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327章

江山战图-第327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铉笑了笑,“不过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将军请说,李渊洗耳恭听。”

张铉沉吟片刻,“其实我只是想劝劝李公,令郎建成之事不能再拖下去,李公这次被提升掌军,恐怕会引起关陇贵族内部的一些矛盾,我就怕有人对李公不满,把建成之事捅出来,对李公就险于危地。”

李渊脸色大变,半晌一句话说不出来,张铉又淡淡道:“如果李公不喜欢听,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李渊脸色大变并不是张铉说出建成之事,张铉本来就是知情人,这么几年也没有多嘴,李渊倒也对他放心。

李渊脸色大变的原因是张铉一句话提醒了他,天子提升他是为了平衡关陇贵族内部,也就是为了阻止独孤家族统一关陇两派,一旦自己成了舅父统一关陇贵族的障碍,他不会拿建成之事来威胁自己。

李渊越想越害怕,他觉得有必要立刻让建成回来一趟,商量怎么离开瓦岗。

想到这,李渊心急如焚,便起身告辞,张铉也不阻挡,笑着将李渊送出了大营。

张铉回到大帐,正好在帐门口遇到了李靖。

李靖迟疑一下道:“我有点事想请贤弟帮个忙。”

从偷袭突厥大营之战结束后,张铉就在想方设法挽留李靖,他一方面将大量军务交给李靖处理,另一方面则让尉迟恭劝说李靖留下来,历史上李靖是忠于隋朝,只是因为隋朝大势已去才投降李渊。

但因为武川会的缘故,使李靖在马邑郡提前退出了大隋官场,不过张铉感觉得到李靖其实有着很重的功名之心。

最典型之事,是他受来护儿的邀请前往高句丽担任来护儿的幕僚,只是因为李靖察觉到来护儿做下蠢事,前途不保,他才没有继续追随来护儿,而是和张仲坚去了西域,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为了避祸,事实证明了李靖的判断,来护儿回京不久便被下狱,直至最后被罢官回家养老。

那么这次李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突厥后勤大营之事,使张铉意识到,李靖是选择了自己。

张铉笑道:“进帐坐下谈!”

张铉请李靖进帐坐下,又让亲兵端来几样酒菜,他给李靖倒了一杯酒,笑道:“这次偷袭突厥后勤大营得手,药师兄是第一功劳,我已写进军报,相信朝廷一定会嘉奖兄长。”

李靖苦笑一声,“我就是为了此事和贤弟商量,能否在军报中将我的名字隐去?”

“为什么?”张铉不解。

李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叹口气道:“因为武川会,当初我答应过窦庆,我不会再重进大隋官场,就是这个承诺,我才能从武川会全身而退。”

张铉摇了摇头,“我还是有点不太理解。”

“一般人确实难以理解,是因为我对武川会的底细知道得太多,张仲坚也是,当初孤独顺的意思是要杀我们灭口,但得窦庆担保,武川会才没有下手,我还是和张仲坚避祸西域,出尘也是出于同一个原因。”

张铉心中暗暗一震,难道出尘嫁给自己是出于避祸的考虑?

他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但从李靖的话语中,他忽然意识到了一种更深层的含义。

张铉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李靖,“李兄到底知道了武川会什么样的底细,才会对武川会如此害怕?”

李靖沉吟一下,“这个我不能说,我对窦庆发过死誓,不过将军可以去问出尘,或许她愿意说出来。”

“好吧!我就不为难你了,不过我希望李兄能继续留在我军中。”

张铉对武川会的秘密并不感兴趣,也只对李靖感兴趣,他无论如何要将李靖留在自己军中。

李靖微微笑道:“将军一直想返回青州郡吗?”

张铉脸色微微一变,李靖又连忙道:“将军千万不要错怪敬德,他口风咬得很紧,并没有泄露将军的秘密,是我一点点旁敲侧击才猜到,韦云起还在青州,几万将士的家眷也还在青州,将军怎么可能不想回去。”

张铉点了点头,“药师兄说得不错,我们上上下下都认为青州才是我们的根基,这是全军的共识,我们想回青州,这也是事实,只是我们想用合法的手段回去,但又绝不想故意挑起匪乱,荼毒青州的父老乡亲,如果实在迫不得已,我们将强行返回青州。”

李靖沉思片刻道:“强行返回青州并不现实,我倒有一个折中之策,或许能帮助将军变相返回青州。”

张铉虽然也想过通过行贿虞世基的办法返回青州,但他也并没有把握,毕竟青州已经平息乱匪,他们没有回去的理由,如果李靖能帮他另辟蹊径,那当然是最好不过。

“请药师兄明言!”

李靖缓缓道:“当初我曾经劝过来护儿大将军,他击败高句丽已有功劳震主之嫌,我劝他夺取辽东半岛,占据卑奢城拥兵自立,但他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是返回了洛阳,果然一入城就入狱了,将军为何不考虑卑奢城呢?”

卑奢城就是后世的大连一带,与山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望,张铉也曾经考虑过,只是他兵力和海船不足,所以只能暂时搁置,其实上,张铉夺取东海岛,和李靖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靖又笑着继续道:“如果将军觉得夺取卑奢城不妥,那可以采用第二策,我听杨司马说,东莱郡人口稀少,绝大部分人口都集中掖县一带,东莱郡西部只有文登一县,几乎是一座空县,中部的观阳和昌阳两县人口也极少,将军为何不直接驻军文登县。”

张铉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李靖的话已经打动了他,但他觉得第二个方案还是差了一点点。

这时,李靖又继续道:“我还有第三策,这次天下勤王,结果是各郡都招募了军队,那么北海、东莱和高密出现军队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要将军名义上还在江淮,我想朝廷也无力追究北海郡军队的来源。”

张铉缓缓点头,北海郡依旧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那么北海郡出现一支郡兵也完全可以解释得通,这时他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张铉沉思良久笑道:“我可以采纳药师兄的第三策,希望药师兄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

李靖起身行礼道:“李靖愿为将军幕僚,为将军效犬马之力!”

485。第485章 王者之珠

当天晚上,张铉便发急信给北海郡的韦云起,让他也以勤王为借口在北海郡募兵五千人,同时又派五十名亲兵赶赴北海郡,协助韦云起募兵。

虽然张铉采纳了李靖的建议,但并不代表他要放弃原计划,无论如何,他要尽力争取返回青州。

在太原休整一天后,张铉率领两千军队继续南下,三天后,队伍抵达京城,在京城东大营驻扎下来。

此时,杨广和十万骁果大军已经返回京城,杨广入宫后便没有了动静,勤王奖惩措施也听不见任何消息。

洛阳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各种小道消息在市井疯传,尽管消息纷呈而出,但有一点却是朝野上下的一致共识,毫无疑问,这次会盟事件对大隋政局将影响深远。

下午时分,在天寺阁酒楼的二楼大堂,刚刚抵达洛阳的张铉与李靖、尉迟恭和杨善会小坐,一起品尝天寺阁的醇厚美酒。

大堂内坐满了客人,这几天随着天子归来,大堂内显得各外热闹,几乎所有的酒客都在谈论这次会盟事件,李靖和杨善会在低声交谈,张铉却竖起耳朵,聆听隔壁几名酒客的谈话。

“这次勤王,张须陀、裴仁基和杨义臣都没有参加,不知里面有什么内情?”

“原因很简单,他们不都上书兵部了吗?你们明天自己去翻翻就知道了,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在外面乱说,快点结帐走人吧!明天还要上早朝。”

几个人都不再多说了,纷纷凑钱结帐,这时,张铉听出其中一个声音有点耳熟,似乎是曾经来通知过自己的兵部员外郎韦瑾。

张铉连忙给尉迟恭低语几句,尉迟恭点点头,起身向外走去,不多时,隔壁几个人也结了帐,离开酒桌向大门外走去。

可他们走了没多久,尉迟恭便将其中一人带了进来,“主帅,他来了!”

来人正是兵部员外郎韦瑾,他与其说是被带进来,不如说是被尉迟恭强行押进来,他的胳膊被尉迟恭捏住,满脸痛苦,眼睛里也有一丝惊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他看到了张铉,才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意。

张铉摆了摆手,尉迟恭随即放开了韦瑾,张铉笑道:“韦员外郎请坐!”

韦瑾狠狠瞪了一眼尉迟恭,又揉揉手臂坐下,欠身向张铉行一礼,“不知道张将军就坐在我们身后,刚才失礼了。”

“无妨,我只是听到你们谈话,想具体问一问。”

韦瑾一怔,小心翼翼道:“将军可是指张须陀之事?”

张铉点点头,“不光张须陀,还有杨义臣和裴仁基,他们为什么不出兵勤王,希望韦兄能告诉我实话。”

韦瑾看了一眼旁边的李靖和杨善会,张铉笑道:“他们都是我的心腹,韦兄但讲无妨!”

韦瑾叹了口气道:“这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秘密,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谁也不敢说破,张大将军几次向兵部投诉郇王杨庆暗中勾结瓦岗军,给瓦岗军供应粮食,但这个投诉一直被压住,这次勤王张大将军给兵部上书,他怕自己军队离去后,瓦岗军就会撤军募兵,他的围困将前功尽弃,所以向兵部申请暂不派兵勤王。”

“那杨义臣呢?”张铉不露声色问道:“他又有什么理由?”

张铉没有问裴仁基,因为秦用告诉了他,裴仁基是因为无法渡过黄河,所以放弃勤王的打算,但相比之下,张铉更关心杨义臣。

“杨义臣倒没有上书朝廷,但我们都知道他在和格谦大战,杨义臣上个月在高鸡泊大败格谦的十万大军,又击败高士达的救援,勤王令下达之时,他正在全力剿灭格谦余部,所以他没有去马邑郡勤王。”

“那兵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

张铉继续深究道:“我不是指兵部的官方态度,而是指你们私下是怎么想的?”

韦瑾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道:“我们都认为杨义臣本末倒置,尽管剿匪是一件大事,但圣上未必接受,关键是他态度上出问题了,张须陀也是,就算上书解释也没有用,相比之下,郇王派出自己的两个儿子率军北上勤王,就比张须陀会做姿态。”

“你们觉得杨义臣和张须陀会被追究吗?”

韦瑾摇了摇头,“坦率地说,现在谁也不敢说这种话,如果圣上不清算,那大家都没事,可如果圣上事后清算,他们两人至少有一人要倒霉,我们都这样认为,不过有人说张须陀的可能性大,因为他没有人脉担保,但也有人说杨义臣的可能性大,因为圣上早就想动他了,现在各种说法都有,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张铉笑了笑,“多谢韦兄坦诚相待,打扰了。”

张铉又给尉迟恭使个眼色,尉迟恭会意,起身一摆手,“员外郎,请吧!”

韦瑾连忙向张铉行一礼,起身匆匆去了,这时,杨善会叹口气道:“恐怕杨义臣要危险了。”

“为何不是张须陀,而是杨义臣?”李靖笑问道。

“张须陀在官场混不开,但他的资历却不深厚,圣上根本不会担心他,而杨义臣位居高位太久,在军政两道的资历都很深,简而言之,他就是第二个杨玄感。”

张铉却在一旁沉思不语,李靖问道:“将军还打算按原计划行动吗?”

张铉点了点头,“无论如何,虞世基这条路不能断。”

他又对杨善会道:“我已经派人联系上夏侯俨了,今晚烦请司马替我出面。”

杨善会笑得:“将军放心就是了,这种事情我比较擅长。”

。。。

入夜,虞世基独自坐在书房里看书,他从马邑郡后来也请了两天假,一方面是他略有感恙,另一方面他在雁门也饱受惊吓,需要好好休息缓过魂来。

这时,门外传来继子夏侯俨的声音,“父亲,孩儿回来了。”

“进来吧!”

片刻,夏侯俨匆匆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只木盒子,虞世基看了一眼木盒问道:“见到张铉了?”

“回禀父亲,不是张铉本人出面,而是他手下一名文官,叫做杨善会,他替张铉出面。”

虞世基微微一怔,杨善会不是魏郡丞吗?怎么变成了张铉的部下,他略一沉吟便明白过来,杨善会之前是东莱郡丞,是张铉一手提拔,他一定又重新投靠张铉了。

这时,夏侯俨将手中木盒放在桌上,“他给了我这个东西。”

虞世基打开木盒,里面又是一个小锦盒,锦盒上有一把小金锁,却没有钥匙,虞世基直接拧断了小金锁,只见锦盒内是一颗放在红色锦缎上的明珠,大约有鸽卵大小。

夏侯俨也愣住了,“父亲,这种明珠在南市有卖,我买过,一串十八颗,三百两黄金,品相也差不多。”

他言外之意,张铉怎么送来一颗不值钱的明珠?

虞世基脸色变成异常严肃,他凝视明珠片刻,忽然回头吹灭了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