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80章

江山战图-第480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烈上前躬身施一礼,“参见莫离支大人!”

渊太祚很客气地一摆手,“会主请坐!”

高烈在一旁坐下,他试探着问道:“听说今天朝廷为战和争议,不知结果如何了?”

渊太祚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旁敲侧击问道:“会主很担心我们和隋军议和吗?”

高烈脸上肌肉抽搐了一下,他怎么可能不担心,一旦高句丽和隋军议和,那他必然会被高句丽交给张铉,他将必死无疑,渊太祚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一句话就使他处于劣势之中。

叹了一口气,高烈苦笑着道:“大人是明知故问。”

“所以我坚决反对和隋军议和,很大程度上就是珍视我们之间的友谊,我绝不会答应将会主交给隋军,所以坚决不同意议和,宁可得罪君上和众多大臣。”

渊太祚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之所以反对议和,就是为了保你高烈,我为你付出很大的代价。’

高烈心中暗骂渊太祚无耻,明明是因为自己给了他五万两黄金,但渊太祚却始终给不了自己实际利益,所以现在故意拿反对议和来卖人情,他反对议和和自己有个屁的关系。

心中虽然大骂,但高烈还是不得不表现出低姿态,他欠身道:“多谢莫离支大人的关照!”

“不必客气,我拿了会主的黄金,当然要有所表示。”

渊太祚喝了口茶,又笑问道:“会主就是为这件事来找我吗?”

“也不完全是。”

高烈踌躇片刻道:“是这样,我们想从水路离开高句丽,我们也找到了几艘船,但不幸被赵北义将军扣押住了,赵北义将军说,必须得到大人的同意才能放人放船,莫离支大人能不能——”

高烈还没有说完,渊太祚的脸色便阴沉下来,高烈居然想跑了,万一真的和张铉谈判,张铉指名要高烈,自己拿什么交出去?

但渊太祚此人城府极深,他脸色刚刚一沉,立刻又恢复了正常,他笑眯眯道:“我是想好好保护会主,如果会主实在信不过我,一定要走,我当然也不会阻拦,只是会主就这么一走,有些后续事情我很难处理啊!”

这就是向高烈讨价还价了,这也在高烈的意料之中,他沉吟一下道:“我手中实在没有多余的金钱了,那我就把最后的一万两黄金交给大人,算是我对大人的支持。”

渊太祚叹了口气,“我知道会主以后也要用钱,黄金我就不要了,这样吧!你们替我做一件事,事情做完,你们走人,我不再阻拦。”

“以大人在高句丽的权势,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吗?”

渊太祚笑了笑,“话虽这样说,但有些事情确实不方便出手,还是得借助外力。”

高烈点了点头,“大人直说吧!需要我们做什么?”

渊太祚缓缓道:“权桓极力主张议和,甚至不惜与我兵戎相见,我要你们替我杀了他,不管用什么手段,三天之内杀了他,你们走人。”

高烈一时沉吟不语,渊太祚明白他的担心,淡淡笑道:“我当然要把责任推到渤海会身上,所以凶手必须被抓住,但会主就不必出现了,希望以后我和高会主还有合作机会。”

高烈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不管自己答不答应,渊太祚都会把权桓之死栽到渤海会头上,他只能冒险赌一把,自己对渊太祚还有用。

沉思良久,高烈沉思道:“我把刺客留下来,大人请先放我们走。

渊太祚摇摇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如果刺杀失败了呢?”

“假如不是因为你们的原因失败,我同样放你们走。”

无奈,高烈只得咬牙答应了,“那我们一言为定!”

......

由于渊太祚在王宫拔剑,议战之争便不了了之,平壤的局势又趋于平静,仿佛暴风雨到来之前的那一刻宁静。

两天后,一辆华丽宽大马车从王宫里出来,这辆车厢镶嵌着宝石的马车在平壤绝无仅有,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大对卢的马车,马车里坐着高句丽的重臣权桓,马车两边还有数十名骑兵,他们个个高大魁梧,身披鳞甲铁盔,手执铜矛,格外的威风凛凛。

马车不紧不慢地在大街上奔行,权桓的府宅离王宫不远,不到一刻钟,马车便缓缓停在一座大宅前,一名小厮奔上前,连忙将权桓从马车扶出,向台阶上走去,护卫武士则从另一边进府,这个时候,权桓身边已经没有了护卫武士,只有大门前的四名站岗士兵。

就在这时,一名骑士从旁边的小巷里骤然奔出,眨眼间便奔至马车旁边,距离刚要上台阶的权桓只有五六步,四名士兵见势不妙,一起挺矛向骑士刺来,骑士却不慌不忙,举起一把短弩,短弩上是一支绿莹莹的毒箭,短弩瞄准了权桓,一支毒箭脱弦而出,正中权桓后心,权桓惨叫一声,当即栽倒在地。

就在刺客从小巷冲出来的同时,数十名护卫武士见势不妙,急调马头奔回,但他们还是晚了一步,权桓已被毒箭射倒,护卫武士怒火万丈,将刺客团团包围,他们大吼着向刺客杀去,刺客无法逃脱,被十几支铜矛刺穿了身体,当即毙命。

729。第729章 长远规划

隋军在围剿契丹后便立刻动身向高句丽进军,工部侍郎李春已经先一步在辽水上搭建了三座浮桥,三天后,八万隋军通过三座浮桥渡过了辽水,由于辽东城通往乌骨城的道路已被山体滑坡堵死,一时还没有疏通,八万隋军便在遂城集结。

遂城位于辽水入海口东岸,也就是今天辽宁营口一带,他们将从这里横穿辽东半岛,抵达乌骨城,遂城也是距离乌骨城最短的道路,比起辽东城前往乌骨城要缩短一百五十余里,只需急行军三天便可抵达乌骨城。

只是遂城道是山路小道,道路太窄且崎岖难行,无法通行辎重大车,所以距离乌骨城虽近却不是主要进攻方向。

不过对于隋军却不是问题,所有的辎重物资搬运上大船走海路,绕过辽东半岛前往鸭禄江口,而隋军主力却轻装前行,每个士兵带五天的干粮沿着遂城道疾速向乌骨城方向行军。

三天后,浩浩荡荡的数万大军抵达了乌骨城。

在乌骨内一座最大的石制建筑内,张铉站在简易沙盘前专心地听着房玄龄的汇报。

房玄龄留在乌骨城,他负责指挥隋军拦截高句丽援军北上,在此之前,杜如晦已经把辽东的情况简单地告诉了他,但此时他还来不及表达对辽东战役的看法,张铉正等着他汇报高句丽援军之事。

“高句丽军队约有五万人,军营设在萨水河畔。”

房玄龄用木杆指着鸭禄水中部的一条小河道:“大营就在这里,距离鸭禄水不到三里,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辎重后勤,所以我怀有这座大营早就设立,虽然叫做大营,但板墙十分结实,和一座城池没有区别了。”

“他们有战船吗?”张铉凝视着板墙大营问道。

“有!”

房玄龄很肯定地说道:“最初有一百余艘,但他们没有想到我们水军的犀利,一战便被摧毁了大半,还剩下大约十余艘,都是五百石左右的中型船只,目前躲在军营之中。”

“等等——”

张铉忽然察觉到了什么,急

问道:“他们的军营跨河吗?”

房玄龄点点头,他知道张铉在想什么,笑道:“我们也曾经考虑过从水下潜入军营,但行不通,他们在河中安装了两道河栅,前后都有,水鬼潜不进去,而且岸上有哨兵严密监视,一露头就会被发现,我们派出的三名水鬼差点回不来。”

张铉沉思片刻,又道:“军师请继续说下去。”

房玄龄又道:“就在前段时间,军营中的一部分军队准备返回平壤,但走了两天后又回来了,我们抓住了一名探子,才得知这支军队有两名主将,一个叫高延寿,是高句丽王族,一个叫渊庆宫,是渊太祚的兄弟,这支军队其实是高句丽的两个派系组成。”

这时旁边杜如晦问道:“既然是两个派系军队,那我们是否可以将他们分而歼之?”

“这确实是个办法,但有点不太现实。”

“为什么?”张铉不解地问道。

“因为军粮是控制在高延寿手中,渊庆宫无法独立出去,只能依附高延寿,所以两支军队虽然分属不同派系,但他们却被军粮绑在一起。”

“这样说起来,前段时间准备返回平壤的军队应该是渊庆宫的军队,对吧!”杜如晦笑道。

“我也是这样认为,高延寿不会放弃粮食的控制权。”

张铉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身经百战,已经习惯于用谋略取胜,不喜欢硬拼硬战,沉思良久,他问道:“敌军士兵的营帐是石屋吗?”

“是隋军的大帐,当年丢在辽东。”

“是大帐的话,应该可以用火攻,你觉得可行吗?”

房玄龄摇摇头,“不少大将都提出这个方案,但高句丽防御很严,四周留有缓冲带,火箭不行,投石机的距离倒是够了,但如果我们投石机出现,他们大帐一定会收起来,火攻就是无的放矢了,不过……”

“不过什么?”张铉听出房玄龄话中有话。

房玄龄笑笑道:“虽然高句丽防御严密,但他们大营在结构上却有一个漏洞,我们可以利用起来,这个漏洞我一直在等殿下回来商议后再决定。”

房玄龄低声对张铉说了几句,又说了他们需要准备的东西。张铉顿时欣然道:“这个方向我看可行,可以一试,至于所需之物,我让李春来制造这些东西,相信他不会让我失望。”

两人又说了几句,张铉想起一事,问道:“李将军那边情况如何?”

李将军就是李靖,目前率五千军队驻守在国内城,而老将军来护儿则率船队在鸭禄水上航巡,张铉就是在问国内城的情况。

“李将军那边情况还好,我们已经建立了飞鸽传信,随时可以联系。”

一句话倒提醒了张铉,他连忙道:“说起飞鸽传书我倒想起一事,乌骨城和辽东城之间的路被阻断,现在情况如何了?”

“道路确实被阻断了,我还特地去现场看过,整座大山崩塌一半,我们二十几辆牛车被埋在下面,崩塌山体面太大,足有十几里,填满了整座山谷,把道路挖通已不太现实,现在只能考虑另避一条道。”

“确定方案了吗?”张铉追问道。

高句丽的地势太复杂,要么是陡峭山路,要么就是森林密布,交通十分不便,张铉考虑将来移民以及经略辽东,交通问题一定要解决。

房玄龄派人去把工曹参军从事李恺找来,目前由他负责此事,他刚刚才回来,还没有向房玄龄禀报新路之事。

片刻,参军从事李恺快步走进大帐,躬身行礼,“工曹参军从事李恺参见齐王殿下!”

张铉见他年约二十余岁,长得又黑又瘦,模样像极了李春,而且他也姓李,便笑问道:“李参军和工部李侍郎有关系吗?”

“回禀殿下,工部李侍郎正是家父。”

张铉大笑,自己没看错,当真是李春的儿子,居然也是负责工程,张铉赞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你父亲也随军来了,等会儿你们父子可以团聚。”

“多谢殿下关心!”

张铉点点头,便问道:“说说乌骨城和辽东城之间的道路,房军师说由你负责。”

“回禀殿下,滑坡处位于辽东城以南——”

张铉摆摆手打断他的话,“这个我已经知道了,房军师说只能另辟道路,我想知道新道路的方案是否已经确定。”

“回禀殿下,初步方案基本上确定了。”

李恺走到沙盘前,用木杆指旧路以东道:“新路我考虑了两个方案,甲方案位于老路东面约五十里,乙方案位于东面八十里,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甲方案距离辽东城三百五十里,和老路差不多,不过山路较多,比较难走,而乙方案是个弓背弧线,距离辽东城约五百二十里,但基本上都是山谷,打通后可以修一条平路。”

“那你倾向于哪个方案?”张铉笑问道。

“卑职倾向于乙方案,虽然它距离辽东城和乌骨城都较远,但它是平路,这点十分难得,行军耗用的时间反而少,而且可以走大车,更重要是国内城也同样可以利用这条道,它距离国内城只有百里,卑职考虑索性就把它修成直道,一直抵达鸭禄水,然后在鸭禄水畔修两条分路,东面一条通往国内城,西面一条通往乌骨城,它的外形就像一具十字弩,然后。。。。。。”

说到这里,他忽然感觉自己说得太多,不由停住了话头,有点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

张铉却听到全神贯注,见他嘎然停住,便催促道:“继续说下去!”

旁边房玄龄也有兴趣了,他连忙找来几根木条,按照李恺的叙述将木条铺成一个‘丁’字形状,这条直道外形果然像一支弩。

李恺用木杆指着弩尖道:“卑职考虑在这里建一座坚城,同时修建码头,这样军事和民生都能兼顾。”

张铉缓缓点头,说到他心坎上去了,交通便利是控制高句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