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46章

江山战图-第246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孝德的军队率先崩溃,全军后撤,撤出了围攻。

翟让见隋军的弩军大阵竟然如此犀利,令他骇然,而且郝孝德的军队已经撤退,只剩下单雄信的军队,这样单边作战就会出现兵力漏洞,隋军可以从这个漏洞中从容撤走。

他立刻大喊道:“收兵!”

收兵锣声当!当!当!地敲响了,感觉不利的瓦岗军如潮水般退下,又退到了三百步之外,片刻之后,战场上一片寂静,只剩下满地的尸体和哀嚎不断的伤兵。

就在这时,张须陀一挥手,“命主力出击!”

战旗高高挥舞,这是出击的信号,埋伏在两里外的一万余隋军看到了出击的信号,从东西两个方向向战场杀来。

瓦岗军顿时慌乱起来,翟让意识到他上当了,隋军是诱引自己出城,他嘶声令道:“速撤军回城!”

忽然,瓦岗军身后一阵大乱,一支数千的军队从瓦岗军背后杀来,犀利无比,顿时冲乱了瓦岗军主力的阵脚。

张须陀也愣住了,这是哪里的军队?

356。第356章 各有胜负

这一战瓦岗军死伤惨重,不得不仓皇北撤,张须陀也不追赶,迅速整顿军队,以防瓦岗军后援赶至,卷土杀来,张须陀很清楚瓦岗军在宋城县的兵力,至少有五万之众,但战场上却只有三万军,很显然,翟让并没有全力以赴。

两万隋军迅速整顿队伍,这时,率军袭击瓦岗军后背的军队也快速奔来,约三千人左右,为首大将正是秦琼。

“大帅!”

秦琼纵马奔来,躬身施礼,“参见大帅!”

张须陀大喜,“原来是秦将军,怎么会来梁郡?”

“启禀大帅,我们进军济阴郡,济阴郡的瓦岗军都是新募士兵,不堪一击,一战即溃,残军逃去东平郡了,裴帅不放心大帅这边,让我过来看看。”

“这次多亏叔宝从后面袭击贼军,否则还要耗费点兵力才能击败他们。”

“不敢当,是卑职份内之事!”

秦琼靠近张须陀,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裴帅给大帅的一封信,请大帅过目。”

张须陀接过信看了一遍,信中裴仁基希望他的军队也能南下杀入梁郡,和张须陀的军队一起大败瓦岗。

张须陀眉头微微一皱,他明白裴仁基的意思,裴仁基进攻东线瓦岗,但那边都是瓦岗弱旅,包括首领翟让在内的真正瓦岗主力却在梁郡,裴仁基也想分一点功劳。

而裴仁基是负责东线,他不能擅自杀到南线来,不过如果是自己主动邀请裴仁基过来助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圣上也不会怪罪,这就是裴仁基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

张须陀沉吟一下道:“如果裴帅愿意来梁郡共歼翟让,我当然欢迎,但东平郡怎么办?”

张须陀的意思的很明白,裴仁基负责东平郡和济阴郡,现在济阴郡乱匪虽然被扫平,难道东平郡的乱匪裴仁基就不想管了吗?

秦琼连忙道:“裴帅打算让卑职去攻打东平郡乱匪,他率主力南下和大帅配合。”

“如果是这样,我没有意见,不过叔宝要小心,东平郡有巨野泽,很容易隐藏乱匪,不可轻敌大意。”

“卑职明白,那卑职先走一步了。”

秦琼在马上行一礼,率领军队向东北方向疾奔而去。

张须陀等秦琼走远,这才下令道:“大军继续北上,目标宋城县!”

。。。。。。。。

尽管翟让在伏击张须陀时中了圈套,损失惨重,但瓦岗军并没有完全伤及筋骨,翟让手中还有四万大军以及刚刚从饥民中招募的两万新军,手中有六万大军之多,完全可以守住宋城县。

不过此时翟让却有点恐慌,他得到了从江都传来准确消息,隋王朝将要大举扫荡瓦岗军了,这让翟让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下了战略错误,他真不该受渤海会鼓动东征,最后成了朝廷要铲除的首匪

房间里翟让显得焦躁不安,负手来回踱步,隋军将从三路向自己发动进攻,南路的张须陀已经让他吃了大亏,东路的裴仁基他不在意,一是裴仁基本身兵力不多,其次东平郡和济阴郡对他没有什么重要利益。

但真正让翟让害怕是西线,郇王杨庆率两万军进攻东郡,明摆着是要端他的老巢,他的主力大军东征,另一部分军队又跟随李密北征,瓦岗守军不足五千,怎么守得住瓦岗寨?

翟让越想越害怕,已经开始心急如焚了。

这时,门外传来了单雄信的声音,“大将军,卑职求见!”

“进来吧!”翟让叹了口气,他确实需要有人来替他分忧。

单雄信快步走进房间,低声对翟让道:“大将军,瓦岗那边传来消息,灵昌县失守了!”

“啊!”

翟让大吃一惊,灵昌县是瓦岗的西大门,灵昌县失守,瓦岗寨就完全暴露在隋军的面前。

“这。。。。。这可怎么办?”翟让急得手足无措。

单雄信连忙劝他道:“大将军先冷静下来,现在急也不是办法!”

翟让终于慢慢冷静下来,他本来被张须陀击败就有撤军的想法,现在灵昌县失守使他这个想法更加坚定,翟让问道:“张须陀现在还驻兵在五里外吗?”

单雄信点点头,“看得出隋军并不想攻城!”

就算隋军不准备攻城,翟让也不想呆下去了,他轻易地吞下了梁郡,却发现自己无法消化,最后还是得吐出来、

翟让当即对单雄信道:“瓦岗寨绝不能有失,既然隋军已经全线反击,我们有必要收缩战线了,传我的命令,准备退兵吧!”

单雄信明白翟让退兵背后的无奈,实际上就是承认这次东征是错误决定,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明说罢了,单雄信点点头,“卑职明白,即刻撤军!”

宋城县的北城门大开,数万瓦岗军开始迅速撤离县城,向西北方向奔去,很多刚刚加入瓦岗军的新兵不得不和妻女、父母告别,北城门附近哭声一片,令人不忍。

但战争不会怜悯弱者,瓦岗军的撤退非常决然,在一片不舍的哭声中,大军迅速向北方撤退。

半个时辰后,张须陀的军队缓缓进入了宋城县。

瓦岗军的北撤是在张须陀的意料之中,只是他没有想到北撤来得如此之快,看来郇王杨庆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瓦岗军的老巢。

。。。。。。。。。

郇王杨庆年约六十岁,是隋王朝为数不多的皇族之一,他是杨广的族叔,一向善于奉承,投杨广所好,最终没有被杨广铲除而得以保全。

杨庆长年奉命驻守在荥阳郡,在荥阳郡呆了已经近十年,荥阳郡几乎已成了他的封地,尽管他负责中原一带的安全,但他却疏于防范,可以说,瓦岗军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一步步壮大,他却视而不见。

直到这一次瓦岗军东征引起朝廷的强烈反响,杨庆被天子发旨痛斥,他才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

为了平定瓦岗军这个祸端,杨庆顾不得年迈体弱,亲自率领两万军进攻东郡,抄瓦岗军的老巢。

这是极为毒辣的一招,也是瓦岗军的命门所在,这并不能证明杨庆有多高明,恰恰相反,只能证明杨庆的失职,证明他多年来对瓦岗军的疏忽,瓦岗军东征甚至没有考虑到杨庆在背后的威胁。

杨庆很轻松地攻克了只有千余人镇守的灵昌县,瓦岗守军望风而逃,使杨庆军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灵昌县。

尽管灵昌县是被轻松攻破,但它却是瓦岗寨的西大门,对瓦岗寨至关重要,攻克灵昌县,瓦岗山便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

瓦岗山方圆数百里,山势雄险,易守难攻,四周土地肥沃,山上森林茂盛,有数十座山头,素有瓦岗七十二峰之说。

瓦岗山虽然方圆数百里,但瓦岗军并不难找,当地人都知道,其实就位于主峰附近,距离灵昌县大约还有五十里,不过灵昌县一破,前往瓦岗寨就没有任何阻拦,大军沿着山脚大道疾速向东进军。

离瓦岗山还有二十里左右,隋军进入了一座山谷,此时天色已快到黄昏时分,山谷宽约五十余步,两边是茂密的松林,这是北方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树木,在高大笔直松林的遮挡下,山谷内光线显得有些阴暗。

山谷并不长,只有三四里,穿过这座山谷,前面便是开阔地,还有一条小河流淌而过。

“过了山谷,在前面河边休息!”

杨庆高声下令,两边阴暗的大片松林使他略略有些不安。

大军前锋已经进入了山谷,就在这时,左面松林上方忽然有一片惊鸟飞起,杨庆身边大将赵易城顿觉不妙,急对杨庆道:“殿下,大片惊鸟飞起,恐怕森林内有埋伏!”

杨庆顿时醒悟,立刻喝令道:“速速撤回!”

他话音刚落,只听山上传来一阵梆子声,两边箭矢如疾风暴雨般射来,隋军士兵顿时死伤惨重,惨叫一片,突来的袭击使隋军士兵乱成一团。

随即鼓声大作,不知有多少瓦岗军从树林内杀了出来,为首一员大将,正是徐世绩,他大喝一声,“给我杀!”

上万瓦岗军士兵呐喊着,如潮水般向乱成一团隋军士兵杀去。

357。第357章 补充兵源

伏击杨庆军队的瓦岗军正是刚刚返回的李建成的军队。

很多事情就是这么阴差阳错,原本只有五千守军的黎阳仓加强了防御,兵力临时增加至一万人,使得筹划已久的李建成不得不暂时放弃攻打黎阳仓的计划。

但就在李建成准备率军前往河内郡时,传来了江都下令围剿瓦岗军的消息,李建成立刻意识到瓦岗寨的危机,立刻率军赶回瓦岗,伏击杨庆的军队得手。

山谷一片混乱,隋军疾速后撤,战马在人群中难以奔跑,杨庆的数百名亲兵索性把他拉下马,架着他拼命往回奔逃。

发生在中原的战役充满太多的戏剧姓,如果不是因为黎阳仓增兵,李建成的军队就无法及时赶回瓦岗。

而如果翟让再晚一天撤退,他就能得到杨庆进攻瓦岗寨大败而归的消息,或许他就会坚守高大坚固的宋城县,不再仓促撤退,中原战局就会被扭转。

但这一切都是假设,瓦岗军没有高大坚固的城池作为依凭,只得一路北撤至陈留县。

这时,裴仁基也率八千军从济阴郡杀到了陈留县,与张须陀的大军汇合,隋军和瓦岗军在陈留县进行对峙,双方皆不肯轻易发动攻势,陈留县的战局暂时稳定下来。

.......

就在中原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时,琅琊郡的战役也进行到了对峙阶段,张铉在鲁郡伏击王薄军得手,使王薄的两万精兵损失过半,他并没有在鲁郡久呆,立刻押解着战俘疾速赶回琅琊郡东安县。

隋军抓获五千余战俘几乎有一大半都是从前的隋军,他们被解散回乡后被各支乱匪争抢,最后的结果应验了很多官员的担心,将军队解散回乡,最后只会成全各地的乱匪。

王薄在齐郡曾收刮了大量财富,虽然被张须陀击败,赶出齐郡,但王薄的财富却没有丢掉,正是靠这些财富,王薄用高价招募大量被解散的隋军,也得到了大量隋军装备,使王薄在短短一年间便拥有了一支两万人的精锐之军。

东安县城西的一片空地上堆满了隋军这次缴获的大量兵器盔甲,而五千战俘都被押到城北的战俘营中,由数百名士兵看守。

几十名工匠正在检查这些缴获的武器兵甲,看看还有多少能重复使用。

事实上,战争使兵器盔甲的损耗非常惊人,一根长矛、一把战刀经历了几场战役后,基本上就不能再用,必须重新更换,这也是战争消耗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铉随手拾起一副兵甲,这是隋军的标准甲,用布帛制成,他又拾起另一副兵甲,这却是一副皮甲,用两层熟皮革制成。

“这副皮甲不错,还有不少,看来王薄确实是下了血本。”

一般而言,普通士兵的盔甲不可能用铁来制成,大隋没有那么多生铁,只有校尉以上的将领才能穿鳞片铁甲。

校尉以下的低级军官穿明光铠甲,也就是用铁护住前胸后心的铁套甲,这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普通士兵只能穿布甲或者布皮混合甲。

只有护卫天子杨广的十万骁果军才体现出了大隋雄厚的财力,每个士兵配备有河西战马,配备精钢骑枪和横刀,身穿血色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

除此之外,只有兵部直属的军队能配备皮甲,至于各地通守招募的隋军,只能配备布甲或者布皮混合甲。

所以王薄号称得到了隋军的标准准备,其实也是最低的一档,大多以布甲为主,不过这些布甲经过油浸等特殊工艺处理后,也有了类似皮甲一样的防御能力,可以抵御五十步外的弓箭射击,但弩箭挡不住,如果加上盾牌防御,基本上也可以抵御住弩箭的强劲力量。

旁边偏将曹嗣宁对张铉笑道:“这些兵甲绝大部分都完好无损,卑职大概估算一下,这些兵甲能装备四千军队。”

张铉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战俘营,笑道:“看看那些战俘去!”

目前张铉只有一万三千人,要面对超过自己三四倍兵力的贼军,兵力还是略显不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