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84章

江山战图-第484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刀斧手将渊太祚人头献上,权桓阴阴笑了一声,对人头道:“你这个蠢货,以为一支手弩就可以射穿我身上的龙鳞甲吗?我就在看你想干什么,等着收拾你的这一天。”

院门开了,大将剑武岐快步走了上来,单膝跪下道:“启禀大人,宫内已经完全控制了,高建武已被属下秘密处死。”

权桓满意地点点头,一指渊太祚的人头,得意地笑道:“剑将军,你看看这是谁?”

剑武岐看清了人头的面孔,吓得他霍地站起身,半晌,他猛然醒悟,立刻跪下道:“剑武岐愿为大人效死命!”

“去吧!给我包围赵北义的府邸,全家老小一个不留。”

“遵令!”

剑武岐又偷偷看一眼人头,这才心有余悸地转身匆匆走了。

权桓带着人头走进了内宫,一直来到高元的病床前,只见一名侍女正给气息微弱的高元喂药,看模样高元已奄奄一息,眼看不行了。

权桓走上前笑道:“让我来吧!”

权桓接过碗给高元喂了几口药,高元慢慢睁开眼睛,见是权桓,他低声问道:“怎么样了。”

权桓摆了摆手,“你们都退下!”

周围的宦官和宫女都退了下去,大殿内只有他们两人,权桓这才笑道:“我给君上看一样东西。”

他回头一摆手,“端上来!”

一名小宦官战战兢兢端着盘子走上来,盘子里正是渊太祚的人头,高元看了人头一眼,眼睛顿时瞪圆了,他忽然坐起身,一把将头上的缠头布抓下,大笑道:“渊太祚,你也有今天!”

他笑得如此畅快,声音如此洪亮,哪里有半点生病的样子,伺候他的宦官和宫女如果在旁边,一定会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君上病重频死居然是装出来的,实际上一点病都没有。

旁边权桓淡淡道:“君上最好还是当心点,别真的病倒了。”

高元双手一摊,大笑道:“我从来就没有病,渊贼已死,我还需要再伪装吗?”

“那可不一定!”权桓的语气变得有点冷淡了。

高元一怔,回头望向权桓,只见他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他心中有点不安,问道:“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权桓慢慢摊开手掌,只见他手心里竟然攥着一个红色的小瓷瓶,“这是——”高元不解这是什么。

权桓若无其事道:“这是鹤顶红,最烈毒药,见血封喉,刚才我不小心把它倒进君上的药碗里了。”

“你——”

高元忽然觉得小腹一阵剧痛,痛得他直不起腰,他连忙扶住床柱,指着权桓道:“你为什么。。。。要杀我,难道怕我。。。。不封你。。。。。莫离支吗?”

权桓不慌不忙道:“渊太祚死了,我当然是莫离支,不过我更喜欢一个年幼的小王,反正君上已经快要病死,现在死了大家也不觉得奇怪,我会厚葬君上,请上路吧!”

“你。。。。不得好死。”

高元拼命站起身向权桓扑来,但只走了一步,便一头栽倒在地上,浑身抽搐片刻,终于七窍流血而死。

权桓低下头阴阴笑道:“我不会死,相反,我会活得很好。”

他站起身回头令道:“把他收拾好,搬上床去!”

小宦官连忙上前收拾尸体,待他收拾得差不多,权桓从背后一剑刺死了小宦官,拎起渊太祚的人头,大步向殿外走去。

两天后,权桓立年仅两岁的高藏为高句丽王,他自封为莫离支,彻底掌控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

735。第735章 谈判投降

大隋兴宁二年六月十五日,齐王张铉亲率八万大军兵临平壤城下,由于隋军骑兵来势疾快,驻扎在城外的大将权文寿撤退不及,被截断了回城之途,权文寿率军投降了隋军。

与此同时,两万隋军水师在老将来护儿的率领下从浿水登陆,全歼了高惠真的五千军队,高惠真不甘被俘自杀身亡。

十万大军兵围平壤,而平壤城内只剩下一万守军,城内军民混乱,人心惶惶,唯恐隋军破城屠城,很多富裕人家早在几个月前就考虑形势不妙时逃去别的小城避难,但由于消息被封锁,当前方兵败消息传来时,隋军已兵临城下,使他们无路可逃。

清晨,数百名平壤大户长者聚集在权桓的官邸前,要求面见莫离支大人,“我们要见莫离支大人,请大人出来说话!”

人群情绪激动,不断地高声大喊,百余名士兵十分紧张,在台阶前结成人墙阻止激动的人群冲入府内,这时,权桓正准备出发去王宫,府门外不断传来的呐喊声使他叹了口气,对两边侍卫道:“不用再阻拦了,我去见见他们。”

权桓这两天着实十分被动,他的长子权文寿一战未打便投降了隋军,尽管权桓下令封锁消息,但还是有小道消息在城内传播,有损权桓的威望。

权桓走出了大门,外面人群更加激动起来,拼命向前涌动,不断叫喊,权桓摆了摆手,有士兵大喊:“安静,大人要发话了。”

好一会儿,人群才渐渐安静下来,人人探着脖子望向权桓,权桓高声道:“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会尽一切可能保住各位的身家性命,请大家放心,”

一名老者激动地问道:“请问莫离支大人,我们一定要抵抗隋军攻城吗?难道就不能和谈?”

权桓叹了口气,“是否和谈,我还要和大臣们商议,但恐怕和谈的代价很大。”

人群又开始激动地叫喊起来,刚才的老者连忙回头对众人大声喊道:“大家安静,不要吵!不要吵!”

众人再次安静下来,老者向权桓行一礼,“大人,没有谁愿意和谈,可是。。。。。如果只能在屠城和和谈之间选择,那宁可和谈,代价虽大,但至少可以保住身家性命,人若死了,要钱还有什么用,大人说是不是?”

权桓点点头,“你们的诉求我明白了,我会好好考虑,大家散去吧!”

“我们不打扰大人了。”

老者对众人道:“大家散了吧!各自回家。”

众人三三两两各自走了,这时,等在下面的一名家人跑上前,低声对权桓道:“长公子派人送信来了。”

权桓心中一惊,急问道:“送信人在哪里?”

“现在在侧堂等候。”

权桓也顾不得去王宫,转身便向侧堂走去,走到侧堂,权桓看见了一名文士,他立刻认出是长子权文寿的幕僚孙德艺,权桓心中一阵失望,他还以为是张铉派来的人,没想到是自己人,这其实是一种态度,如果是张铉派来的人,那就说明还有通融的余地,现在来的是自己人,他们面临的局面依然十分严峻,极可能将遭遇最后通牒。

孙德艺连忙上前行一礼,呈上一封信,“这是长公子给大人的信。”

“他现在怎么样?”权桓接过信问道。

“长公子还好,只是被软禁,没有遭到虐待,大人先看信吧!”

权桓打开信看了一遍,不出他的意料,儿子在信中恳求他投降,但这只是儿子的意思,不是张铉的意思,权桓难以掩饰脸上的失望之色,孙德艺看出了权桓的失望表情,便小心翼翼提醒道:“不过卑职能来送信,是经过齐王特批的。”

权桓顿时醒悟,张铉既然肯答应让人来送信,这其实就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自己刚才竟然钻了牛角尖。

“张铉有没有暗示过什么?比如说过什么话,或者给了什么东西。”

孙德艺苦笑一声道:“让卑职来送信其实就是一种暗示,大人应该主动派人去谈判,而不应该在这里等齐王使者,我想,不会有什么先礼后兵,如果大人迟迟不派人去,就会产生误判,攻城就难以避免了。”

权桓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应该是我们去求隋军,不能再犹豫了。”

。。。。。。。。

中午时分,高句丽的礼部侍郎武辄俊出现在隋军大营外,不多时,一名军士将他领进军营,一直来到一顶大帐前。

“请稍坐,我去禀报!”

武辄俊有些忐忑不安地在大帐内坐下,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结果,他并不是权桓的心腹,权桓之所以派他来,是因为他曾经出使过北海郡,和张铉打过交道。

好一会儿,帐帘忽然被掀开,一阵风吹进大帐,武辄俊一回头,只见是军师房玄龄走了进来,武辄俊连忙起身行礼,“参见房军师。”

“武侍郎,好久不见了。”

房玄龄微微一笑,摆手道:“请坐!”

武辄俊不安地坐下,他和隋军打过交道,知道张铉一般不会接见自己,房玄龄来接见就已经是非常重视了,武辄俊连忙欠身道:“我这次受莫离支大人的委托前来和贵军协商,看能不能和平解决目前的局面,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房玄龄淡淡笑道:“方案是有,但要双方都能接受,恐怕就很困难了。”

武辄俊沉默片刻道:“这次进攻辽东完全是渊太祚个人的强势决策,事实上,权大人是希望两国和解,不要再战,所以他一直持反对态度,但渊太祚掌握军权,权大人无法阻拦他,但为了高句丽的命运,权大人已冒险铲除了渊太祚,所有支持渊太祚的官员都被清除,请贵军理解我们的诚意。”

房玄龄笑道:“齐王殿下也知道渊太祚被杀之事,他也知道权大人是主和派,所以才给你们一个机会,否则昨天就要大举攻城了,一旦城池被攻破,那就是屠城灭国,希望你们能抓住这个机会。”

武辄俊知道隋军不太可能让步了,他心中暗暗叹一口气,鼓足勇气道:“我愿意把齐王的意见转交给权大人和其他大臣。”

房玄龄取出一只卷轴,递给武辄俊,缓缓道:“我也是文人,不会说粗鲁之言,也习惯于含蓄表达,但这件事关系到高句丽生死,就请恕我直言了,高句丽只有接受和不接受的选择,如果接受,高句丽可以保留,如果不接受,那就是屠城灭国,请三天之内答复,逾期就视为拒绝。”

武辄俊心里像灌满了铅一样沉重,他默默接过卷轴,又向房玄龄行一礼,“感谢房军师的宽容,在下告辞了!”

房玄龄从袖子里取出一卷红色封门条递给他道:“看在两次打交道的份上,我个人送给武侍郎一件礼物,如果谈判破裂,请武侍郎务必将此封条贴在大门上,城破后可保家宅无恙。”

武辄俊感激万分,接过封条连连施礼道:“多谢房军师之恩,武辄俊铭记于心。”

武辄俊告辞走了,这时,张铉从大帐旁边慢慢走出,负手望着武辄俊远去的背影,房玄龄笑道:“殿下觉得他们会答应吗?”

张铉冷笑一声,“他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

736。第736章 凯旋西归

王宫内,当权桓将隋军的十三个条件向数十名大臣公布,所有大臣顿时炸开了锅,一次性赔偿隋军军粮五十万石,军费五十万两黄金,鸭禄水以北土地划归隋朝,以后每年缴纳岁粮二十万石,岁绢两万匹,禁止高句丽拥有军队,高句丽的安全由隋军负责。。。。。。

众大臣群情激昂,纷纷表示坚决不能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有大臣愤怒得叫喊道:‘与其接受这个条件,还不如灭国!’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不肯在同意书上签字,众人纷纷起身拂袖而去,大殿内只剩下寥寥数人,权桓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地望着众人离席而去。

这时,他的亲家吏部尚书剑文德叹了口气道:“其实我觉得关键是第八条,所有官员的嫡长子都要去中都读书,这就是人质啊!如果这一条能改一改,或许条件可以商榷,毕竟谁也承受不起屠城的命运。”

权桓冷冷道:“那怎么改,难道让我权桓的儿子去中都为质就行了吗?”

剑文德知道权桓是不想一个人承担这个责任,所以让大家签字,表示是朝臣们共同的决定,但众人都不肯承担这个责任,剑文德便道:“那就再等两天,等大家冷静下来,大人再和大家说一说,如果还是不肯接受,那大人就开城投降吧!任由隋军处置。”

权桓心里明白,如果不答应条件投降,就算没有屠城也会灭国,他可接受不了这个结局,必须要保住高句丽,保住自己的权势。

其实权桓倒是能接受这些条件,交出高烈不用说了,高烈就在大牢之中,主要是几款核心条件,赔偿军粮五十万石,仓库还有三十万石,再去各城凑一凑,应该凑得出来;赔偿军费五十万两黄金,渊氏家族的财富也足够了,而鸭禄水以北的土地是渊氏家族的封地,他也并不心疼,每年的粮食和布绢,他们也拿得出,关键是不能拥有军队,隋军将在高句丽驻军,这个条件太苛刻。

但权桓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张铉绝不会在这一条上让步,这才是整个投降条件的关键,除非大隋灭亡,否则高句丽休想翻身了。

剑文德又低声道:“大人,过几年后我们或许可以再和张铉商量,我们划一块专门的土地筑城给隋军驻扎,相信他会同意,我们再成立少量的内务军以维持治安,他应该也会同意,只要隋军不干涉高句丽内部政务,我觉得也可以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