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375章

江山战图-第375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铉骑在战马上望着一队又一队被押解走过的战俘,他问道:“我们伤亡多少?”

旁边司马刘凌躬身道:“启禀大帅,暂时还没有完全统计出,不过伤亡估计不超过千人。”

张铉点点头,“伤者好好治疗,死者烧了,把骨殖送还家人,厚加抚恤!”

“卑职遵令!”

这时,一名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翻身下马,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大帅,裴将军已杀到内黄县,两万贼军已提前一步北撤,裴将军没有追上,但缴获了贼军的全部粮食物资,对方来不及运走。”

张铉有点奇怪,按照卢明月的尿性,宁可放弃士兵也要保住粮食,内黄县的主将却似乎反其道行之,要人不要粮,倒是有点眼光。

“内黄县的主将是何人?”

“回禀大帅,此人是卢明月的谋士,叫做姚铠。”

张铉眉头一皱,此人不是郭绚的幕僚吗?怎么当了卢明月的谋士?

这时,秦用催马而来,在张铉身边禀报道:“军师来了。”

张铉点点头,回头对一名亲兵道:“速去黄河边传我的命令,让所有空船去内黄县搬运粮食物资。”

亲兵抱拳而去,张铉这才向自己的临时营帐而去。

。。。。。。。。

房玄龄这次随张铉西征卢明月,当卢明月大军杀到檀渊时,他已经撤回黄河的大船上,直到战斗结束,他才重新上岸来到战场。

在堆积如山的缴获物资前,房玄龄正带着十几名文职军官清点并记录各种物资,卢明月大军的物资并不丰厚,主要以兵器为主,铠甲也是皮甲,看惯了明光铠的文官们着实对这些皮甲看不上眼。

“军师,这些兵器品质不高,皮甲也较低劣,感觉用处不大。”

房玄龄笑了笑,“此言就显得没有见识了,这批刀矛皮甲虽然隋军士兵用不着,但正好可以装备民团,给民团用来训练,假如有情急情况发生,家家户户男子穿上盔甲便是士兵,皮甲虽劣,关键时却能保家卫国,这也是好东西啊!”

“军师说得不错!”

身后传来张铉的声音,众人回头,只见张铉骑马立在他们身后,满脸笑容,众人纷纷躬身行礼。

张铉翻身下马,走到堆积如山的皮甲面前,拍了拍皮甲笑道:“这些皮甲确实可以交给民团训练时使用,不过在交付之前,我还需用它们派一次用场。”

房玄龄微微一笑,“可是为了黎阳仓?”

张铉大笑,“军师果然知我!”

两人说着走回了大帐,大帐中央木台上放置着一座用木头打造的黎阳仓模型,和现实中的黎阳仓完全一样,这是房玄龄刚刚从船上拿来,有了这座模型,如何攻打黎阳仓也就一目了然。

虽然张铉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让黎阳仓守将主动让出仓库,撤军南下,但想做到这一点,不是靠一封书信劝说就能办到,而是得像卢明月一样,靠拳头,靠实力来征服守军。

张铉走进大帐,立刻被这座木制模型吸引住了,他走上前围着模型仔细看了片刻,指着北面笑道:“这边有点不太像,护城河可没有这么宽。”

房玄龄也呵呵笑道:“模型运出来之时,卢明月还没有开始填河,工匠自然也不知道。”

张铉抓了几把沙土,慢慢倒在水中,覆盖了一小段护城河,他拍去手泥沙笑道:“这下就差不多了。”

“填河实际上只是下乘之做!”

房玄龄笑了笑问道:“大帅有没有发现黎阳仓的真正软肋在哪里?”

张铉又仔细看了一圈模型,最后他的目光停在南门,“难道是水门!”

“大帅说得一点不错,正是水门!”

房玄龄指着水门缓缓道:“黎阳仓有一条城内漕河与城外护城河相连,最后通往永济渠流向黄河,水运环环相扣,黎阳仓的南城水门就修建得高大宽阔,以保证能通过三千石的粮船。

但这样一来,水门顶端距离城头就不足一丈,如果是三千石的五牙战船出现在南城水门,根本就无法进城,会卡在水门处,我们反过来考虑,攻城士兵从五牙战船的二层甲板就可直接上城了,这就是黎阳仓最大的防御漏洞。”

张铉也发现了这个巨大的漏洞,不由又惊又喜道:“难道守城军队没有发现吗?”

“守城将领当然知道,但他们也没有办法,黎阳仓是在开皇年间修建,估计修建者只是想防御普通水贼,根本没有想到短短二十年后便天下大乱,不过杨玄感造反后,当地官员也做了一些补救。”

房玄龄指着南城外的护城河笑道:“南城外的护城河要比北部宽一倍不止,足有五十丈,像一片湖面,这就是防止军队在城南填河,但对于大型船只,城门的先天缺陷确实难以弥补。”

张铉负手走到帐前,望着帐外西方黎阳仓方向,半晌,他缓缓说道:“我们与其在这里推演一千遍,不如在实地做一次!”

。。。。。。。。。

560。第560章 礼让黎阳

就在张铉还没有出兵黎阳之事,一个令他极为意外的消息传来,他原以为已经逃回魏郡的卢明月竟然被太行山匪首雄阔海抓住,押送来檀渊县,目前就在大营外等候。

张铉当即传令升帐,鼓声一阵阵敲响,数百名青州军中高级将领聚集一帐,有士兵高声喊道:“太行壮士雄阔海求见大帅!”

“请他进帐!”

不多时,雄阔海和两名手下快步走进了大帐,雄阔海在帐前跪下,“太行山民雄阔海参见张大帅!”

旁边不少将领都差点笑出声来,明明是太行十八寨匪首,却自称是太行山民,张铉却快步上前扶起雄阔海笑道:“陈留一别,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多谢大帅在陈留县救我一命,这次阔海是特地来投奔大帅,望大帅勿嫌阔海出身草莽,给阔海一个效力机会!”

张铉心中求之不得,雄阔海可是霍霍有名的猛将,这样的人才他怎能不要,张铉便笑道:“英雄不问出身,雄将军既然生擒了卢明月,我当兑现承诺,赏金千两,并封为武勇郎将。”

熊阔海大喜,他正愁没有钱财安置手下家眷,这一千两黄金赏赐来得正是时候,他再次单膝跪下抱拳:“阔海愿为大帅效死命!”

张铉点点头,又好言安抚他几句,便让旗牌官领雄阔海下去换甲领赏,他又回到座位,厉声喝道:“将卢明月押上来!”

两边数百将领精神一振,一起向下望去,只见几名彪壮士兵将捆绑得结结实实的卢明月拎了上来,卢明月盔甲被剥去,披头散发,脸色冷淡,目光中充满桀骜不驯。

他跪在张铉面前,重重哼了一声,将头扭了过去。

张铉一拍桌子,冷冷道:“卢明月,你涂炭生灵,作恶多端,幸苍天有眼,让你插翅难逃,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可说?”

卢明月傲然道:“我纵横河北,杀人如麻,死在我手上之人不知有多少万,我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今天掉了脑袋,投胎再长出来就是了,不要说什么废话,动手吧!”

“好!当年我未能杀了你,致使你涂炭河北之民,令我一直遗憾至今,我绝不会再犯第二次错误,今天就成全了你我的心愿。”

张铉取过自己佩刀,重重放在桌上,“这是卢氏之刀,本来应呈放在卢氏祠堂,以斩卢氏不肖子弟,今天就用它来送你上路,也是你命中注定!”

张铉将刀扔在地上,“推出去,斩!”

十几名行刑士兵拾起战刀,将卢明月推了出去,卢明月仰天长叹,“我卢明月虽得魏王之名,却无王爵之葬,憾也!”

在无数将领的注视下,卢明月被推了下去,片刻,刀斧手将卢明月首级呈上,“启禀大帅,卢明月已斩!”

张铉令道:“将卢明月人头送往洛阳,再赏他一口薄皮棺材安葬躯体!”

。。。。。。。

在处理完卢明月后,张铉随即率领大军拔营启程,浩浩荡荡杀向黎阳仓,与此同时,黄河内的二百余艘青州战船也驶入了永济渠,向黎阳仓进发。

黎阳仓老将王辩一直忐忑不安地关注着张铉和卢明月的大战,他派出的斥候将一个又一个的战报送到了黎阳仓。

张铉军队佯攻内黄县,却在黎阳县北伏击徐横义军队,歼敌三万,又挥师南下,在檀渊县北一战击溃卢明月五万大军,卢明月进攻黎阳仓的八万大军全军覆没,卢明月本人生死不明。

一个个战报将王辩惊得目瞪口呆,短短一天一夜,横扫河北的卢明月大军便全军覆没,这是何等辉煌的战果!

王辩同时也陷入了苦恼之中,他知道张铉下一步必然是兵伐黎阳仓,可最初却是自己写信求他前来救援,王辩忽然有一种引狼入室的感觉。

这天晚上,他派去洛阳的信使返回了黎阳仓,信使见到王辩便跪下请罪,“卑职未能完成将军重托,请将军责罚!”

王辩一怔,急问道:“你没把信交给段达吗?”

“启禀将军,信是交给了段大夫,但段大夫随即去王世充的府邸,并没有把信交给越王。”

王辩猛地一拍自己额头,他终于明白了,难怪自己几次向段达求救皆没有任何消息,原来段达和王世充有勾结,看来是王世充不愿出兵救自己。

王辩气得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他已是五十余岁的老将,精通官场世故,他很清楚王世充为什么不肯救自己,在洛阳的几支军队中,王世充的军队负责对外,一旦越王下令救援黎阳仓,任务必然落在王世充身上,王世充不愿意为黎阳仓消耗兵力。

而且洛阳有兴洛仓和洛口仓两大粮草,粮食布帛不计其数,王世充根本不稀罕黎阳仓的物资,他只想保存实力,和其他几支军队争夺洛阳控制权。

王世充居然和越王首辅段达勾结,看来此人野心勃勃,想效仿太祖以军权控制幼主。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信使低声问道。

王辩叹了口气,他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次日清晨,天还麻麻亮,黎阳仓城头骤然敲响了警钟,当!当!当!警钟声传遍全城,无数士兵纷纷登上城头,眼前的一幕令他们倒吸一口冷气。

只见在南城外的护城河内,已密密麻麻停满了战船,足有数百艘之多,几乎都是千石以上的大船,而在远处河岸上,则列队站着无边无际的军队,至少有十万之众,盔明甲亮,队列整齐,杀气腾腾,在最前方,一杆黑边黄底的青龙大旗在空中飘扬,上面绣着一个斗大的‘张’字,向城头守军表示,他们是青州隋军。

这时,王辩已闻讯上了城头,眼前十几艘三千石的五牙战船顿时使他脸色刷地变得惨白,他知道张铉已经看破了黎阳仓的软肋,用三千石战攻南水门,不但可以居高临下射击守城士兵,还可以直接上城。

更重要是,张铉船队昨天晚上就杀进了护城河内,自己军队竟然没有发现,他们完全可以乘机直接攻城,但张铉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列阵以待,王辩不由叹了口气,这是张铉在警告自己。

这时,一名士兵跑来禀报道:“将军,张铉派参军裴弘前来。”

王辩当然知道裴弘是谁,裴矩的嫡长孙,裴氏家主的继承人,科举出身,当过三年闻喜县丞,后出任礼部郎中,被裴矩硬塞给张铉,现任青州军仓曹参军事,他前来谈判,正合其职。

王辩点点头,“请他来城头见我!”

不多时,裴弘跟随几名士兵来到城楼内,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城外护城河的情形,裴弘躬身行一礼,“青州军仓曹参军事裴弘奉河北招讨使张将军之令,前来和将军商谈黎阳仓事宜!”

王辩见裴弘约三十岁左右,身材中等,举止从容不迫,沉稳老练,颇有大家之气,他不由暗暗赞叹,不愧是世家名门子弟,不卑不亢,果然十分出众。

他一摆手,“裴参军请坐!”

裴弘坐了下来,从怀中取出张铉的信件双手呈给王辩,“这是我家主帅给王将军的亲笔信,请将军一览!”

王辩打开信,慢慢看了一遍,张铉在信中的语气颇为诚恳,他希望王辩让出黎阳仓,他需要用黎阳仓的粮食和布帛救济中原灾民,这有点出乎王辩的意料,居然是为了救灾。

王辩沉吟一下问道:“张将军在信中说要用黎阳仓粮食救灾,这是你们的诚意吗?”

裴弘微微叹息道:“将军应该也知道,中原七郡遭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旱灾,从去年秋天至今滴雨未下,饥荒已经爆发,下官是昨天傍晚才从济北郡范县赶到黎阳仓。”

裴弘语气十分沉重,也十分诚恳,“我们青州在济北、鲁郡和东平三郡六县设立了数十个救灾点,并部署六百多名官员,下官负责济北郡两县,在我出发时,已经有十余万灾民从东郡和东平郡涌来,我估算至少有三四十万灾民将涌入济北郡,整个青州接纳的灾民将超过百万以上,我们虽然有点存粮,但依然难以应对旷日持久的灾情,所以黎阳仓的粮食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希望将军以灾情为重,把粮食让给我们。”

“可是。。。。灾民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