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箭神 >

第65章

大汉箭神-第65章

小说: 大汉箭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远侧过头,盯着嬉皮笑脸的梁啸,脸颊抽了抽。他慢慢的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梁啸抢了过来,打开看了一眼,连连摇头。“师傅。你也太穷了吧,这荷包里有一百钱吗?”

“你什么眼神?连几个钱都数不清,还想做射声士?”桓远没好气的说道:“小心点,别掉水里去。能潜水的人被你杀了,掉下去就找不到了。”

“这么点小钱,看你紧张的。”梁啸将荷包扔给秦歌。秦歌接在手中,数了五十钱,将荷包还给梁啸,在掌心掂了掂钱,低头钻进船舱去了。梁啸嘻嘻一笑,将荷包塞进了自己怀里。“算一千,到时候还你一万。”

桓远歪了歪嘴角,看起来像是想骂人,却只是动了几下嘴,最终还是没骂出声来。

梁啸拱了拱他。“行了,狗没了,咱们继续说修炼的事。师傅,你说实话,是不是还有东西藏着没教我?”

桓远笑笑,露出几分得意。

“我听人说,这射声技和你口授给我的兵法有关,除了兵法之外,还有一篇导引诀。总共加起来有三万多字。师傅,你教给我的兵法只有两千字,连一成都不到啊。你这可有点……”

“谁在胡说八道,哪来的三万多字,哪来的导引诀?”桓远大怒。“兵法、剑法、射法,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四千余字,兵法已经传了你,射法更是倾囊相授,只有剑法未传……”

“等等,师傅,你这也不是完璧吧?”

桓远愣住了。“你……怎么知道?”

“我听人说,还有一篇导引诀。”

“导引诀?”桓远一惊,眼中露出喜色。“谁说的?他有导引诀?”

“应该是有,不过肯定不会给你。”梁啸耸耸肩。“师傅,跟我去长安吧。只要你肯跟我走,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篇导引诀买过来,哪怕是卖身为奴也在所不惜。”

“且……”桓远转过头,一脸不屑。他沉默了片刻,又道:“阿啸,有机会的话,你想办法将那篇导引诀弄到手。我筋骨已成,又残废了,有没有导引诀都没什么区别。你还年轻,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射声士,恐怕少不了这篇导引诀。”

梁啸伤感不已。他晃了晃身子,轻轻碰了碰桓远的肩膀。桓远笑笑,也碰了他一下,师傅二人相视而笑。初冬的夜风里,飘来一阵淡淡的暖意。

……

船在震泽里行了两天两夜,到达一个小岛。

小岛被大大小小的战船包围了,数里外便有士卒上前询问,看到桓远,士卒们的态度立刻恭敬起来,口称“将军”,掉头引导桓远的座船向前。

靠了岸,桓远领着梁啸等人,沿着长长的小径,向小岛的最高处走去。小岛上遍布营栅,随处可见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越人武士。不过他们的装备都很差,有的拿着戟,有的拿着竹弓,有的干脆拿着棍子,只是面目都比较凶狠,眼神如狼,盯着梁啸等人,就像盯着美味的猎物。

越到小岛中心,披甲的甲士渐渐多了起来,军容也变得严整了许多。

最后,在一座半旧的大帐前,梁啸看到了一杆王旗。王旗下,有一个身材臃肿,面皮黝黑,眼袋如鱼泡的中年人。一看他那副尊容,梁啸就知道他是谁了。

逃亡了十几年的吴国太子刘驹。

第132章缓兵之计

“桓将军,叶添龙在哪儿?”刘驹翻着鱼泡眼,扫视了一圈,慢吞吞的说道。

他身边的甲士横眉竖目,杀气腾腾,其中一人手按长剑,向前走了一步,似乎只要刘驹一声令下,就要当场斩杀桓远等人。

不等桓远说话,梁啸上前一步,不卑不亢的说道:“他出言不逊,辱及使者,被我们杀了。”

“你又是谁?”刘驹面色微红,眼睛眯了起来,脸上的肥肉一颤一颤的。“什么使者,敢杀我的勇士?”

“自然是朝廷的使者。”严助手持汉节,缓步上前,昂首挺胸的站在刘驹面前,腰杆挺得笔直。“吴县严助,奉大汉皇帝陛下诏,调停闽越、东瓯纠纷,并存问故吴太子殿下安好。”

刘驹的眼神微闪,转而冷笑道:“没想到堂堂的皇帝陛下还记得我这个吴国太子,真是感激不尽啊。”

“太子殿下为一已私仇,挑动闽越、东瓯相攻,同宗相残,百姓涂炭,皇帝陛下就算不关心太子,也要关心闽越王。这么多年了,他也没向朝廷汇报太子在此,不知道是何居心。”

刘驹的脸抽了抽,神情有些不太自然。他潜伏闽越的事一向只有以前的吴国部属知道,闽越人也知道一些,但都限于忠于闽越王的高官,如果风声传到长安天子的耳中,他的好日子大概就到头了。

刘驹的语气明显弱了几分,却不肯就此罢休。“那我的部下又怎么辱及使者了?他都说了些什么?”

严助不屑的哼了一声:“他又不会说官话,我哪知道他说什么蛮语。不过,他对我的侍从郎官礼貌不周,就足以致死。”

刘驹的眼睛瞪了起来。“礼貌不周,就罪及致死?那你现在对我不敬,我是不是也可以杀死你?”

“你如果还是吴国太子,当然可以以不敬之罪杀我。可惜……”严助微微一笑。“吴国已经亡了十几年,你如今寄人篱下,不过是丧家之犬。有什么资格杀我?你若杀我,闽越就等着为我陪葬吧。闽越王呢,他为什么不出来迎接,难道他的眼里已经没有朝廷了吗?”

说到最后。严助已经是声色俱厉,气势凛然。

刘驹被他镇住了,黑脸泛紫,肥胖的手指捏了又放,放了又捏。却不敢抬起下令。

“太子殿下,丧家之犬的日子不好过吧?”严助放缓了口气,笑眯眯的说道:“我看你这处境,恐怕不仅谈不上太子的威仪,就连一个富家翁都不如吧。你这件玉带用了几年了?该换条新的了,带钩都断了。可惜我来之前,天子不知道你在这里,否则的话,一定会赏你几匹新锦,几条玉带。”

刘驹尴尬不已。心虚的捂住了自己的带钩。

见严助几句话就掌握了主动权,将刘驹窘得无地自容,梁啸不由得暗自赞叹。严助虽然算不上什么君子,这口才却是一等一的好,不服不行。天子派他出使,也算是知人善用。

……

刘驹被严助面折,气势受挫,只得派人先领严助等人去休息。他单独留下了桓远。

“将军,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朝廷的使者引到这里来?”在桓远的面前。刘驹又恢复了太子的威严,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意。“叶添龙是我的部下,我信任将军,才让他去辅助将军。将军却坐视他被杀?”

“叶添龙被杀,臣的确有责任。不过,他冲撞使者,必须死。”

“为何?”刘驹深吸了一口气,又慢慢的吐了出来,粗短的手指在剑柄上缓缓叩击着。

桓远躬身施礼。恳切的说道:“殿下,你想占据会稽吗?”

刘驹一愣,迟疑了片刻。“当然想,谁愿意寄人篱下,食嗟来之食。”

“那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臣退请太子切莫错失良机。”

刘驹打量着桓远,厚厚的嘴唇嚅动了片刻:“将军,为什么这么说?”

“殿下,臣这次远涉淮南、江都,细作深入长安,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消息便是朝廷放松了对诸侯王的管制,重亲亲之礼。殿下毕竟是刘氏血脉,若能借此机会上书朝廷,恳请归宗……”

“你说什么,让我向仇人低头?”刘驹顿时怒了,拍案而起,脸涨得通红。

“殿下,此乃权宜之计。一时低头,是为了得到名份,不再寄人篱下。就算不能恢复吴国,能得到一个侯爵,也比身为亡虏好吧?有了爵位和封地,殿下才有根基。”

刘驹目光一闪,转怒为喜。“这样……我就能占据会稽?”

桓远迟疑了片刻,点点头。

刘驹立刻高兴起来,起身在帐中转起了圈,盘算着得到会稽之后的情景。过了片刻,他又转过身:“朝廷会这么大方吗?”

“冬天要到了,诸侯王朝请在即,若能趁此机会,派使者奔赴长安,结交权贵,疏通关节,表示向化之心,求封会稽。若能获允,则吴国可复。若朝廷不允,我们也没什么损失。至少还可以争取到几个月的时间,从容经营已经占领的土地。此后是和是战,进退由我。”

刘驹连连点头。“桓将军,你去谈。”

桓远有些犹豫,却没有拒绝,躬身应道:“喏。”

……

严助坐在帐中,梁啸、卫青坐在他对面,秦歌站在帐外警戒,不让任何人靠近大帐。

“二位,如今我们身陷险境,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就看接下来的交锋了。希望诸君能够全力支持,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回京之后,助一定会在陛下面前为诸君请功。”

梁啸和卫青互相看了一眼,躬身道:“愿为严君效劳。”

严助满意的点点头。“梁君,桓远是你的师傅,他可曾透露什么想法?”

梁啸想了想:“我师傅的心意,我不太猜得透。不过,我可以肯定,他很希望吴国复国。恢复当年的吴国,肯定不太可能,他想要的应该是会稽之地,让刘驹有安身之所。”

“会稽之地?”严助目光闪烁。“如果得不到会稽,只给他列侯之爵,一县之地,他会罢手吗?”

梁啸一愣,诧异的看着严助。听严助这个意思,至少可以封刘驹为侯啊。这是严助的想法,还是天子事先给他的底线?

第133章见识

面对严助迫切的眼神,梁啸没敢轻易下结论。

李广交待任务的时候说得很清楚,他的任务不是杀敌,而是保护使者。只要严助安全,其他的都好说,出谋划策不在他的任务之列。

更何况,刘陵对他说过,虽然没有虎符,可天子的意思却是平叛。突然变成封侯安抚,似乎不太可能。严助这是乱了阵脚,还是真有双重选择,连刘陵都不清楚?

梁啸紧张的思索了良久,才斟字酌句的说道:“大人,我师傅的意见其实并不重要。从他被派往长江执行细作任务,身边还有刘驹的眼线来看,他目前并没有得到刘驹信任。”

严助转了转眼睛,眼中的光芒有些黯淡,忧色却更浓了。从看到刘驹的第一面起,他就知道自己面临的情况远比他预想的要困难。刘驹会因为一个叶添龙当面责问桓远,桓远的地位不可能高。他有能力信守诺言,保证我的安全吗?

“如果就事论事,就算是一个列侯,只要封邑合适,我师傅也可能答应。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可以拖延一段时间。可是对刘驹来说,他能不能答应,就很难说了。国仇家恨,他已经在心里搁了十几年,能不能放下,实在很难判断。大人,你能解开他这个心结吗?”

严助嘴角微挑,若有所思。听了梁啸这句话,他想起了刘驹当时的窘迫,突然多了几分信心。

在寄居闽越和封侯之间,刘驹会选哪一个?

“好了,我自有主张。你们小心戒备。”

“喏。”梁啸和卫青同时应喏。

卫青留在帐内,梁啸出帐,替换秦歌。听到脚步声,秦歌回头看了一眼,又瞥了一眼大帐,低声笑道:“大人是不是怕了?”

梁啸没有吭声,拉着秦歌走出十余步。才低声说道:“秦兄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秦歌哈哈一笑,眼神却有些阴冷。“天子多次提及吴国余孽,每每切齿,从来没有招抚的意思。怎么可能会封侯。这是大人自己的主意,他问你的意见,是担心一个人承担不起矫诏的责任,要拉上你我垫背。”

梁啸倒吸一口冷气。这严助果然阴险啊。亏得刚才没有信口开河,要不然这件事可就没法洗清了。卫青和秦歌是天子近臣。有的是机会向天子辩解。而他却是外郎,天子如果因此对他有什么意见,他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被贬斥了。

吃惊之余,梁啸又不禁暗自发笑。严助啊严助,枉你聪明一世,恐怕不知道我和天子的关系也很亲密吧。把主意打到我的头上,你未免太过份了。

“多谢秦兄。”

“没什么。”秦歌转头打量着四周的山水,眼中露出不屑之色。“就凭这些矮小干瘦的猴子,能掀起多大的风浪。若不是我们一时疏忽。中了你师傅的掏心之计,只需一偏将,三五千精锐,就能荡平闽越,哪里需要如此委曲求全。”

“恐怕不尽然。”梁啸摇摇头。“如果是堂堂之阵,三五千人也许足够,可若是散入山林,三五千人连鬼影都捉不到一个。你别看这些蛮越身材矮小干瘦,可是穿山越岭,却非你我能及。山里地形复杂。还有瘴气,不熟悉情况的人走进去,生还的机会很小。”

“瘴气?”秦歌的脸色微变。

“与北方不同,南方潮湿多雨。毒虫蛇蝎也多,防不胜防。纵是百战精锐,进了山,也有可能手忙脚乱。一旦遇袭,更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不战而溃。当年五十万秦军南征。损失惨重,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秦歌剑眉紧皱。“照这么说,岂不是无计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