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162章

江山战图-第162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贼军主力和前锋大约相距三十里左右,有先锋在前面开道,贼军主力行军异常顺利,一路浩浩荡荡南行,按照这个速度,他在下午便能杀到益都县。

安守希不断给士兵们加油,“杀入益都县给大家放假三天,所得到的财富和女人都归自己!”

这是各路贼军最普遍地激励士兵的办法,用抢掠财富以及女人的**来维护士兵的斗志,所以贼军才会拼命攻打城池,几乎青州各郡的乱匪都会或多或少纵兵抢掠城池,只是程度不同,而张金称却是贯彻得最彻底的一支匪兵,也最为残暴。

安守希的诺言激起了众士兵的作战**,很多疲惫的士兵也振奋起来,加快了行军步伐。

就在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低微的骚动,疾行中的队伍立刻停滞下来,安守希立刻催马上前喝喊道:“发生了什么事?”

“将军,好像前锋出事了。”

安守希暗吃一惊,催马冲上前,只见数十名狼狈不堪的士兵逃了回来,兵器丢掉了,盔甲也没有了,他顿时气得怒吼道:“怎么回事?郭嵩呢,他人在哪里?”

“将军,我们被隋军伏击,郭将军也阵亡了,弟兄们死伤大半。”

这句话让安守希的脸色愈加阴沉,居然被隋军伏击,大王果然欺骗了自己,他可是说北海郡没有隋军守卫,幸亏自己不相信,他心中暗骂张金称两声,又问道:“有多少隋军?”

为首队正连忙摇头,“当时形势很混乱,如果我们知道有多少隋军,恐怕就逃不掉了,弟兄们都是在隋军未杀出之前逃脱战场。”

安守希顿时大怒,他手起一刀,一刀杀死了这名校尉,恶狠狠道:“临阵脱逃者,斩!”

其余逃兵吓得纷纷跪下,苦苦哀求饶命,安守希余怒未消,狠狠抽了这些士兵十几鞭子,喝令道:“将他们先押下去,回头再严惩!”

这时,几名部将纷纷上前低声道:“将军,现在怎么办?”

安守希心中十分为难,他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就是因为敌我不明,才派出一千士兵充当前锋,现在这一千士兵居然被伏击,他也暗暗叫一声侥幸。

但安守希做梦也想不到,对方也只有五百人,如果是五千人的军队行军,隋军决不敢轻易伏击。

安守希正在左右为难之时,一名部将建议道:“将军,现在敌暗我明,对我们十分不利,不如先摸清敌军的底细再继续前进,否则我们还会再吃大亏。”

部将的建议正说在安守希的心坎上,他点点头,立刻令道:“派十支探子前去查探敌情,全军就地休息!”

贼军士兵们纷纷坐了下来,三五成群低声议论,前军被伏击使很多人就像被一盆冷水迎头泼下,抢劫城池的欲念顿时消掉了很多,他们开始考虑如何自保了。

。。。。。。。。。。

222。第222章 兵不厌诈

三十里外,韦云起也得到了贼兵停止前行的消息,他捋须暗暗得意,这就是他要的效果,只要前锋被伏击,后面的贼军主力必然会慎重行事,这是人之常情。

韦云起的目的就是为了拖住敌军,在援军到来之前不让贼军发动攻城战,这时他已经掌握了贼军的兵力情况,现在贼军只剩下四千人,战斗力并不高,如果自己能想办法再削弱一千贼军兵力,那就算他们攻城也不用惧怕了。

这时,一名斥候飞奔回来禀报道:“启禀长史,我们发现一支贼军探子,只有十余人,在十里之外,要不要歼灭他们?”

韦云起微微一笑,“不用歼灭他们,把杨三品给我带上来。”

片刻,士兵将父子战俘中的父亲带了上来,韦云起对他笑道:“你立功的时候到了,事情做好,我不但会赏你钱财,还会放你们父子回家,如果你胆敢出卖我,我会砍掉你儿子的脑袋,明白吗?”

“小人明白,小人绝不敢出卖官兵。”

韦云起低声嘱咐他几句,杨三品连连点头,“小人明白了。”

“忍着点,这就放你走!”

一名士兵上前在他腿上捅了一刀,随即把他放了,杨三品撕条布包扎伤口,他忍住疼痛,回头看了看自己儿子,又挥挥手,便一瘸一拐离开了隋军。

韦云起见他渐渐走远,随即站起身厉声喝道:“停止休息,返回土丘驻兵!”

正在休息的士兵们纷纷起身,韦云起率领五百士兵向南方两里外的一座土丘奔去。

.......

一支约十人组成的贼兵探哨在树林中小心翼翼向前奔跑,为首队正十分小心,他一边左右张望,一边指挥士兵向南奔跑,他很清楚,一旦被隋军包围他们必死无疑。

但庆幸的是,他们已经向南推进二十余里,依然没有被隋军发现,就在这时,东南方向隐隐传来喊声,“救命!”

所有士兵都吓坏了,趴在草丛中一动不敢动,又传来几声叫喊,“救救我!”

贼兵探子感觉问题不大,这才爬起身,向叫喊处跑去,只见一名他们的士兵坐在大树下,腿上全是鲜血,为首队正用长矛指着他喝问:“你是什么人,怎么在这里?”

士兵举手道:“小人是五营的士兵,叫杨三品,跟随郭嵩将军,小人被隋军抓住,趁他们不备才逃出来。”

“隋军在哪里?”为首队正急问道。

“就在前面土丘上,最多五里!”杨三品一指南面道。

“有多少军队?”

杨三品想了想,“大概两三千人吧!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

为首队吩咐几名手下道:“你们把他先带回去,其余弟兄跟我走。”

贼兵探哨兵分两路,一路将受伤贼军扶了回去,另一路继续南下去探查隋军的底细。

数千贼兵在巨洋水西岸的一片树林内休息,主将安守希负手来回不安地踱步,他十分心烦意乱,大王居然告诉他北海郡没有驻军,若没有驻军那伏击他们的隋军是从哪里来?

张金称的判断失误使他心中十分迷茫,该不该去攻打益都县他也没有底了,现在只能等探子们回来后再说。

这时,一名士兵奔跑过来禀报:“将军,探哨找到一名从隋军中逃出来的弟兄。”

安守希精神一振,俨如黑暗中看到一线亮光,连忙道:“快带他过来!”

片刻,几名士兵将杨三品带了上来,他腿上刀伤已经上药重新包扎,走路略略一瘸一拐,但已经没有大恙了。

他上前跪下行礼,“小人参见将军?”

安守希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逃得出来!”

杨三品泣道:“小人杨三品,是郭将军部下,小人被抓,因为腿上有伤走不快,隋军要处死小人,幸亏有同乡暗中放了我,所以才逃得一命。”

安守希点点头又问道:“伏击郭将军的隋军有多少人?”

“小人也没有数过,大概两千人左右吧!”

“两千人!”

安守希心中顿时变得沉重起来,隋军居然有两千人,他呆了半晌,又追问道:“隋军主将叫什么名字?”

“卑职不太清楚,好像一个是文官,他们叫韦长史,另一个很年轻,拿两柄大锤,士兵们叫他裴将军。”

“裴行俨!”安守希一阵胆寒,原来裴行俨还在北海郡。

裴行俨被誉为飞鹰军第一猛将,锤震山东,贼军无不闻风丧胆,没有人敢和他对阵,此时安守希听说是裴行俨留守北海郡,他心中开始暗暗后悔,早知道自己不该接下这个任务。

半晌,他又问道:“城中有多少守军,他们有泄露吗?”

杨三品摇摇头,“小人不知!”

这就是韦云起的聪明之处,只让杨三品说一两个关键的消息,若他知道得太多,敌将一定会心生怀疑,反而弄巧成拙了。

安守希又问了几个问题,杨三品都回答得似是而非,安守希也知道他不可能知道太多,便点点头,“你先下去养伤,要问什么再叫你来。”

杨三品心中却想着怎么才能逃出贼军去接应儿子,他行一礼便退下去了。

不多时,探哨队正也回来了,他确实在杨三品所说的土丘一带发现了隋军,他向安守希禀报道:“将军,卑职虽然无法上土丘,但卑职从隋军战旗和长矛数量可以推断,隋军的兵力在两千人到三千人之间,他们似乎也在休整,很可能会再一次伏击我们。”

队正的消息证实了杨三品的情报,安守希长长叹息一声,“看来我们来北海郡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部将们纷纷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此时,安守希的信心已渐渐丧失了,他已经想收兵回清河郡,可这样回去,又无法向张金称交代,他也一筹莫展。

这时,一名部将建议道:“要不咱们转道去临淄县,捞点钱粮便走,将军认为如何?”

安守希沉思了半晌,临淄县离这里很远,至少一百五十里,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抢一点钱粮,恐怕士兵们也不好安抚,他便点点头对众将道:“好吧!咱们立刻回头,去临淄县!”

四千贼兵不再前往益都县,而是调头向临淄县方向浩浩荡荡杀去。

。。。。。。。。。

韦云起很快便得到了贼军改道去临淄县的消息,这令他又喜又忧,喜是他的计谋成功,骗过了敌军主将,使他们放弃攻打益都县,但忧是贼军不甘心撤退,又转道杀向临淄县,临淄县那边更是连一个士兵都没有。

校尉杜云思明白长史的担忧,笑道:“贼军距离临淄至少一百五十里,最快也要明天上午才能抵达,我想援军也应该赶到北海郡了,连同我们的军队可以和贼军一战。”

经历一场伏击战后,杜云思发现贼兵的战斗力极弱,根本不堪一击,他也有了信心,甚至他觉得自己的五百士兵就可以贼兵决一死战,不需要什么援军,但在长史面前他还不敢说这种狂言。

“卑职知道一条小路,至少比贼军路线近五十里,如果加快速度,可以先一步抵达临淄县。”

韦云起沉思片刻,对两名斥候道:“你们二人立刻北上走平北官道,接应我们援军,让他们转道去临淄县!”

两名斥候行一礼便匆匆去了。

韦云起又写了一张纸条,交给另一名士兵道:“立刻回益都县,把这张纸条交给刘司马,速去!”

益都县和临淄县之间有鸽信往来,韦云起要用鸽信通知临淄县令先一步将城外民众转移入城并关闭城门,最好再招募一些壮丁。

韦云起最后安排十几名士兵押送战俘回益都县,他这才和杜云思一起,率领数百人走小路向临淄县疾速行军赶去,他们必须在贼军之前赶到临淄县。

时间一点点过去,所有的人都在和时间赛跑,就看谁能先一步抢占到先机。

223。第223章 保卫临淄

临淄县因东临淄水而得名,是北海郡仅次于益都县的第二大城,著名的农耕区,四周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也是北海郡的两大人口聚集区之一。

临淄县城池高大坚固,有很宽的护城河,目前它和益都县一样,也聚集了近二十万躲避战乱的人口,使县城内各外拥挤。

临淄县令叫做孙简,梁郡人,科举出身,年约三十余岁,十分精明能干,尽管临淄县人多为患,但依然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乱子,连韦云起都夸奖他有太守之才。

此时孙简已经接到贼军即将来袭的鸽信,尽管他也吓得手脚冰凉,但并没有茫然失措,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应对。

他首先让县丞带领衙役将住在城外的百姓全部迁入城内,随即又亲自招募壮丁,不管是否当过土匪或者在兵府训练,只要有一点从军经历都全部征用。

孙简几乎一夜无眠,忙碌得脚不沾地,到次日清晨时,他竟然募集到了一万五千名壮丁。

尽管他已经疲惫不堪,但巨大的危机感使他无暇休息,他骑马来到北城门内,对正在清点物资的县尉大喊道:“马县尉,物资准备得怎么样了?”

马县尉是个五十余岁干瘦老者,从县吏一步步升为县尉,虽然县尉主管治安,却他更精于管理仓库物资,也是一个很精明的老吏,唯一的不足就是耳朵有点背,对他须大声说话才听得清。

马县尉回头笑眯眯道;“县令放心吧!已经搞到了六千副盔甲,兵器完全足够!”

临淄县和其他郡县一样,几乎家家户户都藏有违禁兵器,长矛、弓弩什么武器都有,甚至很多人家还藏有盔甲,孙简并不担心兵器,他只怕盔甲太少,一旦打起来伤亡就太大了。

听说马县尉搞到了六千副盔甲,他稍稍松了口气,虽然不能做到人手一副盔甲,但能装备六千人,已经出乎他的预料了。

就在这时,城头上有士兵大喊:“县令,韦长史他们来了!”

孙简顿时大喜,连忙令道:“快开城门!”

城门缓缓开启,只见韦云起率领四百余名隋军快步走进了县城,孙简连忙上前见礼,“下官参见长史!”

韦云起率领士兵一路疾行军,终于赶在敌军前面,在天刚亮时赶到临淄县,他见孙简眼睛熬得通红,知道他肯定一夜未睡,点点头道:“辛苦孙县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