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94章

江山战图-第694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面上更多的木筏子出现了,黑压压一片,但对岸已经没有了士兵,所有士兵都下水了。

很显然李孝恭并没有全力以赴,他在这里只投入了数千军队,让张铉心中不由有一丝遗憾,他在这里可是部署了两万士兵和五千骑兵迎战,颇有一点杀鸡用了宰牛刀的感觉。

张铉淡淡令道:“鸣金收兵!”

此时河面上,两百余艘木筏又被射翻了一半,但十艘木筏已经划进了距离小岛十步之内,眼看就要到岸了,后面另外的数十艘木筏也进入了三十步内,唐军士兵的面孔已经清晰可见。

这时,史怀义狂吼一声,一跃而起,挥舞双枪跳上了勾月岛,他是当年大隋第一猛将史万岁之子,虽然没有能继承父亲的万岁镗,但他从小在父亲的培养下依旧练成一身高超的武艺,在天下英雄会中杀进了前二十名,排名第十。

尤其第九名宋老生在河东郡被李玄霸锤击而亡,史怀义已上升到第九名,在大唐武将榜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李玄霸和伍云召。

史怀义实际上是李世民的帐下大将,官任右武卫将军,他跟随李世民攻入江陵城后,李世民返回长安述职,他则留在了江陵,这次跟随李孝恭东征,被任命为先锋大将。

这次北撤江夏,史怀义和其他大将一样早已憋了一肚子的怒火,痛恨李神符的无情无义。

此时他将一肚子火发泄在敌军的身上,他用双枪拨打箭矢,向岛上敌军最密集处冲去。

就在这时,撤退的钟声在对岸响起,岛上的隋军开始迅速撤退了,他们的本意并不是为了争夺岛屿,眼看唐军士兵登陆在即,他们纷纷弃岛,丢弃武器,从另一边直接跳下富水,奋力向对岸游去。

隋军士兵撤退的效率极高,在唐军大部分木筏离小岛还是有数十步时便已全部撤离,他们都没有穿盔甲,个个水性高强,很快便游离了勾月岛。

勾月岛上响起了唐军胜利的呐喊声,他们的战旗在岛上飘扬,仿佛他们已经取得战斗的胜利。

张铉的眼中露出了一丝讥讽的冷笑,他的目光依然注视着另外的上千只木筏,它们在河面上快速划动,没有隋军的拦截,这些木筏子全部停靠上小岛,连同岛上的唐军士兵,足足有三千人之多,张铉见时机已成熟,下令道:“射出火箭!”

一支火箭‘嗖!’的射上夜空,穿透了灰雾,在夜空中格外刺眼。

富水南岸,李孝恭见自己的军队按计划占领了勾月岛,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夺取勾月岛,也就是意味着他们胜利了一半,对岸有十几里长的地带都有利于登陆,就算隋军弓弩手再强大,也难以阻拦他们灵活登陆,他立刻回头命道:“擂鼓,向对岸进攻!”

巨大的战鼓声在岸边轰隆隆响起,这是催促岛上唐军继续进攻的命令。

1067。第1067章 永兴之战(五)

勾月岛上树林浓密,张铉早在三天前便亲自上岛部署,隋军在岛上已事先埋下了大量硫磺、火油等引火之物。

随着一支赤亮的火箭射上天空,数十名隐藏在小岛最北面的隋军水鬼悄悄下水了,他们浑身只穿一条短裤,口中咬着一把锋利的尖刀,迅速潜入了水中,从一艘艘唐军的大木筏下面无声无息地游过,锋利的尖刀轻巧地割断绑缚着木筏的绳索……。

与此同时,在岛屿的南面,另外两名水鬼却悄悄地爬上岸,从一个石洞中摸出了一个油纸包,迅速打开来,里面均是引火之物。

很明显,隋军准备用火攻了,岛上杉林密布极易燃烧,而且一千隋军上岛时,带了大量的火油,将岛上的很多树枝都涂上了火油。

近三千名唐士兵拥挤在勾月岛北面,焦急地等待着大木筏绕过来,可是不管他们怎么等,都没有一艘木筏过来,许多士兵都焦急得大喊大骂起来,他们却不知道,大木筏绝大部分都已经散架了,水下锋利的尖刀正是木筏最可怕的天敌。

“那是怎么回事?”唐军士兵指着水面漂来的大量木头喊道。

“那是我们的木筏,怎么全部散架了。”有士兵认出了水上圆木,惊恐地大喊起来。

史怀义顿觉不妙,他也同时也闻到了一股浓烈的油味和硫磺的气味,史怀义立刻明白过来了,大喊道:“快跳水抓住木头!快快逃命!”

话音刚落,勾月岛的南面忽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烈焰冲天,这些干燥的杉林中涂满了火油,一点便燃烧,借着风势,大火疾速蔓延,瞬间便蔓延到全岛,只见岛上赤焰飞腾,树林上吐出可怕的火舌,将整个岛屿都吞没了,三千名唐军被困在岛上无路可逃,他们恐惧得大喊大叫,互相践踏。

部分士兵得到了史怀义的提醒,已经跳入水中,拼命抓住飘散的木头,在他们的示范下,岸上的唐军士兵纷纷跳进河中,在水中惊恐地寻找救命的圆木。

但也有数百人则是本能地奔回密林,想从另一边寻找到逃命的木筏,但另一边却早已被大火吞没,而回路也被大火阻断了,数百人被困在火中,在烈火的炙烤下,他们发出了最后的绝望的哭喊。

富水两岸,所有的士兵都看得目瞪口呆,谁也想不到战争竟演变成如此惨烈结果,这场大火虽然没有烧死太多敌军,但已经将唐军将士的信心烧成了灰。

张铉负手凝视着水面哭喊求救的唐军,回头令道:“船只可以出动了!”

鼓声再一次敲响,百余艘蚰蜒船从上游驶来,开始搭救河面上哭喊求救的唐军士兵。

这时,从水下冲出几名水鬼,他们将快淹得半死的史怀义扔上蚰蜒船,一对双枪也扔了上去,船上隋军校尉认得史怀义,便竖起大拇指笑道:“这条大鱼不错!”

南岸的李孝恭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最后他长长叹了口气,调转马头,带着数十名骑兵向大营方向奔去。

他的渡河信心也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灰。

........

五更时分的偷袭遭到惨败,由于它和清晨的进攻属于前后呼应的两个环节,唐军不得不在天亮之前废除了之前制定的渡河计划,将一万准备渡河的唐军士兵撤回了大营。

中军大帐内肃静,李孝恭负手站在地图前,出神地注视地图的富水,就那么细细的一条线,却让自己的军队无法逾越,在他身后,数十名大将都不敢吭声,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曾寄与巨大希望的一记妙棋,也被隋军这么无情地击破了。

良久,李孝恭转过身缓缓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失败并不证明我们的策略错误,也不能证明我们能力不够,只能说明隋军准备得很充分,以不备对有备,我们的胜算本来就很小,所以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众人默默点头,这时,黄君汉躬身道:“卑职觉得还是必须得到外部唐军的支援,否则我们很难渡过富水,就算渡过富水也难以战胜隋军,卑职考虑除了江夏有四万唐军外,襄阳也有两万唐军,我们是不是可以向襄阳求救?”

旁边卢尚祖道:“就怕时间来不及了。”

李孝恭心中暗暗盘算,从富水到襄阳县相隔江夏、沔阳、竟陵、襄阳四郡,相距至少七百里,如果昼夜不停向襄阳奔跑,至少要两天半,还不说中间相隔很多大河,过河也未必顺利,两万军队从襄阳杀来,起码也要走四天,这就六天半了,如果到竟陵县发鸽信给襄阳求救,可以省一天时间,那也要五天半,自己的粮食已经支持不住了。”

他苦笑一声道:“卢将军说得对,时间上来不及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粮食不足,大家群策群力,都想想办法,看有什么办法来增加粮食供应。”

“殿下,或许我们可以捕鱼,虽然下游会被隋军战船干扰,但我们可以去上游和中游捕鱼。”

“殿下,卑职建议打猎。”

“殿下,可以去森林里采摘野果野菜。。。。。。。”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种种办法,但这些办法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兵力不要太多才行,他们现在有八万大军,用什么办法都很难填饱肚子。

不过李孝恭还是决定采取大家的意见,让大家分头去找食物,捕鱼也好、打猎也好,采摘野果野菜也好,至少可以给士兵们一点希望。

众人都纷纷去了,大帐里只剩下黄君汉一人没有走,李孝恭瞥了他一眼,有些奇怪地问道:“黄将军有什么要说吗?”

“殿下,卑职有一个方案。”

“什么方案?”

黄君汉回头看了一眼站在帐门口的几名亲兵,李孝恭会意,吩咐亲兵道:“你们都退下去,任何人要见我都必须先禀报。”

几名亲兵放下帐帘退了出去,李孝恭淡淡道:“有什么话尽管说吧!”

黄君汉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殿下,我们八万军中有六万是南郡降卒,如果我们守不住南郡,那这些士兵也不会忠于我们,迟早会离开,只要把这六万人的干粮收拢,其余两万嫡系军队就可以支撑十天了,我们就可以调头走九宫山西道去巴陵郡,直接从巴陵郡撤回南郡,路上一定会得到补给,两万军队最终能平安返回夷陵郡,这就是卑职的断臂求生之策也!”

“那六万军队怎么办?全部坑杀吗?”李孝恭有些不悦地问道,黄君汉这个断臂求生之策违背了他的做事原则,他不太喜欢。

“卑职不是这个意思,可以让人率领他们投降隋军,以张铉对待战俘的一贯风格,必然会放他们回乡务农,这也是给他们一条生路,借张铉之手来解散他们,殿下何乐而不为?”

李孝恭负手来回踱步,他原以为黄君汉是建议自己派六万军队强渡富水送死,用六万军队的阵亡来换取两万嫡系军十天的粮食,那样他无法接受,但如果是让六万军投降,借张铉的手来解散他们,这就是另一回事了,李孝恭不得不承认自己居然被黄君汉说动了。

不过这样一来,他就得向天子请罪了,不仅无法支援江夏,还导致军队损失大半。

李孝恭沉思良久道:“这样吧!再等两天,如果武昌的援军真的不来,我们实在无路可走,再考虑这个方案。”

李孝恭其实还是想试一试搭建浮桥,不完整地进攻一次就放弃,他实在心中不甘。

1068。第1068章 永兴之战(六)

在武昌县的南面依旧是一望无际的丘陵和森林,绿水如玉带般蜿蜒曲折,一片片农田分布在绿水和森林之间,偶然在风景秀丽处会出现一座村落。

和富水南面的荒无人烟相比,这里人口已渐渐聚集,时逢仲春时间,江夏大地上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距离武昌县约七十里的一片丘陵地带,一支约八千人的唐军正疾速向南行军,这支唐军便是李神符派去支援李孝恭的八千军队,八千人数不多也不少,少了朝廷会责怪李神符救援不力,而多了李神符又担心被隋军趁机包围击溃。

率领这八千人的大将叫做李雷世,三十余岁,身材高大魁梧,长一张方脸,满脸刺胡,显得十分威猛,他是李神符的心腹大将之一,所用的兵器是一支青龙戟,重约七十斤,骁勇善战,曾在陇右和薛仁杲激战数十个回合而不分胜负。

临行之前,李神符反复交代的八个字是‘谨慎缓行,遇阻则退’,李雷世很了解主公的心思,主公并不是真的想救援李孝恭,只是迫于压力而不得不有所表示。

正因为李神符的表态,所以李雷世格外谨慎,军队走了两天才走了七十里,而富水还远在三百里外。

这时副将吴平上前低声道:“将军,我们只带了七天的干粮,还要考虑回程,这样走下去恐怕到不了富水,要不去矿山那边弄点粮食吧!”

绿铜山在他们东南方向八十里外,那边有三千驻军和数万矿工,粮食补给不成问题。

李雷世却摇了摇头,“王爷有令,不准将隋军引向矿山,不要再提矿山之事。”

“可是。。。。我们粮食。。。。。”

“我心里很清楚!”

李雷世不高兴地打断他的话,他正要说明天就撤军回去,却忽然想起除了自己之外,手下大将都不知道王爷的真实态度,这种事绝不能让下面人知道。

李雷世便改变了说法,“吴将军多派斥候去前方探查,要防备隋军的伏击,其他事情我会安排。”

“卑职遵令!”

吴平只得行一礼,去安排斥候了。

军队继续行军,到了下午时分,离黄昏至少还有一个时辰,李雷世见路旁有一片小树林,树林内还比较干燥,便下令士兵休息过夜,士兵们欢天喜地,纷纷向树林内奔去,寻找一个理想的睡觉之地。

一般而言,军队行军确实不宜太过于劳累,晚起早睡有利于保证士兵的体力,而且可以从容面对敌军的偷袭,一天走三四十里并不过分,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但李雷世的军队却是去救火,李孝恭的军队已经快支持不住了,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强行军,昼夜不停地奔跑,一天行军百里以上,这才叫紧急救援。

所以李雷世悠闲地行军方式着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