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42章

江山战图-第542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朕也考虑过,但朕正考虑向南扩张,如果丢掉了襄阳郡,也就堵住了郑军南下之路,所以朕着实拿不定主意。”

王世恽笑道:“陛下觉得李渊为什么要襄阳郡?”

王世充一怔,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有考虑,他一直在考虑自己,却没有考虑李渊提出交换土地的目的,王世充沉思片刻,蓦然醒悟,“难道他们也想攻打荆襄吗?”

“除了这个原因,微臣实在想不到别的理由,唐军畏惧我们和北隋结盟,所以暂时不敢攻打洛阳,但张铉准备发动江南战役,李渊焉能不着急,他急于灭掉萧铣,使唐朝的疆域向南方扩张,如果陛下也想南征,那就和唐军的战略相撞了,那时唐军兵压洛阳,陛下回不回兵?如果放弃南征回兵,那么襄阳又有什么意义?”

王世充终于被说动了,是啊!如果唐军向荆襄以及南方扩张,自己就很难和唐军争夺南方了,毕竟唐军对他的掣肘太大,那襄阳对他而言就真是鸡肋了。

王世充沉默良久道:“朕就担心和唐军交换土地后,会惹恼张铉。”

“这就是微臣要劝陛下的主要原因,当年祝阿县一战,陛下和张铉早已恩断情绝,所以张铉和我们结盟并非为什么情义,而是因为我们有利用价值,双方联手对付唐军,就算陛下和唐军换了土地,只要陛下的利用价值还在,张铉就不会和陛下翻脸,但更重要是,假如有一天张铉要灭我们,我们又向谁求救?”

王世充眉头渐渐皱成一团,他终于明白四哥的意思,或许有一天他们真会和唐军结盟来对付北隋。

王世恽又淡淡道:“我们夹在隋唐之间,最重要是掌握平衡之道,唐强则联隋抗唐,而隋强则联唐抗隋,陛下,我们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不能真的得罪了唐朝,从目前的势态来看,很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唐军联手对付隋军。”

王世恽的劝说使王世充幡然醒悟,他的兄长说得对,洛阳夹在隋唐之间,最重要的便是平衡之道,用襄阳郡换崤关以西土地,由此缓和他与唐朝的紧张关系。

。。。。。。。

王世充最终答应了李渊提出的交换土地建议,用襄阳郡交换唐朝控制崤关以西数百里的土地,并同意唐朝以一年万贯的价格借道汉水,唐军势力随即退到了潼关,王世充派朱桀率一万军队接管了崤关以西的土地。

而在南面,李渊则任命武士彟为襄州总管,接管襄阳郡并负责整合襄阳郡的义军,武士彟受到襄阳军民的热烈欢迎,这令李渊欣喜万分,考虑武士彟手下人力不足,又任命左武卫将军桑县为副总管,带着二十几名精干官员并率三千精锐之军借道汉江乘船前往襄阳郡,协助武士彟整合襄阳义军并控制襄阳郡。

由于王世充的出卖,使唐朝势力挤进了荆襄,荆襄的局势陡然间变得严峻起来,唐军开始大规模向襄阳郡运送粮食和军械兵甲。

十天后,在王世恽的劝说下,王世充再一次答应了唐军的陆地借道要求,唐军老将屈突通率两万精锐唐军穿过了淅阳郡,直接进入襄阳郡,加上武士彟和桑显已整合完成的两万襄阳义军,唐军在襄阳郡拥有了四万大军。

屈突通在襄阳郡打造战船,操练军队,储存粮食物资,积极进行备战,耐心等待着开春时节的来临。

......

孟海公的军队已撤到了吴县,孟海公在吴县正式称帝,建立吴国,年号明政,册封儿子孟义为太子,兄弟孟啖鬼为大将军,他控制的疆域西至宣城郡,南至五岭,北达长江,东西长数千里。

孟海公任命原沈法兴的长史韩儋和谋士毛文深为左右仆射,任命原会稽郡太守李百药为中书令,原郡丞殷芊为吏部尚书,又招揽了一批贫寒出身的江南读书人做百官。

孟海公采用了严打士族,笼络底层民众的做法,宣布免除一切赋税,开始整顿军纪,不准军队再扰民,尽管如此,但由于之前他对江南民众荼毒太深,这一系列举动并没有能消除底层民众的疑虑,江南民众对他的支持始终处于低位状态。

但对于孟海公而言,最急迫的事情并不是挽回底层民众的支持,而是隋军即将开始发动的江南战役,巨大的战争压力令孟海公寝食难安,就在这时,林士弘派使者前来和孟海公协商结盟,共同对付隋军南侵,这个举动令孟海公喜出望外,他当即答应了林士弘的结盟要求,同时应林士弘的要求派儿子孟义赶赴东阳郡金华县,和林士弘的儿子林正泰歃血为盟,两人并结为兄弟。

二月初的江南已经有了一丝暖意,早春时节,小河里游着成群的鸭子,不时发出嘎嘎的叫声,垂柳开始发芽,牧童在牛背吹着横笛,一群群小鸟欢快地在头顶上盘旋。

这天上午,在吴郡靠近吴县的江南运河旁,沿着官道走来一名年轻的货郎,他头戴软帽,身穿灰布短襟,脚穿粗布短筒鞋,腰间束了根布带,年轻人身材不高,长得矮矮墩墩,一脸老实憨厚,挑着一副满满当当的货担,手中拿着拨浪鼓。

他一边走一边敲着拨浪鼓,身后跟着几名蹦蹦跳跳的小孩和两条吐着舌头的土狗,年轻货郎一点儿也不生气,满脸笑眯眯的,不是给小孩一点麦芽糖。

这时,前面出现一座茶棚,货郎或许有点口渴,挑着担子加快步伐走进了茶棚。

827。第827章 风雷之军

由于还是早晨,茶棚里的客人不多,只有寥寥三四人,年轻货郎走到一名布衣老者对面坐下,一名伙计懒洋洋上前,“要点什么?”

“一碗水,一个干饼。”

“水不要钱,饼要五文钱,先说好,烂钱不收。”

“前两天不是只要三文钱吗?”货郎眉头一皱。

“你到底要不要?”伙计有点不耐烦了。

货郎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布袋,慢慢数给伙计五枚钱,又仅仅捂住钱袋,生怕伙计看一眼又少点两枚钱。

伙计哼了一声,拿了钱走了,片刻给他端来一碗水和一个小干饼,货郎熟练地将干饼掰碎,放进水碗中,这时,他发现对面老者正全神贯注望着自己,便憨厚地向老者笑了笑。

老者顿时对他有了好感,笑道:“听你口音,好像不是吴郡人。”

“我是毗陵郡人,来吴郡谋生没几天。”

“怎么会想到来吴郡呢?”老者问道。

货郎叹了口气,“毗陵城遭遇屠城后,毗陵郡的人都差不多跑光了,但生活还得继续,想着吴县既然是都城,所以来吴县碰碰运气。”

“你不该来吴郡,应该是丹阳郡,吴郡比毗陵郡好不了多少,你挑着这么多货,如果被士兵看到,你就惨了。”

“不会吧!”

货郎有点吃惊,“不是说吴王已经约束军纪了吗?”

老者哼了一声,“这你也信,狗能改掉****的性子吗?他只是不允许军队有规模的屠杀,但他阻拦不了那些虎狼士兵的私下抢掠,现在年轻女子都不敢出门了,就算是吴县城内,孟海公下面,也有将领当街强抢民女,每天都会发生,孟海公管过吗?”

货郎半晌没有说话,停一下,他又问道:“听说孟海公免除了一切税赋,是真的吗?”

老者反问道:“你们毗陵郡免了吗?”

“好像没人收税,但粮食还是会被抢走。”

这时,伙计走过来给他碗里添满水,冷冷道:“如果不收税赋了,他的十几万军队吃什么?”

老者笑了起来,“小哥儿一针见血啊!”

他又对货郎道:“不征税赋,军队又不屯田,孟海公拿什么养活他们,我们吴郡人都说,他现在还有一点余粮,所以还装模作样收买一下民心,可等他余粮吃光,十几万军队要造反的时候,恐怕他连征税都来不及了,直接去各家各户抢粮,本来就是一只吃人的猛虎,还假装什么慈悲,小伙子,听我的话,赶紧去丹阳郡,在吴郡你活不下去的。”

货郎有点惊慌起来,三口两口吃完了泡饼,又喝了半碗水,抹嘴向老者躬身施礼道:“多谢老丈提醒,我这就离去!”

“快走吧!尽量不要走官道,走小路离开。”

“晚辈不知道小路。”

老者稍微犹豫一下,便从怀中摸出叠好的一册麻纸,“这个送给你了,上面有小道标识!”

说完,老者丢了几文钱在桌上,起身便扬长而去。

货郎一阵发呆,伙计走过来拾了钱,货郎连忙问他道:“这老者是谁?”

“你连他都不认识,这便是我们从前的郡丞蒋元超,孟海公逼他出来做官他不肯,孟海公又要装姿态,所以没有杀他,否则他早就被——”

伙计用手掌向脖子上一砍,“明白吗?”

“原来他就是蒋郡丞,不知他家住在哪里?”

“住在前面不远处的蒋墩村,你问这个干嘛!”

“只是随便问问。”

货郎连忙挑着担匆匆走了,伙计望着他走远,不由摇了摇头,居然在官道上挑着货担,没有被抢被杀,当真是很幸运了。

。。。。。。。

丹阳郡码头上一片忙碌,一艘艘大船不断靠岸,将一袋袋粮食和麦杆捆扎的兵器卸下大船,码头上的物资堆得如十几座小山一般,码头上的数千名船夫驾着小船,将粮食和物资通过一条小运河运送进江宁城。

码头已经被修葺一新,加固加长,可以一次性停泊更多的船只,不仅如此,江边还修建了两座哨塔,有哨兵警惕地注视着江面的动静。

这时,张铉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正在码头上视察,张铉是三天前抵达江宁,早春已至,他们的战备也已进行到最后时刻。

张铉站在一座亭子中,远远注视着忙碌运货的小船,他脑海里却在考虑着这次江南战役的一些细节问题。

虽然大部分江南士族都愿意归顺北隋,但张铉并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江南情况十分复杂,虽然这些士族表示纷纷表示支持北隋,但并不代表他们对自己或者朝廷心悦诚服,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被孟海公所逼,不得不向隋军求救,如果自己剿灭了孟海公后,会不会有势力感到心怀不满,又重新卷土再来?

这个问题张铉一直在考虑,随着他所占的疆域越来越广,很多郡县军队已经控制不到,一旦再发生类似刘黑闼的起兵,恐怕他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将造反扼杀在萌芽中了,隋朝的另一个教训就是没有及时剿灭乱匪,杨广最初没有将这些乱匪放在心上,导致造反愈演愈烈,最后无法收拾,他必须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为了把造反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张铉决定建立一支直属于的快速反应部队。

从一万斥候军中再挑选出最精锐的一千人,选用最好的战马,配备最精良的武器,使他们的战斗力达到五千人以上的效果,事实上,张铉已经命令沈光挑选军队,同时他也想好了这支军队的主将。

这时,一名亲兵上前低声道:“大帅,他来了!”

张铉回头,只见两名亲兵带着一名身材高大魁梧的将领快步走了上来,此人正是斩杀刘黑闼的刘兰成,沈光和房玄龄对他十分赞赏,极力向张铉推荐。

刘兰成快步走上前,单膝跪下抱拳道:“卑职刘兰成拜见大帅!”

张铉见他面相很亲善,是那种很阳光型的年轻人,心中不由对他有了几分好感,便笑问道:“你是哪里人?”

“回禀大帅,卑职是齐郡邹平县人。”

“原来是齐郡人,我看你的简历,你曾参加过左孝友的造反,是吗?”

刘兰成脸胀得通红,“卑职那时才十八岁,还不懂事!”

张铉微微一笑,“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能洗心革面,我会既往不咎,左孝友我不一样任命他为东莱郡太守吗?我也只是随便问问罢了。”

“卑职不会再让大帅失望。”

张铉点点头又问道:“练过武吗?”

“练过几年,可惜卑职不能成为猛将为大帅效力。”

“就算猛将也未必能杀得了刘黑闼啊!这个需要胆识,需要决断,需要胆大心细,冷静多谋,你都能做到,至于武艺,我觉得只是大将的发展方向不同,像李靖将军和徐世绩将军,他们都没有什么武艺,却能独当一面,你们沈将军也谈不上什么武艺,也能成为斥候军主将,你的发展方向不需要武艺。”

刘兰成一直为自己武艺不高而耿耿于怀,但张铉这番话却如晨钟暮鼓一般令他幡然醒悟,大帅说得对,每个大将的发展方向不同,武艺并非必须,自己又何必自寻烦恼,刘兰成心中感激,又抱拳道:“多谢大帅教诲,卑职明白了。”

张铉一伸手,“拿剑来!”

有士兵递上一把宝剑,张铉接过剑缓缓抽出,看了看黑色无华的剑身,他将剑递给刘兰成,“听说你是用柴刀砍下孟海公的人头,也解除我的一大心腹之患,这把胜卢剑赏赐给你,以后就不要用柴刀了。”

刘兰成双手接过宝剑,“大帅知遇之恩,卑职铭记在心!”

张铉注视着他道:“我新组建了一支特殊的军队,名为‘风雷’,从今天开始,你就是这支‘风雷’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