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738章

江山战图-第73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谢映登慢慢接过信,他心中十分感动,还是齐王的张铉早在一年前就给自己写好了信,那时应该是突厥刚刚被剿灭之时,谢映登打开这封略有点发黄的信看了一遍,信中张铉的语气十分诚恳,希望他能为天下统一大业,为天下黎民不再受战乱之苦尽一份力量。

在信中还明确表态,将封他为虎贲郎将。

尽管待遇优厚,但谢映登还是叹了口气,“我当然很愿意为大周皇帝陛下效力,只是我的妻儿都在太原,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全。”

凌敬微微笑道:“放心吧!裴寂不敢动你的家人,我们会严厉警告他,他如果敢动你的家人,他在河东郡的族人,包括他的次子和三个孙子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谢映登顿时醒悟,自己的家人在太原,但裴寂的家人一样在河东郡啊!凌敬的承诺将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他霍地站起身咬牙道:“我谢映登愿意为大周皇帝陛下效命!”

凌敬大喜,连忙低声道:“今天我们已经有三百名精锐士兵进了霍邑县,两万大军就在霍邑县南五十里外埋伏,我们以最大诚意希望能兵不血刃夺取霍邑县。”

谢映登后背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三百精锐士兵已经进了霍邑县,就算自己不肯投降,周军一样能夺取县城,自己的命运真的就在一念之间。

他点点头道:“有三百士兵协助,那我知道该怎办了。”

凌敬又叮嘱道:“金炯乃贪生怕死之人,不要杀他,留下他还有大用。”

谢映登当然想杀金炯泄自己心头之恨,不过既然凌敬再三叮嘱,他便答应了不杀金炯。

。。。。。。。。。

夜渐渐深了,时间到了三更时分,霍邑县结束了一天的喧嚣,迅速被寂静的夜晚统治了,县城内一片漆黑,家家户户关门闭窗,在酣睡中进入了梦中,全城也只剩下城头上的巡哨士兵在不断走动。

霍邑防御使金炯的住宅是紧靠县衙的一座大宅,原是一名富商的宅子,富商在长安经商,宅子没有人住,便一直空关着,现在却成了金炯的官邸。

三更时分,官邸外也是一片寂静,这时,数十名黑影出现在官邸的围墙外,他们十分敏捷地翻过了围墙,向位于后宅的卧房扑去。

这两年金炯的睡眠不太好,或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他的起夜比较频繁,每天晚上都要起夜两至三次,三更时分,金炯又起夜了,他困倦地爬起身,身旁传来小妾不满的嘟囔声。

“春梅!春梅!”

金炯喊了两声,外屋里的丫鬟没有答应,他不由低低骂了一声,“睡得跟猪一样死!”

他只好自己摸着黑去找外屋的尿壶,刚走进外屋,一把寒光闪闪的刀蓦地出现在他眼前,紧接着脖子被人从后面勒住,有个声音在他耳畔恶狠狠道:“敢叫一声,要你的小命!”

金炯吓得腿一软,尿液从他裤裆里流出,他拼命点头,就怕对方不懂自己的意思,一刀将他宰了。

。。。。。。。。

次日清晨,金炯乘坐马车离开了霍邑县,返回太原述职,要一年半载后才能返回,又将军权全部交还给了谢映登,数十名骑兵护卫着金炯的马车离开了霍邑县,缓缓向北而去。

就在金炯马车刚走,谢映登立刻下令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人进出,同时召集校尉以上将领在中军大帐内训话。

中军大帐四周站满了带刀士兵,个个杀气腾腾,使大帐内的气氛颇为紧张。

谢映登看了一眼众人,缓缓道:“我把大家找来,是要向大家表明一个态度,从现在开始,我已经不再效忠唐朝,转而效忠大周帝国。”

大帐内顿时一片哗然,数十名将领面面相觑,每个人的眼中都露出了震惊之色,这个决定来得太突然,众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谢映登又缓缓道:“我也不会勉强各位,我给大家一个机会,愿意跟我归降周朝,我们将来同富贵,共患难,如果不愿跟随我效忠周朝,那么现在就可以出南城离去,财物和家人都可以带走,但不能带走军队,谢映登在此承诺,不会为难想走的兄弟,不过机会就这一次,以后再想反悔,那就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大帐内变得鸦雀无声,谢映登看了一眼众人,又不慌不忙道:“我给大家半天的时间的考虑,就在这里考虑,决定跟随我归降周朝,那么就走出大帐,我们歃血为盟,然后回军营继续统领士兵,可如果到中午还没有走出大帐,那么我就认为这是想离去的弟兄,我会派人替你们去收拾财物,然后直接出南城离去,大家自己考虑,可如果想闹事,很抱歉,我谢映登的箭下绝不留情。”

说完谢映登站起身大步走了出去,他翻身上马,在三十步外手执弓箭等候,谢映登在瓦岗山的绰号叫做箭神,他的武艺平平,但箭法却天下无双,只要他出手,五十步内没有人能逃得过他一箭。

只过了片刻,便陆陆续续有将领从大帐内走出来,门外的大桌上摆放了数十碗酒,面前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效忠大周,立誓无悔’,将领们走上前,用匕首割破了手腕,将血滴入酒碗中,然后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这就算立誓了。

他们远远向谢映登抱拳行一礼,便返回自己的大帐,一直中午,还是有七八名将领没有动,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自己是长安人,难以认同中都,再比如父母年老需要奉养,趁这个机会解甲归田等等,但最后的结局都一样,他们收拾了自己的财物,离开了霍邑县。

不过这些将领并不知道,谢映登答应不为难他们,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平安无事,离开霍邑县将意味着他们将落入周军的手中,在这个关键时刻,周军是不会容许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当天下午,霍邑县南城门大开,两万周王朝军队进入了县城,几乎没有停留便继续向北而去。

1137。第1137章 火速救援

'2017年到来,老高在这里恭祝各位书友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兴旺、万事如意!'

======

阴地关距离霍邑县约三十里,位于西河郡和临汾郡的交界之处,它实际是一条长约十里的峡谷,宽只有两里,这里是雀鼠谷最狭窄之处,也是行走并州南北的必经之道。

阴地关是北魏时代修建,实际上就是在峡谷两端各修建一座城墙,扼守住了峡谷的南北两端,是整个雀鼠谷地势最艰险,也是战略地位最重要的关隘。

周王朝的军队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尉迟恭用两万军队在太原城附近牵制住太原城的守军,而另一支军队则趁机攻占雀鼠谷,截断太原城和并州南部的联系,然后周军再大举进攻并州,将以最快速度占领除了太原城以外的并州全境。

这就是唐军死守太原城策略中所存在的漏洞,这个漏洞十分明显,除了太原城,并州别的地方唐军也就无法顾及了。

这次战役的关键就是夺取雀鼠谷,切断太原城和并州南部的联系,使太原城变成一座孤城。

周军之所以没有对霍邑县大举进攻,而是用策反的方式夺取了霍邑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不让阴地关的守军发现霍邑县已经失守,从而为周军夺取阴地关创造条件。

下午时分,金炯的马车终于抵达了阴地关的城门前,在他身后跟随着一千唐军士兵,一名亲卫骑马奔上前高举通行令牌大喊道:“金参军过关,速开关门!”

阴地关的主将叫做戴文德,和谢映登一样,也是太子李建成任命的守将,不过他要远比谢映登圆滑,极力讨好李神符、李德良和裴寂身边的心腹,使他连续躲过了被清洗的命运,不仅没有被降职,反而在两个月前被裴寂提升为中郎将,反而比他从前的上司谢映登高了一级,令他得意异常,对谢映登的态度十分傲慢。

戴文德极力巴结之人便是金炯,当初金炯在巡查雀鼠道防御时,接受了戴文德三百两黄金的贿赂,回去后在裴寂面前大大夸赞他一番,戴文德便由此升为中郎将,本来戴文德还颇为肉疼他这些年辛苦盘剥来的三百两黄金,但三百两黄金换来他升官一级,戴文德顿时心花怒放。

他又开始考虑,怎么样才能再升一级,他这样考虑也并非是痴心妄想,要知道谢映登的将军之位还空着,并没有被人填补,为什么他戴文德没有这个希望呢?

戴文德正准备吃午饭,听说金炯来了,他心中大喜,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他连忙令手下准备酒宴,他亲自出城迎接金的炯到来。

马车前,戴文德单膝跪下恭恭敬敬行礼,“下官戴文德恭迎防御使大人!”

车帘拉开,露出金炯苍白的脸庞,他声音中略带一丝颤抖,对戴文德令道:“让城头上的士兵都下来,我有重要事情宣布!”

尽管这个命令有点不合情理,但戴文德却不敢违抗,立刻回头令道:“速令城头所有士兵下城。”

城墙上驻守着一千士兵,他们居高临下,对周军夺取关城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尽管也金炯知道士兵撤下关城的后果,但一把锋利的匕首顶着他的后心,他不得不遵照周军的命令来吩咐戴文德。

金炯随即又令道:“军队进城!”

马车向关城内驶去,后面的一千唐军也加快迅速奔进了关城城门,这时,一头雾水的戴文德也终于觉得不大对劲了,他连忙追着马车问道:“防御使大人,请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马车内的金炯却没有理睬他,径直驶进了关城,戴文德终于有点恼怒起来,喝令道:“拦住所有军队,不准进城!”

话音刚落,后面一匹战马疾奔而至,战马上的将领大喝一声,“把命留下!”

声到枪到,戴文德躲闪不及,‘噗!’的一声,长枪刺穿了他的后心,枪尖从前胸透出,戴文德大叫一声,顿时气绝身亡,城门四周的唐军顿时惊得一阵大乱。

刺杀戴文德的大将正是这次攻打雀鼠谷的周军主将赵亮,他官任虎贲郎将,是尉迟恭的左膀右臂,赵亮将戴文德的尸体高高挑起,厉声喝道:“给我杀!”

一千名假扮唐军士兵的周军大喊着向城墙上杀去,城墙上的唐军士兵绝大部分已经下城,极少数尚未下城的士兵被冲上城头的周军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奔逃,周军迅速占领了南城墙,这时,两万周军正从数里外向阴地关掩杀而来。

。。。。。。。。。

夺取了霍邑县和阴地两处战略要地,这便意味着周王朝军队几乎已经完全控制了雀鼠谷,最北面的介休县尽管也有三千驻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它的战略意义只是因为它是汾水上最重要的物质中转城,军事方面并没有优势。

其余如贾胡堡之类的小军城虽然占据地利,但因为驻兵人数太少,根本承受不住两万周军的倾压,稍微抵抗便被压为齑粉,周朝大军一路北上,沿途唐军军堡哨所纷纷投降。

消息迅速传到了介休县,县城驻军立刻发鸽信向太原求救。

太原城依旧处于一种将相不和的状态,李渊‘协商共决’的建议并没有解决军权归属问题,不过他任命相国裴寂来太原主导防御这件事本身,就是偏向于裴寂为主,李德良为辅。

李渊尽管将太子李建成赶出了长安,责令他去各地巡视,实际上他也知道由宗族过多控制军权的危害,同时他也知道朝廷干涉战争过深的严重后果,但李渊又并不信任大将,最终他还是想出了权益之计,任命相国为前军临时主帅,由文官掌控军权,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武将掌控军权后的拥兵自立,同时由相国掌权,便能更加有效地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同时也避免了纸上谈兵的不利,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为了保证自己创立的制度能够顺利运转,李渊便不可避免地偏向于相国裴寂了,他的‘协商共决’便是否认了李德良为主导,继续维持现状,李德良虽然心中极度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含恨于心,继续接受裴寂的军事指挥。

这天上午,李德良再一次急匆匆来到了裴寂的官房,他刚刚得到消息,周军已经攻占了霍邑县和阴地关,正向介休县疾速杀来,这个消息令李德良大吃一惊。

官房内,裴寂忧心忡忡地站在地图前,他同样为雀鼠谷的危局而深感担忧,他比李德良看得更深更透,他已经明白了周军的战略意图,如果他们失去了雀鼠谷,也就意味着太原城将成为一座孤城。

这时,有士兵在门口禀报,“启禀相国,李总管来了。”

裴寂点点头,“请他进来吧!”

李德良大步走进官房,厉声问道:“雀鼠谷出事,相国通报天子了吗?”

他的声音很大,而且语气十分粗鲁,令裴寂眉头一皱,冷冷道:“我已经报告了圣上,不需要王爷提醒。”

李德良看出来裴寂的不满,他有求于裴寂,便忍住气低声道:“相国,关于雀鼠谷,我有话要说。”

裴寂惊讶看了他一眼,他倒是第一次看到李德良如此低声下气,便笑了笑道:“王爷请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