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88章

江山战图-第58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

魏征和柴绍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

大帐内,李建成负手站在地图前,久久注视着并州地图,脸色十分凝重,魏征和柴绍站在一旁,他们没有打扰李建成的沉思。

这时,有侍卫在帐外禀报,“殿下,王将军派人来禀报,娄烦关内确实没有一兵一卒,唐军已经占领了娄烦关。”

“我知道了!”

李建成低低叹口气,回头问道:“你们觉得隋军真的杀进雁门关了吗?还是刘武周的诱兵之计?”

柴绍道:“诱兵之计确实也有可能,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我觉得应该是隋军杀进来了,这符合张铉的一贯风格,寻找最好的时机切入。”

“魏长史的意见呢?”李建成又转向魏征。

魏征沉思片刻道:“刘武周穷途末路,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突厥军反败为胜,但迄今为止,突厥军并没有和我们正面作战,几次都是以调停人的身份威逼我们退兵,我觉得突厥应该用这个方法,而不是直接和我们对抗,再者伏乞泊的突厥军队并不多,就算直接和我们作战,他们也未必是我们的对手,我觉得与其用诱兵之计,还不如死守娄烦关。”

“魏长史的意思是隋军来了?”

魏征点点头,“我也认为隋军杀进了雁门关,来摘我们的果子。”

柴绍眉头一皱,疑惑地问道:“我很奇怪,刘武周为什么要告诉我们,难道是希望我们和隋军火并一场,他来收渔翁之利吗?”

“或许有这个可能,这里面蕴藏着更大的危机,两位想到了吗?”李建成注视着地图道。

“太原!”魏征脱口而出。

李建成冷笑一声,“这才是张铉环环相扣的毒计,如果我们不知隋军到来,率军杀入马邑郡,却被隋军截断我们的后路,将我们困在马邑郡,上党郡的尉迟恭就会大举进攻太原,张铉果然厉害啊!”

柴绍惊得脸色苍白,太原只有八千守军,其中还不少伤兵,隋军大举进攻,太原怎么守得住?一旦太原失守,恐怕并州就完了。

“殿下,会不会隋军已经发动攻势了?”

李建成摇摇头,“应该不会,现在我们可以迅速撤回太原,隋军暂时不会发动攻势,只有等我们后路被断,他们才会出兵。”

“那殿下打算怎么办?就把马邑郡和雁门郡拱手让给隋军吗?”魏征低声问道。

李建成眼中燃烧着怒火,他们损耗了多少国力,阵亡了多少将士,眼看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胜利的果实却被张铉摘走了,让他怎么不愤怒,怎么能甘心。

但李建成毕竟是一国太子,他不能让怒火烧掉了理智,明知太原危险还要北上,这不是上位者该做之事,可就这么放弃,他又怎么向父皇交代?

这时,魏征道:“殿下,我们不如分兵两路,一路军队先驻守娄烦关,和隋军对峙,另一路则立刻南下支援太原防御,殿下认为如何?”

李建成点了点头,虽然不是理想之策,但也是目前唯一能采取的办法了。

他随即对柴绍道:“嗣昌可率三万军火速南下,支援太原防御,我则亲率三万军在娄烦关和隋军对峙,他们休想轻易摘走我们的胜利果实。”

。。。。。。。。。。

刘武周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向北奔逃,在半路上他们得到消息,隋军已经占领了善阳县,惶恐之下,他们只得绕过了善阳县,沿着马邑道疾速北上。

刘武周的亲兵只剩下五百人,都是骑兵,对北上的道路十分熟悉,两天后,他们渐渐抵达了紫河,过了紫河便是突厥人的势力范围了,这也是刘武周和突厥达成的共识,突厥军队不会轻易南下紫河,而刘武周军队也不会越过紫河一步,在某种程度上,紫河便成了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国界。

狂奔了两天,只有两次短暂的休息,无论士兵还是战马都累得筋疲力尽,刘武周喝令休息,士兵便直接从战马上翻滚下来,躺在草地上动弹不得,几百匹战马则自己去河边饮水。

刘武周躺在草地上,脑海里一片空白,他不知道娄烦关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隋唐两军有没有为争夺娄烦关爆发战争,最好他们打得两败俱伤,给自己一个重新杀回来的机会。

实际上,刘武周并不想去突厥,他知道自己一旦去了突厥,就会彻底成为突厥人的傀儡,就算将来突厥大军杀回来,重新让他上位,他也不过是突厥人的牵线木偶罢了,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但如果不去突厥,他又无路可走了,刘武周不由暗暗叹了一声,活一天算一天吧!就算掌不了权,后半生在享受中度过也不错。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手下士兵恐怖的大喊:“隋军!隋军来了!”

刘武周吓得腾地坐起身,只见从东面森林内杀出了无数隋军骑兵,足有数千人,他们骤然加速,挥刀向这边杀来!

所有躺在草地上睡觉的士兵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爬起身向河边的战马奔去。

几名亲兵拉起刘武周,“大王快跑!”

刘武周双腿发软,跌跌撞撞向河边奔去,不等他们奔到河边,河对岸忽然出现了千余隋军弓弩手,一起向奔来的士兵射箭,密集的箭矢扑向刘武周的亲兵,亲兵们躲闪不及,纷纷中箭倒地。

他们为了减轻战马负重,沉重的盔甲和兵器都抛弃了,每人只佩戴一把腰刀,单薄的衣服抵挡不住锋利的箭矢,数百名亲兵死伤惨重,当场便被射死三百余人,其余士兵放弃了战马,发一声喊,向西面奔逃。

刘武周却跑不掉了,扶他的两名亲兵都不幸中箭身亡,刘武周的肩膀和大腿也连中两箭,血流如注,失去知觉,他急得大喊:“帮帮我!帮帮我!”

生死关头,没有人再管他了,每个士兵只管自己逃命,只见数百名骑兵已经杀到眼前,为首大将银盔银甲黑罗袍,手执一杆锋利的马槊,正是大将裴行俨,他连杀十几名士兵,瞬间冲到刘武周面前,举槊向他刺去,刘武周绝望地大喊起来,“我是刘武周!”

裴行俨一怔,在他咽喉前停下了马槊,刘武周看到一线生机,大喊道:“我是刘武周,愿投降齐王,饶我一命!”

裴行俨冷笑一声,居然还想活命,不过是死法不同罢了,他一挥手,“给他包扎伤口,将他装入囚车!”

几名隋军士兵奔跑上前,将刘武周腿上伤口简单包扎,替他止住血,随即将他打入了一辆囚车,裴行俨事先准备了这辆囚车,就在等刘武周前来。

899。第899章 奇袭并北(六)

上党郡榆社县,这里是上党县最北面的一座小县,紧靠太原郡,东面便是山峦起伏的太行山脉,浊漳水从县城以西流过,两岸是肥沃的土地和一望无际的森林。

由于这里地方偏僻,也很少有军队到来,使榆社县成为并州少数几座没有受到兵灾波及的县城,但十天前,榆社县却来了一支大军,四万隋军在大将尉迟恭和魏文通的率领下在榆社县驻扎,等待着出击太原城的命令。

按照张铉事先部署的计划,一旦李建成的大军攻入马邑郡,已经进入雁门郡的隋军将迅速截断唐军退路,太原城没有了支援,尉迟恭就将全力进攻太原城,而在军令到来之前,他们只能耐心等待。

这天下午,一支运粮船队沿着浊漳水缓缓而来,这也是隋军作战的特点,军队必须要临河驻扎,便于利用河道运送军粮补给。

船队有一百余艘,都是常见的平底货船,这种船运量大、吃水浅,可在各种河流内航行,但它也有弱点,那就是没有动力,顺流还好,如果是逆流而行就必须用纤夫了。

船队在靠近军营的河边缓缓停泊,早等待在这里的数千士兵立刻上前来搬运粮袋,尉迟恭也来到码头前,随船前来的参军从事褚遂良也从船上跳了下来,他看见了尉迟恭,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参军从事褚遂良参见尉迟将军!”

尉迟恭微微一笑,“原来是状元郎来了!”

“不敢,科举已经结束,在下只是一名参军从事。”

尉迟恭点点头,年轻人懂得谦虚是件好事,他又笑问道:“大帅可有信让参军送来?”

“有信!”

褚遂良取出一封信,恭敬地递给尉迟恭,尉迟恭接过信笑道:“褚参军一路辛苦,请随我回营吧!”

褚遂良很兴奋,这是他第一次被张铉派到作战前线,他的任务是帮助尉迟恭处理军务,尉迟恭知道他会带来大帅的信,所以特地来河边迎接。

大营距离河边很近,走不到百步便到达大营门口,这时,几名斥候骑马进了大营,褚遂良很奇怪,问道:“军营不是不准跑马吗?刚才两人怎么会骑马进营?”

尉迟恭笑道:“军营确实有很多规矩,不准跑马只是规矩的一部分,应该说,军营不得随意跑马,骑马进军营,只要走马道便可,否则,数十万人的大军营,主帅大帐距离军营大门还有十几里,若发生紧急军情,等跑到中军大帐门口就已经耽误大事了,所以军营内必须允许跑马,只是要立规矩,人有人道,马有马道,不光马不能乱跑,人也不准乱窜。”

尉迟恭知道大帅很看重这个年轻的参军,特地让他来实战军营助事就是为了培养他,所以尉迟恭很耐心地给他讲解。

尉迟恭带他走进大营,指着大营道:“大营有兵帐和事帐之分,兵帐是士兵的住宿之地,必须行列整齐,所有的地桩必须整齐划一,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必须成一条直线,这样夜晚遇到紧急军情,士兵在营中奔跑时就不用担心被绊倒,集结的速度就会加快,无数这样的小细节集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大优势,往往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褚遂良默默点头,这些他都是第一次听说,令他增加了很多见识。

“那事帐又是什么?”褚遂良又问道。

“很好理解,粮草帐、兵甲辎重帐、马厩、军医帐、火头帐等等,这些都属于事帐,需要和兵帐分开,大家各施其责,互不干扰。”

“卑职明白了。”

两人走进中军大帐,只见大帐内摆放着一架很大的沙盘,褚遂良走上前,他在紫微宫中见过,是并州沙盘,只是上面插满了小旗,表示各种事态,从这些小旗上的文字便能看懂目前的作战局势。

褚遂良顿时有了兴趣,站在沙盘前仔细看了起来,尉迟恭也不叫他,他回位子打开了主帅的亲笔信。

不多时,尉迟恭慢慢走到褚遂良身旁,见他眉头紧锁,便笑问道:“褚参军觉得哪里不对吗?”

褚遂良指着沙盘上的太原城道:“我见城头上的小旗上写,目前太原城驻兵只有三千人,将军写给大帅的报告上,不是说太原城有八千守军吗?”

尉迟恭笑道:“太原的情况我很了解,有情况变化我都会发鹰信给大帅,大帅也很清楚,原本是有八千人,但在半个月前,离石郡那边发生了稽胡叛乱,殷开山率领五千军队前去镇压,昨天大军才回来。”

“可是。。。。。这是夺取太原城的良机,尉迟将军为何不迅速进兵攻打太原城呢?”褚遂良着实不解。

“因为没有主帅的命令。”

“若一定要等到命令,那很多战机都要失去,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吗?”

尉迟恭淡淡道:“有一点需要褚参军记住了,我们北隋军队的原则是军令如山,军规第一条,不服帅令者斩!我只是主将,并不是主帅,主将必须服从主帅的命令,就算太原城无一兵一卒,若主帅军令不到,我也不能进军一步。”

褚遂良半响说不出一句话,尉迟恭也觉得自己语气太硬,便拍了拍他肩膀,放缓语气笑道:“正如你所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军队作战也并不像褚参军想得那样死板,白白坐失良机,一般而言,大将出征时,主帅会赐给一支金令箭,这就表示大将可以对重大军情相机行事,先做后奏,去年我率军夺取河东城和蒲津关,就事先得到了这样一支金令箭,但这一次我却没有得到,包括北路的裴、苏两位将军也没有得到,这就表示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事先部署的计划行事,不能擅自改变计划。”

说到这,尉迟恭停了一下,他见褚遂良有点理解了,便又继续道:“八天前我发现太原城只有三千守军,我当时便立刻发送了紧急鹰信给大帅,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但大帅却没有任何答复,我就知道,大帅不允许我进攻太原城。”

“可万一。。。。。大帅没接到这封鹰信呢?”褚遂良忍不住又道。

“紧急鹰信一定会有回执,我连回执都拿到了,大帅怎么会没有接到信,褚参军,我们大帅深谋远虑,他未必真的想攻下太原城,如果我擅自攻下太原城,可能就会坏了大帅的大事,不遵帅令,这可是为将者的大忌啊!”

褚遂良心中十分惭愧,歉然道:“小子无知,胡言乱语,请尉迟将军见谅。”

尉迟恭诚恳地对他说道:“我虽然是个大老粗,读书远没有褚参军多,但我也喜欢读史记,其实很多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