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41章

江山战图-第641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船只大约在五百石左右,尤其细长,两边分布密集的长桨,就像一只只蚰蜒在水面上列队缓缓爬行。

这时,有士兵大喊:“快看,那艘船上有旗帜!”

只见一艘千石左右的大船出现了,桅杆上挂着一面大旗,正是北隋军青龙赤旗,城头上所有人的心都仿佛沉入了深渊,北隋军的水军出现了,封锁了黄河,就算他们有大型皮筏子也休想渡河了。

这时,处罗可汗只觉心中绞痛难忍,喉咙一甜,一口血直接喷了出来,眼前变得一片漆黑,所有意识都消失了,仰面向后摔去。

“可汗!可汗!”

几名万夫长扶住处罗可汗大喊,城头上乱成了一团,千夫长们不知所措地望向主将,执失思力暗暗叹了口气,北上和南下都被大山阻挡,如果过不了黄河,他们就只能调头东撤了。

。。。。。。。。。。。

就在处罗可汗在临泉县晕倒的同一时刻,在北方数百里外的榆林城以东出现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浩荡大军。

榆林县是榆林郡郡治,位于黄河‘几’字型的东面顶端转弯处,黄河由西向东流淌了千里后,在榆林郡开始转弯向南奔流而去,这里属于河套平原的东套,五原郡则属于中套,而灵武郡则属于西套。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指的就是河套平原,由灵武郡、五原郡和榆林郡组成的黄河‘几’字型北端,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从两汉以来便是著名的粮食产区,目前三郡有人口数十万,但主要集中灵武郡和五原郡。

目前河套地区被两大军阀所控制,其中一个便是灵武郡的梁师都,另一个则是原隋朝五原通守张长逊,他控制着五原和灵武二郡。

这两大军阀虽然都依附突厥,不过他们所依附的突厥派系不同,梁师都原本就是金山宫的黑狼军首领,他依附的当然是突厥大祭司摩亚伦,而张长逊则向始毕可汗请降,现在又依附处罗可汗,两人依附的派系不同,再加上河套地域辽阔,两军之间被茫茫戈壁沙漠阻隔,所以一向井水不犯河水。

虽然他们依附了突厥,但他们毕竟都是汉人,突厥也不想将他们纳入突厥部族,而是支持他们拥兵自立,封他们官爵,使他们成为了突厥的南藩。

另一方面,张长逊又和梁师都有所不同,梁师都野心勃勃,自立为天子,建国号梁,被突厥封为大度毗伽可汗。

张长逊投降突厥只是权益之计,他一心回归中原,所以李渊在长安建都后,他便秘密归降了唐朝,被李渊封为丰州总管,不过为了自保,他并没有立刻打出唐军旗号,依然是竖立突厥大旗,对外还是使用突厥封他的官爵,割利特勒。

这支抵达榆林郡的五万人隋军正是李靖率领的北伐军,李靖北征突厥王帐只是虚攻,现在北隋的国力还不足以灭掉突厥,目前北隋对突厥的策略依旧是挑拨草原内乱,从内部削弱突厥的实力。

尽管李靖率军北征并非针对突厥,但李靖北上还是有更深的企图,张铉布局深远,他不仅要占领并州北部,同时还要继续西进,灭掉张长逊和梁师都,控制整个河套,从北面形成对关陇的包围。

李靖在紫河战役后,又随即挥师杀入定襄郡,全歼驻守定襄郡的三千突厥军,同时解救了被突厥安置在定襄郡的三万余汉民,这些汉民有的是被突厥掳掠去草原的并州及关内民众,有的是为逃避战乱而躲入草原的汉民,他们和被突厥士兵抢走的中原女人不一样,那些可怜女人属于私奴,而他们则是官奴。

突厥人把这些官奴安置在定襄郡的大利城,他们主要从事制陶、铁匠、鞣革和纺织等手工业,为突厥官方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工具、用品,并有三千军队监视控制他们。

李靖在攻下定襄郡后,任命参军从事何兆年为定襄郡长史,又令虎牙大将赵智率五千军驻守定襄郡,李靖则继续率领大军向西进发。

这天下午,大军渡过黄河后抵达了榆关镇,李靖便不再继续西进,下令全军就地休息。

榆关镇是一座商镇,小镇其实就是一条长约一里的街道,百余户人家,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客栈、酒肆、青楼足有十几家之多,看得出从前这里的商业相当繁盛,不过受突厥南征影响,镇内基本上没有了商人,生意十分冷清,大部分店铺都关门挂锁了。

李靖带着十几名士兵在大街上缓缓而行,旁边还跟着从事褚遂良,这次李靖西征是要建立河套根基,需要大量文官,张铉便调拨了数十名年轻有为的文官给他,褚遂良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李靖军中出任仓曹参军。

李靖见褚遂良满脸惊奇,不由微微笑道:“没想到吧!”

褚遂良点点头,“确实没有想到塞外苦寒之地竟然也有这么繁华的商业,我一直以为榆关是座关隘,没想到是座小镇。”

“可别小看了榆林郡,过了龙门关后,便可沿着黄河西岸北上草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商道,一般就是从榆林县过黄河,这个榆关镇是商旅必经之路,只可惜现在被战争波及,北上的商队都没有了,所以才变得如此冷静。”

“是因为突厥南侵?”

李靖摇了摇头,“突厥南侵是在并州,并不影响这里,这边主要是宋金刚在延安郡和唐军交战,阻断了所有商队北上。”

“原来如此!”

褚遂良这才恍然,这时,他发现左面的一座房宅颇为有趣,便笑道:“将军,这里居然也有官衙。”

众人走上前,这是一座废弃的小官衙,大门上方挂一块牌子,风吹雨淋,上面的字迹已经看不清了,只隐约可以看出‘查捕’二字。

李靖笑道:“我想起来了,这里我曾经来过,好像是丰州交市监榆林查捕所。”

褚遂良知道交市监是隋朝主管边境贸易的官署,但查捕所是什么意思他却不太明白,他迟疑一下问道:“查捕什么?”

“当然是查捕违禁品,生铁、食盐、兵甲、做弓箭的原料等等,一旦抓到就是杀头重罪。”

“可是真的运输禁品,也不会从这里走,向北走的路多呢!怎么管得过来。”

李靖奇怪地瞥了他一眼,笑道:“你以为前朝修长城是用来做什么的,抵御北方游牧骑兵南下吗?错了,修长城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阻挡内地不良商人运送禁物北上,也为了防止中原人越境北逃,否则几百驻军的关隘能抵挡得住成千上万骑兵南下吗?管管商队和逃民还差不多。”

诸遂良愣住了,他一直认为修长城是为了抵挡草原游牧民族南下,没想到李靖竟然说是为了阻止运送禁物的商队北上,也为了阻挡内地人逃去草原,这完全颠覆了他对长城的认识。

李靖拍了拍他肩膀,语重心长道:“凡事要好好动脑考虑,长城什么时候阻挡草原骑兵南下过?”

褚遂良默默点了点头,这时,一名骑兵疾奔而来,高声喊道:“将军,张长逊的使者已抵达大营!”

李靖冷冷哼了一声,“他来得倒快,我们立刻回营!”

士兵牵来战马,众人纷纷上马,调转马头向东疾奔而去。

984。第984章 太原战役(二十三)

隋军大营就在榆关镇外,是一座占地千亩的临时大营,所谓临时大营,就是没有营墙和营栅,只是在周围挖了壕沟,壕沟内用大车围一圈,壕沟外则插满了长矛,从矛阵边缘到大帐至少相隔百步,这是防止被火箭袭击大帐,同时外围在部署了大量巡哨,防止被敌军偷营,另外,还搭建了几座哨塔,哨塔上有士兵向远处观察。

大营中军帐内,一名中年文士正心神不宁地来回踱步,他名叫杜桓,曾任马邑郡郡丞,刘武周在马邑郡造反后,他带着家人逃到了榆林郡,同时向洛阳汇报刘武周造反的消息,他因汇报及时而被越王杨侗任命为榆林郡郡丞。

这次突厥南侵并州,杜桓也一直在观望,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北隋虚晃一枪便杀到了榆林郡,这令杜桓大吃一惊,而张文逊此时在五原郡,杜桓一方面紧急派人去向张文逊汇报,另一方面他只得硬着头皮前来隋营探问虚实。

杜桓并不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当初他在马邑郡任郡丞时,李靖还是他的下属,也算是老交情,他知道李靖不是残暴之人,所以才敢孤身前来隋营。

这时,帐外有士兵高喊:“李将军到!”

杜桓连忙回头,只见帐帘一掀,李靖大步流星从帐外走了进来,李靖一进帐便笑道:“原来是故人,杜郡丞别来无恙?”

杜桓略略有点尴尬,当年李靖可是向他行礼,不过现在是乱世,连刘武周都当了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平衡了。

杜桓连忙上前行礼,“多谢药师关心,我身体还好,倒是药师高升,我要祝贺药师。。。不!祝贺李将军了。”

“杜郡丞太客气了,请坐!”

李靖请杜桓坐下,又让亲兵上了茶,这才淡淡问道:“我现在不太清楚,杜兄现在是突厥的官吗?”

“不!不!”

杜桓慌忙摆手,“这可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要先申明,我和突厥一点关系没有。”

“但张长逊可是投降了突厥,现在榆林郡和五原郡都属于突厥吧!”

“也不尽然,张通守投降突厥不假,但我们并没有投降突厥,我依然是皇泰帝任命的榆林郡丞,而且。。。。。”

“而且什么?”李靖听出了杜桓话中有话。

杜桓犹豫良久道:“而且张通守已经暗中归降了唐朝,被唐帝封为丰州总管,只是没有公布罢了。”

李靖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问道:“杜郡丞意思是说,你们现在其实是唐朝官员了,对吗?”

杜桓苦笑着摇了摇头,“唐帝只封了张长逊一人,还没有顾及到我们这些中下层的官员,我现在还是皇泰帝任命的郡丞,现在这里的情况很复杂,大家谁都搞不清我们究竟属于哪里的官员?”

“那杜郡丞来找我有什么事?”李靖淡淡一笑问道。

“首先是想和药师叙叙旧,另外,药师老弟带了数万大军前来,榆林县城内人心惶惶,作为榆林郡主官,我有责任出头。”

“怎么郡丞是主官,王太守呢?”

“王太守去年已经病逝了,现在太守由张长逊兼任,只是他一直呆在五原郡,很少来榆林郡,所以榆林郡的主官实际就是我。”

李靖负手走了几步,缓缓道:“杜郡丞的来意我很清楚,想必我的来意杜郡丞也心知肚明,我就明人不说暗话了,这次我奉齐王殿下之令讨伐张长逊和梁师都,河套地区从两汉以来便属于中土,无论榆林郡、五原郡还是灵武郡都是大隋的疆土,我这次率军前来就要把河套三郡从突厥手中收回,如果杜郡丞识时务,立刻开城投降,我会禀奏齐王任命你为榆林郡太守,如果杜郡丞执迷不悟,负隅顽抗,那么大军猛攻之下,整座榆林城将被压为齑粉,孰轻孰重杜郡丞自己考虑吧!”

。。。。。。。。。

榆林郡面积虽大,但只有两个县,榆林县和南面的富昌县,富昌县只是一个很小的人,人口只有两三千人,榆林郡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榆林县,即便如此,榆林县的人口也只有四万余人,其中六成是汉民,另外四成则是铁勒人和突厥人,这里的经济主要以耕田以及畜牧为生。

农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而畜牧业则集中在北面的金湖四周,由于这里土地肥沃广袤,牲畜极为便宜,因此县城大多数家庭都比较富裕,家家户户都有十几匹畜力,有的代步,有的耕田,汉民和铁勒人、突厥人在这里相处十分融洽。

生活在县城中的居民有两万余人,九成都是汉民,铁勒人和突厥人则生活在北面不远处的金河两岸,所以县城并不大,周长只有二十里左右,城墙也不算高大坚固,城内除了两万民众外,还驻扎有三千张长逊的军队,由一名郎将统帅。

郡丞杜桓忧心忡忡回到了县城,他没有当场给李靖答复,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必须面对现实,除了投降北隋外,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不过县城是控制在军队手中,不是他能说了算,他需要回去劝说军队离去或者投降。

杜桓刚走进县城,郎将秦弘武便迎了上来,秦弘武年约三十余岁,和张长逊同乡,跟随他多年,他原来是隋军武勇郎将,张长逊拥兵自立后他便被提升为虎牙郎将,率五千人驻守榆林郡,不过榆林县只有三千人,北面的云中戍城有五百驻军,最南面的连谷戍城也有五百驻军,另外在富昌县还有一千驻军。

也由此可见秦弘武的重要,张长逊一共只有两万人,他便率领了五千人。

“杜郡丞,李靖怎么说?”秦弘武拦住杜桓问道。

杜桓叹口气道:“他还能怎么说,他说奉张铉之令率大军起讨伐梁师都,五原郡和榆林郡也要一并收归北隋。”

秦弘武冷冷哼了一声,“他说得倒简单啊!他以为五原郡和榆林郡还是隋朝的地盘?”

杜桓摇摇头,“他没有这样认为,他认为五原郡和榆林郡现在是突厥人的地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