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776章

江山战图-第776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为自耕农,所有奴隶都烧掉卖身契,选青壮者从军,手段不妨狠辣一点,总之一句话,绝不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儿臣记住了!”

李渊又道:“土地、粮食和生铁交给朝廷,兵甲以及青壮奴隶交给军队,金银珠宝以及铜钱则进朕的御库,这是第二个原则,第三个原则,要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其妻女,要保障他们人身安全,朕希望他们以后像猪一样老老实实过日子,所以要留一点猪食给他们,他们的商业店铺就不要动了,记住了吗?”

“父皇的每一个字儿臣都铭记于心。”

李渊点点头,“朕已经给你神通二叔说过了,这件事他就不要参与了,朕让他负责整编投降的军队,你和陈相国全权负责此事。”

李元吉犹豫一下,欲言又止,李渊便问道:“你想说什么?”

“父皇,关陇贵族庄园遍布关中和陇右,紧靠儿臣手中的五千玄武精卫远远不够,儿臣还要负责城内治安,父皇能不能给儿臣增加一点人手?”

李渊沉默,负手望着窗外不语,李元吉心中紧张到了极点,这才是他今天想说的话,他要趁机扩大自己军队,好处不能让李神通一人独吞。

“或者父皇暂时调拨一点军队给儿臣也行!”李元吉又退却一步道。

1197。第1197章 失望之极

李渊沉思良久,他认为李神通由训练全部降军也不妥,分权制衡才是王道。

他便对李元吉道:“这样吧!朕准许玄武精锐扩充到一万五千人,你可以从神通二叔那里要一万精锐之军,朕会交代他。”

李元吉大喜过望,连忙跪下磕头,“多谢父皇体谅儿臣难处,儿臣一定贯彻父皇三个原则,绝不会让父皇失望。”

“起来吧!”

李渊笑了笑,又问宦官赵德忠道:“陈相国来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到了,就在外面等候。”

“让他进来吧!”

李渊吩咐一声,又对李元吉道:“朕交代之事,今天就开始着手,等会儿陈相国会找你商量分工之事,朕会交代他,你先去吧!”

“儿臣告退!”

李元吉行一礼,便退了下去,他简直要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但他知道,不能在最后关头露出马脚,他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离开皇宫回府去了。

陈叔达错开了李元吉,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相国请坐!”

一名宫女搬来一个绣墩,请陈叔达坐下,李渊温和地笑了笑道:“朕找相国来,是要告诉相国,军队要退出关陇贵族善后,就烦请朝廷和监察两方面参与吧!”

“这又是什么缘故?”陈叔达不解地问道。

“这是因为秦王殿下要北征延安郡,原本是由他主导投降军队的整编,现在只能让淮阳郡王去做了,所以军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整编投降军队,他们就只能退出清算。”

陈叔达心中十分失望,他主要是寄希望于军队能压制住李元吉的玄武精卫,否则李元吉一定会乱来,造成严重后果,现在军队退出了,朝廷哪里能压制住李元吉?

“陛下为何不让赵郡王参与清算,他手上正好有一万军队,完全可以代表军方,不一定非要神通大将军参与。”

“陈相国有所不知,赵郡王的一万军队已经移交给了神通,赵郡王本人要去汉中接管防务,军队实在抽不出人手,朕也没有办法。”

李渊当然明白陈叔达的担忧,他笑着又道:“朕已经和楚王说过了,长安城的关陇贵族由朝廷负责处置,他负责长安以外各地庄园,这样也省去了相国长途跋涉之苦,相国看这样的安排可好?”

陈叔达何等精明,他立刻明白了天子的真实意图,关陇贵族的财富并不在长安城,天子名义上要朝廷和楚王共同负责,但实际上却是让楚王去独自处理关陇贵族的财富,其用意不言而喻,陈叔达已无法选择,只得暗暗同情关陇贵族的不幸,他立刻躬身道:“微臣愿听从陛下的安排!”

李渊点点头,很满意陈叔达的表态,不过他也知道陈叔达内心并不赞成自己的决定,心中不免有了一丝歉疚,他笑了笑道:“陈相国多次劝朕把太子调回长安主管政务,朕再三考虑,决定接受陈相国的劝谏,让太子回长安主管政务。”

李渊这个看似妥协态度并没有给陈叔达带来多少激动,反而更让他感到寒心,长安一切利益都分割完了才让太子回来,天子之所以让太子回长安并不是朝廷需要,而是因为汉中有几万军队,陈叔达已经看透了李渊的虚伪和凉薄,看透了他对皇权的迷恋,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容忍。

这一次陈叔达真的失望到了极点,从皇宫返回府中的马车上,陈叔达默默地注视着车窗外开始飘起的蒙蒙细雨,他不知道这个王朝还能延续多久,他不由想起自己祖父陈霸先曾说过的一句话,‘越到王朝之末,就越是权斗之乱’。

陈叔达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不由长长叹了一口气。

。。。。。。。。。。

相对于陈叔达的绝望,李元吉却是激动得几乎发狂,尽管他没有能得到全部降兵,但父皇还是给他一万军队,而且还允许他自己去挑选,而且还把抄查关陇贵族的大权交给了自己,他要的一切都得到了。

这让他无比感谢自己军师崔文象,正是崔文象的精心策划,并劝说他隐忍初期的不利,才使他最终笑到了最后。

李元吉回到府中,便令人去把军师崔文象请来,崔文象走进李元吉的书房,见李元吉似乎高兴得要发狂,便微微笑道:“看来我要恭喜殿下了!”

“军师快快请坐,一切都在军师的意料之中,我实在难以表达内心对军师的敬佩。”

崔文象笑道:“殿下能实现心愿,我也有成就感,不过我愿意听一听事情的详细经过,或许从中间我还能再悟出一点什么?”

李元吉便今天朝会和父皇单独召见自己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父皇答应给我一万降兵,现在降兵都在神通二叔的手上,虽然我和他关系不错,但在利益面前,我担心他还是不肯给我精锐之军,军师觉得我该怎么办?”

崔文象微微笑道:“李神通当然有私心,不出意外,他一定会把那一万临时招募之军给殿下,不过如果殿下拿利益和他交换,我想他也会满足殿下的心愿了。”

“那我需要拿什么利益和他交换?”

崔文象淡淡道:“殿下忘记前两天李神符被朝廷弹劾之事了吗?”

李元吉顿时想起了这件事,前几天御史台弹劾李神符丢掉巴蜀之军,自己逃回汉中,要求天子严惩,虽然李神通再三求情,但因为驸马柴绍被俘,天子也十分震怒,下旨要自己详查李神符在巴蜀的所作所为,准备严惩李神符了。

可以说,李神符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倒是可以拿这件事去和李神通交换。

他欣然道:“那今天晚上我就去找二叔!”

崔文象又道:“但我需要提醒殿下,千万不要想着招揽李神符,那样殿下会给自己挖一个陷阱。”

李元吉脸一红,崔文象说中他的心思了,他就一直想着把李神通兄弟拉拢为自己一派,他连忙问道:“为什么不行,我感觉李神通很多立场都和我一致,他又手握军权,如果他能支持我,那我大事可济!”

崔文象却摇了摇头,“殿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天子把降兵交给李神通,而不给李孝恭,这里面其实是有原因的,我相信李神通很忠心于天子,现在殿下之所以得到天子重用,不就是因为殿下在天子眼中没有夺嫡的野心,忠心耿耿,值得信赖吗?

如果李神通向天子告了密,殿下就彻底没有机会了,李神通兄弟可以拉拢,但绝不是现在,相反,殿下一定要在李神通面前表现出无能、贪婪的一面,他一定会暗中告诉天子,殿下才更能得到天子信赖。”

李元吉恍然大悟,他深深行一礼,“若不是军师提醒,我险些坏了大事。”

崔文象又道:“这次查抄关陇贵族,殿下一定要彻底贯彻天子的意图,天子已经暗示殿下可以适当手段狠辣,这是殿下的一次机会,希望殿下千万不要有妇人之仁,但要留一分心机。”

李元吉慢慢咬紧牙关,恶狠狠道:“就算一粒粮食我也不会给他们留下!”

崔文象再一次提醒他道:“卑职所说的留一分心机,是指殿下可以偷藏十几个美女归自己享用,私贪一批名贵珠宝,但一个奴隶青壮不能要,一副兵甲也不能留,我们必须要让天子知道,殿下只对财富美女感兴趣,对兵甲军队没有兴趣,此事事关重大,殿下一定要照我说的做。”

“父皇会知道吗?”

崔文象意味深长道:“他一定会知道!”

1198。第1198章 太子之惑

周王朝大军在夺取太原后便正式结束了为期近半年的战役,徐世绩率八万军驻守巴蜀,李靖率七万大军坐镇河西陇右,尉迟恭率五万军驻守太原,魏文通则率三万军驻守河东郡,其余大军返回了中都休整。

与此同时,张铉正式下达诏书,颁布了新的军制,将军为三档,天策上将军为最高,其次为十二卫大将军,再其次便是将军,这五级将军为大周帝国高级将领,这里面有人数限制,也有等级限制,其中天策上将不设实职,而是一种虚职,张铉明确规定,只有太子或者亲王才能册封天策上将。

就算大将军也只有十二人,其他将领要升大将军,也只能等位子空出来才有机会,但可以在散官上封骠骑大将或者冠军大将军,以将军之职行大将军之权。

将军数量不限,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龙骧将军、虎贲将军和鹰扬将军,不过仅限于虎贲将军和鹰扬将军没有数量上的规定,但龙骧将军只有二十四人,对应十二卫的左右将军。

中级将军是指郎将,郎将分为三档,分别是上郎将、中郎将和郎将,而低级将领则是指尉级将领,也同样分为三档,骑尉、羽尉和云尉,其余旅帅、队正和伍长是属于军士官。

改制诏书中取消了虎牙、鹰击、副尉等副将,诏书明确规定,出征时可设副将,副将由下一级将领担任,为了和别的将领区分,可在散官上升一级。

军队改制的最大特点是加大了中下级将领的数量,但加大了高级将领的升迁难度,尤其限制了龙骧将军和大将军的人数,一般大将升到虎贲郎将就基本上到顶了,但在散官和爵位上依然有盼头。

除了军队改制外,诏书还对地方郡兵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就在天子诏书颁布军制改革的第三天,军机台和兵部联合公布了一百七十四名大将的官职升迁名录,包括来护儿、李靖、尉迟恭、罗士信等等在内的主要将领升为大将军,并加封骠骑大将军和冠军大将军等散官官位。

大周帝国天子张铉再次下诏,赐第一批爵位,包括来护儿、李靖、尉迟恭、罗士信等十名大将军,以及苏烈、韦云起、李纲、李景等九名重臣赐开国公之爵,其余四十六名大将和文臣分别赐郡公和县公之爵,同时赏赐三军立功将士,拨十郡公田百万顷以及钱百万贯、绢三十万匹赏赐将士,加倍抚恤阵亡将士。

一时间朝廷轰动,三军沸腾,由于这次军制改革照顾了大多数的人利益,军队的士气尤其高涨,中都街头到处张灯结彩,仿佛即将到新年一般。

这几天,紫微宫内也颇为忙碌,紫微宫向中都公开招募第一批宫女,名额是三百人,这也是因为宫中人手不足,需要增补宫女,年龄要求十四岁到十六岁,家世清白,待遇优厚,在宫中做满四年后出宫嫁人,这实际上是在招募侍女,但天子后宫嫔妃太少,很多大户人家都发现了机会,纷纷报名,要将女儿送入宫中。

增添后宫之事基本上是由内侍总管负责,由皇后亲自面试挑选,张铉基本上不过问,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碌地和大臣们商议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天刚亮,张铉便和往常一样出寝宫上朝了,今天是八月初五,一月一次的大朝,七品以上在京职官都要参加,大朝也并不一定是走形式,很多时候大朝也会决定重大军政事项,比如两个月前正式实施的驿亭新制,就在在大朝的充分讨论之下通过,而得以实施,直接绕过了紫微阁的表决。

这也是张铉的最新规定,凡是各种涉及制度的律例出台,必须要经过大朝或者中朝的充分讨论才能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紫微阁的权力,但有利于多数朝廷大臣参与重大军政事务的讨论。

所以中朝也进行了改革,每月两次改为每月三次,也就每旬举行一次,五品以上文职官员必须参加。

和张铉一起前往大朝的还有他的长子张廷,张铉的长子今年已经十岁了,五岁开始读书,从去年开始每两天一次旁听紫微阁议事,长期的特殊环境熏陶使他比一般同龄孩子要成熟、稳重得多。

张铉今天感觉到儿子有点异样,比较沉默,一路之上始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