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86章

江山战图-第686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迄今为止,他们没有得到杜伏威的任何信件,一切都是各种传闻,而今天姚思廉和褚亮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情报,让李世民的后脊背一阵阵发寒。

李世民负手走了两步道:“霍山县属于大别山区,数万骑兵去山区训练什么?很明显他们是躲藏在山中,你们说这数万骑兵现在会在哪里?”

姚思廉道:“殿下,霍山郡就属于庐江郡,距离合肥不到三百里,杜伏威从蕲春郡进入庐江郡时不过四五千人,要从四五千人增兵到一两万人至少需要十天时间,我觉得数万隋军骑兵绝不会容忍杜伏威在庐江郡肆虐,一战便可将他们彻底歼灭,哪里还会让他们从容上四鼎山建立根基,根本就不可能。”

褚亮在一旁也道:“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数万北隋骑兵躲在霍山县做什么?殿下考虑过吗?”

李世民缓缓点头,“我怀疑我们的东征就是张铉挖的一个大陷阱,我更怀疑杜伏威其实早已全军覆灭。”

姚思廉猛地想起一事,急忙道:“那么屈突通在这个关键时刻被调走,是不是就有点蹊跷了。”

这句话俨如一记狂雷劈中了李世民,李世民顿时被惊呆了。

1054。第1054章 局势纷乱

东征敕令发出后,李渊便将精力从军事上转移出来,他除了等待李孝恭的战报外,便不再关注南方战事,眼看已经是二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地方述职便接踵而来,这也是每年李渊最忙碌的一段时间。

御书房里,李渊正和相国陈叔达以及太子建成商议科举之事,由于北隋将科举时间提前到了三月初,李渊也考虑跟进,在三月初同步举行唐朝的科举。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秦王殿下说有紧急军情求见!”

李渊点点头,“宣他进来!”

片刻李世民快步走进御书房,跪下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皇儿免礼!”

李渊问道:“皇儿有什么紧急军情要向朕汇报?”

“父皇,江淮的情况恐怕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简单。”

李世民便将姚思廉和褚亮无意中得到的情报详细汇报了一遍,李渊的眉头已经皱成一团,半晌道:“皇儿不觉得这个情报有点匪夷所思吗?”

李世民见父皇不相信自己的话,急道:“父皇,那几个商人儿臣已经将他们扣下,尤其那个在霍山县过冬的皮毛商,儿臣又将他重新审了一遍,他没有问题,所说的情况完全一致,父皇,数万隋军骑兵藏身在江淮,杜伏威居然还能在江淮搅乱得天翻地覆,这可能吗?”

旁边李建成道:“就算这个商人提供的情报是真实的,但骑兵去年十一月进驻霍山县之时,我们才刚刚考虑启用杜伏威,这几万骑兵应该不是针对杜伏威,而是另有企图。”

陈叔达也肃然道:“陛下,既然殿下已经确认过,那么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实,或许江淮那边是有一些我们不了解的情况,毕竟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得到杜伏威的直接汇报,都是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陛下,微臣认为我们必须派人去庐江郡确认情况。”

李渊被这个意外的情报弄得心烦意乱,次子总是扫他的兴,他心中怒火渐升,又看见李世民欲言又止,便不满喝道:“你还是有什么话都一并说出来!”

李世民已经感觉到父皇生气了,但有些话他若不说出来,后果恐怕会更严重,他硬着头皮低声道:“儿臣赞成皇兄的看法,儿臣也认为张铉派骑兵入江淮是另有企图。”

“有什么企图?”

“父皇,儿臣认为张铉是想攻打江夏。”

“够了!”

李渊一声怒喝,打断了李世民的话头,他心中怒气再也忍不住,指着李世民骂道:“所有人都是蠢蛋,唯独你最聪明,你那点小心思以为朕不懂吗?朕告诉你,这是最后一次,你若再挖空心思替他翻案,朕就直接罢免他。”

李世民跪了下来,垂泪道:“儿臣绝不是为屈突通翻案,儿臣是担心张铉在江淮早已屯下重兵,那时不仅我们的东征会遭遇失败,甚至连江夏、襄阳等郡也保不住,父皇,事关大局,我们不能大意啊!”

李建成和陈叔达也跪下请天子息怒,李建成劝道:“父皇,陈相国的方案更加可行,不管杜伏威是否成功,我们都应该派人去和杜伏威接洽,他是我们安插进江淮的人,应该受我们的控制,不能让他失控。”

李渊虽然对儿子不断反对东征不满,但他其实也很担心江淮那边会出什么事,只是儿子正好踩中了他的痛处,他才会勃然大怒。

李渊稍稍平息一下心中怒火,对陈叔达道:“这件事朕就交给相国去处理,立刻派人去庐江郡和杜伏威联系,朕需要他的述职报告。”

。。。。。。。。。

李孝恭发动东征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郡县官员纷纷投降,李孝恭率领的两万军队更是进军神速,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挡,五天后大军便杀进了九江郡。

唐军首先抵达湓城县,这里是九江郡的郡治,大军兵临城下,太守朱文便率一班官员出城投降,朱文当然是得到了张铉的事先许可才会这样做,否则乘船逃去江北才是对他最有利的选择,否则一旦隋军杀回来,他们这些投降了唐朝的官员又该怎么面对?

朱文高高举起一盆土道:“我们愿献城投降天军,只恳求殿下宽仁待民,约束军纪,勿放纵士兵。”

李孝恭令士兵接下了降土,这就算将庐江郡收归唐朝了,他又对朱文笑道:“唐朝天子向来宽仁待民,既然已是唐朝子民,我又怎能纵军扰民,请朱太守放心,军队不会进城。”

朱文大喜,又一挥手,一队骡车从城中驶出,车内满载着屠宰好的猪羊,朱文笑道:“这里有三百口猪和一千只羊,是湓城民众给军队的心意,请殿下务必收下。”

李孝恭呵呵笑道:“那就多谢了!”

他令士兵收下猪羊,又让副将带领军队去东城外驻扎,这才对朱文低声道:“有件事我想打听一下,朱太守这边请!”

朱文跟他走到一旁,李孝恭这才缓缓道:“我们在湓城县最多只呆一个时辰,等船只收集到,军队就要出发,不过我很想了解一下彭泽那边的情况,不知朱太守能告诉我多少?”

朱文苦笑一声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不过恐怕要让殿下失望了,彭泽县我很了解,但彭泽县的驻军情况地方官府不能过问,我们也同样一无所知。”

“我当然不会问详细的情况,我只是听说彭泽县有一座巨大的仓库,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这个倒是真的,因为彭泽县是水军的根基之地,在三年前修建储存粮食物资的仓库,而且不是一座大仓库,而且一片仓库群,至少有五十座大仓库,就在水军大营旁,建成后我还曾经去看参观过。”

“我们得到情报,那里存储了至少三十万石粮食,是真的吗?”

朱文连忙摇头,“我不太清楚,不能乱说。”

“太守个人觉得呢?”

“这个。。。。。既然是水军军衙所在地,那仓库里肯定有粮食物质,否则军队吃什么,只是有多少粮食我不清楚。”

“我明白了,多谢朱太守据实相告。”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禀报:“殿下,我们的船只已经到码头!”

如果走陆路,那必须从湓城县跨过潘阳湖口才能前往彭泽县,否则要南下绕过整个鄱阳湖,路程将增加上千里,所以唐军在沿途一路收集民间船只,仅在湓城县就征集到了八十艘民船,货船、客船、渔船都有。

李孝恭心中十分着急,他不仅想夺取彭泽县的粮食,还希望夺取那里的货船,根据水军部署图,那边有上百艘两千石以上的货船,包括两艘横洋舟,如果他能夺取这些货船,那么他们的后勤运输问题就解决了。

李孝恭当机立断道:“传我的命令,大军立刻渡湖东进!”

......

李孝恭知道来护儿已率领水师主力前往江淮支援,那么彭泽湖这里应该只剩下极少量战船和水军以及大量货船,为了防止船只驶离彭泽湖,唐军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杀向彭泽县隋军大营。

由于唐军渡湖比较耗费时间,为了抓住一切机会,李孝恭命令猛将史怀义为前锋,率三千军队先渡河,不用等待主力,直接率军杀向彭泽县。

彭泽县位于九江郡东北部,其境内的彭泽湖与长江相通,是一处天然湖港,这里便成了隋军水师的基地大营,最多时,湖中曾停泊着近千艘大大小小的船只,有战船也有货船,岸上还修建了官衙、仓库和营地,长江水师的主力便驻扎在这里,除此之外,隋军水师在江宁还有另一部分水师。

自从隋军水师主力紧急北上支援江淮后,彭泽湖内只剩下不足四十艘留守战船以及两千隋军士兵。

但彭泽湖隋军大营内还有大量资源没有来得及调走,包括兵器盔甲和粮食帐篷等等战略物资,另外还有数百艘货船。

根据水军部署图上的注释,仓库内至少还有三十万石粮食。

天刚刚亮,唐军大将史怀义率领三千先锋杀到了隋军水师大营百步之外。

1055。第1055章 空城之计

天刚刚亮,乳白色的雾气如流苏般笼罩着隋军大营,也笼罩着彭泽湖两岸的原野和树林,这时,在隋军大营东北角约百步外的一片树林内出现了大群唐军士兵。

主将史怀义骑在战马之上,透过浓雾注视着隋军大营,隋军大营显得格外冷清,两座哨塔上已经没有了士兵,透过大门,大营内完全看不见军营清晨时那种特有的热气腾腾地景象。

史怀义心中生出一丝疑虑,他看到的就是一座废弃的军营,难道隋军士兵已经完全走光了吗?

“将军,怎么办?”几名大将低声问道。

史怀义一咬牙令道:“杀进去!”

三千士兵一声呐喊,从树林里冲出来,向隋军大营杀去,他们撞开了大门,冲进了隋军大营内。

隋军大营内并不是帐篷,而是一片片砖房,但唐军一直冲到湖边,依然看不见一个隋军士兵,占地数千亩的隋军大营竟然是一座空营。

史怀义心中感觉到了不妙,他奔至湖边向码头上望去,他想象着应该有部分战船和数百艘货船停泊在码头上,但眼前却只有一片空空荡荡的水面,没有一艘战船和货船。

史怀义已经意识了什么,他大喊道:“跟我去仓库!”

他调转马头,率领数千唐军士兵向数里外的仓库群奔去。。。。。。。

李孝恭的两万大军只比史怀义晚半天抵达彭泽湖隋军大营,大军距离隋军大营还有一里,史怀义便匆匆迎了上来,单膝跪下道:“卑职特来请罪!”

李孝恭心中一惊,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殿下,卑职晚来一步,隋军大营已是一座空营,所有士兵和官员都已撤离,码头上也没有一艘船,我们一无所获。”

“那仓库内,粮食还在不在?”

史怀义苦笑一声道:“殿下,仓库里什么都没有,地上甚至找不到一颗发霉的米粒。”

“什么!”

李孝恭失声喊道:“这是怎么回事?”

史怀义一回头,“带上来!”

几名士兵押上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史怀义道:“这是卑职在仓库里抓到的一名老乞丐,他躲在仓库里快一年了,殿下问问他便知道。”

老人吓得跪下磕头,“饶命!”

李孝恭用马鞭一指喝问道:“仓库的粮食到哪里去了?”

老人战战兢兢道:“将军,仓库从来就没有什么粮食,修好就空关在那里,也没有人看守,每个仓库都住有乞丐,昨天军队撤走时大家都逃回县城了,我因为年迈体弱,只有我没有回县城。”

李孝恭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怀中取出水军部署图,上面分明写着库存三十万两千六百石粮食,货船四百四十三艘,横洋舟三艘。

他急问道:“那湖里有没有货船,很大的那种货船?”

“将军是说横洋舟吗?”

“是!有没有?”

老人想了想,低声道:“前年来过一次,我们很多去江边看,然后再也没有见到了,湖里从来没有横洋舟,湖里只有战船,前些天全部走了,我没有见过什么货船。”

李孝恭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们费千辛万苦搞到的水军部署图竟然有问题,说好的粮食在哪里?

“殿下,军营的仓库卑职也看过了,所有粮食物资都已运走,什么都没有留下。”

李孝恭忽然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他们出现了战略误判,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粮食运输很难保障,东征首先就瘸了一条腿,但更让李孝恭感到不安的是,隋军将所有物资都运走,显然不是巧合,很可能隋军早已知道他们要东征,这件事他必须要向天子汇报,如果不查清楚,恐怕他们还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史怀义低声问道。

李孝恭想了想道:“全军南下,撤到鄱阳县!”

既然彭泽县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只有先南撤,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