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92章

江山战图-第492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能猜到,但还是深感意外。”

沈坚话题转回他的来意,试探着问道:“不知老将军为何兵临江宁城下,难道齐王殿下已经决定对江南会开战了吗?”

“非也!我只是率水军在江面上演练队列,齐王并没有命令我进攻江南。”

沈坚暗暗松了口气,又笑道:“可是老将军的阵势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误会嘛!总是会有的,就像江南会断绝和江都的贸易,又夺取了荆州粮船,我就以为江南会要向我们开战了,沈东主,这难道不是误会吗?“

来护儿问得很尖锐,意思也很明显,如果江南会断绝和江都的粮食贸易,不归还运粮船,那就视为江南会对隋军宣战,他实际上也给了对方一个台阶。

沈坚连忙抓住这个台阶道:“老将军误会了,我们断绝江都粮食贸易,拦截荆州粮船,是因为我们以为陈棱投降了长安,要知道我们一向和关陇贵族是敌人,我们是针对唐朝,而不是针对北隋。”

来护儿暗骂沈坚圆滑,从前和江南会和窦家进行兵器交易之时,却不说他们仇视关陇贵族了,不过来护儿也明白,对方也不想撕破脸皮,大家找个台阶解决粮食问题罢了。

来护儿微微一笑道:“现在江南会应该明白了吧!是我们占据了江都,而是不是唐军,所以粮食贸易也应该重新开放了,是不是呢?”

沈坚暗暗叹口气,来护儿先礼后兵,如果他们不知趣,那战争就立刻出现在眼前。

沈坚点了点头,“老将军放心,我们无意和隋军对抗,和江都的粮食贸易会立刻开禁,另外荆州那批粮食,我们也会立刻归还。”

“很好,那我们就以长江为界,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沈坚一转念,忽然明白了,隋军必然是要攻打杜伏威,所以才要暂时安抚住江南会,他连忙笑道:“如果隋军要攻打杜伏威,我们愿意出兵相助!”

“这个就不必了,江南和江淮是世仇,如果借助你们的力量,那江淮世家就不会归降我们了,沈东主说是不是?”

沈坚尴尬一笑,“说得也是!”

来护儿笑了笑,回头吩咐左右,“送沈东主回去!”

沈坚行一礼,下船去了,望着小船驶远,来护儿随即令道:“收兵回江都!”

他一回头,见众人都有点担心,便笑道:“不用担心,江南会中断粮食贸易只是为了逼陈将军投降,现在陈将军已归顺北隋,他们也没必要引祸上身了。”

三百艘隋军战船缓缓调头,顺水向东驶去。

就在来护儿大军返回江都的同时,之前被江南会拦截的数百艘粮船也从京口返回了江都,江南会解除粮食贸易禁令的消息顿时传遍了江都城,粮价开始调头下降,当天便从斗米八百文降到五百文,一时间江都为之沸腾。

747。第747章 天降瑞兆

两天后,李清明和御史中丞王琮抵达了江都,王琮向众人宣读了摄政王敕令,宣布成立淮南尚书行台,节制江淮六郡,江都太守卢倬改任首任尚书,同时宣布江都城与中都同级,来护儿出任江都留守,李清明任长史。

这个命令皆大欢喜,尤其卢倬更为满意,虽然他的散官依然是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可职官却降为四品太守,这个结果令他郁郁不乐。

但没想到才几天朝廷就改变了任命,任命他为行台尚书,尽管江淮大多没有收复,卢倬还是心花怒放,立刻接受了任命,开始考虑官署和人员安排。

大堂上,李清明和来护儿正在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李清明是文职军官出身,又长期担任情报主管,他的思维完全跟得上来护儿的想法。

来护儿给李清明简单介绍了他威逼江南会放粮一事,最后来护儿问道:“大帅认为孟海公会是江南的一大隐患,如果我们能促成孟海公和江南会翻脸,双方发生内讧,那么对我们收复江南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李长史有想法吗?”

李清明笑了起来,“不瞒老将军,这个引发内讧想法还是我告诉大帅,之前我在江都时便一直关注孟海公的情况,孟海公想为儿子娶丹阳袁氏之女,但袁氏嫌他出身草莽,嫌他儿子粗鲁凶悍,一口回绝了他,这就是孟海公和江南士族矛盾开始,我由此得出结论:孟海公迟早会和江南会翻脸,不过相比之下,我还是远不如大帅的深谋远虑。”

“此话怎么说?”来护儿不解地问道。

“当初孟海公率数千残部藏匿在庐江郡,准备渡长江去江南,但江淮士族出卖了他们,当时大帅率领数万大军就在历阳郡,可以轻而易举将孟海公歼灭,但大帅却默许了孟海公去江南,当时大帅就知道孟海公迟早会成为江南会心腹大患,他对裴弘说:“既然江南会想引狼入室,为什么不成全他们?”

来护儿慨然叹服,人人都说张铉深谋远虑,现在他才终于体会到了,居然在孟海公渡江之前便料到了数年后的今天,这是何等睿智,有这样的主公,何愁天下不定?

“那李长史觉得我们该怎么做?”

李清明想了想道:“关键是孟海公是否已决定翻脸,如果他只差一个借口,我们可以成全他,如果他还想继续隐忍,那我们暂时按兵不动。”

“这怎么知道呢?”

“这个只要派人去一趟会稽郡就知道了,我可以略施小计,试探出孟海公的真实心态。”

来护儿捋须欣然笑道:“陈将军推荐李长史来江都,一点都没有看错人!”

。。。。。。。。。。

江南地域广阔,土地富饶,人口众多,在隋军势力北撤后,江南便渐渐形成了两大势力,沈法兴势力和孟海公势力,这两大势力都属于江南会,分占南北诸郡。

沈法兴以吴郡为中心,占据了余杭郡、吴郡、毗陵郡和丹阳郡四郡,而孟海公则占据了会稽郡,遂安郡,新安郡、东阳郡和宣城郡五郡,虽然孟海公地盘比沈法兴多一郡,但遂安郡、新安郡和东阳郡主要以山地为主,人口稀少,只有会稽郡和宣阳郡有点人口。

随着孟海公势力逐渐增强,他开始不再服从江南会的调度,已经有脱离江南会的想法,尤其数年前他为儿子求娶袁氏之女为妻,被一口回绝,孟海公始终怀恨在心。

另外他一直认为余杭郡应该属于自己的地盘,但江南会却将余杭郡划给了沈法兴,令孟海公极为不满,加上他野心渐生,孟海公开始有了称帝之心。

这天上午,会稽郡东门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无数农夫向城门走来。

“发生了什么事?”守城校尉走上前喝问道。

众人纷纷闪开,只见一名农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巨大的白玉石,像一枚西瓜大小的鹅蛋,校尉愣了一下,上前看了看,只见白玉石上面有六个大字。

“这是什么?”校尉上前好奇地问道。

“小人也不知,。”

旁边有名识字士子低声对校尉说了几句,校尉吓了一大跳,连忙对农夫,“速跟我去见越公!”

校尉带着农民匆匆来到了城内军衙,孟海公虽然是江南会的人,但他同时也被洛阳朝廷封为越国公,孟海公正要去军营,听到禀报,连忙来到前院。

这时,卵形白玉石已被放在一张铺有红布的桌上,周围数十名侍卫远远围观,窃窃私语。

有士兵大喝一声,“越公驾到!”

侍卫们纷纷单膝跪下,孟海公在几名宫装侍女的簇拥下缓缓走来。

一名从事正要禀报,孟海公却摆了摆手,“我看见了!”

他走到桌前,打量着这枚白玉石,眼睛竟慢慢眯了起来,只见白玉石上写着六个大字,‘吴越主,凤鱼生’。

前面三个字很好理解,但后面三个字恐怕就让人迷糊了,但孟海公心里却很清楚,凤鱼就是他出生的村庄名,他出生的村庄因有人看见凤凰入水化为鱼而得名,曾有方士预言,此村必出贵人,孟海公一直认为这个预言是在说自己。

“你是哪里人?是怎么发现这枚白玉?”孟海公问农夫道。

年轻农夫战战兢兢道:“小人住在会稽山下,昨夜见田里闪着白光,一早起来就在土里挖出了这个。”

“是有人夜里去你田里?”

“绝对没有人,小人在田里没有看见外人脚印,只有小人脚印。”

“你说得可是真?”孟海公目光锐利地盯着农夫。

“小人句句是实,若有一句欺骗大王,小人全家不得好死!”

孟海公见他发了毒誓,倒也信了,他心中暗暗思忖,‘难道真是天意?“

孟海公吩咐左右道:“赏他五百贯钱!”

“谢大王赏赐!”

农夫连连磕头,千恩万谢走了,这时,周围数十名将领纷纷祝贺,“恭喜越公天降瑞兆!”

孟海公笑着嘴都合不拢,捋须对手下道:“准备一辆上好马车,把它运出去向全城展示。”

会稽山下发现龙蛋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城,会稽城内议论纷纷,讨论它的真假,但它的寓意却没有分歧,自古以来,出龙蛋之地必出真龙天子。

消息不仅在会稽城传播,数日之内便传遍了整个江南。

......

江都城留守府内,李清明和来护儿一起仰天大笑,来护儿竖起大拇指赞道:“果然是绝妙之计,孟海公居然将它向全城展示,由此可见他称帝野心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李清明捋须笑道:“其实里面颇有漏洞,比如那农夫会发现他自己的鞋被人穿过了,所以田里只有他的脚印,再比如全村犬吠,这显然是有人进村了,只是这些漏洞孟海公不愿去面对,他宁可相信这是真的天意。”

“是啊!早知道就不要浪费一块上好白玉石了,找几个人在城下装狐狼叫,再喊几句‘吴越兴,孟海王’之类,或者编几首童谣去唱唱,一样有用,花百贯钱买块白玉石,真他娘的可惜了。”

两人再次大笑,来护儿又问道:“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李清明微微一笑,“不瞒老将军,下一步我已经安排好了!”

。。。。。。。。。

江宁城外,几匹战马在官道上狂奔,为首之人正是孟海公之兄孟希德,孟希德年约五十岁,在家乡他只是一个种田农民,叫做孟大,孟海公派人把他接来,起官名为希德,让他代表自己成为江南会第五士族。

就在今天上午,孟希德接到孟海公的急信,让他立刻离开江宁返回会稽县,否则会有性命之忧,吓得孟希德简单收拾一下细软,带着两名随从骑马奔出江宁城,沿着官道向南奔去。

大约奔出二十余里,后面隐隐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孟希德一边打马一边向后张望,只见后面黄尘滚滚,一支追兵越来越近,吓得他魂飞魄散,拼命抽打战马。

就在这时,一支箭嗖地射来,正中孟希德后背,他大叫一声,翻身落马,但一只脚却套在马镫内,战马拖着他狂奔,足足奔出一里路,随从才终于拉住奔马缰绳,只见孟希德浑身血肉模糊,头颅只剩一点皮连着脖子,脖子被地上石块割断了。

这时骑兵追上来,为首骑兵校尉厉声喝道:“孟希德既死,就饶尔等一命,你们去转告孟海公,再弄什么天命瑞兆,会主一定会取他的狗命!”

骑兵校尉一挥手,“我们走!”

数十名骑兵调转马头向江宁城方向奔去,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两名随从死里逃生,只得大哭一场,他们埋葬了孟希德的尸体,带着人头返回会稽郡了。

748。第748章 最后一注

孟希德之死成了江南会分裂的关键,听闻兄长被江南会所杀,孟海公暴跳如雷,立刻举起了造反大旗,自封吴越王,亲自率三万向余杭郡进兵,两天渡过浙水,富阳县的三千守军投降,孟海公随即将降军中的十几名江南士族子弟斩首,用他们人头祭祀自己的兄长。

此举震惊了江南士族,也使江南会极为恐慌,但沈法兴早料到会有这个结果,在孟海公起兵的同时,他便派大将张奉率领六千军火速南下余杭郡,抢先一步进入余杭郡治钱唐县,钱唐县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是江南运河起点,城内有五十万石的大粮仓和无数盔甲军械,是兵家兵家必争之地。

孟海公随即率大军杀到钱唐县,开始强攻县城,双方在钱唐县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江南内乱由此拉开了序幕。

。。。。。。。。。

江南内乱刚刚爆发,但许军和瓦岗军在徐州的战役已经打了大半年,由瓦岗军二十万大军对阵六万许军,虽然兵力上处于劣势,但许军的前身便是隋军中最精锐的骁果军,大多是关中子弟,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以六万对二十万大军,丝毫不落下风。

双方都杀红了眼,谁也无法后退一步,双方在彭城郡和下邳郡土地上打了大大小小五十余战,战斗异常血腥,双方皆不留战俘,对方的伤兵和战俘全部的处死,半年多绞肉机般的血战使得双方损失极其惨重,六万许军只剩下不足两万人,而二十万瓦岗军也只剩下七万余人。

不仅士兵伤亡大半,对两郡的数十万普通民众也同样是灭顶之灾,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