个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145章 :回京

大雪覆盖了大地,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地上的积雪足有三尺厚,一脚下去直没膝盖,官道上的积雪虽然有人清扫,却依然让人寸步难行。

哒哒哒的马蹄声轻轻响起,饶是辽东边境出来的战马,在这样的场景下,也很难以太快的速度行走。

一行五百人将官道上积雪踩踏得四下飞溅,白色的积雪变得黑乎乎的,当头一人身着斗牛服,嘴里哈着寒气在战马背上一颠一颠的。

寒风从领子里灌进去,让那身着斗牛服的年轻人打了个哆嗦,他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哈出一口冷气:“兄弟们,加把劲,快到了。”

前面是一座巍峨的大城,路上虽然行人稀少,这一片却十分干净,想来应该跟不远处那座雄城有关。

一行人来到城门口,几个城门守卫一边跺着脚一边询问这一行人的来历,当年轻人身边的壮汉将一块黑色的小铁牌扔过去之后,士兵们很爽快的打开了城门一侧的小门。

入城之后,因为大雪的缘故,街上没什么行人,一行人骤然加快了速度。

从大同回来,一路上可以说是真正的风餐露宿,思忖再三才决定回京的张儒,带在身边的足有五百人。

这五百人有的是锦衣卫的缇骑,有的是边疆战功卓著的将领,还有的,是俘虏。

巴图蒙克父子三人被捆绑着送回京城之后,朝堂上攻讦的声音瞬间消失,为表天朝上国的大度,朱见深没有将巴图蒙克和他的几个儿子杀掉,反而封了巴图蒙克一个什么袭边侯。伺候的侍女直接从宫里调,小厮家仆也是宗人府训练出来的,至于护院,则选择了五军都督府的高手。

显然,朱见深是打算用这样的方式来羞辱一个能够煽动三十万草原铁骑侵犯大明边境的大恶人。

按照京中武将的想法,这样的祸害还是杀了干净。

奈何朝堂之上不同于边镇之中,将领说话可没有那些只知道动嘴皮子的权势,稍微多说两句就会有一顶武夫乱国的大帽子扣下来。武将在沙场上杀人无数,可脖子上也只有一颗脑袋,试问谁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跟文人打嘴仗?

明面上少了对几镇总兵的攻讦,可暗地里针对年轻九边总督的闲言碎语却一点都没少,不是说他劳民伤财就是说他罔顾法纪。更有甚者,跑到本来就跟张儒不对付的万贵妃耳边瞎比比,正好被闲来无事的成化皇帝给听见,一气之下差点没将那本来有卵子的万家都察院小吏变成没卵子的东厂太监。

这边摆明车马炮要置张儒于死地,锦衣卫那边自然不会闲着,缇骑大肆捉拿喜欢嚼舌头根的家伙。

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么多百姓喜欢在茶余饭后说说当朝九边总督的功过是非,又岂是锦衣卫一帮缇骑想让他们闭嘴就能闭嘴的。

谣言非但没有消失,在某些有心人的促使下,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坐镇北镇抚司的牟斌一个脑袋两个大,就差没在北平城来个大杀四方了。好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张儒回京的消息,他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总算是安稳了下来。

不然着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的牟斌,还说不定会做什么吓死人的事。

那些百姓的嘴巴毒,可再毒的嘴巴也比不上锦衣卫的绣春刀不是。刀子架在脖子上,看你还敢不敢说。

也幸好这家伙没乱了分寸,张儒回来的时候虽然没有百姓列队迎接,却也没有人朝他扔臭鸡蛋。

刚刚粉碎鞑靼几十万大军犯边的九边总督就像一个路过北平的过客一样,悄悄进城,然后悄悄去了北镇抚司衙门。

许久未见,牟斌显得成熟了几分,看到张儒一脸风霜,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了,三步并作两步窜到张儒身边,行礼完毕之后一把拉着张儒进了衙门。

堂堂九边总督回到京城第一时间不进攻复命,反而回了北镇抚司,这又是一个为人所诟病的大事。

不少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