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801章

江山战图-第801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了李渊吗?”房玄龄问道。

张铉摇摇头,“李渊中毒已深,已陷入重度昏迷,很难再醒来了。”

说着,他把鹰信递给二人,两人一起看了一遍,房玄龄笑道:“用尹德妃收买李神符,这个办法亏他们想得出,不过李神符确实是好色之人,此计应该有效。”

杜如晦沉思片刻道:“信上说,李元吉将为摄政王,暂时不敢登基,主要看李神通的态度,而李神通此人八面玲珑,不会轻易表态,如果李世民无计可施,那李神通一定会支持李元吉,只要有了李神通的军队支持,李元吉必然登基,这才是他政变的目的。”

房玄龄也道:“杜长史说得对,只有李元吉强行登基,才能彻底毁灭唐朝的根基,我们必须给他创造这个条件,阻止李世民大军进入关中就是重中之重了。”

张铉走到墙边刷地拉开了一道帘幔,露出了墙上的大幅关中地图,房玄龄上前介绍道:“从安定郡进入关中基本上有三条路,一条是向西,绕过陇山向南进入大散关,这条路且不说太遥远,更重要是大散关已失陷,李世民不会选这条路,第二条路是直接沿泾水进入京兆郡,走这条路目前是最大的可能,也是最近的道路,第三条路是穿过北地郡,进入上郡,走洛交道进入关中,这条路也有可能,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点,正好堵住第二和第三条路,那么李世民军队就无法进入关中了。”

张铉的目光落在的一座小军城上,这座小军城叫做长武城,位于浅水原以北,北地郡和安定郡的交界处,正好是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的必经之处。

张铉一指长武城问道:“我们离长武城最近的军队在哪里?”

杜如晦想了想说:“在弘化郡的马岭县附近有一支我们的斥候骑兵,大约有千人左右,距离长武城两百五十里。”

“可以通知到这支军队吗?”

杜如晦点点头,“那边有一个鹰信点。”

“立刻发信过去,就说朕的命令,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杀过去夺取长武城,只要他们守住一天,朕将给予重赏。”

“可是仅仅守住一天也没有意义啊!”

房玄龄担忧地说道:“除非有强有力的支援。”

“朕知道!”

张铉又问杜如晦,“现在发鹰信到延安郡需要多少时间?”

“现在还是四更,大概今天上午就能送到。”

“那就立刻通知罗士信,让他率两万军队火速去支援长武城,明天天黑前必须赶到。”

延安郡肤施县已集结了大军约五万人,由大将军罗士信统帅,肤施县距离长武城约五百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长武城,步兵肯定办不到,但骑兵就可以了,军队要奔行五百里,路上基本上不能停留,行军强度非常大。

但行军强度再大也要执行,杜如晦答应了,他同时又建议道:“微臣建议让李靖大军加强进攻,可以有效牵制住李世民的军队。”

“一并去办!”

杜如晦匆匆去了,房玄龄问道:“陛下御驾亲征的时机已经到来,打算何时出发?”

张铉想了想道:“今天和朝臣们交代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

........

在三个关联方中,李世民是最后一个知道李元吉发动了宫廷政变。

原因很简单,天策府被玄武精卫封锁,李世民设在长安的情报点被李元吉清洗,损失惨重,无法用信鸽或者信鹰传递消息,最后是刘文静秘密派自己的家人赶去安定郡送信。

当李世民得到消息时,已是第二天晚上了,得知兄长全家被害,李世民放声痛哭,他下令全军裹素,为不幸惨死的兄长哀悼,与此同时,李世民开始集结军队,准备率五万大军杀向长安,讨伐长安的乱臣贼子。

长史长孙无忌闻讯大惊,急忙赶到大帐劝说李世民,这时,张公瑾已经在大帐内苦苦劝说李世民了。

李世民阴沉着脸,始终望着沙盘上的长安城一言不发,为大哥建成报仇只是借口,事实上,李世民从三弟李玄霸口中便知道了父皇病重之事,他也觉得父皇病得蹊跷,这极可能是四弟即将发动宫廷政变的先兆。

李世民当然不会阻止,相反,只要兄弟发动了宫廷政变,他就有借口出兵长安,他需要借四弟元吉之手替自己扫清登基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现在四弟弑兄囚父,朝野沸腾,百官们谁又会支持他登基为帝?只要自己扫荡妖孽,扭转朝廷的朗朗乾坤,帝位就非自己莫属。

但张公瑾却坚决反对李世民率大军回长安。

“殿下,十五万敌军窥视陇右,如果殿下大军撤回关中,不仅陇右全没,甚至北地郡、上郡和弘化郡也保不住了,我们只剩下关中和汉中两地,大唐危矣!请殿下三思。”

但李世民依旧不为所动。

这时,亲卫在帐门口禀报:“长史回来了。”

李世民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长孙无忌快步走进大帐,躬身道:“卑职向殿下复命!”

“萧关情况如何?”李世民问道。

“回禀殿下,萧关情况不太妙,我们防守兵力不足,但周军仍在增兵,一旦他们进攻线拉长,不再从正面进攻,恐怕萧关就保不住了。”

李世民没有吭声,其实他很清楚萧关情况,要想守住萧关,至少要用八千军队,但他只派去了伍云召的四千军队,军队人数确实不足。

“殿下,如果再增加五千军队,萧关的防御就能稳住了。”长孙无忌建议道。

李世民叹了口气,将刘文静送来的信交给长孙无忌,“你先看看这封信再说。”

长孙无忌接过看了一遍,他也显得十分震惊,尽管他事先已经得到了一点消息,但他没有想到李元吉竟然杀了太子建成一家,囚禁了病重的父亲。

长孙无忌看完信道:“殿下是想回去争位吗?”

李世民点点头,“如果我不回去,大唐社稷就彻底完了,连根子都会毁在元吉手中,这是张铉很期待之事,这也是为何停战一年的原因,我不能容许父皇建立的王朝就这么短短结束。”

“那陇右怎么办?”长孙无忌一针见血地问道。

“以后再夺回来!”

这时,一直在沉思的张公瑾道:“殿下,卑职有一个两全的方案,看殿下能否采纳。”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望向他,张公瑾道:“殿下可写两封信,一封信给李神通,不要求他效忠殿下,但请他务必保持中立,最好按兵不动,静观局势之变,李神通是效忠于天子,并非李元吉,这个要求并不过份,相信他会采纳,第二封信写给李孝恭,请他立刻率两万汉中军队北上,然后殿下出兵一万,一共三万军队,微臣认为就能平定长安之乱了。”

“好办法!”

长孙无忌拳掌相击,赞许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折中之计,虽然长安有四万军队,但李元吉真正能控制的,也就一万五千玄武精卫,只要殿下能举大义之旗,还有赵王协助,相信御林军至少会反戈一半,就算汉中军一时赶不到,我们也一样能平定长安之乱。”

李世民负手慢慢踱步,他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他了解神通二叔,此人十分油滑,从不会轻易站队,让他保持中立也正中他的下怀,孝恭和自己的关系也很好,虽然他效忠大哥,可大哥被害,只要自己举起为大哥复仇大旗,孝恭一定会出兵。

想到这,李世民点点头,“汉中之军不能全部出动,必须留一半守汉中,让孝恭率一万军队北上足矣,我再率一万五千骑兵进入关中,南北夹击,元吉必败无疑。”

“殿下一定要亲自去吗?”

“当然!”

李世民对张公瑾和长孙无忌笑道:“我和三弟率军南下,陇右就交给你们二人了,怎么布兵防御,你们二人协商决定,我平定了长安之乱,会尽快返回。”

“请殿下放心,我们一定会守住陇右。”

李世民当即写了两封鹰信,一封发往汉中,一封发往雍县,他又命令兄弟赵王李玄霸率五千军先走,他自己也在安排完军务后迅速动身。

1238。第1238章 奔袭险关

安定郡和关中之间也是被重重大山阻隔,唯一的通道就是沿着泾水河谷进入关中,军队首先要进入北地郡,再从浅水原折道向南,便直接进入了京兆郡,距离长安就不远了。

但在进入北地郡的过程中,也同样要穿过很多险关要隘,当年唐军和薛举的西秦军作战,战局对唐军屡屡不利,唐军便在险要处修建了八座大大小小的关隘和军城,其中最有名的是两座军城,一座位于安定郡,叫做折摭城,一座位于北地郡,叫做长武城。

长武城是从安定郡进入北地郡的最后一道关隘,过了长武城后,大军便可兵分三路,一路向北去弘化郡,一路向东去上郡,一路则向南入关中。

长武周长约三里,最多可驻兵两千人,目前有三百唐军在这里驻守,这里属于唐军的绝对控制地区。

由于北面有弘化郡的五千驻军,百里外的北地郡定安县也有五千驻军,另外上郡还有五千驻军,这三地驻军便分散去了一万五千军队,这对本身兵力不多的李世民着实是一个巨大压力。

为了尽量不分散兵力,李世民便只能在各险关要隘少量驻兵,长武城是个大军城,驻兵也相应最多,有三百人之众,其余各小关隘也只有数十人。

黄昏时分,一名采药道士出现在长武城北面约二百步外的一座山崖上,道士用一根长索系住身体,正在光滑的峭壁上小心翼翼挖一棵黄精,他只要一回头,便可清晰地看见长武城内的一切动静,兵营、仓库、防御武器、防御工事、士兵人数等等情况都一目了然。

这时,几名唐军巡逻士兵看见了山崖上的道士,便冲着他大喊起来,“快走开,否则放箭了!”

两名士兵更是举弩瞄准了山崖上的道士,道士终于将黄精挖出,向城头士兵扬扬手,慢慢地爬上了悬崖,进入了山上树林,这时,长武城守城郎将李守义走上前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士兵指着悬崖道:“刚才那边有个采药的道士,被我们赶走了。”

李守义看了片刻,没有看见道士的踪影,便道:“别管什么道士了,去收拾一下兵营和仓库,估计这两天秦王殿下要过来了,让他看见咱们乱七八糟的营房,肯定又要发怒,别象上次一样。”

几名士兵答应,连忙下城去仓库了,此时整个军城都在里里外外的大扫除,准备迎接秦王殿下的到来,秦王李世民对士兵军容以及军营整洁的要求十分苛刻,他的巡视让每个地方的将领都提心吊胆。

就在军城内的唐军士兵都在扫地擦墙之时,山崖上的道士却继续藏在树林内观察军城内的情况,刚才他只是故意现身,测试城内士兵的警惕程度,按照经验,如果三百步内有不明身份的人现身,士兵就应该出来抓捕,但士兵们却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明守军并没有敌情意识,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情报。

道士又观察了片刻,便让两名同伴继续观察,他迅速从山崖上消失,向北方奔去。

此时就在距离长武城约十里外,埋伏着一支千余人的周军骑兵,这是一支骑兵斥候,由鹰扬将军孙英率领,孙英自从琅琊加入当时的北海军后,屡立战功,已从一名小小的旅帅升到鹰扬将军,尤其在辽东战役中立下大功,被封爵为银城县侯,这一次他奉命探查弘化郡的地形以及唐军部署,没想到却意外接到了一个重大的紧急任务,夺取长武城,同时坚守住一天。

这个任务是由天子亲自下达,许下了重赏,令孙英和他的手下们都十分振奋,他们连夜奔驰,仅用三个时辰便从二百五十里外的马岭县赶到了长武城,而此时,李世民才刚刚接到刘文静派人送来的急信。

士兵们正在抓紧时间休息,孙英则和几个校尉商量夺取军城的方案,夺取军城无非是强攻和偷袭两个选择,对于斥候军而言,显然是选择后者。

“军城修建在前往北地郡的必经之路上,南边是断崖,下面是泾水,如果是冬天结冰,可以从河面上走,但现在不行,水流很急,皮筏子也容易倾翻,道路就在北面紧贴着城墙,守在城头很容易封锁通道,所以必须控制住军城才能行军,而东面一半也是斜坡,也不好攻打,只有从北面和西面进攻,城池高两丈八尺,就用附近的山石修建,十分坚固结实,可以抗住投石机的打击,我们只能趁夜间偷袭,不过城内的情况要等斥候回来再说。”

这时,有士兵禀报,“斥候回来了!”

只见装扮成采药道士的斥候快步走来,他已脱去了道士外袍,单膝跪下禀报道:“卑职特来复令!”

“军城内情况如何?”

“回禀将军,军城内大概有三百人左右的守军,仓库军营皆有,卑职已画了草图。”

斥候呈上了一幅草图,孙英接过看了片刻,又问道:“守军防御如何?”

“回禀将军,三百守军正在忙碌地清扫军营和仓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