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箭神 >

第125章

大汉箭神-第125章

小说: 大汉箭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啸虽然觉得郭文斌说得有理,还是有些担心。他现在小有家赀,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朝廷赏赐也是说不准的事。就算成功了,他估计朝廷不会这么大方,一下子拿出上万金进行赏赐。

“话虽如此,可是一万金……也太多了,我怕万一输了,陪不起啊。”

“大人不用担心,这是我和聂翁的投资。如果亏了,与大人无关。如果赢了,也不要大人还,只希望大人将来进京奏功的时候,让朝廷知道我们的一片心意,那就够了。”

梁啸恍然大悟。这家伙的胃口不小啊,这是想官商勾结,进行垄断经营啊。丝路的利润这么大,如果能垄断经营,用不了一两年,这些投资就全收回来了。

这是一场豪赌,输了,一万金血本无归,他们元气大伤。赢了,从此坐收厚利,甚至可能富可敌国。

梁啸不怕赌。对他来说,这次出使本来就是一次豪赌,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发疯,他求之不得。何况郭文斌和他一路冒险,两人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郭文斌相信他的实力,他也相信郭文斌的能力。郭文斌愿意对他下重注,也是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好,如果成功,一定不会忘了你和聂翁的功劳。”

郭文斌大喜:“那就一言为定?”

“自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两人一拍即合。

吃过早饭,郭文斌和聂壹说了一声,请聂壹出面去收购汉商们手中的丝绸,自己跟着梁啸一行出城,再次来到老安德鲁一家的帐篷前。郭文斌找到老安德鲁,问道:“你还想做一个战士吗?”

老安德鲁一愣,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我们想招募你做侍从。你如果有认识的老伙伴,也可以一起来。”

第227章大汉来的土豪

老安德鲁虽然放了半辈子的羊,但是他的内心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战士,而且是来自希腊的战士。只是情势所逼,时光流逝,华发渐生,这些梦想只能藏在心里,没有实现的机会。

得知还能做一次战士,哪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也求之不得,一口答应了。

梁啸又提出招募帕里斯做他的侍从骑士,学习骑射。老安德鲁还没说话,帕里斯就按捺不住喜悦,用力地摇晃着老安德鲁的手臂央求起来,摇得老安德鲁站都站不稳,只好答应。

梁啸又出钱买下了安德家的几匹驯好的马,充作坐骑。这些马还达不到战马的要求,但用来骑乘却没问题。实际上,与中原的战马比起来,这些马一点也不逊色。只是在草原上走了一趟,又身在大宛这个产马之地,看多了好马,要求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提高了几倍,再也不愿意将就。

跟着老安德鲁,梁啸等人在草原上奔驰了三天,又找到了二十个和安德鲁一样的中老年牧人。他们都是希腊裔,曾经是大夏的战士,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退役了,心里还藏着重新征战沙场的梦想,有的人甚至还收藏着当年的武器,有空就拿出来耍两下。听说还有机会做一名战士,他们都很痛快的答应了。

与此同时,他们也和安德鲁一样,带来了最好的坐骑和子孙。他们以前都是步卒,还有点看不起骑卒,认为那是蛮夷才干的事,但是几十年的放牧生涯,他们的骑术已经很精湛了,丝毫不弱于普通的蛮夷。

你两匹,我三匹,梁啸很快就拥有了七十多匹战马,几乎每个郎官都有了三匹满意的马:一匹战马。两匹乘马。包括帕里斯在内的二十三名应募少年也少则两匹,多至三匹,甚至四匹,有的人还带来了骆驼。

带着这些人马。梁啸回到了素叶城。

聂壹耗费五千余金,收购了两千多匹丝绸,既有价值数金一匹的上等丝绸,也有只值一金左右的普通素帛。得知是朝廷派来的使者要用,不少汉商都愿意以成本价出售。聂壹总共收购了两千多匹丝织品,远远超出梁啸的预期。

梁啸请聂壹安排,用普通素帛给所有人做一身战袍,再给刚招募的希腊人准备他们需要的武器装备。

聂壹一一照办。他的效率很高,仅仅两天时间,所有的东西就都准备妥当了。

当老安德鲁带着二十名中老年牧人身穿标志性的希腊式盔甲和漂亮的丝质战袍,披着流光溢彩的锦质披风,在手持盾,右手持矛,威风凛凛的站在梁啸面前的时候。梁啸不由得眼前一亮。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些饱经风霜的老牧人穿上盔甲,还真有那么一股高贵之气。不仅做仪仗队绰绰有余,就算让他们上战场,一般的战士恐怕也未必就是他们的对手。

这要归功于老安德鲁。大概是不想被人看不起,他挑出的都是五十岁以下,身体强壮,没有明显残疾,还保持有一定战斗力的人。集结之后。他们也没闲着,一有空就聚到一起操练,比年轻人还能吃苦。

相比之下,帕里斯等少年的服饰则除了没有两当甲之外。全部采用汉军骑饰。在希腊人的军中,大部分弓骑兵都是蛮夷,帕里斯等人当然不愿意被人当成蛮夷,穿汉军服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对梁啸来说,他也不愿意被一群希腊人和蛮夷人围着,否则主次颠倒。他就成了蛮夷了。

梁啸任命老安德鲁担任步卒的头领,帕里斯等二十三名少年则由李舒昀指挥,郭武指导他们骑射,谢广隆教他们使矛。少年们不服气,结果被李舒昀三人拉到城外海扁了一顿,打得鼻青眼肿,从此服服贴贴。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梁啸手持汉节,在郭文斌的陪伴下,带着骑士和步卒,亮出了汉使的身份,赶往素叶城的官府,求见素叶城守。

当这群人出现在素叶城的街头时,一下子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老安德鲁率领的二十名希腊步卒还好说,素叶城有浓郁的希腊遗风,不管是现役的守军还是那些雕像,时常可见这样的步卒。包括梁啸在内的骑士们则不同了,素叶城第一次出现如此多的汉军骑士,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少人站在街道两边,好奇的打量着这些奇怪的外乡人。

当他们发现这些人全部身穿闪闪发光的素帛制成的战袍时,气氛沸腾了。

丝绸是奢侈品,即使是质量普通的素帛也非普通人能够问津,能将素帛做衣服的人只有那么有限的几个权贵,忽然间看到四五十个身穿素帛战袍的步卒和骑士,素叶城的居民一下子震惊了。

即使是来自大汉的商人也被这一幕惊呆了,不过他们很快注意到了骑兵们的服饰,也看到了梁啸手中的汉节,还有人认出了梁啸身边的郭文斌,不断有人挤上来询问。梁啸很客气停下来,和他们攀谈,不厌其烦的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听说是朝廷派来的使者,要和大宛国建立联系,这些一直在西域默默打拼的商人们顿时激动起来,他们奔走相告,有的人跟在队伍后面,久久不愿离去。

言语就像风,梁啸还没有到达素叶城守的门口,汉使到达大宛国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素叶城,赶来观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素叶城守克瑞翁也接到了消息,不敢怠慢,亲自出迎。一出门,他就被乌泱泱的人群吓了一跳,随即又注意到了梁啸等人身上的战袍,眼睛顿时亮了,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

大汉这么有钱么,连士卒都穿丝衣?

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克瑞翁生怕出事,连忙将梁啸迎了进去。李舒昀率领少年骑士们留在门外,老安德鲁率领步卒留在前庭,梁啸则在郭文斌、荼牛儿和庞硕的陪同下,跟着克瑞翁走进了内院。

双方分宾主落座,克瑞翁费了好大力气才将目光从梁啸的战袍上挪开来,问起了来意。

梁啸很客气的做了说明:我奉大汉皇帝之命,前来与大宛国交好,希望城守能够尽快开具通关文书,我好赶往贵山城,和大宛国王商量结盟的事情。

克瑞翁谨慎的问起了梁啸的旅途。

梁啸知道他的意思,让庞硕拿出了浑邪王父子的首级和战甲。浑邪王的首级还好一点,用石灰腌过了,勉强还能看得出人形,姑鹿狐的首级因为被梁啸当球踢过,都快散架了,根本看不出什么。不过,浑邪王父子的甲胄却能说明问题,特别是浑邪王的头盔,不仅非常精致,上面还有明显的标志。

克瑞翁脸色发白。即使如此,他还是不太敢相信。他觉得这简直是神话,几个汉使在匈奴人的草原上奔驰万里,不仅甩掉了几千匈奴精骑的追杀,还杀死了浑邪王父子?

面对克瑞翁的怀疑,梁啸笑笑。

“大人,匈奴人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他们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想当年,他们就臣服于月氏人和东胡人,只是这几十年才强盛起来。他们的光荣快要结束了,我大汉对他们的无耻和贪婪已经忍无可忍,很快就会出兵惩罚他们,到时候,他们就会和现在的月氏人一样,只能举族西迁。”

克瑞翁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月氏人已经很可怕了,如果打败了月氏人的匈奴人再西迁,那大宛还能存在吗?大宛可是河中地的诸国中离匈奴人最近的王国啊,而素叶城又是大宛国东境重镇,一旦匈奴人西迁,最先倒霉的就是他。

克瑞翁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他不敢将梁啸留在素叶城,立刻办妥了文书,又派了一百人护送他们出境,同时派人用快马将消息送往贵山城。

郭禹到了长安,安置好了货物之后,他带着几个随从赶到茂陵,找到了梁家。

听完郭禹的叙述,梁媌虽然已经知道了梁啸西行的事,还是觉得心惊肉跳。从郭禹的话中,她意识到梁啸根本就临时起意,并没有事先计划。她向郭禹表示感谢后,让一个仆人带着郭禹去找东方朔。东方朔和梁啸关系莫逆,还有一半门客的身份,这样的事一直是交给东方朔处理的。

送走郭禹之后,梁媌请来了桓远,说了自己的担心。

桓远听完,并没有梁媌那样的担心。

“主君放心吧,虽是临时起意,却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以阿啸的应变能力,匈奴人没那么容易抓住他。我担心的倒是到了西域之后,他如何求见那些夷王。俗话说得好,人穷狗咬,仅凭郭家支持的几骆驼礼物能入夷王的眼么,人家能相信他是朝廷的使者?”

梁媌也是愁容不解,连声叹息。

“事已至此,主君也不用担心。就算使命不成,能增广见识也是好的。他不是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这次算是如愿以偿了。”

“他说过这话?”

“说过。”桓远笑了起来,难得的露出几分赞赏之意。“他这脾气,和当年的项王有几分相似呢。”

梁媌有意无意的提醒道:“桓君,这可不能乱比。项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朝廷还是很忌惮的。”

“项王虽死,遗泽犹在。”桓远眯起了眼睛,似笑非笑。“阿啸若想和他撇清关系,怕是千难万难了。”

梁媌苦笑无语。

第228章贵山城

天子站在未央宫宣室殿的走廊上,看着郑当时小步急趋而来,歪了歪嘴,无声的笑了笑。等郑当时快走到他的面前时,他伸出手,扶住了准备行礼的郑当时。

“郑君,知道我为什么要调你回来做右内史吗?”

郑当时迟疑了片刻:“听说是京城豪强纵横,颇为难治。”

天子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黄老之道,与民休息。如今养虎为患了,偏偏还有人抱着黄老之道不放,我也没办法,只好请你这位大侠回来整治他们。”

郑当时有些不安。天子称他为大侠,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他听说这位少年天子自己虽然也颇有侠气,却不喜欢那些以侠气自诩的豪强权贵。

“臣必不敢负陛下所望,一定尽心尽力,为陛下解忧。”

“我相信你的能力。”天子转身走进殿中,示意给郑当时赐座。郭舍人取过一张席,摆在天子对面。郑当时入座,屏气息声,不敢有丝毫大意。天子瞅了他一眼,又道:“江都如何?那些东瓯人还安份吗?”

郑当时早有准备,摇了摇头。“陛下,广陵土地兼并虽然不如中原,却也颇为严重。臣清点田籍,所得土地远远不够安置东瓯人,东瓯人生计没有着落,不免做些偷抢之事,与本地人发生了不少矛盾。臣也是颇为费力,幸得江都王配合,总算没闹出什么大事来。”

天子眉毛一挑,打量了郑当时一眼。他知道郑当时这句话说起来轻松,实际上情况不知道有多复杂呢。闹到要江都王刘非出面协助,恐怕有过流血冲突。他的兄长他清楚,刘非出马绝对不会有好事。况且郑当时只是说没闹出大事,言下之义就是还有事。

“你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郑当时躬身一拜:“徙民会稽,腾出一些土地,安置东瓯人。此外,东瓯人内徙之后,闽越人占据了他们的故地。与会稽毗邻的地方更多,会稽郡的边防形势很紧张,徙民会籍可以增强会籍的兵源和实力。”

天子皱起了眉头。“刘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