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箭神 >

第226章

大汉箭神-第226章

小说: 大汉箭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助、韩嫣纷纷起舞,加入舞圈,大声吟唱。一时间气氛热烈,君臣同欢。

吃完午餐,他们又继续研讨。越想越细,要考虑的事情越多,大家渐渐有了分歧,有乐观的,就有悲观的,争执不下。说得性起,卷袖子,撸胳膊,就要开全武行。

年着眼前这些年长的不过三十,年幼的不到二十的一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眼神兴奋中带着几分调皮的天子,始作俑者梁啸不禁莞尔。这还真是朝气蓬勃啊,谁会想到这群大呼小叫的年轻人中会有一个千古一帝,会有横绝大漠的卫霍双星,还会有一个来自两千年以后的穿越者?

数风流人物,尽在今朝。

讨论中途,梁啸被他们吵得心烦,一个人跑到殿外透气。未央宫是一个大建筑群,建在一个龙首山上,居高临下,能够俯瞰长安城。宫内又分成几个规模略小的建筑群,温室殿从属于前殿。站在殿门的台阶上,向南便是前殿,向北便是椒房殿,向东可以看到高达三十丈的罘罳阙,蔚为壮观。

梁啸正看得入神,一个年轻人从殿中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杯水。

“梁君,喝口水。”

梁啸接过水,躬身致意。看此人服饰,刚才又一直在天子旁边侍候,应该是和韩嫣、严助差不多的近侍。只是梁啸第一次入宫,不认识他。看他身材高瘦,不是很强壮,不像是武臣。

“敢问足下是?”

“洛阳桑弘羊,十三入宫,幸得陛下不弃,选为宿卫。”

梁啸一愣,再次打量了一下桑弘羊。这可是一位奇才,不仅在理财上是一把好手,还是在汉武帝时代为数不多的见证人。汉武帝一朝名臣辈出,但是像桑弘羊这样与汉武帝共始终,侍奉了汉武帝一辈子,最后还没被汉武帝干掉的人,还真没几个。

“原来是桑君,久仰,久仰。”

桑弘羊露出几分赧然,迟疑了片刻。“梁君,我……能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么?”

梁啸笑了。“你向我请教问题?是射箭的问题,还是西域的问题?”

“都不是。”桑弘羊摇摇头。“是关于千里眼的问题。”

梁啸哈哈一笑。他明白了,这个由刘陵提出来的问题大概难住了不少人,作为善于计算的奇才,桑弘羊肯定被天子寄予了厚望。不过,桑弘羊的计算能力出众,不代表他的数学能力就高。这种连东方朔都解不出来的问题,桑弘羊也搞不定。

“这个问题啊,我倒是听东方朔提起过。”梁啸笑道:“的确比较难。”

桑弘羊吃了一惊。“东方朔解出来了?”

“是的。”

桑弘羊露出几分遗憾,轻叹一声。“东方朔是奇才,我不能及也。”

“桑君也无须遗憾。东方朔能解出这道题,是因为他从西夷的典籍中得到了启发。你没见过那些典籍,是很难想得出的。”

“西夷能有什么样的典籍,比我大汉的学问还要深厚?”韩嫣走了出来,张开双臂,吁了一口闷气,佯做出来透气,正好听到的样子。“梁君,能否也给我解解惑?”

梁啸眉头一挑,漫不经心的说道:“西夷虽不敢说比我大汉文明,却也有一些智者,学问也与诸子百家颇有不同,理解起来恐怕有一些难度。桑君精于算术,思维敏捷,问题不大。王孙虽擅弓马,却没听说在算术上有什么长处。你这惑,我怕是解不了。”

韩嫣嘿嘿笑了两声。“原来在梁君心里,我就是一个粗鄙无文的匹夫。梁君,我虽不敏,也侍读多年,有些学问只怕我知道,桑君却未必知道呢。”

梁啸咧咧嘴。“既然如此,那不妨测试一下。如果王孙有桑君的一半算术能力,我就为王孙解惑,如何?”

“一半?”韩嫣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嘎嘎笑道:“这算术能力还能以倍计?”

“很简单,我出一道算术题,你们同时开始算,以用时长短来衡量智愚。如何?”

第371章书中有黄金

韩嫣有些犹豫。桑弘羊心算能力出众,这一点他非常清楚。不过,梁啸一再鄙视他,现在更是当着桑弘羊的面说他的计算能力不足桑弘羊一半,他非常不服气。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盯着梁啸:“当真是简单的计算题?”

梁啸微微一笑:“肯定简单,就是几个数加在一起,除说倍数,连减都没有。”

韩嫣听了,咬咬牙。“一言为定?”

“当然。这么多人看着,天子殿前,难道我还能蒙你不成?”

韩嫣还是不放心,生怕梁啸故意偏袒桑弘羊,进殿叫来了严助、枚皋。他知道严助与梁啸不睦,枚皋却和梁啸很亲近,拉这两个人来,不至于让人说他有私心。

没想到看热闹的还真不少,听说梁啸要给韩嫣、桑弘羊出题,所有人都出来了,就连天子都出来听热闹。

等众人到齐,梁啸呷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一字一句的说道:“二位,请听题。一加二,再加三,再加四,再加五,一直加到一百,总数多少?韩王孙,这个题不难吧?”

韩嫣松了一口气,同时瞪了梁啸一眼,顾不上反驳梁啸,连忙掰着手指开始计算。

“一加二得三,加三得六,加四得十……”

严助转身入殿,不动声色的塞给韩嫣一把算筹。“王孙,桑君善于心算,你又不会心算,何不用筹?”

韩嫣有些心虚的看看梁啸。梁啸还没说话,桑弘羊笑道:“无妨,王孙,你用算筹吧。”

韩嫣尴尬地笑笑,拿过算筹,开始算了起来。桑弘羊却微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只有嘴唇微微颤动。过了大概几杯酒的功夫,桑弘羊从枚皋手中拿过笔和竹简。写下了一个数字。

韩嫣刚刚加完三十,见此情景,面红耳赤的停了下来,准备松开手里的算筹认输。梁啸拦住他。“王孙。你还是算完吧,时长固然重要,对错才是根本,也许桑君算错了呢,你还有机会。”

韩嫣犹豫了片刻。不知道梁啸说的是真是假,只得集中注意力,继续算了下去。只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越来越慌乱,几次将算筹落在地上。用了将近三倍的时候,他终于得出一个结果。

“四千八百五十。”

梁啸也不吭声,示意桑弘羊将写好的竹简拿出来。众人一看,竹简上写着五千又五十。

“谁对谁错?”枚皋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梁啸。

“王孙,你错了。”一直站在一旁的天子叹了一口气。“当是五千又五十。我刚刚算了一下,也是这个结果。”

韩嫣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无地自容。他不仅用了三倍的时间,还算错了,不仅坐实了梁啸说他笨的论断,还打破了下限,可真是自找没趣。他将算筹扔在地上,拂袖而去。

梁啸对韩嫣的离去无所谓,倒是对天子很意外,他没想到天子的心算能力也这么好。

“梁啸,你又何必作弄他。”天子摇摇头,有些不悦。“你有大臣之才。亦当有大臣之量,何必摆弄这些小聪明,同僚不睦。”

众人听了,互相看看。不少人都悄悄地让开了些。韩嫣是天子宠臣,天子这明显是为韩嫣打抱不平。

梁啸摇摇头,不卑不亢。“陛下谬赞,臣虽当不得大臣这二字,却不觉得这是小聪明。欲治一家,尚须量入为出。通晓计算,欲治一国,岂能不明算术?快慢因人而异,本是逗趣,可若是算错,恐怕不足为大臣。笨不可怕,只要有自知之明,安守本分,也就罢了。要若是好高骛远,动辄欲与人雄,恐怕只能误人误已。”

梁啸没有再说下去,只是摇了摇头。他的意思很明白,这么简单的题都能算错,这人的智商还靠谱,你还敢用?

一旁的众人听了,心中一凛。梁啸这个坑挖得可有些大,一下子把韩嫣划成了不自量力的蠢人。天子聪明绝顶,他初掌大权,正是雄心勃勃,欲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岂会为了一个连计算都不会的蠢人误了大事,失了人心。

天子也有些心动。当着这么多的心腹之臣,他不能不有所顾忌。再者,韩嫣最近说了不少对梁啸不利的话,他们之间敌对之意很明显。韩嫣是什么人,天子心里有数,梁啸这句话也仿佛暗指是韩嫣主动挑衅,若真是如此,梁啸给他难堪,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梁啸是不知礼节的武人,遇到挑衅,没有像李当户一样揍韩嫣一顿已经是客气的了。

天子有些头疼。一个是知情识趣的近臣,一个是能征善战的奇才,这两人不对付,真不知道是庆幸还是该惋惜。

一场小风波被轻轻揭过,梁啸为桑弘羊讲解了那道关于折射率的题。他没有说是自己解开的,而是托言东方朔从希腊典籍中得到的启。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将太多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这不是秋千频率这样的事,他一个没读过几天书的人是不可能自已悟出来的,还是推到东方朔这样的奇才身上比较安全。

桑弘羊惊叹不已,他苦思一年有余的难题,居然如此简单,解法又如此新奇,不由得他不对梁啸所说的希腊典籍兴趣大增。就连天子看了解答,也连连赞叹。

“看来这希腊智者的确有过人之处,不可与一般的蛮夷等同。”

梁啸趁机说道:“陛下,希腊不仅不是蛮夷,而且有独到之处。按立国时间论,希腊与周相始终。按文明论,诸智者所著之书不亚于诸子,颇有可观之处。若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我华夏文明融为一体,也许对陛下的大业会有不小的助益。”

“是么?”天子警惕心大起。他瞅瞅梁啸,以为他又在推崇希腊联邦那一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得不喝止他了。

梁啸转过身,对严助笑道:“严君还记得吴县胡商售卖的琉璃么?”

严助一时没反应过来,点了点头。“记得的,胡商售卖的琉璃很有名,而且很贵。”

“淮南翁主所制的琉璃就是取法那些胡商。只不过她利用淮南王府的门客智慧,又加以提升,这才制出了更加纯净的琉璃,进而又制出了千里眼。陛下,仅此一项,一年就能为淮南王增加收益数千金。如果朝廷也能从希腊典籍中得到一些密法,岂不是也能开一财源?”

天子一听,如梦初醒,不禁大喜。他不喜欢希腊城邦制度,可是他喜欢钱啊。经过大半天的讨论,他现在知道自己虽然有钱,却远远不够支撑几十年的战争。要想征服匈奴,他需要更多的钱。既然刘陵能从琉璃中找到财源,甚至制出了千里眼,他为什么不能?

朝廷对人才的号召力难道还不如淮南王?若是如此,梁啸这样的奇才又怎么会拒绝淮南王府,赶到长安。

“有道理,有道理。”天子信心满满,眉飞色舞,又打趣道:“梁啸,淮南翁主若是得知你为朝廷献此计,恐怕会恨你入骨啊。”

众人一听,凑趣的大笑起来。淮南翁主对梁啸有意的事,长安城人人皆知。严助心里有些酸,却也不得不跟着干笑了两声,免得被人看破。

梁啸笑道:“陛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淮南翁主虽是女子,聪明不让须眉,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再者,淮南也是大汉的属国,她不是也向陛下进献了千里眼吗?说起来,臣在西域能有小胜,千里眼挥了不小的作用,淮南翁主也是有功的。待她来京城,臣少不得要当面致谢。”

“哈哈哈……”天子笑着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严助,吾丘寿王,从现在起,你要留心希腊的典籍,尽快从中找到能够生财致用的办法。你们用文,梁啸、卫青用武,你我君臣共力,何愁匈奴不灭?”

“唯!”梁啸等人躬身领命,齐声应喏。

严助等人固然高兴,但最高兴的却还是梁啸。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引入西方文明的精华,这才下功夫学习希腊语,研读希腊典籍,却被东方朔再三提醒,不要在天子面前提希腊联邦制度。

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只是意识到这条路并不轻松,绝不是带回几本希腊典籍就能完成的。两种文明融合之前,相互之间的碰撞是免不了的。东归路上,他一直在想如何进谏,现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

希腊人以商立国,天子要征伐匈奴,要享受人生,都需要大量的钱。对财这种事,他肯定不会拒绝。只要他下令翻译希腊典籍,安排读书人研究希腊文化,他就别想再阻拦希腊文明汇入华夏文明。

梁啸不知道这么做会引什么后果,但是他相信,开拓视野、放眼世界总是没有坏处的。儒家尚未独尊,华夏文明还在茁壮展的少年期,汉武帝又是一个极具开拓精神的雄主,在这个时候引入希腊文明,阻力最小。等儒家坐大,儒生遍布进朝堂,就没那么容易了。

梁啸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扳道工,在列车刚刚起程时抓住了改变其前进方向的机会。现在,他可以坐下来,细细的品一杯茶,坐看潮起潮落,养精蓄锐,然后加入其中,做一个弄潮儿。

第372章千户侯

接连数日,天子召集梁啸等近臣商议。在基本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